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辣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87天 2022—4—2大纲: 一、专业保密的重要性二、专业保密、特权沟通与隐私的区别 三、专业保密的例外 四、预警与保护的责任 五、避免违反专业保密的提醒 一、专业保密的重要性 1.专业保密固然是伦理执业的重要原则,但也很容易受到各种生活脉络因素的限制,例如政府法规、任职机构、社会环境等。 2.专业保密提供一个安全的关系,让个案可以畅所欲言,愿意尝试检视和改变自己,专业保密可以说是心理咨询有效的基础。 二、专业保密、特权沟通与隐私 1.专业保密:心理咨询师非经个案同意或法律允许不得透露个案隐私给第三者。 2.特权沟通:具有特权沟通身分的专业人员,可以在法律诉讼程序中,拒绝陈述个案的隐私。 3.隐私:心理咨询师在执行业务时应该随时留意个案的隐私权,避免不自觉的透露个案的隐私资料。 4.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在专业服务开始时,心理师有责任向寻求专业服务者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及其应用的限度、保密例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心理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度,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2)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等受到性侵犯或虐待;(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 三、专业保密的例外 (一)专业保密例外内容 法院命令咨询师提供个案数据时 个案申诉咨询师执业疏失或提出伤害赔偿的法律诉讼时 个案被强制住院的程序启动时 涉及儿童虐待或老人虐待的强制通报时 个案明显危害他人或自己时(二)儿童隐私权的维护 从事儿童咨询的咨询师,专业保密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儿童隐私权和家长监护权的冲突。 咨询师比较会尊重年纪大的儿童之自主权和隐私权,还要同时考虑家长功能、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 四、预警与保护的责任 (一)预警的责任 1.心理咨询师原本就有预防个案伤害他人的伦理责任。 2.心理咨询师遇到有暴力危险性的个案,会面临是否预警和通报的问题。 3.进行个案暴力危险性评估,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预警和通报。 (二)暴力危险性的评估和处理 1.评估个案是否具有和暴力高相关的因子 2.评估个案的动机 3.评估个案过去的暴力行为 4.评估个案的行为控制能力 5.评估个案的口气(是否主动、语气是否坚决、有没有具体的做法和行动计划) (三)暴力危险性的评估和处理 需要对潜在受害人进行预警或通报有关单位时,心理咨询师最好在个案的面前打电话做预警或通报的事情。(四)保护的责任 如果个案处于伤害自己、被人伤害或剥削的时候,若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判断和能力自我保护时,在这种情况之下,心理咨询师便需要透露个案的部分隐私,以便通报相关单位或人员,来提供保护个案所需要的协助。 (五)评估个案自杀危险性的建议 1.个案说想要自杀时,要认真严肃以待 2.询问个案是否曾经自杀过 3.评估个案是否罹患忧郁症和睡眠障碍 4.评估个案是否有无助感和无望感 5.评估个案是否正在面临人际关系的失落或分离 6.评估个案是否有自杀的计划 (计划越具体,比如具体的时间、地点、行动,就越危险) 7.评估个案是否有严重酗酒或吸毒的历史 8.评估个案是否把有价值的物品,说因为以后用不到了而送人 9.评估个案是否罹患精神疾病或因病住院 10.评估个案的支持系统(亲朋好友) 五、避免违反专业保密的提醒 1.小心回复转介来源 2.避免在咨询室外和同事讨论个案的问题 3.聊天时避免谈到个案 4.小心保存咨询纪录和病历 5.听讲电话、收发传真、语音留言和书写留言条要留意个案隐私。6.使用住家作为办公室要留意个案隐私(正在咨询时,不让家人进咨询室) 7.使用个案数据授权同意书 8.即使强制通报时,也要尽力保护个案隐私 9.发表个案研究报告要避免揭露个案隐私

Candice18611
我认为你只要找到的是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泄密和经济勒索问题。
首先,咨询师都有保密原择,如果泄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必担忧。
在咨询前,咨询师会向你说明保密原则。
包括你求助的内容,咨询的过程中与你的接触过程。在没有经过你同意的情况下咨询师不能随意打听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当然也有保密例外,求助者愿意把保密内容透漏给他人或是司法机关需要咨询师提供的相关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保密原则体现了咨询师是在尊重求助者,也体现咨询师诚信及避免求助者受到伤害,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其次,咨询师的咨询时间都是明码标价。
心理咨询机构的收费是按时间收费的,一般时间是50~60分钟左右,当然了特殊情况可能会延长时间,如果做催眠,可能时间会更长。
这个收费标准在咨询中心都是明码标价,当然是名师价位和普通咨询师价位有差异,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具体治疗效果,因为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特长领域,我建议选择与你求助的内容相关的具有这方面专长的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不是选择贵的,而是选择对的,要和你求助内容相关度高的。
总之,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都有高度的职业精神,没必要担心泄密和勒索,当然没有经历过心理咨询的人,很多人都担心这些问题,非常理解你的心情。
愿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对你提出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第一, 我做为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从你提的问题看,说明你对心理咨询不了解,对心理咨询行业规范不了解,对心理咨询人员职业伦理准则不了解。这也说明了,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宣传的不够,向公众普及心理咨询常识也不到位。
第二, 做心理咨询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会泄密,对此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心理咨询有保密原则,这是心理咨询从业必须遵守的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准则;当你初次去做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师就要向你(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这既是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做决定的;但是保密也有例外,例如来访者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死亡威胁,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来访者信息,来访者患有危及自己生命的传染性疾病等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将来访者的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
第三, 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结束后会勒索钱财,这一点大可不必。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守与心理咨询有关联的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心理咨询师在来访者初次做心理咨询时,就有必要告诉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收费标准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受法律约束。
当然任何行业都有害群之马,如果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个别不遵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准则和国家法律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当地心理咨询行业组织投诉,让他们维护你的正当权利。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有担心可以理解,虽然有咨询协议和咨询伦理的约束,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
你还可以开诚公布的跟心理医生讨论这个问题,把你的担心说出来,把这作为一项咨询议题。
除此之外,办法还有几个可以参考:
1、选择异地咨询
2、选择有合法执照的心理咨询师
3、感觉风险很大可暂时换一个名字
4、电话咨询,不见面(效果虽弱比没有强)
坦白说,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不规范,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因此,我有这样几点建议。
第一,找名声日久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机构。
因为品牌的树立不是一天两天的,如果咨询师和机构要做什么违法的事,势必会考虑下他的违法成本,也就是说名声越大、时间越久的人和机构相对来说靠谱一些。
第二,必要的情况下,签订保密协议。
白纸黑字签订协议,从形式到内容增强保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看人。
这一点或许最复杂,也最不容易把握,但却真的是最重要一点。你要看的是心理医生,如果你不能信任他,首先从治疗效果上就无法保证,所以你要找一个无论各方面都能取得你信任的人。如果你有丝毫疑虑,或者有些怀疑,就要确认清楚,心无旁骛去接受治疗。
祝早日痊愈。
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那就是为咨询者保守秘密,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没有资格做心理咨询师。不过,在咨询前的确要考察一下咨询师的履历,也看看他们所在平台权威性等。如果一旦发现发生他们有泄露秘密现象或者更甚者敲诈勒索,那就毫不犹豫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整治相关责任人。
您好首先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还有区别,心理医生必须有医学背景,心理医生有处方权,而心理咨询师没有;其次心理医生是针对一些精神类别的症状,做心理治疗,可以辅助药物治疗,而心理咨询师是针对心理问题引发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进行心理咨询。
针对你想解决的问题,是求助心理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无论那一方,你都可以放心。
首先,心理咨询有严格的伦理要求和保密原则,你所有的信息都是保密的,咨询师泄密也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其次咨询师都有专业的心理资质和坚持唯物、坚持辩证的职业素养,没有人愿意去自毁前程。
另外,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有职业医德,这是一个职业的要求!
所以,您大可不必担心,这种事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
在咨询前一般都会签订咨询协议,咨询协议里会有关于保密的规定,你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咨询师随意泄露,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找咨询师要找专业的,目前国内最好的是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他们是有很严格的伦理设置的,并且如果出现伦理问题,可以向心理学会伦理委员会投诉,会比较有保障
不必担心,正规咨询师都替客人保密的义务,否则是违法的,应该承担后果!
您好,作为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也是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始人。建议您一定选择正规渠道选择咨询师,对于那些动辄一次几个小时咨询,或是承诺效果,或是让您感觉有不安的咨询师,要警惕。虽然这是极少数从业者。
您的担心也是有一部分对心理咨询行业不了解的朋友的担心,这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隐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肯定是要暴露这些隐私的,这会让人有极大的不安全感,很理解您的心情。对心理咨询人员职业伦理准则不了解。这也说明了,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宣传的不够,需要更多的普及心理相关常识。
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守与心理咨询有关联的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同时心理咨询师需遵循行业伦理准则,这是对咨询行业更高的要求,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受法律约束,更受伦理的约束。
担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结束后会勒索钱财,这种情况也比较特殊,基本不会发生,心理咨询都是明码标价的,如果咨询师超出行业规范收费,或泄密来访者隐私,抑或是利用来访在咨询过程暴露的信息勒索来访者,将是违法行为,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情节轻微的可以通过伦理仲裁解决。
这个也和其他行业一样,总是会有一些不遵守伦理法律的人,如果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请对个别不遵守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准则和国家法律的心理咨询师追究责任,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当地心理咨询行业组织投诉,让他们维护你的正当权利。
不必担心,职业规定必须为来访者保密,如需教学、研讨所呈现案例,势必事前征求来访者是否同意!
木易洛洛
在咨询中,当咨访关系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来访者经常会对咨询师本人产生兴趣,有的来访者会试探性的、挑战性的、咨询性的提出一些关于咨询师的个人隐私问题,比如咨询师的家庭、婚姻、工作、个人成长经历等;还可能会就某些事情询问咨询师的态度和看法。这时候咨询中发生着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来访者此刻的状态和需求,如何回应来访者更好呢?我们在此收录了 执业咨询师在实践中自己的理解和处理 罗列了书籍和文章相关部分节选 以及中启心理赵老师对此的剖析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咨询师说” 咨询师喵小渴: 我被来访者问过个人问题,我对此的理解是,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兴趣,是对方想建立关系的一个信号、一个邀请,这个信号咨询师要接收。来访者对咨询师感兴趣的问题其实是和来访者自己相关的问题,有时候是希望从咨询师个人经历上看到一些正面参照,有时候是试探咨询师是否在这个方面有人生经验,能否真正理解自己的困境。我认为咨询师在个人问题方面给一些简单的回应比较妥当,然后进一步和来访者去探讨TA感兴趣的这个问题。总之,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要建立在服务来访者的基础上,要衡量是否对咨询有益,而不是出于满足咨询师的自我分享,也不是单纯的满足来访者获取隐私信息的需求。咨询师大师兄: 刚开始接咨询的时候,遇到来访者突然将话题转到我的身上,会有被探寻的紧张感。我可能会有个思考的过程,并很担心个案发现我在思考,就有掩饰,这样更加紧张。因此我的回答肯定带有回避和防卫的色彩,这会被来访者捕捉到。 随着自我成长和经验的增加,慢慢发现这样的时刻,一般是在咨询一段时间,有些信任,但信任又不是很深的时候。来访者会对我感兴趣。对我家庭、工作、学习心理学的流派、学习的动机,成长中的困境…… 我现在会觉得这很有意思,感到来访者正在尝试去了解我,去亲近我。我将它看作是关系进一步加深前的试探。对于这样的需要我感到欣喜,会用迎接的姿态,结合来访者当前状态和问题,分享我自己。用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去同调或是鼓励来访者,以促进二人关系,继续探索和前行。咨询师小琳: 当来访者开始对咨询师个人问题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觉得来访者有了更多期待,咨访关系也要随之迈进,来访者希望感受对方的真实,通过对咨询师的探索来丰满自己。我的每一位来访者都会或多或少地问到我个人问题,我都会如实回答。曾经有来访者一整次咨询将近两个小时想要聊的都是我的个人情况和经历。有时候在与来访者聊到一些问题时,我也会主动提及一些自己的经历。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二人真实情感的碰撞和交互。欧文亚隆说:心理咨询师最后只有一件工具,就是咨询师自己。我深以为然,同时也认识到自我探索和成长将伴随我职业终身。咨询师拾陆: 如果在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框架内,我一般不对具体问题作答。直截了当的回答虽能暂时缓解表层的焦虑,但会封闭理解来访者的一个通道,来访的问题是理解其人格特征、心理需求等的窗口。 来访者不同的提问时机(发生在咨询的不同阶段)、提问方式(尖锐或迂回)、问题类型(个人信息、对某问题的理解或态度等)都可以反应来访者人格特质、主要议题等,可以分情况理解。 比如:来访者想评估咨询师是否胜任、是否值得信赖(关系的安全感?);用提问的形式带出个人疑惑(问题难以捕捉和表达?)咨询师辛晴好: 来访者询问咨询师个人问题,我觉得这个现象很像是来访者心中的“小秘密”在适当的时机被坦白了出来。我理解这是“攻击性”的一种表达,攻击性强一些的,会在咨询初期简单试探后就有表达;攻击性弱一些的会在咨询到一定时期才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在这样的来访者心中酝酿了很久。但不管是什么时间提出,这种攻击性都会给咨询师带来一些压力,不论咨询师怎么回答,这个答案好像总是很难让来访者满意。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来访者跟咨询师求证、学习关系技能;或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好奇,尝试走近和咨询师的关系;或者就是故意刁难咨询师。但来访者这种费劲心思的表达方式,心理意义上还不止于这些,TA真正关心的不是咨询师或者问题本身,更像是在验证“我是不是真正被你理解和接纳?” “书上说 ” 摘自《价值中立原则》 来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首创,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这一基于人本主义的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该疗法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与直接回答,也不给与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师处于被动位置,只作为跟随者。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摘自《如何把握咨询中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与对方共享自己内心的过程,是告诉对方自己过去相关的情绪体验及经验。 恰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增进咨询关系;给来访者带来不同视角;为来访者形成一种示范。 自我暴露要促进咨询,需要对来访者有评估:咨询师必须确定是为了来访者而不是咨询师自己;评估来访者情况,来访者是否能通过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获得领悟;评估自我暴露的有效性,观察来访者对此的反映,如果来访者感到不适,应换其他方式。 自我暴露应该注意:反馈对来访者的感觉时需要斟酌,措辞要合适;咨询师透露个人信息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咨询师自我暴露的广度、深度、时间等要以来访者需要为中心。李孟潮老师的督导: 来访者问“你结婚了吗?你幸福吗?”,咨询师可以如何作答: 1、你现在对我的婚姻状况很好奇,那我结婚了会对你意味着什么?我没结婚又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幸福的问题也是一样) 2、我想你问我婚姻幸不幸福,是你希望找一个有幸福经验的咨询师,可以帮你获取幸福,是这样吗? 3、听起来你对我有矛盾的看法,一方面你希望我是个说服者,我的婚姻必须是幸福的,你才能够听从我的说服。我觉得这个功能父母承担起来更合适。 4、我无法回答,我不知道我回答好,还是不回答好。“赵老师说” 来访者随着咨询的推进,开始对咨询师有更多探寻的兴趣,此时我想用下面这首诗来呼应这样的心理进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就如这首诗,来访者对咨询师感兴趣,是因为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怀照顾,唤醒了来访者对人生的热情和渴望,使来访者内心情感世界想要对外有所尝试;僵化、封闭、扭曲的心理结构,开始复苏和活化。这是来访者对于封闭多年的自我和情感在他/她蓄积很久以后想对自己做的努力和尝试,想与世界和他人有连接的愿望。 这尝试的希望如同“小荷”才露出的尖尖角般稚嫩柔弱。它需要面对过去的封闭、不信任、回避、压抑、冲突,那些沉积很久的创伤,也需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此时来访者心里既有期待,同时也感到压力和恐惧。这可以说是他/她人生的重要时刻,一个尘封已久的心灵正在试图重新信任这个世界,他唯一能找到的资源就是咨询师,咨询师就是他/她的窗口。此时来访者正想要把咨询师变为他/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希望咨询师能和他/她一起面对人生的那些沉重。 咨询师此刻要做的就是: 坦诚 , 至诚才能至柔。 咨询师自身的真实和坦诚能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给来访者什么程度的帮助,才能给他/她什么质量的情感回应。咨询师此刻的真诚袒露是改变来访者的人生走向的一个机会:相信咨询师意味着相信这个世界,咨询师的坦诚意味着这个世界对他的接纳。 而咨询师的坦诚取决于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面对自己“脆弱”、“卑劣”、“阴暗”的部分,咨询师是否回避、掩饰,是否无法袒露这部分自我,能否将这些部分成长修通。当咨询师自己可以和自己真实面对、和真实相处的时候,你对来访者的真诚和情感回应,就能成为来访者的资源,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这是美丽的时刻,是一次心的相遇,可以多停留一会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