•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6

七月小太阳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刘利刚首席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万有引莉

已采纳
主动调控仍在左右经济周期 文/刘利刚 2012年07月08日  中国经济放缓的背后,是政府的主动调控。由于调控政策压抑了需求,政策一旦放松,释放的需求可能使反弹力度超出想像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即将出炉,目前形势显示中国经历着一轮放缓。  与历史同期数据比较,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在今年前5个月超过10%,而过去3年的平均数据则大约在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今年至今的增速为20%,而过去3年则到了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初至今同比增速为5%,也低于过去三年大约7%的水准。此外,今年前5个月出口平均增速大约为7%,过去三年则为12%。  数据印证着正在放缓的中国经济,但放缓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是周期性放缓,政府可通过一些反周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阻止经济继续下滑;而如果是结构性放缓,则放松不会带来明显效果。 田满文认为,由于资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正在出现结构性的放缓,但如果梳理一下中国经济放缓的脉络,这样的结论则显得过于草率。  首先本轮经济放缓,固然存在外界因素,甚至也有一些结构因素(工资和成本的上升),但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明显降温,其背后是政府的“有形之手”。而5月以来,房地产成交量开始明显上升,价格也开始企稳,并有反弹之势。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则表明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仍十分强劲,政府通过调控仅仅达到了“暂抑需求”的目的。  从工业增加值看,今年以来放缓最为明显的是钢铁、水泥、有色等重工业,而这些行业无不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而剖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又可发现,受创最严重的行业,除房地产之外即是铁路投资。从资金来源来看,私人投资仍保持在高位,而政府投资则大幅下滑十几个百分点至10%左右。  这表明,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有意为之,即通过调控房地产减少自身投资,并达到收缩经济的目的。去年开始的高通胀,令官方对过热高度警惕,主动减少了投资。数据表明,与往年不同,去年整体财政存款显示出收缩流动性的迹象,控通胀的意图十分明显。  控制通胀和控制资产价格上涨,最终造成经济放缓,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不应算作“结构性放缓”。  当然,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结构性放缓”因素:一是资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二是环境成本的上升;三是社会分层加剧导致的社会摩擦;四是投资与消费在GDP中占比失衡等。  对比一下真正陷入结构性增长困境的欧洲国家,可以发现明显差异。欧洲面临的是政府债务高企,货币政策已放松余地,只能依赖量化宽松,而民间资本却仍缺乏投资热情。其结构问题,已造成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失效,这样的结构性放缓是致命且难以挽回的。  相信即使强调中国经济“结构性放缓”的人,也认为中国经济至少能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而这一数据是非常可观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1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仅为10万亿元人民币,每增长10%意味着新增1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而到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达47万亿元,即使增长5%,也意味着将近4万亿元的财富。对全球经济来说,意味着中国的需求将十分关键。  如果得出中国经济不是“结构性”而是“周期性”放缓,其背后是政府调控在起作用的判断,那么对短期经济走势而言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如果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放松,那么中国经济将能很快实现周期性复苏,同时,由于此前的调控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需求,而经济一旦反弹,其力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中国的政策和政治周期存在着一定的暗合。  中期来看,“结构性放缓”带来的压力仍然存在,必须用改革化解。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在中国人均GDP 以 PPP计算达到7万美元之前(大约为2015年),中国经济的放缓都不会是致命性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可以高继续用传统手段来刺激经济。中国应意识到结构调整的必要和紧迫性。 尽快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打破垄断,深化金融改革,降低经济体内的内耗和成本,进入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周期。  (作者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刘利刚首席经济师

321 评论(14)

queeniechen2007

美联储不断加息,会对人民币有何影响?专家给出答案

299 评论(11)

shaaaronzy

224 评论(11)

相关问答

  • 首席总经济师

    林毅夫,

    0脾氣钚壞0 评论(3) 2025-07-05
  •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

    (一)总需求不足引发的通货紧缩   (二)供给绝对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   日本的经济紧缩已是世人关注的重心。联准会最近发表了一篇由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合力著作的文章

    lilyspirit00 评论(2) 2025-07-06
  • 胜利油田管理局首席经济师

    王 立 新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 焕 泉 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张 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 昌 江管理局

    林小贱灬 评论(4) 2025-07-06
  • 刘利刚首席经济师

    主动调控仍在左右经济周期 文/刘利刚 2012年07月08日  中国经济放缓的背后,是政府的主动调控。由于调控政策压抑了需求,政策一旦放松,释放的需求可能使反

    七月小太阳 评论(3) 2025-07-06
  • IMF首席经济师

    全世界仍在经济衰退中挣扎,是因为各国政府做了各种各样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因其未能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正如世界最受尊敬的金融机构JPMorgan所称:政府正试图放

    一知蓝色 评论(5)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