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四叶细辛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电视剧妈宝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qinglin0

已采纳

“妈宝男”一词其实带有很强的性别歧视,多数人认为男人应该爷们儿一点,能够独立自主,但对于女人来说,“爸宝女”却是很容易被人接受,当然我谈的不是性别歧视,我要说的是巨婴,一种长期跟随父母生活的人,一种放弃了自我捕猎的技能,由父母“赡养”的人。巨婴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参考武志红老师的一些理论,不过武志红老师过度得认为家庭是影响巨婴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实我更觉得是社会因素,比如我们的教育,中国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大概就是二十一二岁了,但是学生除了学习,什么屁事都不干,整个社会就是这样,抢占教育资源。整个社会都否定一种东西叫做劳动,最低贱的人莫过于农民,甚至妓女的地位都比农民的地位高,在这种的社会环境下,孩子都变得非常好逸恶劳,未曾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人,会懂得什么叫责任?行为和心理其实都是相互约束形成的,只有让一些人磨练筋骨才能摆脱巨婴心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过武志红老师并未提到过。巨婴心理的形成和其家庭方面有些关系,比如母子的共生关系,很难使得孩子摆脱母亲的影响。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是越来越远离家庭的,因为当他们成年之后都是要独自出去生活的,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自己的私欲不让孩子出去独立生活,管的太严太死。人最容易形成性格的时候是十六七岁,那时候青春的叛逆,是使得一个人成长的最佳时期,而那个时候,有的人被压在教育下,无力挣扎,活生生得被拖累死了,以至于心智发育晚了很多。巨婴可怕吗?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改变巨婴心理,不过幸福来得晚一些罢了。

心理咨询师电视剧妈宝男

117 评论(15)

春天里的秋天88

所谓“巨婴心理”,指的是部分人成年以后,生理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但心理机制依然停留在婴儿阶段,即这些人在心理活动层面上,仍就属于婴儿——巨大的婴儿。

“巨婴心理”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例如新闻中频现的所谓“妈宝男(女)”现象,即当前社会很多早已成年的子女,在选择终身伴侣方面依然需要父母的鼎力协助,更有甚者听之任之完全交由父母包办,自己不是不闻不问就是优柔寡断丝毫没有主见。由于时下,“妈宝男(女)”群体庞大,因此又被称为“长不大的一代”,甚至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广泛的关注和报道。在国内关于“巨婴心理”研究较早的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武志红先生,他也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心理咨询师,在其著作《巨婴国》中,阐述了巨婴心理的三个特征:病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我们也可以通过巨婴心理的表现形式对其形成因素,窥见一二。我认为导致巨婴心理的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病态共生。国内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行动层面往往是不独立的。因为在家庭中,自小到大,他们一直处于一共病态的共生状态。其实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我国古代社会“家国”是不分的,“家、国、天下”模式也广为强调,也因此古人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同时催生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以及关于婚姻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国法家规。在此种家庭关系中,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没有边界的,子女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子女的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庭成员高度混合,融为一个整体。如今,虽然步入现代社会,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现代社会我国的家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有古时候的影子。子女从小开始衣食住行、接受教育无一不是在父母的注视和督促甚至是包办中完成的,根本没有自己独立决定的权利和能力,而很多人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以后,不能妥当的处理“相亲”这件尤其复杂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甚至是大包大揽也是情理之中的。更进一步说,不仅文化层面给足了“巨婴心理”产生的土壤,法律层面亦是,毕竟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文化的反应。我国《民法通则》就规定,18周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属于未成年人,不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其从事与其有限的行为能力不相符的民事活动时,需要取得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或者由其父母代理。而由此产生的责任,亦由法定代理人承担。我们知道我国结婚的法定年龄为:男性22周岁以上,女性20周岁以上。也就是说法律赋予子女独立的行为能力2年或者4年以后,子女就要面临“相亲”事宜,所以此时应付不了,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依然选择尤其父母“代理”就自然而然了。既然名为“巨婴心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从心理学层面予以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小时候,尤其是婴儿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对以后的人生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我国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婴儿时期必然高度依赖父母,父母也不会允许他们有一点点的行为举止出乎自己的意外。在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成长路途中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于孩子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形成了“全能自恋”的心理,即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父母在家庭中病态共生的模式下营造出来的一种假象而已,步入社会以后很容易幻灭,幻灭之后继而就是“偏执分裂”。用在相亲这件事上表现就是一次感情的失败,以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开始新的感情,而把一切交由父母全权处置。前文分析了“巨婴心理”产生的一些因素。诚然,“妈宝男(女)”现象属于典型的“巨婴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些将婚姻大事全权交由父母处置的青年男女属于典型的具有“巨婴心理”的人群,但根据武志红先生《巨婴国》中的阐述,我国社会存在庞大的带有“巨婴心理”的人群,绝不仅仅是上述群体可以涵盖或者诠释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警醒与深思。

161 评论(10)

夢女孩儿

第22集。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概念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7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