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大个肚兜
所谓的英语思维,通俗的理解就是“说的像老外一样地道”。说的细致一点,就是能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能够像他们一样地道、细腻、精准的理解和表达英语。英语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用英语思考,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要跳过中文,直接用英语去想、去表达。比如,看到一个苹果的图像,一个具有英语思维的孩子会直接想到''apple'',而不会用“苹果”这个中文词来做过渡桥梁,再去翻译。
宇宇酱ovo
外语思维听起来很神秘,但我觉得其本质上和条件反射没有太大的不同。之所以我们认为存在一种独特的“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对),是因为我们对说外语这一行为的本质存在一些误解。我们仔细想一想:说外语是一个思考过程吗?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用英语遣词造句的时候思来想去都找不到正确的说法,实在是难受,这难道不是个思考过程?持这样的观点的同学,请再想想,当你使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介绍(像自己的名字啊、现在几岁啊、在哪里上学啊、等等……)的时候,这样的问题还存在吗?我想大部分人在学完初中英语后都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讲上一段两段话,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是完全不需要思考句式和词汇的。这是因为初中英语里面那些简单的句子都已经被你内化了,要用它们来说上一两段就是条件反射一般。等到你阅读过更多的书、看过更多的新闻和电影之后,说英语就变成了纯粹条件反射的无意识行为。用外语进行输出是一个把记忆中的素材进行提取和逻辑加工的过程。讲得具体一点,你的外语能力基本上取决于你的语料库。你的输入越多,你的语料库就会越大,而重复输入越多,提取素材的速度也就越快,直至其成为纯粹的条件反射为止。一个人只要有基本的逻辑能力,就可以运用语料库里的素材进行论证。这整个过程并没有涉及到某种特殊的”语言思维“,而是使用逻辑思维对语言素材进行了处理。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我在美国修了不少历史课,其中古代经济史的内容是我来美国之前极少有过接触的。也就是说,我脑子里关于古代经济的知识全部来自于美国老师和英文资料的输入,因此在和不了解相关背景的人(比如我爸妈)谈论这一话题的时候,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一些观点应该怎样用中文表达。反之,我在Quora上回答过一个关于罗马经济的问题,写答案则是一气呵成。当你的观点有人清楚的阐释过一遍的时候,直接引用和转述是很容易的事。而与之相反,我刚来这里读书时跟美国同学讨论一些数学问题,说话的流畅度就要下降很多,因为我的基础数学知识是在国内所学,看到数学公式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中文而不是英文,所以沟通起来就往往需要额外的转译。我不觉得我在讨论历史和讨论数学的时候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思维”。我也不认为问题的原因是我只能时而使用“英语思维”思考,时而丧失这一能力。这本质上就是语言素材输入的量所决定的。因为专业的关系我每天都读一些历史论文,并且跟课上同学讨论相关问题。我已经见识了大量的历史观点是怎样具体地用英语作出的,所以让我用英语谈论一些历史或其他人文学科的问题我可以滔滔不绝。但让我讨论一些我只在中文环境里接触过的话题——比如生物、化学,我很难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用英文描述一些基本反应。因此,如果”英语思维“指的是一种特殊、抽象、可以独立于其他”语言思维“建立起来的思考模式,我认为它并不存在,因为这样一种假设剥离了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是有悖常识的。但加入”英语思维“指的是”不需要中文翻译就能输出英文“的能力的话,我认为只要能够熟练说上两句英语的人都具有这种思维,只是这种思维会随着练习越来越成熟而已。
longjuping
当你发现自己没学会英语时,可能不是方法错了,而是你没坚持。或坚持的时间不够长。你想想我们学母语,从出生到会说话还要一年多时间。等到什么话都会说还得四五年时间,母语环境这么好,尚需要五六年时间,学外语,没有这么好的语言环境,是不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呢?怎么培养英语思维呢,方法倒是不难,那就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课文,多听,多读,多背。但就是这反复练习,很多人做不到,因为它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所以就都放弃了,尤其时短时间内不能提高成绩时。
谁的吴邪
英语思维是指英语的掌握程度无限接近母语水平,可灵活的使用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让语言回归于实际生活应用。
我们需要将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工具,进而帮助少儿建立英语思维,启发、引导和培育孩子的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演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每件事物都有特点,但这时孩子还是单向思维。在学习动物习性的知识时,通过尝试,来验证其观察总结出来的不同动共性特点。
孩子们去发现不同动物的共性,对不同种类动物进行分类,帮孩子们建立分类概括思维。如:有翅膀的是一类;4条腿的是一类;2条腿的是一类等。当然,有的孩子会大胆进行想象,创新分类标准,也会受到老师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们独立思考、分类以及概括的能力得以建立起来。
辣椒0908
英语思维的定义是: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可灵活的使用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要学会英语思维,首先当然是要杜绝中式英语啦!想要培养英语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接触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外教多学习,多看看美剧,不要用中文的表达习惯来表达英语!比如说:long time no see ,这就是个典型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直接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来对应英语的表达,这也是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爱吃爱疯
第二十二讲
拥有“英语思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梦想!
即使是“骨灰级”的英语大咖,也无不憧憬着有那么一天,幸运之神能够降临,让自己拥有传说中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拥有如此明亮的光环,让无数学子们朝思暮想,心驰神往。
一、那么到底什么是“英语思维”呢?
所谓的“英语思维”,广义上讲就是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
一旦真正拥有了这种“英语思维”能力,意味着你的英语已经彻底脱离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你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已经接近了英语母语者的水平。
那么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如何获得的呢?
正如我们在第五讲中所介绍的,是通过“传承”的方式从父辈那里继承了母语的语言思维。
而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无法通过“传承”的方式来获得“英语思维”。
虽然很多人试图通过“海量”的语言输入输出,梦想着“量变到质变”的奇迹发生,可惜的是这种练习方式缺少了“传承”中的重要的环节,“校正和反刍”,以至于这种“海量”的输入输出练习成为一种极度耗时、质劣效低的学习方式。
无法通过“传承”获得英语思维,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通过学习英语的语法,来获得“英语思维”。
二、那么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法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律,而英语思维本质上就是英语语言规律的外在表现。
所谓的“英语思维”,狭义上讲就是英语语言的规律。
这告诉我们,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英语的语法,我们也一样可以获得“英语思维”。只不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英语思维”和通过“母语传承”获得“英语思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前者是“刻意为之”,后者是“浑然天成”。
虽然相较“母语传承”的方式依旧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已经相当接近真正的“英语思维”了,毕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毕竟我们是中国人。
那么如何建立英语思维,也就变成了如何学习语法。
正如第五讲中所讲,“宏观上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语法框架体系”,“微观上透彻理解英语语法背后的原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做到“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你的英语思维就慢慢清晰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理解了何为“英语思维”,以及如何建立“英语思维”,那么所谓的“英语语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追求“语感”呢?
三、什么是“英语语感”?
所谓的“英语语感”就是对英语语言的模糊感觉!
“感觉”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
所谓的“英语语感”是指对英语语言规律的“模糊感知”,是通过一定语言练习积累后,建立起来的语言的“感性”经验。
“英语语感”带着对语言感知的“思维惯性”对我们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因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语言规律”,所以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
英语语感不等同英语语法,自然也不等同英语思维。
所以,我们不用神话“英语语感”,我们应该带着更理性的目光,在深入理解英语语法本质的的前提下,在正确的“思维惯性”帮助下,通过大量的练习,以获得真正正确的“英语语感”。
下一讲,我们将进入以“时态”为核心的“英语语法”的学习。
本文作者谢瑞,著有《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一书和《英语思维:十课建立完美语法体系》系列视频课程。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