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猪猪追月亮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色彩鲜艳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画不像文字那样单调,它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因此,指导学生看图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静止的图看活,让整幅图在脑海里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画面,想象一下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延伸,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想象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这样通过插图想象,使人物的动作、神态与内心活动更为紧密联系,为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提供了思维支点和描述对象。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丰富学生想象充分 理解课文内容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继而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反复诵读,试着去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精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意境。教师进行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三、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激发想象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就是把听觉、视觉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强化。音乐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浮想翩翩,音乐所引起的想象和联想拉广拉远了,效果远远超出课文中口言相传所包含的内涵了。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描写水、山特点的句段,描写得富有诗意,配上一段动听的音乐,学生陶醉在美景中,仿佛亲自游览了桂林山水一般。此时,音乐是导体,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行丰富有趣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望采纳,谢谢!
寻找美食的虫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有学生坐的端端正正但听进去的很少。询问其他老师,有类似情况。看来,这已是一个共性问题,应该仔细找找原因,认真想想实用的对策,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我与很多数学老师交谈,了解学生课堂倾听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学生认真听课,很少有学生就是听不懂、学不会的,很多学生的问题就是不认真听,还有个别 学生是不会听,抓不住关键。我又走访了多个班级,调查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自我倾听习惯的看法。我发现,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有效倾听习惯的原 因,除了学生本身性格特点以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与上课老师有关。一个上课乱发脾气、语言贫乏的老师是不会吸引学生专心听课的。(2)倾听时间过长。听讲时间过长就会不自觉的出现走神现象。(3)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4)认为会了所以不用好好听。(5)貌似倾听实则不会听。在交谈中有些学生反映,他们也很努力的用心听课,可觉着听懂了自己却不会说、不会做,倾听不得要领。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喜欢倾听 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让学生专心听、细心听。1、巧用教学手段,引发倾听兴趣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乐意倾听。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创设了小猴分别骑用圆形车轮、椭圆形车轮、长方形车 轮做的车的情景,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调动起学生倾听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次,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 有动,动中有静,让学生在当听说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2、锤炼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倾听备课时就在心里模拟,努力做到语言趣味性、条理性;同时,发挥声音优势,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声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神情 并茂的语言,精彩的提问,巧妙的设计,充满智慧、激情的评价,那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倾听的契 听进去,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形式和评价的激励性。其次要让学生克服冲动心理,让他们能安心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有不同想法时,也必须静静听发言的同 学把话说完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加强措施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在听”并不等于“会听”,真正的倾听要做到细心听、用心听,边听边想。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1、榜样示范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教师要以身立教,以行导行。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 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应专心去听,可偶尔稍作提示,但决不该打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体现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帮 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使课堂充满着对人格的尊重。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 了榜样,这种倾听的态度感染、熏陶着学生。2、评价导航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具有导航的作用,能指引学生找到努力方向。如这样的评价:“咱们同学的习惯真好,一边听,一边想,还一 么启示?”这样,学生有了目的就会注意去听,渐而学会倾听。4、听评结合 倾听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一种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
侯丹丹0518
幻想是每个人都具备!幻想是不切实际的,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去实现的,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实的不满而产生了幻想。想象力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想象力的不同做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
天生我翔2011
1.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要令学生有好的表达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是在教学中培养表达能力。学生处在基础学习阶段时,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补充语音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发音要领。例如,在实际交际中音节的读法和在非实际生活中读法的差异和连续等。其次是创造语言环境,进行课前预热,自由演讲。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总是更加容易消除对口语练习的焦灼感和胆怯感。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转换为组织、引导和参与者。实现与学生心心贴近、零距离交流和沟通,减小和学生的距离。主要体现为,可以通过课前预热、自由演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但因学生之间学习差异的存在,教师应在其中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表演内容应有不同要求,并进行有效建议和指导。对于优异的学生进行肯定,对基础较差不善表达的学生进行鼓励,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更多演讲英语的机会,实现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2.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2.1 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要达到有效率的倾听,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倾听范围。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例如,中学生的英文语言往往存在语法错误、读音错误、语言不够流畅、词汇量少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倾听,让学生充分发挥、表达之后,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肯定和适当的引导。实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喜欢说、愿意说,作为倾听者的学生来讲也愿意倾听,就可以达到课堂上的良性交流。在和谐的倾听氛围中, 学生有听的权利和听的任务。在这个前提之下,共同探讨,享受倾听带来的积极感受。2.2 明确倾听任务要培养中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令学生明确倾听任务。带着问题倾听,也就是在思考状态的情况下倾听才是具有思维含量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做出“倾听”这个动作之前,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明确的倾听任务。例如,在学生发言和演讲之后,让学生们针对学生发言内容和过程进行互相提问,或者让学生们仔细记录该学生发言时出现的错误,对发言质量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达到有意识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目的。2.3 唤起倾听兴趣想要让学生们达到高效倾听,就要让学生们有倾听的兴趣,将倾听这个动作从被动化为主动。例如,可以适当借用小故事吸引学生。中学的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自主思考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最为活跃和好奇的。曾有知名教育学家说:“新奇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成功会带来巨大的喜悦, 从而引导学生们倾听的欲望。” 例如,在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让学生们用“I want...”描述几位主人公各自的愿望是什么。恶毒皇后可以是“I want to be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in the world.”或者“I want Snow White to die.”两种,但由于各人对童话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一个故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种观点。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开动创新思维的好方式,令学生感到新奇并乐此不疲。3. 结束语英语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在英语发音和表达交流方面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表达思想。因此,用提问的方式对英语倾听与表达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真正令学生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