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shiyujiaolong
抗战时期的军统,可谓是名声远扬。《伪装者》中的王天风、于曼丽,就是军统的人,可见军统在当时,能人不少。军统是戴笠创建的,其中培养了很多像于曼丽这样的特工,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戴笠的情人陈华,在去世前说了戴笠的事,很多人不相信,那是什么事?
一、戴笠的死,是飞机失事
戴笠在抗战期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戴笠是当时中国最神秘的人物,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没有人知道戴笠到底在哪里,他在上海建立了别墅,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戴笠公馆,他经常会在这里与女特工陈华见面。陈华在上海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戴笠曾说,他功劳的一半,是陈华帮助的。
可见陈华对戴笠有多忠心。陈华是1932年与戴笠相识的,之前的她是杨虎的人,杨虎可是上海警备司令,能够攀上这样的高枝,也是厉害了。
陈华的眼界,可不是这么小。一个偶然的机会,杨虎带着她见了戴笠,而戴笠觉得陈华比较适合当女特工,就邀请她加入自己的组织。陈华欣然应允,跟着戴笠,一起抗战。
她这样貌美的女特工,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太多了。而戴笠创办的军统有严格的规定,其中一个是特工人员,不能结婚。
他还将三民主义和严格的纪律有机结合在一起,看过《伪装者》的人,都知道,王天风在训练明台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不仅如此 ,他还以身作则,经常参加训练班。每个培训班,戴笠都会当班主任,为的是让大家看到他的诚意。
不仅如此 ,他还示范给大家看,将结拜兄弟王亚樵弄死,是他亲自带人做的。对于另外一个结拜兄弟胡宗南,则是将警校美人叶霞翟送出去培养,最终成为胡夫人。
他在抗战时期的成就很大,其中就有提前破译日军突袭珍珠港的电文,当时没有引起美国的关注,事情发生了,美方很震惊。罗斯福要求见戴笠,之后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戴笠是主任,美方代表是副主任。
戴笠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很大,一度传出他要当选国务委员,他坚决辞掉了。后来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对于戴笠而言,这个职位,也是很高了。
世事难料,1946年,戴笠乘飞机飞往南京,由于南京的天气情况无法降落,要飞往上海,但上海的情况也差不多,准备飞往郑州,在南京附近的岱山坠毁。坠毁的原因是飞机失事。
很多人觉得,戴笠乘坐的飞机不会出现机械故障,为何会出现飞机失事呢?有人说是因为戴笠畏罪自杀,飞往南京的时候,要是提前知道,也不会飞南京了,您说是不是?更何况,家里还有老母亲呢!
戴笠畏罪自杀,他有什么罪过?1946年,抗战结束不久,他就有罪了?有罪之说,是一些人的推测,不足为信。陈华第一时间见到了戴笠,她给出了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呢?
二、戴笠之死,是因为他杀了飞行员
戴笠当时的职务是国民政府军统局副局长(局长是陈立夫兼任),这个职务并不会有很大恶行,他的主要任务是除掉人物,看一下《伪装者》里面的明台做的事,就知道了。
戴笠在抗战成功以后,也获得了提升。这个时候说他有什么罪行,应该是扣帽子。陈华第一时间看到戴笠的时候,虽然尸体已经烧得面目全非,但是,其中一个人胳膊上扬,这是戴笠开枪后的习惯动作。
陈红据此认为,戴笠在飞机上开枪了。至于因为什么开枪,不知道。她推测可能是因为戴笠在飞机上枪杀了飞行员,导致飞机失事的。
陈华表示,戴笠右手和右拳呈捏着的状态,是其开枪射击后的习惯。她还给出了原因,是戴笠感觉到抗战结束后,所有的特工组织将解散,言外之意,戴笠将不受重视了。
这是戴笠不能接受的,因为他被认为是上峰的一把佩剑。在抗战时候,他使用着;抗战结束后,难道要将这把佩剑收藏起来?当时的戴笠,可是风头正劲。
陈华给出的理由是戴笠的手下,人数众多,而且都是暗杀者,这对上峰而言,是很大的威胁。更大的威胁是他有美国人的支持,他还有野心,不仅要当当警政部长,还想谋求海军司令的职位。
这些职位对于上峰而言,是不能接受的。良弓藏的结局,对于戴笠而言是注定的。陈华的说法没有获得很多人认同。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上峰曾经在台湾说,雨农不死,我们也不会撤退到台湾。
凭这句话就可以知道,这把佩剑,上峰想接着使用,但是,戴笠已经离开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他上峰的问题。
陈华这样说,可能也是她对戴笠的感情很深,他突然离开了,她没有办法接受。也有可能是调查人员拿出十三张遗留的残骸照片,让她无法认清楚人。毕竟,人已经面目全非了,就算是有右手和右拳呈捏着的状态,这个人未必是戴笠。
可能是陈华先入为主了,陈华一直觉得戴笠之死,并不简单。哪怕是到了香港生活,依然觉得这个事情有必要说出来,就写了书,名字叫《陈华女士回忆录》。
在这本书里,她讲述了与戴笠相识的过程,也讲述了她对戴笠之死的理解 。至于戴笠之死的原因是不是她说的样子,那就不知道了。因为当时给戴笠举行了国葬,他的上峰很悲痛。
从这个角度看,戴笠的死,未必是上峰所为。而陈华的说法是其上峰想良弓藏了。要是这个观点是真实的,那么,戴笠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被收藏起来?
良弓藏的时机不对,所以,戴笠的死,大有蹊跷。至于是谁,就有多种说法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大家很好奇的。毕竟,这个当时很神秘的人物,到底为何突然消失?大家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
三、戴笠死亡原因,有多种说法
乘坐飞机的人都知道,要是没有了飞行员,那么,如何驾驶飞机呢?就算是飞行员有什么图谋不轨的行为,他如何驾驶飞机?就算是飞行员是一个特工,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何要在飞机上干掉戴笠?
其中一个说法是宋美龄派人做的,因为之前戴笠曾经想着弄死她的姐姐。她的丈夫担心做掉她可能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就没有同意这个事情。
还有一个消息说是马汉三派人在飞机上做了手脚。之前马汉三被日本人抓获了,交出了一把宝剑,这把剑到了川岛芳子的手中,戴笠提审她的时候,知道了此事,并且发现马汉三有违法的事。
戴笠就想先处理其他事,对马汉三的事,缓一缓再说,先放出口风,要重用马汉三。但马汉三觉得只有除掉戴笠,才能解决问题。就让人在飞机上做了手脚。
这个事情,被马家人否认了。因为这个飞机是美国人的,要是这样的话,牵扯的范围就很大了。马家人对此事的重点进行了回应:一、关于宝剑之事,应该是孙殿英给川岛芳子的;二、关于马汉三投敌之事,刺杀日本天皇特使之事,是由马汉三指挥的,当时全城通缉他,何来投敌之说?三、此事来自于川岛芳子之口,她的话,可信吗?
马家后人的回应,是一个说法,不能否认的是,其中有些内容是真实的。但是,就凭着马家后人的说法,就认定这个事与马家人无关,您相信吗?
马家后人的说法,也是一面之词。不可轻信,也不能不信。因为没有证据证明马汉三参与了此事。与戴笠之死有关的,还有一个迷信的说法,这个是一个乐子,不能以此作为宣传迷信的证据。
有人说,岱山是戴笠葬身之所。因为之前有人说过:戴机撞岱山,雨农死雨中。戴笠的名字就是戴雨农。改名字的原因是为了纪念徐亮、王孔安,取自《车笠交》中的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要是真的如此,戴笠还是有文人气节的。君子之交,不以富贵为本,而是淡如水。但是,就算是这样,戴笠还没有逃过岱山。因为岱山也叫又名戴山、困雨沟。
说到这里,戴笠死于岱山,似乎是天意。有人说,天意不可违。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来源,只是作为民间一个乐子,还是可以的。戴笠之死,没有人说得清楚,连当时的调查人员也没有办法弄明白,更何况我们这些外人。
戴笠之死,说法很多,还有人说是美国飞机的机械故障导致的,这个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不管怎样,戴笠已死。
有人伟人曾说,戴笠之死,我们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从侧面说明戴笠的影响力之大,还有他在隐蔽战线的实力。有时候,隐蔽战线也是一场战争,其中的血雨腥风只是不为我们所知而已。
戴笠之死因,我们已经无从探究,可以知道的是,戴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名人章士钊曾评价他: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大家觉得戴笠是怎样的人?
可能很多人不大关注戴笠的死,更加关注戴笠与陈华的那些韵事。陈华在戴笠死后,就到了香港,开一家理发店谋生。在她晚年,写了那本回忆录,之后就香消玉殒了。这样的佳人,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你觉得可惜吗?
最爱串串香
戴笠,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头子,他的一生和刺杀、投毒等特务活动有关。因为自己的特务局长身份,戴笠的手下有很多是美女特工,而他和这些美女特工的感情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戴笠好色,不知和多少女人有过说不清的关系。要说他对这些女人完全没有感情也不合实际。在和他交往的众多女性中,有一位叫陈华的女人深得他的赏识和爱戴。
陈华从小家境贫寒,在她十三岁被卖到妓院,十六岁被一名国民党军官看中,成为他的情人。
在1932年与戴笠初识的时候,年轻美貌的陈华就让戴笠魂牵梦绕,戴笠使出浑身解数想得到她,戴笠不仅贪婪陈华美貌,更觉得这个女人的媚术十分了得,是一块做特务的好材料,日后可以为自己所用。开始陈华是拒绝的,但后来得知戴笠的身世跟自己一样,自小都是苦命的人,深感同情,便加入了军统。
陈华不仅年轻貌美,还具有非凡的社交能力,为戴笠笼络了很多出色的特务人才,戴笠交给她的重要的任务如监视汪精卫,孙科,她都能出色地完成。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特务组织要取消的呼声很高,而当时,戴笠的风头正盛,其手下特务人员有十万之众,身后又有美国人撑腰,戴笠盘根错杂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国民党各个重要的部门,这绝对是蒋介石不能忍受的。而戴笠也明显感受到蒋介石对自己的态度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蒋介石对戴笠心存芥蒂,戴笠心中是非常清楚的,他一心想让蒋介石打消对他的猜忌,却苦恼地找不到办法。在1946年3月要飞往北平最后一个晚上,戴笠进了陈华的公寓,两人一番云雨后,他对陈华说出了心中的疑虑,表情也是非常的阴暗凝重。
1946年3月17日,香港军统特务站的王新衡通过电话告诉陈华,戴笠正在从青岛飞往上海的途中,安排中午大家一起为戴笠洗尘,在王新衡家等了好几个小时陈华,却见王新衡匆忙的回来告诉陈华:“没有接到机”,陈华听后,随口说出:“难道出事儿呢?”没有想到,几个小时以后,陈华这么随口一说竟然成了事实,戴笠所乘坐的飞机确实因坠机身亡了。
后来,相关人员拿着戴笠在南京岱山坠机残骸现场照片让陈华辨认,陈华看过戴笠遇难的照片后,发现戴笠临死前右手举得很高,右拳是紧握着的状态,陈华瞬间明白了,戴笠临死前开枪射击了。因此陈华说出了一个到死都没有改变的观点:戴笠在飞机上首先杀死驾驶员,然后开枪自杀,最后飞机失控坠毁。
陈华最后隐居香港,过了40多年平平淡淡普通人的生活,最后80多岁高龄的陈华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书里面记载了她和戴笠的点点滴滴。这本书写完不久,陈华就病故了。关于戴笠的死亡真相到现在仍是个谜团。
PolarBella
测谎仪,在普通人眼里,是一种神秘的高 科技 仪器。一般人了解测谎仪,往往是在欧美的谍战剧和警匪剧。在国产影视剧中,极少会看到测谎仪。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部红色谍战片中,不但出现了测谎仪,而且还给予了测谎仪颇多的镜头。 这部电影叫《寂静的山林》,拍摄于1957年。在影片中,王心刚扮演的红色特工冯广发,奉命打入了敌特组织内部。为了进一步赢得敌人的信任,他深入境外的敌特组织基地,通过了敌人设置的重重考验。这其中的重头戏,就是中情局特务亲自操刀的测谎仪(电影中称为“心理测验器”)考验。 冯广发通过测试后,终于获取了敌人特务头目的信任,得到了敌人的全盘空投计划。接下来,冯广发在我方公安战士、民兵的配合下,一举消灭了敌人的空投特务,俘虏了外国特务头目,自己也成功归队。 《寂静的山林》这部电影上映后,可谓风靡一时,其中离奇曲折的情节,即便是以今天的标准,也不过时。许多观众在观影后,不禁会想,这部电影中所出现的各种惊险情节,特别是测谎仪考验这段, 历史 上是否曾经真的发生过呢? 1952年5月31日,长春市公安局接到上级发出的紧急通报,根据特殊渠道获得了绝密情报。近期,特务组织“自由中国运动”将派遣一男一女两个特务,岳一峰、吴文蘅潜回大陆从事间谍活动。此案被列为“内L专案”,上级机关要求长春市公安局全力以赴进行侦破,挫败敌人的阴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着手在中国大陆重建情报网。由于台湾国民党间谍组织在大陆屡屡被破获,美国人认为不能完全依靠台湾的间谍网,必须组建自己的谍报网络。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日本、香港等地搜罗了一批国民党残兵败将,培植了一个特务组织。这个组织独立于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因而被称为“第三种势力”。它的具体任务是训练特务空投大陆,组织和发展力量。 在美国中情局的一手操纵下,该特务组织于1951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日本神奈川县茅琦市,负责人是原国民党中将蔡文治。该组织下辖总务、情报、作战、后勤4个处,在塞班岛设有特务训练基地,还在一些地方设有情报站、中途站、前进站等机构,全部经费由美国提供。 介绍完这个特务组织后,再介绍下岳一峰、吴文蘅这两个特务的情况了。岳一峰是老牌特务郭长升的化名,辽宁省义县人,时年52岁。他毕业于旧东北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7年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六期特训班接受特务训练,1940年,潜入沦陷中的东北搞地下工作,历任东北挺进军少将宣抚特派员、国民救国军少将师长、东北党政军教育工作总站主任等要职,是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一名高级特工人员。1943年春,伪满当局在锦州诱捕到郭长升,将其押解至新京(长春市)关押,直至抗战胜利。 吴文蘅是郭长升的情妇,吉林省吉林市人,时年41岁。原本是一个护士,1939年,她毕业于伪满洲国新京私立慈光助产学校,嫁给了已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医生唐玉枢,夫妻合作开设了一个私人医院,后来又生了两个小孩。由于生计所迫,他们铤而走险,贩卖伪满的违禁药品。事发之后,可能考虑到丈夫的身体不好,经受不起牢狱之灾,吴文蘅出面将所有罪名揽下,被关进大牢。在狱中,吴文蘅认识了郭长升。1945年抗战胜利后,二人相继获得自由。吴文蘅回到家中,发现丈夫唐玉枢已病死,家里一贫如洗,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幼子,还有唐玉枢前妻所生的两个孩子,幸亏得到丈夫的哥哥唐玉权的照顾,才没有流离失所。一个刚走出监狱的女人,又处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得吴文蘅几乎喘不过气来。在长春街头,她“巧遇”了当年的“难友”郭长升。此时的郭长升已经当上了国民党热河省党部长春市办事处特派员,整日衣着光鲜、派头十足、前呼后拥、春风得意。作为风光一时的接收大员,“五子登科”自然是免不了的(五子指的是金子、房子、女子、车子、票子),走投无路的女难友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五子中的一子,被他给“接收”了。 可惜对这俩人来说,好景不长。随着辽沈战役的打响,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进入了倒计时。郭长升带着吴文蘅,如丧家之犬般一路逃到了台湾。居留长春的唐玉权,不得不重新负起家庭重担,继续过着艰辛、贫困的生活。 郭、吴文蘅二人侥幸逃到台湾,惊魂未定,喘息未几,就被台湾国防部保密局收编了。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郭长升、吴文蘅及三名同伙,奉保密局之命,进入朝鲜,携带枪支、电台、医药等物,乘乱向北潜行,企图进入我东北境内,组织开展所谓的“游击战”。不曾想,在汉城附近遭遇猛烈炮火,三名同伙和所有特务器材全部丢失,郭长升、吴文蘅二人抱头鼠窜,逃出朝鲜,不敢回台湾向保密局交差,只好混入香港。此时的他们,一贫如洗,没有别的本事吃饭,只有横下一条心,去干老本行。郭长升带着吴文蘅,投奔到中情局建立的特务组织门下,效犬马之劳。 1952年6月底,一封神秘的信函,引起了我国侦查人员的注意,因为信上写有“长春市东三马路唐玉权收”的字样。这封信是特务吴文蘅6月17日从香港寄出的。信中内容很简单,称“思念孩子,欲返乡探亲”,请唐玉权速办入境证件寄回去,随信附有吴文蘅的两张二寸照片。信件本身看不出什么玄机,但“内L专案”已立,“岳一峰”、“吴文蘅”的名字,早已为我侦查人员所熟悉,没想到这么快,就捕获到特务的踪迹。唐玉权已经不可能看到吴文蘅的这封信了,因为他在一个多月前就病逝了。唐玉权前妻所生的大女儿,此时刚刚结婚,两口子为了照顾吴文蘅留下的两个年龄尚小的孩子,特意搬回唐家大院居住。这么大一家子人,吃饭的多,挣钱的少,只好出租院内的两间空房贴补家用。 长春市公安局很快获得了这一消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打入敌人内部、接近敌特,遂派特工“08”充当房客,租住进唐家大院,寻找机会。以失意商人面目出现的特工“08”,为人和善,又很爽快,出手大方,经常给困窘中的唐家子女以接济,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他甚至还主动说服不愿意给吴文蘅办理入境手续的唐家大女儿改变立场,委托他“托关系”为吴文蘅办妥了所有入境手续。 10月18日,一个中年女人,出现在唐家四合院中,她中等个头、圆脸、皮肤微黑,此人就是吴文蘅。出于特务的本能,她警觉地嗅出了院子中不同寻常的气息。外人租住在自己家中,既让她不舒服,也令她满腹狐疑。 一天晚饭后,吴文蘅拎着两包香港糖果,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特工“08”的房子中。一番客套之后,话锋一转,转到了“08”的身世上了。“08”知道这个女特务来摸底了,于是侃侃而谈,从在老家读书,谈到给伪满洲国当警察,从学做行商,到现在生意难做,言语中,流露出不满。看似漫不经心的吴文蘅,听着“08”的话,嘴上虽然什么也没说,心里却乐开了花。 一回生二回熟,吴文蘅成了特工“08”屋里的常客,经过反复的试探、考验和观察,终于,这个女特务向“08”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发展“08”加入特务组织,她许诺,像“08”这样有才华、有思想的青年俊才,只要“为党国工作”,一定会“鹏程万里”,而且等完成任务之后,她可以把他带到香港或台湾,去享受荣华富贵。特工“08”成功的取得了吴文蘅的信任,顺利打入了敌特内部,而且还介绍了特工“141”与“513”相继加入特务组织,至此,吴文蘅的一切行踪与活动,均在我公安机关掌控之下,真正成了透明人。 我公安机关了解到,吴文蘅的此行,主要有四个任务:一是要在东北建立国民党组织;二是收集抗美援朝军事情报;三是建立长白山反革命基地;四是为特务头目郭长升的到来做准备。 在吴文蘅的指示下,特工“08”网罗关系,四处活动,很快使她相信自己在东北已经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地下组织”,需要自己的上级兼老相好郭长升亲自过来指挥行动了。 吴文蘅选中特工“513”,担任“信使”,穿梭往来于大陆与香港,深入龙潭虎穴,与特务分子斗智斗勇,可算是真正的“孤胆英雄”。(特工“513”成为电影《寂静的山林》中,王心刚扮演的红色特工冯广发的原型人物之一) 1952年12月9日,特工513”凭着吴文蘅给予的接头暗语,在宝安与敌特接上了头。随后偷渡进入香港,在一家几乎无人光顾的杂货店,他又与一个老特务接上了头,然后被这个老特务带入一幢海滨别墅之中。三个操内地口音的中年特务,轮番上阵,对他进行盘问考查,从暗语到出行的细节,没有发现任何疑点。在确认他就是吴文蘅派出的信使后,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经介绍,“513”才知道,这三人都是“自由中国运动”的特务头目,其中那个小瘦个儿,嘴向左歪、眼睛很大的人就是郭长升,另外两人,分别是苑崇毂和宋宜生,是郭长升、吴文蘅的直接上司。特工“513”一见时机成熟,便将吴文蘅在大陆的“功绩”添油加醋、绘声绘色的汇报上去,并代表吴文蘅提出“迫切希望上司派人前去实地领导工作”的要求。苑崇毂、宋宜生二人听罢,大喜过望,当即命令郭长升随“513”一道回东北,去领导那里的所谓“复国大业”。 为了“欢迎”郭长升的到来,在我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特工“08”在长春闹市的重庆路建立了一处秘密特务据点。1953 年 2 月,特务郭长升化名“周长奎”,在特工“513”的陪同下,潜入长春。在秘密据点安顿下来之后,一开始,郭长升几乎没有开展任何活动,整日除了与老相好吴文蘅温存叙旧之外,足不出户,连院门都不出,真不愧是一名诡计多端的老特务。特工“08”决定给他加点火候,在“08”的怂恿下,吴文蘅三天两头的吹枕头风,在我方特工的精心诱导下,日夜不停地汇报“形势的乐观”和“组织的壮大”。郭长升终于上钩了,扬言“要继续加快工作进程”。作为开展特务活动的掩护,他动用随身携带的大部分特务活动经费,办起了一家照相馆。又成立了所谓的“东北工作委员会”,自任主席,下设委员、秘书、联络员等,拟订了政治纲领、组织行动纲领和活动计划,阴谋伺机进行武装暴乱。论功行赏,吴文蘅、“08”等人都获得了委员的头衔。特工“08”的干劲看起来更大了,根据郭长升的指令,冒着风险,四处活动。看上去他频繁前往东北各地,寻找旧关系,到处发展特务组织。两个月之后,郭长升用电台向香港的上司邀功请赏,声称已经建立起吉林、沈阳、哈尔滨等 6个情报站,发展了拥有 1000 多人的游击队,要求特务机关向其空投枪支、电台和医药用品等物资。 鉴于在电台里迟迟得不到香港方面的回应,郭长升决定派特工“513”再赴香港,当面向其上司汇报、请示。这次,特务头子苑崇毂出面接见了“513”,听取汇报后,当场表示,同意空投物资,但前提是必须由“513”亲自到长白山勘察地形,确定空投场的具体方位,绘制详细地图报来,方可实施空投计划。 上级机关指示长春市公安局要立即行动,尽快抛出“诱饵”:空投场图纸。为此,长春市公安局先后两次派人协助“513”前往吉林省东北部的长白山新开岭一带,经历了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最终完成了地形勘察与地图绘制工作。 1953年11月5日,特工“513”第三次前往香港接头。没想到此行与以往不同,等待着这位红色特工的,是意想不到的惊险。 特工“513”一到香港,之前那些曾经见过面的特务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首先是一个自称叫关世明的人出来接见他,让他写出沿途见闻、长春市军政机关情况、工商界动态和空投基地寻觅经过的书面情报材料。接着,由自称是港九站总负责人的徐某出面,在香港一家著名的豪华酒楼:皇后餐厅,设宴款待,告诉他,这是饯行酒,不日将把送他前往在日本的特务组织总部汇报东北情况。特工“513”乘船抵达日本横滨的时间,是12月5日傍晚。一下船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迪夫和一个姓金的华人翻译就接走了他,在一间设有录音装置的黑室中,“513”受到了中情局严格的审讯式盘问。围绕与吴文蘅、郭长升二人相识的时间与经过、前两次来港经过以及寻觅空投基地的经过等问题,盘问了很长时间。 这还不算结束。12月13日,特工“513”深入虎穴,被带至茅崎市特务组织总部,接受了美国中情局特工的“测谎仪”考验。一直折腾到 12 月 29日,中情局的各种考验才算结束。(这一情节后来成为电影《寂静的山林》中的重头戏) 3 天后,即 1954 年1月2日,特工“513”被总部的一位黄参谋召见,黄参谋转达了该组织总头目蔡文治对“513”的问候,并传达其指示:东北的工作暂以搜集情报、发展组织为主,待总部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形势研判空投时机,届时方可转入游击活动。 随后,特工“513”结束了这次惊险的日本之旅,被送回香港,见到了宋宜生等人,向其汇报了日本之行的情况。1月31日晚,“513”由原路返回大陆,2月11日,特工“513”顺利回到长春。 郭长升、吴文蘅两个特务,看到特工“513”带回来的空投计划、大笔经费和下一步行动指令,很是兴奋了一阵子。他们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盼望着空投计划早日实施,这样他们就可以“一展宏图”了。他们甚至让“513”带路,亲自前往空投场进行实地观察,设定信号燃放的具体位置,选择安全撤离路线,似乎空投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没想到接下来情况突然发生了逆转,6月21日,郭长升、吴文蘅两个特务收到宋宜生从香港发来一封密写信函。这封信对他们来说,犹如一瓢冷水当头浇下,凉了半截。这封信显然是在不安和恐慌状态中写成的,信里告诉他们,美国中情局的政策已发生变化,该组织驻香港的机构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将来如何运作,尚是未知数,一切有待观望。这封密写信,大大出乎郭长升、吴文蘅二人的预料,他们不禁感到前途渺茫,危在旦夕,便都争着要返回香港。我方公安机关面对敌情的突然变化,也感到一头雾水,不明就里,难道敌人特务组织察觉到了什么吗?为了及时了解敌特机关的内部实情,决定采取“稳郭打吴”的方针,指示特工“08”、“141”等人分别进言,称赴港艰险,郭长升乃重要领导,一旦有所闪失,会给组织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鼓动由吴文蘅去香港。而吴文蘅在去公安局办手续的时候,外事科民警故意提出一些令她心惊胆战的问题,吓得她退缩了回去,郭长升也称“以后要吸取教训,别为办个出境证惹出杀身之祸”。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再派特工“513”去香港探听虚实。 1954 年7月,特工“513”第四次从香港返回,带回的消息,令郭长升、吴文蘅二人更加沮丧。中情局见该特务组织长期没有成效却耗费了大量资金,已经非常不满,将该组织解散,其派遣人员划归台湾“陆委会”领导。精心策划了很长时间的东北空投计划,也不了了之。这一特务组织的大批特工人员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作鸟兽散自谋出路去了。 这个特务组织的突然垮台,使得“内L专案”也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价值,收网的时候到了。1954 年12月28日,长春市公安局将郭长升、吴文蘅这两个特务依法逮捕。不久,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郭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吴有期徒刑12 年。这起建国初期轰动一时的间谍大案至此尘埃落定,画上了句号。而这起案件也成为了《寂静的山林》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来源。 该特务组织的垮台,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在三年的行动中耗用一亿美元以上资金(按黄金价格相当于现在的四十多亿美元),可收获的只有一次次的失败,美国人就此也认为它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急于摆脱这个大包袱,要求蔡文治将全部人员归并到台湾去。 至于蔡文治本人,在其组织被划到台湾特务机关后,他获得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国防部的正式雇员。退休后,蔡文治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事业,1980 年回国探亲时,曾受到叶剑英等高层领导的接见。蔡文治有一个预言,他说中国人聪明,看问题比较透彻,照目前这样发展,五十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一等强国。 本文作者:季雨,“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