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4

VivianYan~
首页 > 英语培训 > 自学英语成功案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戊己庚辛

已采纳

1、马云学英语

马云说,自己一直学习不好,但仍有得意之处,那就是英语。 在中学时期马云常常清晨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大学几年他几乎每天都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马云说,自己学的虽是“山寨”英文,却为以后创业创造了机会。英语好,他才能念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才能做英语老师,才有机会到美国接触互联网,也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2.、邓亚萍学英语

邓亚萍说,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最后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3、李阳学英语

英语不好的李阳为了学英语考过四级,于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园的空旷处去大喊英语。为了防止自己半途而废,李阳约了他们班学习最刻苦的一个同学每天中午一起去喊英语。在兰州大学的烈士亭,李阳和他的同学顶着凛冽的寒风,从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4个月的时间里,李阳复述了10多本英文原版书,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每天,李阳的口袋里装满了抄着各种英语句子的纸条,一有空就掏出来念叨一番,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食堂,李阳的嘴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4个月下来,李阳的舌头不再僵硬,耳朵不再失灵,反应不再迟钝。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只用50分钟,就答完了试卷,并且成绩高居全校第二名(第一名半年后参加了李阳亲自教授的 口语培训 班)。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李阳突然成为一个英语高手,这一消息轰动了兰州大学。

自学英语成功案例

246 评论(15)

艰难之旅

1、俞敏洪

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很多人都想请教他英语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对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希望达到比较高的英语水平,就不仅仅是一个背单词的问题,还涉及到听、说和阅读的能力。词汇量的多少对阅读能力有影响,但它只起到一半的作用。

2、邓亚萍

邓亚萍说,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最后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3、马云

马云说,自己一直学习不好,但仍有得意之处,那就是英语。 在中学时期马云常常清晨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大学几年他几乎每天都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马云说,自己学的虽是“山寨”英文,却为以后创业创造了机会。

4、李阳

英语不好的李阳为了学英语考过四级,于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园的空旷处去大喊英语。为了防止自己半途而废,李阳约了他们班学习最刻苦的一个同学每天中午一起去喊英语。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只用50分钟,就答完了试卷,并且成绩高居全校第二名。

5、章子怡

章子怡年少成名,总被质疑运气大于实力。只有她自己清楚,成功没那么简单。谈及英语学习的辛酸历程,睡觉之前必须学完2小时才睡觉。为了在好莱坞站住脚,她发挥“拼命三娘”本色,功夫不负有心人,伴随她渐渐获得认可的演技和作品,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

181 评论(13)

尛嘴亂吃

编者按: 本文是一个系列专题。作者 shawn 是一位地处重庆的青年,已自学英语和坚持健身两年。他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经历很多坎,当然也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心得和进步。 虽然shawn比我年轻许多,但我俩惺惺相惜、非常默契,最终促成本访谈的策划。 本文所采访的对象均为重庆快乐英语角的各路高手,由shawn历时两周搜集素材,与我一起反复讨论修改完成。 在受访者的选择上,我们关注一个共性—— 自学成才 。希望通过一定样本比例的调研,帮助大家在自学英语的道路上 获得启发、深度模仿, 并最终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那些英语牛人是如何自学成才的。 在中国,成年人想要自学英文一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内刻意淡化英语所占课程比例的大背景下,一口流利漂亮的英语往往成为各位海归精英,二代的标配。 我们认为英语是了解世界的工具,不应成为少数高富帅、白富美和海归精英的装逼利器而被其垄断。 任何人,在方法正确、时间投入量达标的情况下都可以学好英语。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的本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人的灵魂之中。 但现实条件下高昂的培训费,吓死人的留洋花费,痛苦漫长的学习过程,着实让一批批英语学习者望而却步。因此,shawn在周末往返重庆几个著名的英语角,求取英语大牛的成功学习方法。 这些大牛都是靠自学,没有留过洋,更没有参加培训班,对于普通人的英语学习很有借鉴意义。通过和他们交谈,我们更加体会到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大量时间投入,而这种投入是以千小时计算的。 也因为时间成本巨大,很多人在英语大有长进之前,由于看不到希望,就放弃了学习,这是很可惜的。 也是99%的成人英语自学者失败的原因。 自学英语成功的大牛——EROS。 他作为一名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从大二开始自学英语,今年26岁。听说读写流利,高分通过雅思托福考试,在多所大学做过英语学习方法演讲,现在自己开一家英语培训学校,讲授雅思托福。 Q:你是为什么想学英语的? A:我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英文的。我的学校不太好,而且不喜欢本专业,然后就想另选一个可以赚钱的技能,于是大二开始学习英语。 Q:您学习英语所用的时间是多久?(包括每天所花费时间,还有可以量化的总时间) A:从大二到现在,工作日每天至少2个小时;休息日8个小时到10个小时浸泡在英语环境之中。学习了6年, 量化时间在5000到6000小时 左右。 对于这个数据,英语专业的 TANCY 美女透露: Q:凭你这么久的观察,成人(大于18岁,非英语专业)自学英语成功率是多少?(标准:听说读写没有问题,或者高分通过雅思托福的) A: 万分之一的概率 ,一万个人之中有一个就不错了(不太乐观的一个数字——成功率是万分之一)。 Q:学好英语(听说读写流利)在重庆这种城市,薪酬涨幅是多少? A:假如你的本职工作的收入为300000,那么你有很大可能得到100000到200000的收入增幅( 涨幅为30%到60%不等 )。在重庆,能够流利使用英语的不超过1000人。 Q:那么你认为成人英语自学者他们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多少年才能达到听说读写流利水平? A: 每天至少2 小时 以上,耗费时间 5 到10 年 左右方能掌握英文。 Q:你的主要学习英语的方法? A:广泛的阅读,没有刻意记单词。 学到高级阶段,为摆脱中文思考所带来的对英语思维的影响,我刻意学习 英美初中生,高中生的教材 ,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才是 摆脱中文思维,理解老外 的最好的方式。 同时我建议大家 学习英文写作 ,一定要 看老外写的写作书 。因为中国人(不管他的名气多大)的写作书总是不如老外的写作书地道。毕竟在英语思维上老外还是略胜一筹。EROS推荐的写作书(难度从低到高)EROS认为:当你通过自学达到听说读流利的时候你会遇到瓶颈, 中文思维会限制你的英文思维, 你无法像老外一样自然地造句,写作。 中国英语老师教学生的时候经常会说:多用复杂句式,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但是老外并不认为这些句子就是好句子。老外所认为的好句子和中国人认为的好句子是不同的。 这就涉及到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源于生长环境和教育。 中国人甭管你英语多好(留学生或者英语很好的人),对于老外的文化理解只能无限的去贴近,但绝对不可能完全习得老外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文化,教育和生长环境是我们的根和土壤,语言就是果。 不同的根和土壤生长出不同的语言。 但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克服, 关键在于教育 。要想要从根源上了解老外的思维方式,就要回到他们的教育当中去。要回到他们的教育当中去怎么弄啊,又没有留过洋、出过国,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他们的教科书 ,读他们的语文,数学,化学、生物、物理,他们的所有的教科书,你都自己去从从头学一遍。然后,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你的思维也会变得跟他们趋同。 比如,你知道carbon dioxide是二氧化碳,但是你知道一氧化碳的英文吗?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怎么能够和老外谈笑风生呢?所以这也是为何要学习教科书的原因。EROS认为最好的单词书: (笔者认为后三本难度偏高,先配合大量阅读积累一定词汇量之后再做,否则容易放弃) EROS的发音也非常完美,这也是刻苦训练的来的。他认为:对发音学习启发最大的就是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以下简称AAT) 。 他模仿AAT已有4年,里面的所有句子都练习了无数次,烂熟于心、受益匪浅。EROS称:AAT的连读内容很完美,但 缺点是intonation(语调)讲得不太全面 ,和真正的美语语调还是有差距的。AAT的语调主要是平调升调,很少讲降升调的使用,降升调才是美语语调精髓。这本书瑕不掩瑜,多多练习即可。 EROS总结道: 英语学习主要靠自觉,环境是次要的。 据他观察,重庆国际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只比普通学校好那么一点,就连上海的国际学校英语水平也没好到能够听说读写流利的水平。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也不一定好,长期缺乏训练只会”泯然众人矣”。 最后,笔者想提醒各位: 一个成年人若无法做到高度自律,谈什么方法论都是白搭! 参加“英语听力训练营”AAT阶段学习计划

267 评论(15)

碎碎便便

一、黄词瀚:

黄词瀚初中辍学,从做杂工开始,通过自学英语向世界顶尖成功大师学习西方现代成功哲学、卡耐基演讲学、巅峰成就心理学、巅峰销售、优势谈判等,成为一位成功演说家及培训导师。

黄词瀚老师先后亲自参加世界多位成功大师的成功论坛,并专注于研究与实践国际成功哲学大师们的系统智慧。

此外,他还向国内知名演说家、培训师、企业及个人发展专家顾问学习。黄词瀚运用英语优势,大量研究英文原版成功哲学,并创办了KISS成功学习系统,通过传播KISS成功理念,他不仅仅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帮助了无数人改变了人生命运,成为21世纪青年成功的榜样。

二、马云: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

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这位“杭州最棒的英语老师”因为英语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债没讨成,却促成了他与互联网的十年姻缘。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

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这些都促成了马云的国际化视野,使他能弄来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马云说,自己一直学习不好,但仍有得意之处,那就是英语。

三、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论坛)和法语。

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

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

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

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

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

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19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