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尼makeup
最近在听李鸣老师讲精神分析。老师说精神分析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 怎么才能将潜意识意识化呢?从来访者角度来看,是咨询师讲了一些话,这些话让来访者知道咨询师知道他的感受,来访者就会觉得咨询师理解他,他就会信任你,这样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咨访关系就很好,就建立了治疗联盟了,在这种联盟里,来访者就会觉得安全,安全了,他就敢在你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说是自由联想,而自由联想就会带出潜意识的东西,在这些东西里面,咨询师就可以看出移情和阻抗,之所以有这些移情和阻抗,是因为在这移情和阻抗背后是隐藏着很强烈的情感(行话叫强烈优势的情感集团),而这些强烈优势的情感集团常常是童年期未尽事宜。这些未尽事宜就会通过症状来显示出来。举个例子,一个青年男子正谈着恋爱,不成想被女朋友甩了,这男子就难过了活不下去。你觉得他是怎么啦?他是太爱女朋友了!意识层面可能是这样,但在潜意识里很有可能是他引发了他童年时的分离痛苦。原来他小的时候,妈妈突然生了传染性病,为了他的健康,不能再亲自带他了,只能由其它的亲人来抚养。那个小小的人,原在母亲的爱下,突然没有了母亲熟悉的爱、温暖、目光、声音、怀抱,一下子跌到了黑暗中,似乎被死亡擒住,他的无助、害怕、恐惧、绝望、仇恨一定会充满整个人。他那么小,根本无法解,但他还得活,但那段经历因为太过痛苦而被压下去,压到潜意识中,虽然后来的他也长大了,在意识中他自己都不见得会记得。而女朋友的离去,将那时最痛苦的记忆和感觉钩了出来,让他再次经历着恐惧、绝望,因此,他才会不想活了。咨询师是怎么做呢? 咨询师须对来访者进行诊断,诊断就是寻找潜意识。要找到潜意识有两条路:找到移情或阻抗。而移情和阻抗都需要治疗联盟,而建立治疗联盟是一切的开始。要想建立治疗联盟,咨询师就要让来访者感到你理解他,这就需要共情。共情就是咨询师站在来访者的位置体会到来访者那时的感觉。你共情到他,他就会信任你。信任你,就有安全感,就会自由联想,有自由联想,潜意识就出来,就会有移情和阻抗,而移情和阻抗中间就会有症结或行为。这就是潜意识内容意识化。意识化后,他知道了原因,就有好的希望了。以上就是精神分析对非正常心理产生疗愈作用的原理。而用沙盘治疗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沙盘治疗是属于分析心理学的,它本身也归为大的精神动力学派。沙盘特殊点是它用沙具、沙盘来代替语言交流,沙盘室形成了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而咨询师是最重要的容器。它是用来访者摆出的沙盘来代替自由联想,给出了潜意识的一个意像立体画。 在沙盘图这幅潜意识立体画中会呈现情节,即是成长中经历过挫折和糟糕的事等未顺利解决而在这点形成的情绪集丛,就如同上面的移情和阻抗,都是能量结。咨询师是有抱持功能的容器,当能量结放入容器中时,这些结就会松动,松动了,就有发展,因为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是有自性发展必须趋势的,进而症状就得以减轻或治愈。以上是两种心理咨询的方式。你们会不会觉得有趣且神奇呢?
飞龙在天了
课中武志红老师总结的“自我的五个维度”模型。从理性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会从下面说的这五个方面入手:自我的稳定性、自我的灵活度、自我的疆界、自我的力量和自我的组织力。自我的稳定性,是一个考量相对成熟的维度。自我,发生在关系中,这五个维度,是在考量关系中的“我”或“你”,例如自我稳定性,是一个人在关系中守住自我的因素,自我灵活度,则是一个人在关系中感知对方的因素。以面试咨询师为例,除了专业方面的考量,还会评估咨询师的人格,评估时最简单的两个标准,就是看一位咨询师的自我稳定性和灵活度。打比方来说,一个人的自我,有外壳,也有内在。而自我稳定性,主要看的是,这个人的自我外壳是不是结实。自我稳定性我理解为一个人的沉稳、理性、抗压能力。精神分析特别强调,父母要做孩子的容器,老师要做学生的容器,咨询师要做来访者的容器…… 这个容器容纳什么呢?就是对方的情绪,也包括活力。举个例子 当来访者有强烈的情绪喷发的时候,你作为一名咨询师,你的自我能不能像一个结实的容器那样承接住,不至于被来访者的情绪给弄得濒临崩溃,让容器破碎,或者出现大的裂缝。 所以发现,自我的稳定性,对一位咨询师来讲很重要。容器的外壳,是有不同质地的。它最好是一层坚韧有弹性的皮肤,这样不仅可以承接住情绪和活力,而且还有足够的敏感度。 有些人的自我虽然很结实、稳定,但他的自我外壳,不像是皮肤,而像是一些过于僵硬的东西,比如树皮、石头、钢板或厚墙。这个时候,稳定是有了,但会缺乏敏感性与灵活度。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的自我外壳,是有弹性的皮肤,还是树皮、石头、钢板或是墙,还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隐喻?自我稳定性低的话,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外壳,有了大裂缝,他的自我甚至是破碎的。 我听过两位来访者和一位朋友,都讲过同样的比喻: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发现我的心(即自我)碎了一地,然后我找了一个破网兜,把心的碎块捡起来,放到破网兜里,拎着它去上班。 这样上班一天,哪怕什么大事都没发生,他们也会感觉非常累。 还有一位来访者做过更可怕的形容,她说: 我没有皮肤,我的血肉直接裸露在风中,所以不管是凌厉的寒风,还是温暖的春风,都会给我带来剧痛。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有些人为什么拒绝任何交际,哪怕是看上去对他非常有好处的交际,他们也都会拒绝,因为或许他们也有这样的自我感知。自我灵活度 自我灵活度高的人,可以敏感地感知他人,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状态。我理解为情商的能力。 自我状态有三种,分别是父母、成人和儿童。譬如一位女性,自我灵活度高的话,她可以在妈妈、女人和女孩这三种状态中自由切换,有的时候甚至也可以切换到男性的相关角色上。 对于男性来说则是,一个人可以在父亲、男人和男孩之间自由切换。 也包括,在关系中,姿态的高低、态度的强硬程度,等等,自我灵活度高的人都可以比较快速地做调整。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灵活度,像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自我稳定性,即在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能守住自己的自我不崩塌,而自我灵活度,即在关系中如何能敏感地感知到对方并调整自我。 自我灵活度,像是一个人自我的感性程度。如果一个人够感性,他的自我就像是流动灵活的,因此可以敏感地感知外部世界,及时做出种种调整。 最好的状态是,一个人既有高自我稳定性,又有高自我灵活度。 课中讲到武老师的一位在外企做到全球级别职位的朋友,同时处理几十件事,还不觉得累。这样的高自我稳定性,让她的人结实有韧劲,能承受高工作强度,而高自我灵活度,让她可以轻松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如果一位心理咨询师拥有高自我稳定性的话,他会成为一个结实的容器,能承受来访者情绪的风暴,以及一些可怕的想象和现实。高自我灵活度会让这位咨询师可以敏感感受,和及时调整。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自我太稳定的咨询师,有时候会缺乏一些犹如神来之笔的洞见力。 洞见力是和直觉有关的,而直觉,似乎是自我不那么完整的人,才会有的东西。 我常常见到这种矛盾,一些自我外壳不结实甚至有大裂缝的咨询师,他们身上却有着天才的光辉。之前,我引用过鲁米的诗—— 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依照这句诗的哲理,就好像是,隐藏于自我深处的灵性之光,得通过一个破碎的自我,才容易呈现出来,假如一个人的自我太完整了,这个灵性之光,就被防御住了。 所以有时候在面试时,对于这种自我似乎不够结实、却有着天才光辉的咨询师,我会小小地放宽一下尺度。相反,如果一位咨询师,有高稳定性却缺乏灵活度,我反而倾向于拒绝掉。 在其他工作岗位上,我的考量尺度会有调整。譬如招聘微信号编辑,我对他们的自我稳定性,就没什么要求,而对他们的自我灵活度,却有很高要求。但是,如果要招微信号总编辑这样的岗位的话,我就会对自我稳定性有很高要求,而对灵活度的要求会低一些。当你有了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灵活度这样的概念时,你会如何评估自己和他人呢?如果分数是1-5分,你会给自己的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灵活度打多少分? 这个模型,是经验性总结,不是完善的理论构建。 明天在学自我僵界和自我的力量。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