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luckymore8
没有。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1] 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2]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收起中文名《二十四史》外文名《the Twenty-Four Histories》类 型正史起 始《史记》结 束《明史》
陳奕婷3144
史字偏旁是口。
五笔:KQI。笔画:5。五行:金。英文: annals;history。
基本解释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3、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4、姓。
(1)古官名。
(2)史册;历史。
(3)虚饰;浮夸。
(4)指画师。
(5)《史记》的省称。
(6)通“使”。
(7)姓。
扩展资料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
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