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4

燕然铭石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给大象挤皮脂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猪猪的面团

已采纳

1、 富商之富

有一个故事讲,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突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炫耀说:“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觉得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那富商大惑不解,面露不悦。“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富商当即无语可对。

感悟:

快乐如同宝藏,你关上门,则快乐无法流向你;而当你敞开心门,快乐、富裕和真正的自由,便进入你的心中。

2、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有一位专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四十八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他想,日本人平均寿命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不缺乏快乐源泉。

结果呢,真令人大吃一惊。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是冰岛,美国仅位居第十。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冰岛位于欧洲北部的北大西洋中,离北极圈很近。这样一个阳光不沛,物质不丰,覆盖着冰雪的国家,竟然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也许恶劣的环境,艰难的生存造就了冰岛人友爱、坦诚、善良的心地,也许快乐的因素各种各样,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断定,快乐并非建筑在物质基础之上。

感悟:

快乐就像博大而又仁慈的太阳,不分贵贱地恩赐到每个人的身上。

3、快乐就藏在身边

小蚂蚁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而它却被人踩在脚底,不能飞,又弱小。多可怜!蚂蚁思前想后,伤心欲绝。谁知,蜜蜂和大象倒向蚂蚁来诉苦,要辛苦地采蜜,要吃力地搬运,日子不好过,做个蚂蚁该多好,自由自在地爬山过沟。蚂蚁终于懂得,谁都拥有快乐,快乐就藏在身边。

感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快乐,它就藏在你身边。快乐并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你本身就拥有的,如果你想得到它,你先要去寻找一种乐观的态度。

4、幸福此时就是这碗水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一起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

七月流火,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感悟:

幸福本来就是现在。只有将一个个现在的幸福串起来,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5、留得青山在

有一次,一个人打电话找心理咨询师求助。他说:“一切都完了,我完蛋了。我没有半文钱,我失去了一切。”咨询师说:“你眼睛还看得见吗?”他说:“看得见啊。”咨询师问:“你还能走路吗?”

他说:“还能走呀。”咨询师说:“你还能打电话,可见你一定还听得见。”“没错,我听得见。”咨询师说:“那么,我相信你所有的一切都还在,你唯一失去的不过是钱罢了。”

感悟:

当我们感觉绝望到极点的时候,只不过失去了一些身外之物——金钱、权利、荣誉,而我们还有足够的空气可供呼吸,还有足够的食物不致于挨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心理咨询师给大象挤皮脂

350 评论(14)

奋斗1989

佛教经典小故事之平常心

226 评论(13)

人訫可畏

前言: 大象与骑象人,是美国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对人类的心理作的一个著名的比喻,就是说大象与骑象人两者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却又分裂的“我”。理性意识自视甚高,通常会忽略那大象般野性的潜意识,以为自己能够百分百具有“自主”的思想和对身体的完全控制。 其实不然。 理性的自我,至多是潜意识大象背上的骑象人。 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人象合一,并肩同行。 可惜常态却往往是,大象焦躁暴怒,骑象人气馁垂头。 骑象人经常艰难地引导大象前行,大象也经常固执地南辕北辙。 大象与骑象人注定是这样的一对“斗气冤家”吗? 未必。 其实人类一直也都在有意无意地研究潜意识这只大象的“骑法”,好让发挥大象的威力去为理性的自我服务。 以下是三个关于潜意识的心理应用,了解这几点,相信可以更好地帮你“向大象借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意识大象,或大或小,或野或驯,不一而足。 大象与骑象人形影不离,不管合作与否,两者都会一同行动。可惜二者认知通常不能同步,就像韩寒说的那样: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到底是谁在沟通? 是骑象人与骑象人沟通,还是象与象沟通,还是人与象在沟通? 可能你会下意识地说:当然是骑象人与骑象人在沟通呀!咱们都是那么理性的人,怎么会让野蛮的大象来沟通。 未必。 理性的你应该分析到,怒怼推销员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你还要抓狂? 因为抓狂的根本不是理性的你,而是那怒气冲冲的大象。 同理, 当我们尝试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首先是一头大象,然后才是骑象人。 在豆瓣上有人分享过一个社交技巧: 这情境相当于你先给对方的大象喂一条香蕉,大象就乖了,不再对你戒备。然后你就可以顺当地与骑象人理性地沟通。 相反,假如你一开始就惹毛了对方的大象,那你肯定没有好果子吃。随性的潜意识会无端对你充满恶意,继而影响对方的理性意识,各种对你的不合作随之而来,你们的沟通几乎注定会不欢而散。 还有一种情况更糟糕,就是大象与大象的沟通。 就是说一些神经大条或者非常冲动的人,他们其实是那些更加不会管理自己大象的人,他们通常跟别人说不了几句就会开骂甚至大打出手。 纯粹的骑象人与骑象人的理性沟通是有条件的,就算是熟人之间的谈话交流也一样,不要想当然以为人就一定是理性先行。 往后与别人的沟通可就要注意了, 别忘了人与人之间就可能隔着一头大象。 洗脑 这个词汇并不陌生,古已有之,古时很多巫术就有这种蛊惑人心的效果。 我国古代很多的神仙教派闹起革命,例如黄巾起义、太平天国等,无一不是洗脑活动的典范。后来在美苏冷战期间,各国都在加强对洗脑术的研究,一是为改造战俘与间谍以获取情报,二是防止己方人员被洗脑。 如今说到洗脑,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传销了。 洗脑听起来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但一般人都不会害怕它,为什么? 因为觉得自己又不参加传销,又不是机要人员,哪有人会特意洗自己的脑。 未必。 也许我们每天都在被别人洗脑。 对你的潜意识,对你胯下的大象洗脑。 最常见的一种,就是 广告 。你以为广告是给你的理性意识去看的吗?不是的,最差的广告才会那样做。 最高明的广告都是专门做给你的潜意识看的。 如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女人听了无比心动,男人听了无比心痛,不要紧,反正这广告能够打动女人的潜意识,把钻石自动与“承诺”和“永恒的爱情”高度关联起来就好了。谁还会用理性去分析什么钻石不过是碳,800度的火就可以气化,还不如路边的石头稳定等等。 又如“炸鸡和啤酒”,用理性去分析一下,跟浪漫有毛关系?但是都教授一出来,全体女生都被彻底洗脑了。 还有以前天天播的“汇仁肾宝”,他们那一个个便秘样的表情看多了,感觉自己也开始肾虚了。 这是一个商业的社会,一个资本运作的社会,我们可能天天都被洗脑而不自知,所谓的“概念植入”。 或许,我们曾自以为,理性分析可以对洗脑免疫。 不,我们都搞错了, 被洗脑的对像不是理性的你,而是你的潜意识大象。 只要商家通过深刻刺激,或者反复多次告诉你的大象,左边的洞穴里有大把大把的香蕉,假如你的大象相信了,你就完了,被洗脑了。 你想赶你的大象往右拐已经不可能了,不管你情愿不情愿,早晚你也就会拐进左边那个商家为你布置好的洞穴。 往后,当你看完广告想买买买的时候,不妨再想多一下,是不是冲动消费?是不是你的潜意识大象又被洗脑了? 你有讨厌或者畏惧的人吗? 我猜一般人都或多或少会有的。 例如面对曾经坑过你的所谓“好朋友”,例如对你特别严肃苛刻的长辈或上司。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会如此厌恶或者惧怕他们? 是的,现在你知道这是潜意识的大象在厌恶和恐惧。 理性意识虽然不停地告诉你,他们不是毒蛇或者老虎,他们不会吃人不会对你怎样,他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就算在不得不和他们沟通交往时,你也不必这样厌恶和害怕他们。 没有用,面对他们,你依然深深厌恶或者戚戚恐惧,尽管他们可能已经洗心革面或者对你已经慈眉善目。 没用, 因为烙印已经在深深刻在潜意识大象的肚子里。 有办法改变吗? 还真有! 日本有个畅销心理学作家翡翠小太郎,在他的书《与潜意识对话:吸引好事的魔法咒语》中就给出应对类似困境的方法。 如何爱上你厌恶或者惧怕的人? 噔噔噔噔~ 你那厌恶或恐惧的人是不是就马上变得可爱起来? 你不妨尝试一下,见他们一次想像一次,开始可能没什么效果,甚至觉得幼稚无聊,但不要放弃,要认真去想像,好像真的见到的样子。 慢慢的,往后你再见到他们,真的就会有所改变。你不再那么厌恶或惧怕他们了,甚至见了面你就联想到他们那滑稽的卡通形象,很可能还不禁 会心一笑 。 你也许会惊讶于自己的转变。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大象不再厌恶惧怕了,你自然也不会再厌恶惧怕他们。 其实人与人的落差感很大程度不是来源于地位或物质,而是来源于心理的落差。 当你觉得你与对方存在心理上的落差,你自然会表现出惧怕或不自在。 你需要提高你的心理高度,让你在心理上可以平视,甚至俯视对方。 如何能够提高你的心理高度? 召唤你的大象吧! 坐在你的大象上,你自然可以在心理上“高人一等”。 把对方缩成五厘米高的米老鼠也是一样的道理,让自己在心理上“高人一等”。 但切记,这种想像中的优越感只是为了更好地改变潜意识大象,继而可以召唤大象来为你助威,并不是让理性的自我也飘飘然,以为自己真的傲娇地“高人一等”。 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帮助理性的你摒弃一些思想上无谓的杂念,更好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后记: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我们不能忽视潜意识的作用。 首先我们不能让潜意识反过来拖着我们走,再来,熟悉它,训练它,发挥它应有的强大力量。 这样一定可以让你在沟通中,做出更理智的判断。 为什么? 因为你的大象不知道这些道理呗! 理性的你确实知道很多道理,可是,只有势单力薄的骑象人懂得这些道理,又有什么用? 要想办法让潜意识的大象也“懂得道理”才行呀。 这很难,所以才说,人生是一场修行。 面对潜意识的大象,理性的我们要学着做个”温柔的驯兽师“,好好调教我们的大象。 只有当你和你的大象都一条心,懂得这些道理,凭借大象的力量,或许我们的一生就真的过好了! 学着去懂你的大象,再向大象借力量吧。

174 评论(8)

大眼博奇

这几天看陈海贤老师的书《了不起的我》,画了很多线,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摘抄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内容: 在大象和骑象人的比喻中,大象就像我们的情感,骑象人就像我们的理智。当我们想改变时,骑象人就会指挥大象,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大象也会劝说骑象人,让他相信,改变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也就是说, 情感会引诱、恐吓理智,使我们停留在心理舒适区,无法作出改变。 行为改变的第二个原则——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的好处,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小成功能够让大象体会到改变的好处,也会塑造一种希望感,让大象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并促使大象不断迈开步伐。 心理咨询领域有一种提问技术,叫作 奇迹提问。 提问一:假如奇迹出现了,你真的某某某了(实现目标),会发生什么呢? ” 不去想可能的改变,这也是大象保护自己的方式。有时候,为了防止自己失望,我们宁愿不要希望。 提问二:没关系,只是想想嘛。 提问三:“你再想一想,如果你已经某某某了(完成目标),回顾这个过程,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当假设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再往回看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绕开了大象的防御机制。好的结果,哪怕只是假设中的好结果,有时候也会让大象欢欣鼓舞。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动力,让大象不再去思考这件事有多么不可能,它的困难在哪里,而转去思考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这样,我们会更清楚地知道,改变的第一步该怎么走。 用奇迹提问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实现,这个策略就叫小步子原理。 改变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和心中的大象正面对抗,而是需要绕开它的防御机制。小步子原理就是绕开这种防御,帮助我们行动的方法。 小步子原理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如果你需要有最终成功的承诺,才能去做一件事,那你已经陷入让自己无法行动和改变的思维模式。因为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人或者什么方法能够给你这样的承诺,除了骗子和传销组织。 而 小步子原理的核心,是让你专注到当下能做的事情上。至于这个事情能不能带来想要的结果,这不是你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你去关注。 所以,不要去想未来太过巨大的任务,而是专注于眼前能做的一小步,并把它做好。只有这样,大象才会迈开步伐。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父,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各种怪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啊? ”老和尚看看他,平静地说了三个字:“看脚下。” 改变的过程就是这样,我们心里有目的地,可是在行动上,只能看清脚下。也许有一天回过头,我们会发现,走着走着,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18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