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2

大鹏村长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项目经济师感人故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石头脾气

已采纳
工程处政委陈勇告诉记者:“建设一方就要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个官兵共同的西部情结。”他们先后完成的120余个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见证了他们帮助西部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个个感人故事。 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建设任务。工地周围整天无所事事看热闹的老百姓,引起曹定国的注意。“作为工程兵部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机会,责无旁贷!”党委随之作出决定,工程建设实施“三优先”原则:优先使用当地材料,为群众创造致富门路;优先考虑当地机械车辆,积极提供致富机会;优先使用当地民工,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 从此以后,他们每到—处工地,都积极开展技术扶贫活动,为西部地区留下了—支“不走的施工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处共在贫困边远地区征用民工5万余人次,民工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为各施工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他们为地方带出施工企业20多家,帮助施工所在地建起年产值60万元以上的采石、加工和采矿工厂20余个。这些队伍和厂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成为西部基础建设的生力军。 有—年,四川康定发生特大洪水,急需工程机械投入救灾。省政府向工程处求援。其时,该处正在双流机场突击道面施工,机械设备十分紧张。但灾情就是命令,他们抽调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操作手日夜兼程,第一个赶到现场。27天的抗灾救灾,崭新的挖斗磨破了,操作手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为灾区疏通河道、修筑道路立下大功。政委陈勇作了—个粗略的计算,近年来,他们共派出车辆2000余台次、官兵4000余人次参加驻地抢险救灾,为灾区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受到驻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如今,九黄机场一天给当地带来的旅游产业效益,就达1200万元以上!”

项目经济师感人故事

149 评论(10)

8668神淡淡

2002年10月,卢春房在严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写下“自勉诗”表露心迹。 这一年,他46岁。这位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如今有了一张永远无法 恢复的黑面孔,成为一个标准的“高原人”。一米八的个头,显得清瘦,棱角分明 的脸上双腮微陷,长期的高原生活,使他强打精神的脸上总挂着一丝疲惫。 2001年,卢春房离开了铁道部建设司的领导岗位,受命出任青藏铁路建设总指 挥部指挥长。在艰苦环境中,他代表全体青藏铁路建设者郑重立下军令状:横下一 条心,干好青藏线! �卢春房有过难忘的铁道兵经历,始终与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紧密相连,更与 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结下不解之缘。面对青藏铁路建设遇到的诸多新问题,卢春房 参考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管理办法。在 他的领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普遍建立质量信誉评价制度,不断推广先进工艺和 技术,初步形成建设单位统一管理、施工单位严格自控、监理单位认真核查、设计 单位优化配合、使用单位提前介入、政府监督全面到位的运转模式。 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必须实现“质量环保创双优”,第一次在工程 建设中把环保和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构筑了由青藏总指统 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环保工作的日 常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环境管理体系。在铁路建设史 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对优质样板工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 2003年6 月,正值藏羚羊迁徙之际,卢春房十分关心刚刚建好的野生动物通道 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他专门赶到楚玛尔河工地,躲在隐蔽的地方观察藏羚羊活动情 况。在最初,有的藏羚羊因为胆小,迟迟不敢通过野生动物通道,有的从路基上翻 了过来,他急得只跺脚,恨不得把那些从路基上翻过来的藏羚羊抱起来,从野生动 物通道重走一下,或者跑过去给他们带路。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胆大的藏 羚羊率先通过了通道,他从下午一直观察到天黑得实在看不见了才回去。尽管大批 藏羚羊通过了野生动物通道,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毕竟还有一 些藏羚羊没有从野生动物通道,这说明还需要改进设计。随后,他立即召集楚玛尔 工地负责人商量如何做好藏羚羊迁徙的引导工作,还同设计单位就野生动物通道存 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多次征求动物学家、可可西里保护站工作人员和当地农牧民的 意见,制定了周密的改进方案。 卢春房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健康保障问题,几乎每周都要去工地暗访一下, 看一看他们伙食怎么样,能不能顿顿吃上肉;问一问有没有吃高原保健药,是否按 时体检。摸一摸被子薄不薄,试一试暖气热不热。一次,他在一处工地发现有一座 帐篷里没有氧气瓶,一向温文尔雅的他顿时发了火,他打电话给工地负责人吼道: “马上把氧气瓶搬过来,否则你今晚的宿舍就让职工住!”工地负责人说是工作失 误,马上就把氧气瓶送来,请您放心。卢春房厉声批评道:“你的失误,可能会断 送职工的性命!这样的失误决不允许,别让我看到第二次,否则你卷铺盖回家!” 直到氧气瓶送了过来,他才放心地离去。卢春房对民工充满了关爱之情,把民工管 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他要求把民工和职工一视同仁,制定了严格的工资发放 办法,防止民工工资被拖欠,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由于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铁路全年的有效施工时间只有6 个月。然 而,卢春房每年在施工现场的时间却常常达到八九个月。无论是在风火山口还是夏 日飞雪的唐古拉山巅,无论是朔风肆虐的三岔河畔还是寒冷刺骨的雪水河边,从勘 测前沿、指挥一线、铺架现场到工地医院,处处留下卢春房风尘仆仆的身影……� 在剧烈高原反应和连续长途奔波的双重折磨下,疲惫不堪的卢春房时常出现脑 供氧不足、心肌缺血等症状。病倒在床上却想着工地,他就一只手输着液,一只拿 着话筒,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了解施工情况。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他就服下一把抗 缺氧药,吸上几口氧气,继续忍着身体的不适钻进隧道和涵洞,走向每一个施工点。 常年奔走在青藏高原,卢春房无法辅导帮助准备参加高考的儿子,更无法照顾 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父母。父亲几次病危,他都无法抽身。� 自古忠孝两难全,2002年11月,卢春房从工地赶回家中的第二天,慈爱的父亲 便溘然长逝。悲伤之际,卢春房用“丹心一片报祖国”来自勉,重新踏上火热的青 藏铁路建设工地。� 昆仑山隧道贯通、风火山隧道贯通、羊八井隧道贯通…… 三岔河特大桥竣工、清水河特大桥竣工、楚玛尔河特大桥竣工…… 铺架挺进唐古拉、越岭攻坚取得突破…… 在他的指挥下,一项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攻克青藏铁路建设“三大难题”取 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青藏铁路已完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优良率达到95%以上, 涌现出160 多项优质样板工程。他也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78 评论(9)

再也再也不吃了

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盐湖、石油和天然气使青海柴达木盆地成为资源的“聚宝盆”,今天手捧“聚宝盆”的柴达木人,不仅重视开采资源,而且还懂得了补养资源的重要性。 记者现场: 这里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河,千百年来河水一直是沿着过去这条河道流向不毛之地的盆地深处,但是从去年开始,宝贵的河水不再白白流走,而是沿着这条新修的引水渠,进入察尔汗盐湖矿区。 自从这条引水渠建成后,负责引水工程的王兴富每周都要跑60多公里,来闸口查看淡水补给情况。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高级工程师 王兴富:才620万方(立方米)的补水量,离需求量还差一半,看来还得想办法。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开采钾镁盐矿。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盐湖中抽取卤水,经过蒸发提纯后生产钾肥。几年前, 盐湖集团的技术人员在靠近河流的矿区,发现淡水竟然把以往无法开采的固体钾矿溶解成了卤水。据此推算,如果给整个矿区引入淡水的话,就能把盐湖大部分固体钾矿开采出来,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盐湖!然而即使把最近的格尔木河引进矿区,整个投资下来也要一亿多元。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安平绥:对这个问题我们意见也是不很一致的。因为我们认为现在依靠液体矿仍然能过几十年的小康日子,现在是否有必要用今天的投资来解决未来几十年的问题? 就在盐湖集团犹豫不决时,技术部门根据整个矿区的卤水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有的采矿点由于卤水下降过快,盐层中的液体钾矿反而凝结成无法开采的固体状态!眼看着能够开采的资源就要白白丢掉,盐湖人不再忧郁,一致赞成上马引水工程。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安平绥:如果(早一点)把这部分不可开发的固体钾矿资源开发出来,我们就能够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三分之一,大大减少进口量。 2004年初,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察尔汗盐湖一期引水工程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格尔木河延着100多公里的水渠进入察尔汉盐湖矿区,通过三个地表湖和人工渗水渠进入地下。根据淡水采补平衡工程效果评估,盐湖的东采区原本只能采出800万吨钾肥,现在已经采出了600万吨,卤水储量却仍然没有明显减少。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兴富:可以说成倍延长了采区的服务年限,主要就是靠这个湖水补给了采区,溶解了固体钾矿。

124 评论(13)

相关问答

  • 经济师飞机事故

    老核物理学家在飞机上遇难的是郭永怀同志,飞机失事后,他和警卫员被烧焦,但他们用生命保护的核武材料完好无损。像郭老致敬!像那些为我国核工业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员致敬!

    小胖爱旅游 评论(3) 2025-11-18
  • 经济师考证故事

    依稀记得经济师考完,走出考场那一刹那,就像抽出了压在思想上的一根弦一样觉得很轻松,很确跃,大概是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在家休息了一天,今天开始,剥离了那些任务式学

    嗯哼,嗯哼 评论(4) 2025-11-20
  • 项目经济师个人事迹

    建议阁下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每晚7点到8点的“财富人生”、22:30至23:00的“财经夜读”和23:00至24:00的“财富星空”。这几个栏目都相当不

    安居客jismkll 评论(3) 2025-11-20
  • 经济师的故事

    这位古代最牛经济学家说的是管仲,他能做到用石头茅草换黄金,靠的当然是他自己超越他人的见识还有智慧。

    annettahjj 评论(3) 2025-11-19
  • 工程造价师的伟人故事

    本文通过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表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兔宝宝装饰 评论(4)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