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40

黄二小要奋斗
首页 > 英语培训 > 德龄公主说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iyiqinww

已采纳

德龄公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德龄姐妹头一回入宫,是在公元1903年、也就是光绪29年的初春。那年春天的万寿山,迷迷蒙蒙的,昆明湖也像是罩了一层迷雾。三乘轿子荡悠悠地穿过海淀,沿颐和园的红色宫墙黄色琉璃瓦来到一个雄伟的牌楼。轿夫一见那牌楼就停步了。小旁门开着。那是为贵客预备着的,至于正门,只有慈禧太后本人可以享用。入宫的仪式非常隆重。轿子一停,立刻有四个太监来了,两个尖着嗓子大叫:来了!——另两个拿了宫制的黄丝帘盖在轿子上。裕太太悄声对大女儿德龄说:“这是老佛爷的恩宠!”德龄立即肃然,只有小女儿容龄因为太小,一个劲儿地撩着帘子张望。十余个小太监一字儿排开。为首的请了三个安,道:“老佛爷有旨:请裕太太和两位姑娘在东配殿等候。”就这么进了宫。展眼望去,倒未见得有多么奢华。所有的家具陈设都是紫檀木的,铺着蓝色丝缎,有三十几个造型美丽的钟,容龄凑上去看,见钟座上大多刻着西洋字码,英文法文不必说了,她是认识的,还有些不认识的文字,……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少年时随父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六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精通多国语言。

17岁时随父回京,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和妹妹容龄一同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因父病重离宫。后“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清宫二年记》。

她的众多回忆性质的作品,因为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于车祸。

扩展资料:

德龄的作品,首先在海外拥有众多的读者,随后又被顾秋心、秦瘦鸥等翻译成中文,流传到国内来。其有的曾在《申报》等国内一流大报上连载,乃至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成为当时市民读者关注的热点,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令人瞩目。

1927年,德龄与撤迪厄斯·怀特的独生子萨都斯不幸夭折。她伤心至极,回国到上海有过较长时间的逗留,一则排遣心中愁绪,二则接洽其作品译成中文后在国内出版的事宜。

德龄的清廷题材英文作品,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肇兴时期的特定产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绍了中国高层统治者现实生活的实情,部分地澄清了帝国主义分子强加给西方读者的传闻和谎言。

德龄公主说英文

143 评论(14)

江苏友道木业

是慈喜身边的女官,楼上说的那两本书我都有,呵呵,竖版,繁体,从右往左番

134 评论(15)

端木青烟

裕德龄(1886年-1944年11月22日),满清贵族,正白旗人,少年时随父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六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精通多国语言。17岁时随父回京,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和妹妹容龄一同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后被封郡主。1905年因父病重离宫。裕庚去世后,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撤迪厄斯·怀特,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此后,怀特从美领事馆卸职,仍留驻中国改作新闻记者,德龄便“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这即是她用英文写作的第一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由此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 抗战期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曾追随于左右,为了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 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殁年58岁。

135 评论(9)

表哥很内涵

因为1895年裕庚奉命出使日本,她带了她的女儿德龄去。德玲回来之后深受慈禧的喜爱,到慈禧身边就成紫禁城中唯一一位精通英文的贵族女子。

179 评论(12)

zhouqian0825

姓名: 裕德龄 性别: 女 类别: 历史名人 年龄: 1881~1944 所在地: 荆州 民族: 满族 星座: 职业: 作家 爱好: 笔名: 单位: 毕业院校: 人物介绍: 旅美作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其父裕庚出使日本及欧洲各国,裕德龄及兄勋龄、妹容龄随行,并在法国巴黎留学。光绪二十七年归国后,慈禧太后便将通晓外文、知悉礼仪的裕德龄姐妹二人召入宫中,留作贴身侍从女官,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时人尊为"德龄公主"。光绪三十四年(1908),慈禧病卒,裕德龄与容龄出宫,回乡在沙市寓居。辛亥革命后去上海,与美国驻上海副领事怀特结婚。1915年,随怀特赴美,开始用英文创作,撰写多部作品,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之一。其《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被译成多国文字。抗日战争爆发,组织美籍华人开展"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为抗战募捐。1944年12月22日在加拿大遇车祸身亡。� 主要业绩: 《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等

251 评论(8)

shazidoumei

从美国留学归来,后来做了慈禧身边的女官。前几年有一本书叫《德龄公主》专门介绍过她。

339 评论(10)

ace922apple

上世纪初的1903年,大清帝国驻法公使裕庚任期已满,准备携夫人和两个宝贝女儿德龄、容龄回国。长女德玲,精通法语、德语和日语,青春逼人,秀外慧中,高华博学;次女荣龄,美丽单纯,聪明伶俐,是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邓肯的入室弟子。 裕庚鼓励德龄,在慈禧已经宣布实行新政的时刻回国,是报效国家的良机,德龄也充满了报国的激情,尽管多年居住在海外,祖国的种种已经陌生,但她仍然从心底里爱着这个古老而优秀的国家,她期望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能够对自己的祖国有所裨益。这天,德龄意外地发现,父亲在临行前和一位不寻常的客人进行了坦率的对话,而这位客人竟是朝廷在四处通缉的孙中山!裕庚欣赏孙中山,因为孙和他一样,有一颗赤子之心,德龄由此也对"爱国"有了崭新的认识。 在轮船上的化妆舞会中,德龄和美国年轻医生凯文一见钟情。裕庚一家回到北京,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接见了裕家姐妹,被她们清新的气息打动,封德龄、容龄为御前女官,命她们进宫做她的传译(翻译),德龄姐妹欣喜异常,以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进宫后,德龄和容龄的好心情被打断了,尽管她们被宫廷的华丽和慈禧对她们的宠爱所打动,但是也要面临着种种不适--宫眷们的好奇和无知、洗澡的不便、僵硬的床铺、不能公开的小狗……姐妹俩惊讶地发现,中国的落后和压抑远远超乎她们的想象,这一发现令她们心情沉重。 德龄很快成了慈禧的红人,宫眷们很妒忌她,故意不告诉她宫中规矩,在与父亲的通信中,德龄诉说了自己的痛苦,裕庚鼓励她坚持下去,从日常生活中改变慈禧,中国就有希望了。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德龄默默坚持着,她极力感化慈禧,向慈禧讲述西学的优越之处,还劝她减轻残酷的刑罚,德龄的见多识广触动了慈禧,慈禧开始慢慢采纳她的意见。德龄和凯文的交往没有受到远在上海治病的裕庚的反对,却引起亲朋好友的闲话,他们力劝德龄不要和凯文混在一起。勋龄患上了牙病,亲戚们介绍来的中医都束手无策,凯文却轻松地把他治好了,亲戚们都对西医和凯文有了新的认识。听说使馆有医生,牙痛发作的慈禧发了照会,令凯文前往,一对有情人终于在御花园重逢,凯文有意慢慢给慈禧治牙,一对有情人在清宫大内谈了一段"地下恋爱"。新年到了,在雪地里,光绪忧伤地用英语对德龄说:"新年快乐,上天保佑中国",原来光绪已经能自己看报纸了,他读到了康有为放弃政治、专攻学业的消息,失望已极。不久,不祥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日俄战争爆发,慈禧愁眉不展,但就在当天晚上,光绪在被囚禁的瀛台弹了一支新曲子--《马赛曲》,这正是容龄教给他的。光绪回忆起了戊戌六君子,心情很沉重,他告诉德龄,杀谭嗣同那天也下着这样的雨。光绪问德龄?quot;皇爸爸会喝咖啡,会照相,也会用法国化妆品了,她也想过维新了,可是她还是一样要杀人,杀那些比她想得远、走得快的人,你相信中国能真正变法吗?"德龄说不上来,长久以来,她也同样这样怀疑着。 听说裕庚病重,凯文又回到了北京,他还是放不下心爱的德龄。德龄痛定思痛,终于下了决心,离开中国,离开清宫,和深爱的凯文结婚,如果不及时抽身的话,腐朽的清宫会像沼泽一样淹没她。慈禧放过了她。 德龄的轿子穿过一道道的宫门,一扇扇的大门在她身后重重地关上……当时,残阳正照在万寿山上,德龄想起,光绪曾经希望她和妹妹劝说慈禧实行维新,不由得百感交集,她想,大清帝国也正如这一轮残阳,已经行将沉没了。

30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