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好的食袋
Windows NT类的操作系统,也就是Windows NT/2000/XP中,有一个特殊文件,也就是“BOOT.INI”文件,这个文件会很轻松地按照我们的需求设置好多重启动系统。 “BOOT.INI”文件会在已经安装了Windows NT/2000/XP的操作系统的所在分区,一般默认为C:\下面存在。但是它默认具有隐藏和系统属性,所以你要设置你的文件夹选项,以便把“BOOT.INI”文件显示出来。我们可以用任何一种文本编辑器来打开他它。一般情况下,它的内容如下: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在Windows 2000或者是XP系统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设置“BOOT.INI”文件。那就是在“我的电脑”上面点击右键,选择“属性”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再点击“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修复”里面点击“设置”按钮,就可以打开“启动和故障修复”对话框了,在这里面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详细设置。 如果你拥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那么你可以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来更方便的编辑“BOOT.INI”文件。具体做法是:打开“开始”菜单,点击“运行”命令,再在弹出的文本框中输入“Msconfig”点击“确定”后就会弹出“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再点击“BOOT.INI”选项卡,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界面。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设置文件。 言归正传,现在,来说明一下这个文件内容的含义。 1.系统加载部分([boot loader]) 这一部分很简单,只有两个设定。那就是“timeout=”和“default=”。 “timeout=”就是设定开机时系统引导菜单显示的时间,超过设定值则自动加载下面“default=”指定的操作系统。默认值是30,单位为秒。我们可以在这里面设定等待时间的长短。如果将其设为“0”那么就是不显示系统引导菜单。 “default=”则是设定默认引导的操作系统。而等号后面的操作系统必须是已经在“[operating systems]”中存在的。如果想默认为加载另外的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参看“[operating systems]”中的操作系统列表,然后把想要加载的操作系统按照格式写到“default=”后面就可以了。 2.操作系统部分([operating systems]) 在这里面,列出了机器上所安装的全部操作系统。比如机器上只有一个操作系统,那么就只有一条信息,那就是“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引号内的文字就是引导操作系统菜单时显示出来的让我们选择操作系统的提示文字,在这里面我们可以随意更改。而“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 \Windows”这一句就需要些解释了。因为它涉及ARC(高级RISC计算机)命名,它是x86或RISC计算机中用于标识设备的动态方法。 ARC命名的第一部分用于标识硬件适配卡/磁盘控制器,它有两个选项:SCSI和Multi。 Multi表示一个非SCSI硬盘或一个由SCSI BIOS访问的SCSI硬盘,而SCSI则表示一个SCSI BIOS禁止的SCSI硬盘。(x)是硬件适配卡序号。Disk(x)表示SCSI总线号。如果硬件适配卡为Multi,其正确表示方法就为disk(0),rdisk(x)则表示硬盘的序号,如果硬件适配卡为SCSI则忽略此值; partition(x)表示硬盘的分区序号。了解这些,我们就可以解释前面那条信息的含义了,即“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 \Windows”为,在0号非SCSI设备上的第0号磁盘上的第一个分区里面的“Windows”目录下可以找到能够启动的操作系统。 等号后的内容前面已经说过,那个就是引导菜单显示出来的供我们选择的提示文字。而后面的“/fastdetect”又是作什么用的呢?这是一个开关符,用来控制启动该操作系统时的具体选项,下面再来详细的介绍各种开关符的含义: /3GB:这是Win2000 SP3新引入的。这使得用户区和系统区分为3G比1G的比例。只有用户使用NT企业版,应用程序也支持3GB选项时,此选项才生效。 /BASEVIDE使用标准VGA方式启动。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显示驱动程序失效时。 /BAUDRATE:指出用于调度的波特率,如果用户不设置,则使用默认的9600,而对于线缆Modem则使用19200。 /BOOTLOG:使Win2000将日志写入 %SystemRoot%\NTBTLOG.TXT 。 /BURNMEMORY=:使NT在已知的内存上少使用指定的数量,如果/burnmemory=64,则有64M内存NT不使用。 /CRASHDEBUG:调度器在NT启动时启动,只有在内核错误时才有用,如果系统经常会无故出错,这个选项就很有用了。 /DEBUG:在启动NT时调入调度器,它可以在任何时间激活,在错误可以再次出现时使用它比较合适。 /DEBUGPORT= comx :指定用于调度的端口,其它X就指端口号。 /FASTDETECT:对于Win2000启动时,它使系统不检查串行口和并行口。 /HAL=
小佳姐~:)
boot指的是启动(或引导)1、在讲述这个名词的意义之前,最好做一张启动盘,这样在计算机受到引导型病毒的感染时可以干净地启动计算机杀死这个病毒。2、启动作为动词时是指将操作系统装入主存或RAM中,一旦操作系统存在于主存或RAM中时,用户就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应用程序了。有时候您可能会看到一个单词,让您"reboot"(重新启动),它的意思就是让您重新把操作系统装入计算机的主存或RAM。上面所说的是指PC机,而一般大型计算机中不用这个单词,在大型机中称启动为IPL(Initial Program Load,初始程序装载)。3、作为名词时,它指的是引导程序,此程序可以先行进入系统,获得系统的控制权,然后导入所有的操作系统程序。4、需要注意的是,启动或装载操作系统与安装操作系统是两码事,在一台计算机上的安装一般只进行一次,而每次开机时操作系统进入计算机主存或RAM的过程不能称之为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用户需要设置许多参数,在安装结束后,操作系统就会存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可以安装其它应用程序,但启动一般仅仅针对操作系统而言的。一定不要把这两个意思弄错了。 5、虽然启动过程因操作系统的不同而稍稍有所不同,但是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当您打开计算机时,操作系统将按照下面的顺序自已进行装载。6、开机时,系统中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获得系统控制权,BIO预先装好的,不象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OM的内容不会因为计算机掉电而丢失。BIOS首先进行开机自检过程(power-on self test,POST)确定计算机上所有的基本部件可以正常工作。然后,BIOS的引导程序找寻特定的启动程序,由这个启动程序装载硬盘上的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此程序会首先会使A驱动器,如果其中有软盘的话,将会在特定的位置读入引导文件。(对于MS-DOS系统来说,这两个文件是IO.SYS和MSDOS.SYS。)如果启动程序在这个位置没有找到可以用于装载操作系统的文件时,BIOS将告诉用户A盘不是一张启动盘。如果驱动器A中没有软盘的话(通常都没有),BIOS将在硬盘的特定位置上找寻特定的文件,在找到这个文件后,BIOS将第一个扇区(一个512字节的特定区域)读入RAM的特定位置,第一个扇区内存储的信息就称之为主引导记录。 在装入引导记录后,引导记录获得系统的控制权,由它将后面的文件装入系统。在将后面的文件全部装入系统后,引导记录就没有用了,可以被别的数据覆盖掉了。在此之后要装置进一些配置文件,这些配置文件将使这台计算机工作在最佳状态之下。在处理完配置文件之后,操作系统正式获得控制权,这时启动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