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8

超肥狐狸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忧心忡忡去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橘子的新生命

已采纳

其实不用焦虑的,告诉孩子和以前的考试一样,不要看的太重了。只要平时做题过关考试的时候是一样的。家长不要施加压力、

忧心忡忡去心理咨询师

103 评论(14)

Samantna523

心理治疗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调节和改善求助者的情绪和躯体问题。心理治疗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利用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帮助患者消除和缓解心理问题和障碍,促进人格成熟和发展。临床上心理治疗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人本主义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治疗时,医生会通过表情、言语、行为动作和某些特定的场景,帮助患者提高个人认知、情感、意志、感知觉等方面变化。利于患者解决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问题,可以更好的适应各个环境变化,维持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就是对精神的治疗,患者可以去专业的机构通过心理辅导进行治疗,也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治疗心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不一样,治疗的办法也是不同的,最好是去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然后做针对性的治疗,平时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心理疾病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人格障碍,神经症,身心疾病以及重性精神病.比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心身疾病如哮喘,高血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都是心理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如按照下列的方法去做就可以防治心理疾病.①遇到不称心的事,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遇事冷静,从而保持愉快,开朗,平稳的心境.②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丰富生活情趣,用各种办法转移注意力,从发怒的人或事上转到高兴的事物上去,松弛紧张的精神,使情绪得到稳定.③扩大社会交往,结识良师益友,这样可以通过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使情绪变稳,减轻心理冲突.这是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④学会自我调整情绪的方法.遇到挫折和精神刺激,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怒气涌向心头时,要默念“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的警言,或听听音乐,作深呼吸等转移注意力,求得情绪上的缓冲.⑤正确认识疾病.体弱多病容易焦虑烦躁,忧心忡忡,甚至怀疑病入膏肓.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治病,反而会加速疾病的发展.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是中老年人与疾病做斗争的最宝贵的心理状态.(3)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患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可能得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 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健康与不健康的不同.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按照上述的专家介绍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很快的康复痊愈,避免出现其他的状况影响到患者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安全的问题。

272 评论(12)

小牛丫头

如果自己已经感觉到了将有什么事情发生,或者对于一些经过的事情感到介怀,其实,担忧没有用,更应该积极的去想办法弥补,去解决规避不好的因素等。建议,与要好的朋友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正所谓一人技短,三人技长嘛。同时,自己也好好反思一下,多想想让自己忧心的事情根源,并且积极的去准备,去解决,我想,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迷途引航团队真诚的为你排忧解难!

85 评论(13)

dp73711528

高三学生因为高考和升学的压力,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往往容易出现焦虑、烦躁、自卑、偏执、脆弱、情绪不稳定、苦闷抑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在我给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因高考的烦恼而来信咨询的高三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来信比较典型,我把信中的意思转述给大家。他在信中写道:现在已经上高三了,觉得自己还是没办法进入状态,讨厌现在的好多东西,感觉没有办法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三学生的位置上,心里不是不着急,有时也害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但手里拿着一本书,就是没办法安下心来看看。每天都是没精打采的,上课听不进去。对自己没信心,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奋斗,也不知道为什么出路只有上大学呢。 心理特别累,总之很郁闷。从这个学生的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表现有: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担心焦虑,对自己没有自信心,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身心疲惫,情绪低落、烦闷。我在给高三学生的咨询工作中发现,出现类似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还有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发展程度更严重,甚至已经发展为抑郁症、考前焦虑症、 神经衰弱和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必须接受专门的心理治疗。所以,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紧密相关高考是一种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的综合测试。高考中,知识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生的心理素质这一载体来实现的,考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了考生在高考中能否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可以说,扎实的知识和综合能力是高考成功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生高考成功的必要保证。据调查,很多学生高考失利,往往不是因为所学知识没有掌握好或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考前的心理状态不佳造成的。考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曾对考入北京大学的135名高考状元做过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主要因素中,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而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 (二)心理状态的调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考和升学能够引起孩子高度紧张,产生巨大压力,而且是每个高三学生必须适应和应对的,高考和升学的压力伴随高三学生持续长达一年,这会造成孩子的身心对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呈易感状态,在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三的学生比高一、高二更容易引发身心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整。 二、家长对高三学生常见心理状态的调整对策下面就高三学生最常见的学习自信心不足、焦虑急躁心理及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三种心理问题,来总结一下家长对孩子以上三种心理状况的调整对策。 (一)家长帮助孩子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对策学习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开发潜能,面对学习困难无所畏惧,是考试取得佳绩的强大内因,所以学习自信心对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很多的高三学生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情绪自卑低迷,这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学习基础差、过低的自我评价、个别教师的讽刺挖苦、过高的期望目标、盲目的与他人对比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我们先看一封家长的来信:我家的孩子今年读高三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中等,以前的学习基础不好,孩子上高三以后想把以前的知识漏洞补上来,所以对高三的学习很抓紧。可是前几天学校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试,孩子的成绩仍然不理想,孩子最近几天就很消沉,觉得自己不是考大学的材料,用功也不起作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学习不像以前那样用功和有热情了。我们家长这几天也替孩子着急,可是除了能给他说几句安慰的话,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请老师给予帮助。从这封家长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同学虽然上了高三后对学习很抓紧,但由于以前的学习基础差所以成绩仍然没有显著的提高,这个同学对学习有点急于求成、缺乏耐心,而且面对暂时的学习上的失败轻易地就否定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这个同学不能从自卑消极的心理中解脱出来,他就会对学习自暴自弃,最终严重影响高考成绩。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学习自信心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1、辨证地看待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的成绩大多数的高三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每次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都非常看重。有的学生成绩考好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沾沾自喜,开始狂妄自负,有的学生成绩考不好了,再加上有的教师不公正批评、打击和同学的讥笑,觉得自己很失败,灰心丧气,没有了学习的斗志,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不可取。对待这些综合考试和模拟考试要辨正地看待,这些综合考试和模拟考试虽然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但并不是绝对的,考前的模拟考试和高考的成绩之间还有很大的弹性,有的同学可以相差上好几十分,所以,一次模拟考试成绩考好的同学不要太得意,而成绩没有考好的同学更不该丧失信心,而应该庆幸,因为模拟考试及早地暴露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能让自己及时补救,避免在高考时因出现类似错误而丢分。2、学会正确地归因 学生对每次考试的成败其实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归因。正确地归因有利于学生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考试的成功,可是有更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积极地归因,总是把考试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差等这些因素,这样的归因就调动不起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自己更加自卑和失去学习上的信心。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学习上学会正确的归因。 归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稳定性原因和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如果我们家长能引导孩子把考试的失败归结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等内在、可自我控制的因素,那么孩子就可以通过更多地努力来争取下次考试的进步。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把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自己能力差、考试的题偏难、自己的运气不好等外在、不可控制也不稳定的因素,这显然使孩子对以后的学习仍然感到无能为力,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信心。 3、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 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我们家长要有意识的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已经看到你这阶段很努力的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爸爸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4、家长对孩子的每一小步进步都进行及时地鼓励 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根本上说来源于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使他的学习有所进步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大大地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要抓住时机给予及时地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小步的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肯定,这时他的学习成就感受就会放大,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和鼓励,更能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浮躁情绪的对策 考前适中的焦虑水平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积极认真的态度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这种焦虑水平可以调动身心能量,使学习的兴奋性速度与学习效率都有所增强,因此适度的紧张或称为适度的焦虑水平对学习是有利的。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一些焦虑但强度不是很大,不影响学习时不必过于担心。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成绩中等的一些学生,他们整日的烦躁不安,忧心忡忡,萎靡不振,精神上疲惫不堪,学习上常常不能安下心来,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对知识的学习不能深入,情绪随着每次的考试成绩波动。 一位家长来信说:她读高三的女儿,最近总是莫名其妙的向她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对学习自己整天又着急又学不进去,一会看语文,一会看物理,一会又看数学,频繁更换学习科目,哪科也没有真正看进去,整天唉声叹气,还总是埋怨家长干扰了她的学习,家长喝水时发出声音,孩子都觉得烦得不得了,弄得家长在家里提心吊胆,唯恐招惹了孩子。 像这位家长的孩子就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而表现出了对学习高度的紧张和焦虑。高三学生产生焦虑急躁情绪一般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对高考有过高的期望,超过了自身的实际水平。 (2)把高考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标,这种压力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3)复习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展,并且复习时间相对紧张。 高三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干扰学习过程和效果,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整。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平和心态: 1、客观理智地看待高考 形成孩子心理过大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孩子把考大学作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标,家长和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而实际上每个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千差万别,有些孩子能够做到,而对有些孩子提出这个要求可能就为难孩子了。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为孩子减压,鼓励孩子认真积极备考,把高考作为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挑战,但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有大学一条路,他仍然有其他的人生选择,让孩子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要合理,不要强求实现过高目标,这样孩子心理压力就会减小,焦虑急躁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而平和冷静的心态才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2、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形成孩子情绪焦虑急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孩子过低的自我评价。孩子在面临高考时,如果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形成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让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自我的控制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到别人学什么、什么时间学、怎么学,他也跟着人家学,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这样在学习上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自己在学习上没有主要思路,弄得自己很慌乱而学习上又没有什么起色。 我们知道学习上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才能使成绩提高,而简单的模仿和跟随他人是无效的。所以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要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更要帮助孩子寻找在学习上有什么优势,在哪些科目上有提高的可能。经过这样细致客观的分析,就会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他们可以更客观的看待自己,心理更能明确自己应该怎样扬长避短,在学习上从哪些科目的哪些知识着手,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自己等。高三的孩子他们受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对自我的分析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客观冷静的对待自己和学习,消除忙乱和焦虑的情绪。3、学习是一个积累到释放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都急功近利,这个月觉得自己对学习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下个月就要求成绩一定要有明显的进步,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就灰心丧气,不再坚持或轻易的否定自己。学习是一个从积累到释放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学习效果的显现总是滞后于对知识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轻易的否定和怀疑自己,而是需要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和努力。 4、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落实 学习计划的制定应以孩子为主,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安排要紧而不乱,必要时要提醒孩子及时修改学习计划。另外学习计划的安排一定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家长要和学校教师保持良好充分地沟通,对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师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同进行学习阶段性总结,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不足。 有的孩子学习原地踏步不是因为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而是因为孩子没有自我的控制能力或没有坚持下来的学习品质,这时家长需要及时提醒、督促并鼓励孩子按既定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计划的制定,孩子在心理上就对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心中有数,增添了紧张感和踏实感,既不会思想忙乱也不会对学习无从下手,心理保持紧而不乱的状态,这是备考中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个状态也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时,他的心中也会充满学习的成就感和踏实感,这种感觉有利于稳定孩子的焦虑和急躁情绪,所以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落实,无论从学习的科学性和稳定孩子焦虑紧张的情绪方面都是必要的。 5、意念中断法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方便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降低焦虑水平,稳定情绪。这个方法就是高考前不想像高考的后果,不要困扰于“我能考上吗?”、“如果我考不上我该怎么办?”、“如果我没有考好我该怎么面对我的父母?”、“考上的学校是个什么样子?我能喜欢吗?” 之类的问题。当孩子的脑中出现这些想法时,就要有意识的打断自己的这些想法,而用另一些想法来替代,这些想法是:高考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做好复习,我要把担心、焦虑的时间用来学习,不要用现在时间去担忧未来,白白耗费现在学习的时间,我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现在。高考以后的事情还是等到高考结束后再考虑也来得及。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快。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学习自信心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1、辨证地看待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的成绩 大多数的高三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每次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都非常看重。有的学生成绩考好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沾沾自喜,开始狂妄自负,有的学生成绩考不好了,再加上有的教师不公正批评、打击和同学的讥笑,觉得自己很失败,灰心丧气,没有了学习的斗志,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不可取。对待这些综合考试和模拟考试要辨正地看待,这些综合考试和模拟考试虽然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但并不是绝对的,考前的模拟考试和高考的成绩之间还有很大的弹性,有的同学可以相差上好几十分,所以,一次模拟考试成绩考好的同学不要太得意,而成绩没有考好的同学更不该丧失信心,而应该庆幸,因为模拟考试及早地暴露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能让自己及时补救,避免在高考时因出现类似错误而丢分。 2、学会正确地归因 学生对每次考试的成败其实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归因。正确地归因有利于学生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考试的成功,可是有更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积极地归因,总是把考试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差等这些因素,这样的归因就调动不起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自己更加自卑和失去学习上的信心。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学习上学会正确的归因。 归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稳定性原因和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如果我们家长能引导孩子把考试的失败归结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等内在、可自我控制的因素,那么孩子就可以通过更多地努力来争取下次考试的进步。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把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自己能力差、考试的题偏难、自己的运气不好等外在、不可控制也不稳定的因素,这显然使孩子对以后的学习仍然感到无能为力,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信心。 3、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 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我们家长要有意识的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已经看到你这阶段很努力的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爸爸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4、家长对孩子的每一小步进步都进行及时地鼓励 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根本上说来源于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使他的学习有所进步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大大地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要抓住时机给予及时地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小步的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肯定,这时他的学习成就感受就会放大,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和鼓励,更能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浮躁情绪的对策 考前适中的焦虑水平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积极认真的态度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这种焦虑水平可以调动身心能量,使学习的兴奋性速度与学习效率都有所增强,因此适度的紧张或称为适度的焦虑水平对学习是有利的。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一些焦虑但强度不是很大,不影响学习时不必过于担心。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成绩中等的一些学生,他们整日的烦躁不安,忧心忡忡,萎靡不振,精神上疲惫不堪,学习上常常不能安下心来,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对知识的学习不能深入,情绪随着每次的考试成绩波动。 一位家长来信说:她读高三的女儿,最近总是莫名其妙的向她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对学习自己整天又着急又学不进去,一会看语文,一会看物理,一会又看数学,频繁更换学习科目,哪科也没有真正看进去,整天唉声叹气,还总是埋怨家长干扰了她的学习,家长喝水时发出声音,孩子都觉得烦得不得了,弄得家长在家里提心吊胆,唯恐招惹了孩子。 像这位家长的孩子就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而表现出了对学习高度的紧张和焦虑。高三学生产生焦虑急躁情绪一般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对高考有过高的期望,超过了自身的实际水平。 (2)把高考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标,这种压力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3)复习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展,并且复习时间相对紧张。高三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干扰学习过程和效果,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整。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平和心态: 1、客观理智地看待高考 形成孩子心理过大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孩子把考大学作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标,家长和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而实际上每个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千差万别,有些孩子能够做到,而对有些孩子提出这个要求可能就为难孩子了。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为孩子减压,鼓励孩子认真积极备考,把高考作为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挑战,但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有大学一条路,他仍然有其他的人生选择,让孩子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要合理,不要强求实现过高目标,这样孩子心理压力就会减小,焦虑急躁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而平和冷静的心态才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2、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形成孩子情绪焦虑急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孩子过低的自我评价。孩子在面临高考时,如果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形成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让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自我的控制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到别人学什么、什么时间学、怎么学,他也跟着人家学,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这样在学习上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自己在学习上没有主要思路,弄得自己很慌乱而学习上又没有什么起色。 我们知道学习上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才能使成绩提高,而简单的模仿和跟随他人是无效的。所以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要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更要帮助孩子寻找在学习上有什么优势,在哪些科目上有提高的可能。经过这样细致客观的分析,就会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他们可以更客观的看待自己,心理更能明确自己应该怎样扬长避短,在学习上从哪些科目的哪些知识着手,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自己等。高三的孩子他们受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对自我的分析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客观冷静的对待自己和学习,消除忙乱和焦虑的情绪。 3、学习是一个积累到释放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都急功近利,这个月觉得自己对学习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下个月就要求成绩一定要有明显的进步,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就灰心丧气,不再坚持或轻易的否定自己。学习是一个从积累到释放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学习效果的显现总是滞后于对知识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轻易的否定和怀疑自己,而是需要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和努力。 4、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落实 学习计划的制定应以孩子为主,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安排要紧而不乱,必要时要提醒孩子及时修改学习计划。另外学习计划的安排一定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家长要和学校教师保持良好充分地沟通,对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师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同进行学习阶段性总结,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不足。 有的孩子学习原地踏步不是因为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而是因为孩子没有自我的控制能力或没有坚持下来的学习品质,这时家长需要及时提醒、督促并鼓励孩子按既定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计划的制定,孩子在心理上就对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心中有数,增添了紧张感和踏实感,既不会思想忙乱也不会对学习无从下手,心理保持紧而不乱的状态,这是备考中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个状态也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时,他的心中也会充满学习的成就感和踏实感,这种感觉有利于稳定孩子的焦虑和急躁情绪,所以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落实,无论从学习的科学性和稳定孩子焦虑紧张的情绪方面都是必要的。 5、意念中断法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方便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降低焦虑水平,稳定情绪。这个方法就是高考前不想像高考的后果,不要困扰于“我能考上吗?”、“如果我考不上我该怎么办?”、“如果我没有考好我该怎么面对我的父母?”、“考上的学校是个什么样子?我能喜欢吗?” 之类的问题。当孩子的脑中出现这些想法时,就要有意识的打断自己的这些想法,而用另一些想法来替代,这些想法是:高考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做好复习,我要把担心、焦虑的时间用来学习,不要用现在时间去担忧未来,白白耗费现在学习的时间,我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现在。高考以后的事情还是等到高考结束后再考虑也来得及。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快。

11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