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yqiezi
一、最初决定咨询时,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即咨询目标;
当初,是什么境况让你选择了这位咨询师?通常,我们都是带着内心的痛苦,并且在某些事件的促发下,鼓起勇气找到咨询师。作为合格的咨询师(无论哪个流派),首次或者前几次咨询必须关注来访者的诉求,了解来访的背景信息,告知咨询师自己的风格和习惯,询问来访的咨询要求,共同探讨要求的合理性,然后确定咨询目标,并在后续的咨询中时刻检视目标执行情况。
最初的咨询目标在实际进程中需要随着来访的需求情况适度修整。现在,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刻,题主尝试定下心来、闭上眼睛,安静的问问自己的内心,最大、最急迫的需求是什么?
二、咨询中发生的事情,是让自己得到了帮助,还是远离想要的目标;
当我们找到最大、最急迫的内心需求,通常这就给我们的咨询目标提供了一个方向。题主可以回忆一下,咨询中哪些事情(过程)让你内心有被安抚感觉? 是什么渴望,支持着你在那样的咨询环境下坚持了17次?这个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澄清自己的内心需求。 提问的答案,将帮助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看清咨询的实际意义。
三、接下来要怎么做,能最大限度保护、关怀自己;
1、上面两个视角,我们学会分辨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什么对自己有利。
2、 它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选择依据,学会分辨后就有了选择的自由:
3、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获得帮助,只要那对我们有益;
4、 同样,我们更可以选择停止某种方法/阻止某人,只要对我们没有帮助!
5、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麻烦,痛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痛苦的感觉是在提醒我们需要做些改变,以便让生活回归正途。
pinkyoyo0403
你对自己的审视也是真切的,像你说的“我却很难允许她进一步靠近我”,看起来在关系上你跟咨询师还“不到”,就是这个“不到”会让你迟疑,你也会对咨询师是在使用技巧,而非真正的一个人跟你在一起产生疑问。不知道你这种迟疑和难受有向咨询师讲过么?你希望你们去解决这个问题么?
你所写的“真正共情”,我感觉到,你对咨询师这个角色是有期待的,你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对你们当前的关系有“真正”的参与,你希望当你痛的时候,对方也是痛的,当你快乐的时候,对方也是快乐的。你希望能感受到咨询师对你是真正的涵容,是那种即使走出咨询室,她在她的生活里提起你来,对你依然是包容的,这个包容应是对你在咨询室中展露出来的那个你讨厌的自己,是那个能被咨询师接纳的被自己讨厌的自己,之后你才能再次认回的自己。是这样么?
如果这么看,在你们的关系里能够足以让你托付的东西
还没有产生,这好像也是不对等的,在你所期待的一个那么好的咨询师与你面对的现实是有距离的,更不要说咨询师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则和伦理界限,而你需要摄入的是一个全然和全情对待你的人,也许对方的勇气能够决定你的勇气。否则是不能突破你所设下的“过往的经历我会习惯自己一个人面对很多,其实我心里很难接受也很难相信有人能够帮助到我”这种外壳的。
当然绝不是说“很难相信有人能够帮助到我”,在破除怀疑之前,如果心有希望,并且相信“希望”这件事本身,也是很棒的了,最糟糕的是失去希望,这样内心的怀疑就会变成确信,这种对“怀疑的确信”会成为一道符咒,这个符咒的力量会超过你的想象,最终还会把你拉回到起点,不断重复。
所以,我们是如何深刻的想要变好,但是却又没有办法变好呢?像我前面所问的那样,你对他的感受,你对他的怀疑的感受,这些都是可以去做工作的,当你的想法不再是由你以往那样一个人面对的,而成了你和咨询师都要面对的东西的时候,你再去看看会发生什么,而这种经验对于你和你的咨询师,可能都是宝贵的。
灵虫糖宝
您的情况属于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移情,也是治愈您分离困难的最好时机,关键看心理咨询师是否有经验并且能够很好地把握时机。从佛教来说,无论出现好的因缘,还是不好的因缘,这些因缘都受到无常的支配,一定会产生变化,不会一直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只要能够坦然处之,将不会给自己造成特别大影响。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