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muse2012
步骤如下:
1、明确编写目的。要明确编写《企业年鉴》的目的是便于相关单位更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本单位,为企业领导总结经验、借鉴历史、提供决策服务,为提高企业声誉、促进横向联系提供宣传服务,为职工提供资料检索服务。
2、确定编写人员。必须选择一个对企业情况较熟悉、有一定文字基础、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专人编写。
3、框定结构。《企业年鉴》涉及面广,内容包罗万象,需要足够的栏目和相应的篇幅。虽然不同企业因编制目的、服务对象的不同,内容有所侧重,但基本栏目应予保证。
扩展资料:
年鉴编纂总的指导思想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政治的严肃性。年鉴的质量,首先是要保证政治质量,政治上出了错,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年鉴的全部内容都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坚决和中央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注意保密,内外有别,防止发生任何失密违纪现象。
二、坚持真实性、科学性。作为史册之一的年鉴,必须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保证刊载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要求资料内容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溢美,亦不饰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
三、坚持年鉴编纂的六项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全"就是各个项目齐全,内容完备;“新”就是内容要新,有新鲜感;“精”就是精炼;“特”就是特色;“鉴"就是发挥鉴戒作用;“便”就是方便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鉴
甲壳小咪
编制在中文中有好几个意思。1.编制一个物件:weave例如:编制竹器 weave bamboo articles2. 编写:work out例如:编制生产计划 work out a production plan3. 机关部门的员工编制:authorized size例如:政府机关编制: authorized size of a government body
长春小熊猫
今天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生产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通过编制或建立各种类型的检索系统,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揭示。检索系统是进入图书文献资料信息库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对于工具书,完善、科学的检索系统则是人们进行检索查询的有效途径。它的检索系统越科学、越完善,则它的信息开发利用价值就越大。年鉴是一种重要信息资源,年鉴检索系统是开发年鉴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年鉴作为一种资料密集型的工具书,编纂者有责任切实构筑它的检索系统,尽可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方便用户查找年鉴信息内容。图书文献通常有三大检索系统,即“目录”、“索引”和“文摘”检索系统。这三大检索系统也早已为年鉴所利用。不仅如此,年鉴还采用另外三大检索系统,这就是“大事记”、“参见”和“链接”检索系统。广大年鉴编纂工作者在精心编纂年鉴的同时,还全面构筑年鉴的六大检索系统。目录 目录亦称目次,是全书内容的纲目。它摘取全书主要标题,按书中的顺序进行集中排列,并标出各自页码,同时通过一定的版式设计,显示各级标题的层级关系。目录也是体现全书设计思想和主要内容的窗口,在全书中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读者通过目录就可以对全书的内容梗概和篇章结构一目了然,并可通过目录所注明的页码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目录是最直观、最常用的检索系统。为了让目录更好地发挥其检索功能,有不少年鉴除了编制书前详细目录之外,还在书中不同位置加插不同层级的总目、子目或要目,以及外文目录,更清晰地揭示书中的内容。近年,《广州年鉴》在详细目录之前编制了集中反映全部篇目的《总目》,让读者一打开《总目》就能明了全书的篇目设置及其所处位置。同时,在每个篇目的小扉页上列出该篇目的要目,提示重要内容。《广州年鉴》以前专门设置反映到篇目、分目的英文要目,近年改为英文要目与中文目录混排。总之,为了编制好目录检索系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索引 索引,是按某种可查顺序排列的、能将某一信息集合中相关的信息指引给读者的一种指南或工具。我国旧称“通检”或“备检”。英文单词为“index”,音译为“引得”。一部工具书,好比是一个微型数据库;工具书的索引,就好比进入它的数据库的钥匙。索引,也就是工具书传统意义上的检索系统。编制年鉴索引,也就是为年鉴建立一个检索系统。对于年鉴来说,索引还是一个弱项。1994年前,我国的年鉴只有极少数编制索引,据专家统计,仅有5%。1996年,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年鉴152 种,有索引的20种,所占比例为13.2%。 年鉴索引的重要性当时还鲜为人所理解。近年来随着情报信息工作的发展,年鉴的索引才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年鉴的这些索引,无论它是手工编制抑或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无论它是使用词表编制还是自由标引,无论它是简式还是复式,也无论其索引量是大是小、检索范围是宽是窄、标引深度是高是低,这一切或许都并不重要,万事起头难,能够建立起索引检索系统总是好事。毕竟年鉴的编纂者并不是人人都是情报专业出身。至于如何完善,怎样提高,那是后话。《广州年鉴》早在十多年前就编制了主题索引,并一直坚持至今。诚然,这部索引仍有待改进。但它也还有自己的一点特色。它的主体是《笔画主题索引》,适应面广,特别适合方言区的人按主题词首字的笔画笔顺进行检索。同时它又编制了主题词首字的《汉语拼音检字表》,方便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进行检索。此外,在主题索引中的部分主题词使用“代”、“见”相互参照,方便从不同名词术语进行检索,索引中部分主题词还采用相互“参见”方法,全面反映书中相关内容。文摘 文摘(abstract),是指对一份文献(或称一个文献单元)的内容所做的简略、准确的描述。这种二次文献意义上的文摘,是索引形式的发展。文摘,又分为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报道-指示性文摘、评述性文摘、模块式文摘、专用文摘等几种。其中,评述性文摘在专业性年鉴中较为多见,如《中国内科年鉴》的“内科文选”,《中国哲学年鉴》的“论文选介”等。但文摘检索系统在地方综合性年鉴中还应用不多。随着各家年鉴今后对文摘这种检索系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相信它将越来越多地为我们年鉴所用,进一步丰富我们年鉴的检索系统。大事记 我国有编年记事的传统,文献记载可上溯至春秋时代。到司马迁的《史记》,更成了千古典范。我国年鉴的《大事记》,除个别年鉴采用分类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或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例之外,大多数的年鉴则是采用编年体体例,按月按日地记录大事。与其他篇目横向分类记事不同,只有《大事记》是纵向记事。以时间为经,以大事为纬,提纲挈领地将全年的大事尽收其中,可说是全年的一个缩影。尽管各家年鉴对大事的收录标准略有不同,编制程序也各有差异,也尽管《大事记》文字简洁,篇幅有限,但通过《大事记》仍可以对全年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读者可以沿着时间线索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对于《大事记》的编纂,似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比如目前《大事记》大多是纵向单线结构,如果能结合分类记事的方法,实行复式结构,纵横结合,效果或许更佳。《大事记》对读者具有检索性,论者已多次论及。但对编者也有检索性,却未必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这可能与各家年鉴《大事记》的编制程序不同有关。有的年鉴的《大事记》是指定专人逐日翻阅报纸摘录成稿;有的是通过向各部门、各行业组稿,然后由专人编辑成稿;有的则是由党政办公厅或档案部门直接供稿。无论稿件出自何种渠道,由于编写角度不同,文稿所记大事总会与年鉴其他篇目内容有一定出入。因此,编者必须在《大事记》和其他篇目之间进行对照查补,互通有无。《广州年鉴》的《大事记》主要由市档案局供稿,来稿所记大事十分丰富。笔者负责编辑的《人物》篇目不少人物线索就是通过查检《大事记》原稿而获得。这样,《大事记》原稿无形之中就向年鉴的编者提供了一个检索的机会。这就是《大事记》所特有的对读者、对编者的双向检索功能。参见 所谓参见,就是指引读者由一部分内容过渡到有关联的另一部分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检索系统。在不少工具书中都会运用参见系统为读者提供进一步阅读的线索,指引读者查找相关内容。年鉴一般是分类编纂,不同篇目的内容难免会交叉重复。为了避免重复,节省篇幅,适当运用参见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工业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对其科研成果,《工业》篇目会作介绍,《科技》篇目也会介绍,这就可能出现重复。因此,两个篇目除了必须各有侧重地记述外,还必须运用参见系统,让读者完整地了解整个成果。有不少年鉴早已在实践中成功运用参见系统进行编纂。《广州年鉴》2004年刊增设篇目《抗击“非典”特辑》,其中设立分目介绍钟南山等5位“抗非”英雄。同年,这5位“抗非”英雄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因此,在《人物》篇目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分目中仅对这5位英雄作基本情况介绍,然后启动参见系统指引读者到特辑中查找详细资料。此外,有些内容虽不至于重复,但却关系密切,也可以运用参见系统为读者提供由此及彼的指引。参见系统除了在篇目之间使用外,还可以在条目之间使用,甚至在不同年刊之间使用。链接 链接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报刊出版物近年借用网络专业术语及其理念而创建的一种全新的检索系统。链接是可以有效帮助读者检索有关背景材料等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的好方法。链接这种检索方法对于年鉴的编纂也很有帮助。它至少可以让一些不宜编入条目但对读者了解全面情况又有一定帮助的材料有一个适当的处所。我国不少年鉴早已将“链接”接了过来,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近年来,《广州年鉴》也启动了链接这个检索系统。当内文提及某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提供材料时,及时安排一个链接,免却读者另行费时查找的麻烦。比如2004年刊的《财政税收》,当内文叙述到国税部门实施金税工程二期时,就在同一个版面加插一个“金税工程”的“链接”,详细介绍金税工程,即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除上述6种检索系统外,年鉴还有一些辅助的检索方法,比如眉题、名录、附录、便览,以及广告目录等。此外,年鉴的光盘版、网络版的检索手段越来越丰富,检索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不过,这属于另一个话题。上述六大检索系统虽各有所长,但也各有所短。如:“目录”的检索深度只能到达条目标题,至于内文信息,则无能为力;“索引”也会因主题词首字的不同而将相关内容分散到各个部分,使资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大事记”记事孤立,手法单一,且缺乏深度;“链接”也只对特定内容提供支撑。总之,各种检索系统也未至于完美无缺。但是即便如此,它们也各有特点。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大事记是“纵”,目录是“横”,链接是“点”,索引是“面”。当各大检索系统统一构成整部年鉴的检索体系时,就形成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强大检索功能,足以为年鉴的使用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