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诗月
残唐五代: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参考百度)英语:remnants of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一楼的朝代单词拼错了。
兔兔我要幸福
吴越和吴京没有关系。
吴越,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国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5年,参演个人首部首部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 。1997年,主演军旅剧《和平年代》,凭借军旅女记者闻璐一角夺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 。
吴京,1974年4月3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进入北京市武术队。1994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199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从而进入演艺圈。
扩展资料:
吴越的演艺经历
1997年,参演英达、马羚主演贺岁剧家庭喜剧《家和万事兴之在外过年》。参演胡亚捷、高明主演的年代剧《天字码头》。
1998年,参演黄蜀芹执导,巍子、王琳主演的年代剧《上海沧桑》,饰演沈鲠萍一角。
1999年,与温兆伦主演都市爱情剧《天地情缘》,饰演孟晶晶。同年夏天,主演的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小剧场戏剧《恋爱的犀牛》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吴越饰演清新而具有神经质的“明明”。
吴京的演艺经历
1999年与萧蔷、焦恩俊等演员合作,出演袁和平导演的电视剧《小李飞刀》,剧中吴京饰演阿飞一角。
2000年在电视剧《策马啸西风》中饰演孟星魂。
2001年主演电视剧《江山儿女几多情》,扮演一位能文能武、沉稳威严的皇上;同年在张鑫炎执导的电视剧《少林武王》中扮演名将后裔昙志。
2003年,吴京赴香港发展演艺事业;3月参演电视剧《我是特种兵2》剧照《我是特种兵2》剧照(16张)《倩女幽魂》,饰演诸葛流云一角;10月赴横店拍摄电视剧《南少林三十六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京
青笋丝爱吃榴莲
Cantonese
英 [ˌkæntəˈniːz] ,美 [ˌkæntəˈniːz]
n.粤语;广东话;第一语言为粤语的人;广东人
adj.第一语言为粤语的人的;粤语的;广东人(或文化)的
Cantonese是广州话的英文写法,该词与广州的英文名Canton一并在国际上使用了数百年之久。
该词源于外国人对广州的称呼Canton。在较为权威的《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里,Canton是这样解释的:sb. The name of the city in southern China。
扩展资料:
Cantonese来源
第一种说法是葡萄牙人最早用
至于是哪个国家的人将广州拼为Canton,有几种说法,其中下面两种比较有代表性。专门研究中外贸易史和澳门史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赵立人研究员表示。
最早去广州的外国人是16世纪的葡萄牙人。现在关于Canton一词可以找到的最早出处是由瑞典人著的《早期澳门史》,主要记述的是澳门以及葡萄牙人在中国的情况,其中提出了Canton这一个词。
至于葡萄牙人最早在什么时候将广州称之为Canton,现代已无从考证。自此之后,英国人有关广州的著述中也使用 Canton这个词。
第二种说法是英国人发明
不过广州市地名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则认为,“Canton”系“广州”一词的“粤式威妥玛”旧拼法,“威妥玛”是一个1841年至 1883年间英国驻华外交官的名字,他设计了一套罗马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Canton”正是这种拼法的产物。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了照顾各地民众的母语,在广东省使用粤语范围较大的地区,使用粤式威妥玛拼写当地地名、人名及建筑物名称。广州人一致认为Canton是对“广州”一词粤语发音的真正音译。
由于中国当局7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及汉语拼音化政策,粤式威妥玛地名人名在广州及广东省被完全取缔,只在香港、澳门及台湾部分街区地面保留至今。
很多广东小城市的学生,已不认识粤式拼音,广州因受香港电视及书籍影响,及部分建筑物/商户仍使用粤拼,所以还有部分学生至少知道粤拼的存在,小部分人懂得怎样使用。培正中学在2009年就恢复使用粤拼校名Pui Ching Middle ,回归正统。
第三种说法是法国人最早提出
注:也有人认为这是法国人首先提出的"Canton"的,至于真实性如何需要继续考证。此外,还有一种直接粤语音译的名称:"Kwang Chou"。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antonese
艾吃艾美
广州话旧称广府话,又被称为省城话、白话,中国官方一般称作广州方言、标准粤语。广州话是粤语的标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种口语形式。一般视广州老城区的西关口音为正宗,但现时西关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内通常以《广州音字典》(1983年)收录的字音为标准。广州话由广州音、粤语词汇、粤语语法构成。广义的广州话主要流行于广东珠三角及广西粤语地区、香港及澳门、海外广东籍移民的华人社区,狭义的广州话指现广州市中心城区使用的粤语,而广州与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门的口音相比则大致相同。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部分能书写粤语白话文。受到广州(广东省会)的经济及文化影响,广东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带口音的广州话,粤东、粤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粤语的居民。粤语是省内的通行语,不少广东人能操二种以上的母语。有人指,用“广州话”指代广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粤语)不恰当,所谓的“广州话”亦不合理,因广州话不是广州人发明。现时的广州话是由各地商人在广州经商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使用“广东话”方为正确。由于外国人在广州通商时误将省城(今广州)等于广东“Canton”(现时的广交会英文为“Canton Fair”),将广州话及粤语通通译为“Cantonese”,事实上广东与广州不是同一概念,所以应将“Cantonese”译为“广州话”方符合本义。广州话早已是学术名称,而广东话则只是俗称,香港学术界仍称之为广州话。正如将闽南语称为福建话一样,称广州话为广东话是民间口语习惯。但因广东地区又主要有三大方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这三种方言又完全不同,所以将将其称之为广东话确实牵强。而且省城(今广州)称为“Canton”,而且广交会原本就是广州交易会,所以大众还是将“Cantonese”对应“粤语”,“Standard Cantonese”对应“广州话”或者“标准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