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果果
中学生早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师母对此忧心忡忡,新闻媒体也做了大量文章。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早恋”。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把所有中学生间写纸条约会都算恋爱是不科学的,也是肤浅的。作为中学生本身最为反对的就是将“早恋”概念夸大化。但是父母亲不理解,他们仅仅希望儿女们按照他们的设想成长。事实上,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父母不可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二十年前的自己。应该说,一些中学生的“恋爱”行为是对成年人恋爱的好奇和模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体心理的成熟,它也许会消逝得无影无踪。成人的过度敏感反而易引发他们往恋爱方面想。指责和禁止,极易伤害孩子们纯真幼稚的心灵和情感。假如学校和家长给他们提供适宜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给以理解和科学的引导,这种模范行为往往不会发展为恋爱行为。有经验表明,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的结果使这些同学的关系慢慢地趋于正常化了。现阶段对待中学生恋爱的较为现实可行的方法是:老师和父母要用耐心和技巧帮助孩子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友情不等于爱情,如果把握得好,也许这些纯洁的友谊能促进学习或者能够成为中学时代美好的回忆。当然,不论什么样的指导都要依靠大人和孩子们之间良好的平等的沟通。要教育和引导孩子而不是控制、约束、监视孩子,更不是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或者是用暴力的手段强迫孩子。实践证明,我们也是有理由相信: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学生是不会放弃学习而整日卿卿我我的。
大萌萌Alice
心理学: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今天文章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听到这样一出对话。女人问男人:我的爱好很小众,你会不会为了我去学习我的爱好,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男人客套地回答:会。这两个人想奔着培养爱情关系的方向开始交往。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一、重要有些情况下,有共同话题是比较重要的。1.自我认同需要在关系中获取自我认同的人 ,两个人有共同话题会比较重要。人的很多行为是为了寻觅自我认同,肯定自我认同。这点在觅偶中也不例外。能够肯定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对象,会比较受欢迎。爱情关系中能够肯定自我认同感的元素有多种。每个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专注的话题,往往与自我认同有关。如果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话题,而且观点契合,会被认为三观比较契合。两个人在一起感觉是一伙的。这既证明了自己的自我认同;两个人在一起,无疑又是一个加强版的。这会成为觅偶的一个判断维度。2.陪伴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与你探讨你喜欢的话题、你的兴趣,这种相处会被感知为有质量,同时也是有质量的陪伴。遇见自己时喜悦,遇见知己时温暖, 共同话题,共同兴趣,会让彼此感觉亲近、熟悉。不少人找对象时,会考虑双方是否聊得来。与一个人能够在很多方面聊得来,有共同话题,观点彼此认同。无异于在相互陪伴中彼此肯定,同频共振。对于还在寻觅自我认同,还在建构自我认同的人,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在能够畅聊热聊共同话题的过程中,会感觉遇见了自己,遇见了知己,遇见了自我肯定,遇见了加强版,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安定。对这类人来说,能够与人畅聊共同话题,也是一件舒适的事。因为这样的聊,相当于一步一步又肯定了自我,这渲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存在焦虑。对于尚未建构起坚固的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有存在性焦虑。而这种陪伴,能够缓解这种焦虑。所以,构建爱情、发展爱情,共同话题对这类人就会比较重要。二、不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稳固、肯定的自我认同的人,这种共同话题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对于他们来说,没事聊话题纯属浪费时间。他们知道,越厘不清楚的人,就越喜欢去厘清楚,而且还要表现出自己厘得很清楚的劲头,聊得头头是道。已经形成稳固自我认同的这些人,他们的自我认同是已经在自我负责的路上,就是说,他们用行动、用创造去完成自我认同,养育自我认同。而不需要从关系的互动中来获得。他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聊话题,扯关系。或者他们已经超越了自我认同的需求。不再执着于自我认同。他们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Diy,创造。所以,你要跟他们找话题,找共同话题,不再重要,甚至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他们通过你聊的话题,来判断你的位置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共同话题不是那么重要。爱情中,有共同话题 到底 重不重要?看情况。我是心理顾问刘英雅,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家庭人生,让亲密关系成为自我成长的课堂。欢迎关注。刘英雅: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两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灵成长研究者。十几年的心理学工作,专注于家庭婚恋情感、个人身心灵成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