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9

沙土花生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预算造价师考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靥的梦魇

已采纳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分值为:除《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外,其余三门考试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考试分值为120分,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合格标准一般为各科目考试总分的60%。一级造价工程师各科目分值及考试时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考试时长5小时,考试满分为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建设工程计价》;考试时长5小时,考试满分为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考试时长5小时,考试满分为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考试时长4小时,考试满分为120分,合格标准为72分。造价工程师业务范围:国家在工程造价领域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凡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等单位,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核、审查、控制及管理等岗位配备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包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决)算、标底价、投标投价的编审;工程变更及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编审;与工程造价业务有关的其它事项。

预算造价师考试

115 评论(15)

可爱多VS神话

预算员考试课程设置:建筑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工程定额、工程清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知识,关键岗位培训资料。预算员考试科目预算员考试课程设置:《预算员专业基础知识》、《预算员专业管理实务》

273 评论(13)

龙发集团

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分四个科目:《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工程造价案例分析》。造价管理:造价管理科目要检验应考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基本制度和内容,考生需对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形成整体框架,结合会计、经济学知识,理解和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工程计价:主要检验应考人员对于工程造价构成以及基本计价依据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系统地进行建设工程计价的能力,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在内的造价预测,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为核心的合同价款管理,竣工决算的编制等能力。技术与计量:技术与计量科目主要检验应试人员对工程地质、工程构造、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专业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建设工程进行计量的能力。案例分析:题目综合性强,每个题目涉及多个知识点;题型相对固定,但计算量较大;与前三门课程的关联性强,需要有一定公共课程的基础。报考条件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1)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2)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3)获上述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和获硕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4)获上述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302 评论(9)

相关问答

  • 预算造价师预算造价师

    职业区别工程造价员证书式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9月16日 《关于统一换发概预算人员资格证书事宜的通知》:为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队伍结

    xiaoyoubaobei 评论(10) 2025-11-14
  • 预算造价师考试试题宝典

    造价师是十月份下旬考试,现在还有不到九个月的时间,抓紧报班,除非你是脱产学习,否则要想边工作,边复习,课是一定要听的。可以在网络教育中选一家,建工教育、环球网校

    纽约纽约k 评论(6) 2025-11-14
  • 预算造价师试题

    1、关于项目建设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描述中,正确的是( )。A建设规模确定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B市场风险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超级吃货两枚 评论(4) 2025-11-14
  • 预算造价师考试科目

    济南启航培训学校土建、装饰、安装预算(造价员)培训 一、报名条件及要求 (一)报名条件:零起点学习,有无基础均可,有志于从事工程造价行业人员。 (二)报名

    甜心派儿596 评论(6) 2025-11-14
  • 造价师预算结算

    住建部颁布的《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和《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中明确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

    杂草公主/yl 评论(7)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