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5

坦丁堡的血泪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韩雨心理咨询师是谁做的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耗子爱熊猫

已采纳

作为父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打击教育、贬低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乎,家长们都转为使劲儿夸,希望以此来激励孩子。原本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可结果却往往有时不尽人意。事实上,“赞扬能让人做得更好,但同时也有可能毁掉对方”。这个观点,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里提到的。这是一本写给妈妈们的问题指南。作为妈妈,只有懂心理学,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理清亲密关系中冲突的本质,才能了解自己内心焦虑、恐惧的根源。这本书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自我关系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分析了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棘手和关切的问题,提出妈妈们的苦恼应该从“与谁的关系”的角度去切入,只要聚焦于“关系”,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本书适合每一个想要收获幸福的妈妈。而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姜弦植,他曾出版过多本亲子关系的心理学畅销书,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进行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采访和报道活动,举行过很多大众心理演讲,有着丰富的临床心理咨询经验。他将自己在演讲时妈妈们咨询过的问题归纳总结成本书,目的就是彻底解决妈妈们的苦恼和疑问。相信身为妈妈的你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有所收获。下面,我将分享我在阅读本书时最为触动我的一点。正如文首提到的,作者在提到赞扬时,指出有时赞扬可能会起反作用。我们习惯性以为,赞扬会人对方更有动力去积极行事,但其实不然,赞扬有时会让人表现得更差,事与愿违。大多数时候,赞扬就意味着比较,它是相对于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其他小伙伴或周围的人而言的。比如,有时称赞孩子表现好时,我们会说:“你是最棒(快)的,你比其他的小朋友要棒多了…”,这种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拿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比较。而这种赞扬,会让孩子觉得“我必须要超越他人”,才能得到夸奖。如果孩子很想得到这种夸奖,或者说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就会陷入“我必须要更努力,要表现的得更好”的焦虑中。那这种由于评价而产生的焦虑就会影响孩子,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慢慢地,这种赞扬会变成一种负担,影响孩子的执行力,让孩子变得消极。我们之所以会做一件事,一定是出于某种动机的。比如,一个学生,他好好学习,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他想学习,他喜欢学习,而另一方面,则是想要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在这里,“为了热爱而学习”属于内部动机,“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属于外部动机。而如果一个学生他的内部动机不够强烈,而仅仅为了外部动机而学习时,可能短期内赞扬会让他更努力的学习,但这种状况并不会持久。赞扬一旦成了行动的原因,那么当没人赞扬时,做事的兴趣和热情就会骤降,行动就失去了动机,即赞扬损害了内部动机。当我们赞扬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时,往往只会赞扬我们所看到的结果。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孩子为了得到大人的赞扬而说谎、欺骗朋友的情况发生。孩子可能会制造出大人所期望的结果的表象,赞扬会让他们觉得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于是乎他们撒谎、舞弊,这种结果就与原本赞扬所期望的效果相悖了。在书中,作者提到了童年的一段经历,那是父亲在得知他考试成绩后的意外反应,父亲的话影响了作者一生。书中父亲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学习。那是上小学后第一次拿成绩通知单的日子,作者忐忑地拿着有排名和等级的通知单给妈妈,妈妈却没有任何反应。这让他更加害怕,原本他想通过妈妈的反应来预测爸爸的反应,但结果不如他愿。当爸爸看到成绩,问了一句话“弦植啊,这一学期,你尽力了吗?”。这句话让作者意外,也让他学会了反思。这句话伴随了他一生,这个问题被他内化了,之后他时常问自己尽力了吗。这件事让作者明白,重要的不是成绩、结果或者他人的认可和评价,而是有没有尽力。赞扬结果,往往寄托的是希望做到最好的期望,而赞扬过程则关乎是否尽全力。当拿到孩子的成绩单时,问“尽力了吗?做的很好”而不是“拿第一了,拔尖儿了,做的好”;当孩子某种能力超群时,说“真努力了啊,为你骄傲”而不是“能力超群啊,好棒”...赞扬过程,是在肯定对方的付出,而赞扬结果,往往会给人一种“你只在乎结果”的误解,无形中给对方压力。赞扬,往往是基于某种期望的结果之上的,是有条件的爱。而比赞扬更能给人力量的,恰恰是激励。激励,是帮助孩子唤醒原本就存于内心的勇气,是鼓励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按照自己喜欢的标准行事。在书中,作者用鲸鱼很好地形容了这两者的不同。“赞扬让鲸鱼硬着头皮跳舞,但激励却鲸鱼选择权,让鲸鱼回归大海”。激励,就是无条件的爱,是用爱默默守护,不管结果如何,我永远都在。而这种激励,则会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在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无懈可击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除了以上提到的关于赞扬的心理学外,书中还有其他大量的关乎亲子、夫妻之间、自我的心理学问题,作者结合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可以说,一些常见的困扰和疑问,我们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身为女人,我们既是妻子,也是母亲,但更是自己。怎么处理好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怎么跟自我相处,这些都是学问,而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愿,身为女性的你,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韩雨心理咨询师是谁做的

153 评论(9)

甜蜜到腻

《幸福魔方》心理咨询师:张怡筠

243 评论(8)

虫虫殿下

张德芬,生于台湾,台大企管系毕业,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开始,辞去国际知名公司高薪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自1994年开始定居北京,取得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著有身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同时翻译有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被冠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因为阅读德芬的书,有了生活的态度的积极转变。五年多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以及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现在最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为地球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热烈,成为畅销作家。2010年8月创办内在空间网站,她的创办初衷是想把自己多年来的积累的心灵成长经验和灵性资源整合起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提供给身心灵爱好者一个全面的支持。新版《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在2012年6月上市。2013年9月出版全新作品《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继《遇见未知的自己》后进一步带领大家探讨人生中更深层的成长课题——和他人的关系。

276 评论(12)

耶丽芙小熊

张德芬毕业于台湾大学企管系,曾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新闻记者/主播多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企管硕士(MBA)的学位。2002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致力于自我成长及写作。2008年开始,与自身成长和内在探索同步前行,她陆续发表了系列作品:《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爱到极致是放手》。十年间,6部系列作品,迄今销量已经超过一千万册, 亦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引进并翻译了德国心理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等。联合风潮音乐等机构,推出《小时空•修心课》、《张德芬内在成长课》以及《镜子练习训练营》、《幸福大脑课》等系列课程,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将系统的成长经验与体悟,凝结为更加简单易行的迷你课程。监制并主演华语世界首部心理戏剧《遇见•小食空Tiffany’s Wonderland》,突破戏剧表演形式,以戏为媒,开展治愈温暖的心理疏导,带领读者体验个人成长新方式。张德芬女士作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自我负责的理念,倡导女性心理情感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读者产生积极的转变,聘为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师生进行“个人成长指导”。 同事也受邀出席电视节目的特邀嘉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Culture Express》谈两岸文化交流、厦门电视台《玲听两岸》、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社主办《生命时报》谈毕业季的学生情绪健康管理。为助力国家相关政策,创立“张德芬空间”心理成长媒体平台,并成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共建单位,心理服务基层试点单位,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脑科学与心理健康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截至2019年1月,全网用户达600余万人,女性用户占80%以上。张德芬空间微信公众号的2018年共创作了408篇原创文章;文章超过7664万人次阅读;传播力超过的公众号,是中国微信公众号500强,也是中国内容创业企业100强,中国心理健康品牌公众号影响力前三强。

101 评论(12)

落跑蚂蚁

钟志农,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课程班结业,浙江省特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首届“十佳家长”。曾历任中学教师、班主任、教育科长、教委主任、教育处长、地区教育局长等职。现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从1993年以来,钟老师主持的三项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含学科心理发展)课题,分别获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一等奖、推广奖,2002年他获得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0多年来,他有49篇论文在《人民教育》、《新德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等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12部。2008年3月,钟老师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心理辅导学术界老前辈吴武典博士合著的《团体辅导》一书由海峡两岸文化机构联袂出版,标志着他在学校心理学研究领域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钟志农老师创办了全国知名的大型公益性网站“心海扬帆”,还应邀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河北、四川、湖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江苏、海南、黑龙江等几十个省、市讲学数百场,受到各地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中国心理学会也将他列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多次邀请他在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的全国培训会议上作学术讲座。

247 评论(12)

方可可同学

心理人 . . .B 柏晓利 卜明臣 C 蔡0飞 蔡玲瑛 蔡孟岳 蔡荣裕 陈会昌 陈0亮 陈向一 陈登义 陈政雄 陈珠璋 迟毓凯 丛0中 F 樊雪梅 傅文青 G 高宣扬 葛0毅 顾亚亮 顾0怡 H 韩0岩 何0良 胡慎之 黄维仁 霍大同 J 季锴源 贾晓明 L 赖其万 李0莉 李孟潮 李绍昆 李维榕 李新雨 李晓驷 李子勋 林孟平 林玉华 刘0丹 刘建鸿 刘未鹏 刘晓祯 刘佳昌 卢静恩 卢丽卿 路0梅 M 马春树 马明伟 马维祥 马晓年 P 庞美云 彭聃龄 彭凯平 Q 钱0坤 秦0伟 R 荣伟玲 S 申荷永 施琪嘉 司纪元 苏晓波 素0黑 单雨佳 帅0彪 孙晓杰 T 谭0论 汤海鹏 童慧琦 童0俊 W 王0婵 王浩威 王建平 王祖承 翁开诚 吴熙琄 吴和鸣 吴亚林 X 奚小鹿 夏林清 萧晓曦 徐光兴 徐0娟 徐0钧 许维素 许又新 Y 阳志平 杨0蓓 杨瑞凤 杨中芳 杨国枢 杨明磊 尹0立 于0飞 袁0辛 岳晓东 Z 臧海龙 曾奇峰 曾文星 张宝蕊 张晋岗 张晶燕 张沛超 张0涛 张天布 张宜宏 张凯理 张妙清 郑日昌 郑世彦 钟0琳 朱宏博 朱建军 朱建玲 庄0磊 邹庆林 这是比较权威全面的信息了。

34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