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吸烟的肺
如何进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能让我们听见我们内心的声音。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进行自我分析?
目前,在中国接受长程心理咨询的人并不多,且每周一次的分析,经常显得间隔时间过长,虽然有少数人的确会进行一周三次到五次的高频度分析,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一周一次的低频分析,而咨询师不在的剩余6天时间里,对于自体并不稳定的来访者而言,意外事件肯定是层出不穷,这个时候,学会自我照料、自我宣泄、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肯定是拥有了一技之长,可以不至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咨询师身上,而且自己对自己开展情绪自救,也是非常好的一门功课。美国霍尼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林奇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心理咨询并不是在咨询室里将来访者养育至终老,而是让来访者内化咨询师的功能,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察,自我情绪照顾。
那么,对于开展一周一次的低频次的咨询者,如何学会自我分析呢?下面,我仅就我个人所发现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
作为持续了数年每周一次的低频度分析的咨询师,我会发现,实际上,咨询师在陪伴来访者、梳理情绪、缓解焦虑、发现来访者的固着情结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一个星期中,咨询师不在的剩余的167个小时里,意外事件仍然层出不穷,这个时候,咨询师不可能像阿拉丁神灯中的魔鬼一样一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么你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你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心理咨询是国内近年才兴起的一项新生事物。在此之前,古人们是如何排遣愁绪的呢?除了健身锻炼气功之外,写作是一项极好的心理健康运动,因此才有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渊源。而关于情绪,你可以很正规的写,比如成为一篇散文、杂文或者是微型小说。在文字的驾驭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受。你也可以很不正规的写,比如当遭遇到了情感风暴或者是心理危机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用笔和纸将你的心情写下来,这其中不要评判好坏对错,一切关于情绪的感受、联想都一股脑儿的写下来。
而在这个文字疗伤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感情的真实质朴和语言的直接有力。你可以说——“我很痛,痛得骨头都裂开了”。而不是“我觉得我的痛苦哀怨缠绵”。试着用和自己不隔的语言来描述自己,通过文字来释放你的原始能量,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比如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用极为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和她母亲的关系,她说——她妈妈拥有两种武器,一个是大刀砍脖子,另一个是匕首戳心。大刀与匕首,砍与戳,极好的表达了其内心直白而血淋淋的感受。
其次在描述中,要关照于细节,其实我们的人生,假如仅仅说大纲的话,无非是几句话,生老病死而已。然而,所有的真相都隐藏于细节中。一个好的咨询师,往往是一个描述细节的高手,从你的周围的环境气氛,到内心的心理递进和情绪的高低起伏,细节描述到位,和内心的感受贴合了,这就让来访者心也放下了.描述细节正是一个逐步帮来访者替代性内省的过程。而咨询师不在的时候,你自己是可以去完成这个步骤的,在对自己内心细节的描述中,你可能会发现事实的真相。
张爱玲的文字中就有种种细节的描述,比如《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白流苏之口,有这样一段描述——“恍惚又是多年前,她还只十来岁的时候,看了戏出来,在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挤散了。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层无形的玻璃罩──无数的陌生人。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她似乎是魔住了。忽然听见背后有脚步声,猜着是她母亲来了,便竭力定了一定神,不言语。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这段文字貌似在写白流苏,实则是写张爱玲自己。她对于母亲的期待、恨、失望以及自我放逐,力透纸背。
其实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疗愈自我安抚的过程,首先写作实现了注意力的转移。你从情绪风暴的中心移开,开始进行另一件事情,这意味着你不再被自己的情绪淹没了,你开始用一个自己可以驾驭的事情,来拥有掌控感。
其次,写作的过程,自然的生成了一个观察的我和情绪中的我,写作得以让你和自己的情绪分离,你可以去思索、体会、去宣泄,更可以用精细化的语言,完成一个心智化的过程。这个能够看自己、反省自己的过程,叫心智化,心智化不仅能捕捉情绪,更能反思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抓住和控制。
其三,写作的过程,可以重构你的故事。你会对自己的情绪展开描述和自由联想。一些情绪背后的情结将会被你看到和发现。同时,通过写作,你的故事有了另一种开放性。实际上,国内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吴和鸣就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治疗即写作”。在这句话的含义大约是:无论写作还是治疗,都是围绕个人生命经历的主体间的对话。当你和自己展开心灵对话的时候,你就在发现自己疗愈自己。
好了,假如你不是一个文字高手的话,那么你可以用另外一种个人分析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私人空间,最好是躺着,开始自由联想。比如你刚刚遭遇了一件很愤怒而沮丧的事情。那么,静静地躺着,任由情感开始淹没你,不要控制、防御和逃避,因为此时此刻,是你一个人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自嘲或贬低,觉得自己在干一件可笑的事情,要知道,假如情绪不被照顾,你会在生活中见诸行动干更多可笑而莫名其妙的事情。
当情绪流淌到一定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了,你就开始自由联想的说下去,叙述的开头可以是情绪,比如“我觉得非常愤怒”或者“我的心好酸涩”,也可以是事件,比如,“今天这个事糟透了,狗屎”。
在叙述的过程中,伴随你的必定是一些感受和体会,不要放过这些,请诉诸于语言。在这个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可能你会哭,会笑,会自嘲,任由自己的情绪流淌,当你完成这个过程之后,曾经淤堵的情绪释放了,你也就能很坦然的进入下一个阶段。
实际上,这个自由联想的过程,内在是有客体在陪伴你的,这个客体可能是你内化了的咨询师,愿意倾听你一切可笑的隐秘的想法,也可能是一个能保护你陪伴你的大我,在你之上更宽阔更无为地在看着你,照顾你。即使是走到宗教的领域,这个客体也有迹可寻,四川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就曾告诉过大家这样的方法,假如你异常的痛苦和灰心的时候,想象着菩萨在你面前,把自己的痛苦好好哭诉一场,想象着得到她的照顾。当情绪宣泄之后,你也就平静了,不会去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实际上,在这个自由联想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在一个私密的空间与自己展开对话,其次躺着的状态能让你放松,充分退行,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用到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叫聚焦。聚焦——对于你挣扎着的生活情境,获得的一种新鲜的体会。比如,一个情绪化进食成瘾的个案,假如自己独自展开联想聚焦于自己的感受的话,可能会有下面的一段描述:
“我不知道为什么吃那么多垃圾食品,就好像,今天,我买好一顿健康午餐,但是却又吃了一大包土豆片?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破坏自己?是我不喜欢自己吗?还是我就是不在乎?——我很讨厌自己又增加了那么多体重。
好像,我买了很棒的食物,然后别的一些东西就接管了,我去吃任何我想吃的东西。
在我的腹部那里,我感到很多能量,我很难和那个地方在一起,因为我对它暴饮暴食非常生气。
当我把手放在腹部那里的时候,它轻松一点了,我想起小时候的我,总是一个人,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我必须要承担那么多责任,在那么小的年纪,我受够了。(哭泣),我不要那么负责任,它要自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被照顾。我很愤怒,因为我总是要自己做决定,要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我不想听任何人的话,我就是要吃吃吃,谁都管不着”。(哭泣)
这个自由联想的过程,正是一个体会生成的过程,而这个体会,以当下为中心,非评判,带有意图,参与探索和解放,通过对自我的体会带来人生新的体验,活出了对自我问题的超越,也活出了对自己更深的理解。
第三种自我分析的方法叫释梦。然而,和前两种,我们尚可尝试和驾驭的文字以及叙述的方法而言,释梦,更难操作。只有经过多年个人分析,以及受过训练的人,才可能对自己的梦有比较精确的理解。但是,梦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蕴含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乃至于理解了梦,对自己的自我救赎也是巨大的。
著名作家余华,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个回忆回来了》,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从写一些伤痕性的文章到写一些更为更为平和优美清淡文章的转变。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中国充满了创伤性的环境里,围观对当时的不法分子实行打靶枪决,是他幼年最为兴奋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如同梦魇一样,攫取了他,也形成了他作品中的强迫性重复。他记得在写作的'过程中,他曾经极度的兴奋躁狂,而晚间的睡眠乃至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异常焦虑紧迫。在那段时间,3年里,他的作品里,非正常死亡的人有20多个。但是,余华对自己这种非正常的精神状态完全不自知。
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被打靶,执行了枪决,清醒残酷又带着兴奋。随着对自己梦的分析,关于年少的回忆都回来了,他才知道自己一直处于年少癫狂燥热的那些关于打靶场的强迫性重复与记忆当中。从那个梦开始,余华决定改变自己的作品氛围内涵内容,以后的作品中少了血腥厮杀,渐趋平和,而这些文字、语言也逐步改变了他的内心,让他免于崩溃与精神病的边缘,成为了另一个更健康圆融的余华。——这就是一个梦,带给余华的启示。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梦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用逻辑性的思辨去解读自己的梦。而是身临其境,去感受自己的梦,梦中所激发的情感、渴望、幻想、求不得未可知等等,或者,梦,能解开你防御的面纱,给你一个最真实的模样。
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个梦,她说,她梦见自己在一间带阳台的房子里,屋子荫凉简洁,她的父亲和继母坐在屋里了聊天,对她视而不见。而她站的阳台,风雨飘摇,有三扇烂窗户,上面有三块破草帘,她正在拼命地按压抢救,让这三扇窗户不至于被狂风吹散。一开始,她给我解释的是,她觉得自己和父亲、继母的关系和解了,变好了——你看,我们三个人在一个屋子里。可是直到有一次,她情绪崩溃的时候,再来和我说这个梦,解读完全变了,她哭着说“这些年,我自己、我母亲、我姐姐,在外面风雨飘摇,就好像三块破窗户,我心急如焚战战兢兢,救了这个又帮那个,可是我的父亲和继母却坐在房子里面好像没事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好恨”。
或者这才是这个梦真正表达的意思,可是我们出于保护自己、免受崩溃,一直在防御和自我欺骗。梦是不会骗人的,但是你自己会骗自己。所以,要分析自己的梦,除了一定的专业技术还要有一颗勇敢无畏直面真相的心。
以上的一些方法,都是我近年接受个人分析之后,摸索出来,辅以做自我分析的。但是,如果大家没有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先进行一段专业分析,而想自己搞定自己的话,除非是天才,而天才,很显然,他不会有我们普通人这么多爱恨情仇、苦毒无明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先找一个咨询师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分析打底,然后再摸索出自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辅以自用。
花花绿绿2014
心理健康 教育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 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顾三十九年的成长历程,生于农村的我是比较坚强。由于父母总是忙于农田耕作,童年的我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上中学时,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与别人的差异,曾经让我产生过一些自卑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使我变得更加勤奋。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二十年的教师期间,我学会了与孩子们沟通,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这些性格在我做母亲后更懂得其重要。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在于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学生对我工作的肯定。如今通过参加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学生们对正确心理指导的急切需求,学校及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堂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一、 成长中的我
我生长在农村,那里虽然有着城市所看不到的山清水秀,但是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因为父母常年忙于农耕,所以我不得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家境相差不远,因为我的成绩相对优秀,所以我会有一种优越感。在到去镇里上初中的时候这种优越感就被打破,因为我发现这里的人相对富有,而我优秀的成绩到此也只是普通罢了。这些差异使我感到不安,渐渐的我产生了自卑。
转折点出现在我的班主任上,在一堂班会课上,班主任坦然地说道自己是从偏僻的农村来的,我很惊讶,在我眼里气度不凡的班主任居然是农村人。接着她把她如何自命不凡,勤奋学习到走进城市,当上老师的经历先大家娓娓道来。这堂班会课是令我如此难忘,以至至今难以忘怀。因为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二、 工作中的我
自从参与教师工作,我时时刻刻都在与孩子们打交道。在有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我,因此我知道我要像我初中的班主任一样正确引导孩子们。于是我也把我的经历告诉了孩子们,我想他们的心情应该会与当年的我差不多,从惊讶到疑惑最后倍受激励。每届学生听完我的 故事 后都会有所反应,有的在放学后找我聊天,有的写信给我……并不是一直是都波澜不惊的,班上也是会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与同学们发生争执,顶撞老师的孩子。因此我是十分痛心的,每次一一教育完后仍然是有知错不改的学生,有时我会 反思 是否自己教育不得当,但是我一直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进行心理教育健康培训的机会。当我聆听了老师们的讲座后,我内心对这一领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我更加认识到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以及紧迫,我也收获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咨询 方法 。同时我也是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须两者兼备才能尽善尽美。相信往后我的工作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更有利于自身作为教师的发展,提高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 从一名教师到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接到通知要我做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时,我是迷惑,紧张与不情愿的,因为我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且多年来我都是任教英语的,任班主任的 经验 少。但是在自我一番心理斗争后,我欣然接受了,我对自己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我开始对这一领域的学问进行学习,通过书籍与网络,还有与其他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沟通使我基本学会如何担任。
刚开始时,一些其他班我不认识的孩子来咨询时,我是很紧张的,因为我觉得我并不了解面前这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回到家与我的女儿与侄女进行了一场对话,因为我想要更多地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看待同一件事有什么不同。很感谢他们的帮助,我对学生们的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的确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不是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都会来,并且心理辅导的效果比较难鉴定。此外,对我自身要求也是挺高的,要有心理学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乃至个性品质。对我而言,心理辅导是个全新的领略,我需要从零开始,并且不断学习。
在我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后,我的观念是有所改变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我更加认可。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不免得会磕磕碰碰,比起不断的指责他们更需要的是正确的指导与提醒。当代的学生面临很多难题,比如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像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他们需要面对许多压力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等;他们需要更多精神指导如避免有拜金主义,不攀比消费,学会分享与为人处事;他们需要更多陪伴,更多锻炼……因此我更加觉得我的责任重大,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信念,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职业而感到庆幸。这份工作使我对生活有新发现、新体验,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意志,拓宽了我的忍耐极限,激发了我的热情和灵感,帮助到更加多的学生。然而,令我最感沮丧的是对于有的学生,我感学识浅薄,方法有限,爱莫能助。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有春风化雨的本事,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受到正确指导与帮助,都能健康地成长。
四、 接受培训
接到培训通知的时候我是十分开心的,在学校的支持下能够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平台让我进行学校,不断完善自己,我觉得非常幸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棒的机会,在那里我认识到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与其交朋友与交流相关知识。每一位老师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及科学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训老师十分高修养,通过各种各样丰富精彩的活动表述一些抽象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深入人心。也给我们普及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望,丰富了我的知识阅历。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专业名词,相信在以后的报告中我可以用更加专业的规范的术语去进行汇报,也将我的个人修养提高了。同时,我希望借鉴这次培训中的游戏,回去给那些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们更加生动有趣的帮助与指导。在个人性格品质方面,我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更加明白关爱,宽容,坚强的重要性,增强心理测验、诊断、咨询等等的这能力。今后,我会更加完善自己的个性,努力学习 心理 健康知识 ,多多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心育教师。相信,有了更加系统的心理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学生,他们就一定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个体。
总结 :回顾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有过欢乐幸福时光,有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承受过自卑,也使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工作后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学校社会对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急切需求。感谢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摘要】本文反映了我成长经历和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理解。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中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回顾,阐述了个人心智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深层次地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以及要完善的方面,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与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明确了自我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成长经历 培训学习 职业分析
一.个人成长分析
(一)我的心路成长史
本人现年32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生于80年代初,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母亲淳朴善良,在家务农,我是家里的独生女. 所以我就成了父母的掌声明珠。当时生活在农村,母亲勤劳善良,可惜身体虚弱多病,而爸爸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远,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我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而且母亲对我的学习抓得比较紧,自小我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照顾母亲的这份责任让我拥有了坚忍耐劳的性格和勤劳、善良的美德。
13岁我小学 毕业 ,顺利考上乡初中。我们全家搬到了城里,在城里读初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刚进校时,我的成绩很一般,没有了小学时的荣誉感,正值青春期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一种灰色心情中:苦闷、烦躁,不知所措。幸而当时的班主任发现了我的问题,并和我谈心,她了解我的心理困惑: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成绩的落差和农村刚到城里时的自卑感等。她告诉我只要努力,学习会赶上来,要知道未来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另外她还号召班干部帮助我,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关心帮助下,我很快从自卑的心理走了出来,融入到新的学习集体。我的学习提升的很快,学习上获得的成功让我越来越自信快乐,我的进步让我明白老师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那时我是多么崇拜老师,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当老师。在读初中期间,我兴趣广泛,经常和同学去爬山、跑步、打球,丰富的课余生活既排解了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培养了我的社会交际能力。父亲一直是我最崇拜的人,他曾多次在学校被评为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从父亲身上我学到认真工作并快乐自己的美德。在初三快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在高中的三年里,我更加自信,而且目标明确,要考师范院校,向父亲那样做一名优秀的人们教师。如愿以偿,高三毕业,我成功的考入了师范院校,实现了我想当老师的梦想。从那时起,就觉得我是一个可爱、聪明、能干、有出息的人。初中读书的这次经历,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力,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让我明白: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这次经历是我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让我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
07年我参加了工作。当老师,三尺讲台让我更加自信;三尺讲台让我的个性飞扬;三尺讲台造就了我人生的梦想。工作让我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了事业的成就感。08年我步入婚姻殿堂,我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小姑娘,我长大成人了。在父亲的勉励和支持下,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学习,相继取得本科文凭。
(二)个性人格特征描述
我的人格类型较接近外倾型,开朗、乐群,容易冲动,对人较为热情,遇到刺激较强的情绪反应时,控制能力较好,无不理智行为,凡事喜欢自省。通常我是热情而不乏冷静的,我富有责任心,喜欢学习新知识,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兴奋性、自律性、有恒性、敢为性偏高,创新性中等但忧虑性偏高,我意识形态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独立性强,勇于探索新生事物。但我在自信心、乐观、幽默感、易受暗示、果断性这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
通过自我分析,我认为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善良、真诚、热情、坚韧、负责,我认为这应该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具有的品质特点,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真诚待人,助人为乐。大部分情况下,我的心态比较平和,但会给自己适当的压力,这样可推动自己前进,但我的情绪经常波动,尤其是生理期前后,我呈现出焦虑和忧郁状态。稳定性呈中下分,紧张性偏高。一般情况下我看待他人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喜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身边要好的朋友常用真诚、友善、热情来评价我,我描述自己的三个形容词是:善良的、真诚的和智慧的。
>>>下一页更多精彩“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