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2

江苏友道木业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作业布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哆哆的卷妈妈

已采纳

布置家庭作业技术讲解 ——去看看,心理咨询师给你留作业了 一个月前,母亲为女儿整理房间时发现女儿的床单下藏着几张她和一个男生比较亲密的合影。一看照片,母亲知道这个男生是女儿班上的学习委员。母亲的直觉告诉她,女儿和这个男生恋爱了,“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谈什么朋友”,她感到十分生气。 女儿放学回家,母亲拿出照片和女儿对质,女儿承认了。父亲非常生气要打她,母亲拦住了,对女儿好言相劝,让她和男生断绝来往。母亲后来跟踪发现,她们还在来往。母亲想给女儿转个学校,好把她们拆开,女儿知道后急了,就说:如果敢给我转学我立马离家出走。妈妈感到绝望:女儿眼里只有那个男生,哪里容得下我们父母;女儿以前听话很乖,现不知道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女儿成绩不错,能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出了这样的事,觉得一切完了。 妈妈觉得事情糟透了。对这种心态,心理咨询师首先应用认知连续体技术(见第四讲),让她意识到事情并不是她所担心的那样糟透了,只是有些不如意不理想而已,接着咨询师应用了“布置家庭作业”技术来巩固咨询效果和促进咨客转变。 1. 心理咨询:室内和室外的发生的事情 心理咨询中,有些咨客(特别是一些外地来京人士)往往会希望心理咨询师能不能连续做,这样的话自己问题就能很快得到解决。心理咨询师却告诉他心理咨询要分次进行,两次咨询之间还要间隔一定时间。 为什么要这样?咨客感到比较困惑。心理咨询师往往用类比的方式解释:这就好像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往往会给你几天的药,并且告诉每天要服三次,连续服用几天一样的。 药物治疗中,上次服药后,药效起作用会有一段时间,当上次药物效果快结束的时候,后续用药,药效在体内就可以持续发生效果,直到健康恢复。心理咨询也是如此道理。 心理咨询要分次,两次之间有间隔时间,这样一来,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就分为心理咨询室内和心理咨询室外两个部分。那么心理咨询室内和室外又发生些什么事情,各自的功能或作用是什么呢?在心理咨询室内,咨询师了解和诊断咨客的心理问题,并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应用心理咨询技术予以解决。在咨询室内,虽然心理咨询流派的不同,应用的技术各异,但所有疗法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咨询室中,促进咨客对自己心理问题的领悟,已经尝试应用心理技术来解决自己心里问题,促成心理成长和改变。 我们知道,心里问题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很自然,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就有一个过程。咨客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熟练应用心理咨询技术,以及个人的心理成长和改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心理咨询一般不会一次就解决, 离开咨询室和下次心理咨询还要继续促成这些改变。 离开心理咨询室,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的暂停。 实际上,心理咨询室外的改变才是心理咨询效果的决定因素。在心理咨询室外,咨客需要继续消化理解有关疗法的知识,需要尝试应用心理咨询技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花时间来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改变。前期,咨询师对咨客的指导更为重要,后期,咨客在生活中的实践就更为重要。因此,心理咨询密度的安排是“前密后疏”的,也就是咨询前期是每周一次(有时是每周2-3次),后期是隔周一次(有时甚至是一个月一次)。 心理咨询室外是咨询室内的延续,对于心理咨询师外咨客该做一些什么来促进心理成长,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做法,有些流派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会给咨客明确的要求(即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而有的流派如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流派则没有明确的要求,靠咨客在生活中自觉的领悟和应用。 2. 什么是布置家庭作业技术 认知疗法是一个“助人自助“的疗法。这个疗法不是靠咨询师去解决咨客的问题,而是咨客掌握了认知疗法的方法,从而应用这个方法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为了帮助咨客掌握认知疗法的方法,在咨询室内,咨询师会给咨客讲解这些方法,离开咨询室后,会要求咨客应用这些技术方法。在认知疗法咨询师看来,如果咨客能够主动、有意识地应用这些方法,心里咨询效果更好,而且花费时间会更短。有鉴于此,认知疗法咨询师会在每次咨询结束后给咨询提出一些任务要求,即布置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技术,就是咨询师为了巩固心理效果,促进咨客对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并把这些心理技术自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求咨客在离开心理咨询后,在现实生活中去完成的心理咨询性质的任务。家庭作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类作业,主要是要求咨客思考一些问题,一类是行为类作业,主要是要求咨客去做一些事情。 认知类家庭作业,如思考个人成长经历与当前问题的关系,应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自己的心里问题等;行为类作业如不敢主动求助的患者,尝试着求助他人。 认知疗法的家庭作业,是咨询室中咨询阶段成果的巩固和延伸,一般是在通过一段心理咨询咨客有所收获后,心理咨询咨询师为了巩固这个成果而布置的作业。因此,家庭作业的布置,往往在阶段成果产生之后,就给咨客布置作业。在心理咨询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确认这些家庭作业。 3.行为试验技术的应用实例 我们以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为例说明家庭作业的应用。 咨询师应用认知连续体技术,让她评估女儿恋爱这件事情有多糟糕,她最初评估为90%糟糕程度(100%表现最糟糕,0%表示一点也不),应用认知连续体技术之后,她评估这件事情糟糕程度为55%。经过比较她发现自己的担心有些夸大了。 于是心理咨询师这个事件就趁此机会给他布置一项家庭作业: 治疗师:经过我们刚才连续的比较,你发现对于女儿恋爱这件事的评估有些夸大,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是吗? 患者:是的。 治疗师:你感觉怎么样? 患者:我感觉好多了。 治疗师: 我想你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女儿恋爱这件事并不是非常严重的灾难,不是世界末日,这样想你会感到好得多,你觉得呢? 患者:嗯。 治疗师:那我们把它记下来吧。 患者:好的。 (治疗师取出一张纸) 治疗师:你来写吧 患者: 好的 (患者接过纸笔) 治疗师: 先写上今天的日期。 患者:嗯(写上日期)。 治疗师:然后换行,写上1. (患者照办); 治疗师:然后写上:”如果我对女儿恋爱这件事感到糟透了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患者照办) 治疗师:你觉得这时候该提醒自己什么呢,按照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觉得后面该怎么写比较好,你来想后半句吧? 患者:提醒自己事情没有那么糟糕,和最严重的情况”成绩差+早恋+精神病史“相比,早恋不是很糟糕的事情。你觉得这样写可以吗? 治疗师:可以,那你就写上:”和最严重的情况”成绩差+早恋+精神病“相比,早恋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患者:可以(然后把这半句话写上去了)。 既然女儿早恋并非世界末日,自己心里也不恐慌了。治疗师接下来和妈妈讨论,妈妈认识到女儿这个年龄阶段”谈恋爱虽然不应该但算正常“。在这个基础上,治疗师问她,接下来怎么办?她说我可以和她谈谈这个问题。然后治疗师询问和女儿讨论的细节:诸如准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谈,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等等。在这些问题取得一致的情况下,治疗师让她把这件事也记在家庭作业上。 治疗师:那好,我们把刚才记的那张纸拿出来。(患者拿出那张纸),我们把刚才讨论好的,和女儿谈的这件事情布置为家庭作业,你把她写到这张作业表上去,好吗? 患者:好。 治疗师:你刚才说准备在周末晚饭后,和她爸爸一起,去女儿的房间里去谈,进去后,先和女儿说,表示理解女儿的感受,不再给女儿转校,先把气氛缓和下来,然后再视情况,要求女儿不要影响学习,控制好自己的感情,是吧? 患者:是的。 治疗师:好,那你把这个意思写下来,作为你的第二项家庭作业。换一行,写上“2”,然后再后面写上这些内容。 (患者在第二行写下:2、周五,晚饭后,和老公一起去女儿房间,先告诉女儿说理解女儿感情,不再想办法给女儿转校了,争取缓和与女儿的关系,然后要求她好好学习,不要影响学习。) 治疗师:(一看患者写完)好,回去后,你会去做这两项作业吗? 患者:会的。

心理咨询师作业布置

175 评论(12)

Crystallam88

咨客没有完成,肯定有他的原因。咨询师应坦诚自己的感受不要掩饰,并倾听咨客。

253 评论(8)

jettyjiang

心理咨询师格式论文

导语:心理咨询师是帮助求助者化解自己内心情绪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下面是我分享的心理咨询师格式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名男初中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的实践,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脱敏及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说明了系统脱敏及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效果评估问题。

一、一般资料

魏某,男,初中二年级学生。身高米,五官端正,身体健康。父母为大学教师,家庭和睦。小学学习成绩优秀,但小学升学考试时由于突然发高烧受影响而未能进入重点中学。父母对其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对他这次考试失利批评较多。此后每逢考试必紧张、焦虑、不安,总觉得自己又要考不好了。尤其近半年,就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常常想到中考问题,感觉更加强烈,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每次模拟考试的前几天就开始坐立不安;经常做有关考试的梦,并且梦见成绩不理想。常会设想:如果这次考试成绩又不好怎么办。临近考试时胃部不舒服,想上厕所的次数也比平时多;当听到开考的铃声时,心跳马上加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来回走动或注视自己,便无法答题;常常发现考试时自己的手指或双腿在发抖;考试时经常会看错题目。为此感到很痛苦,希望能在中考前克服这个问题。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魏某说:"考试前我会非常紧张,前几天就会连续失眠,。睡不着觉,考试时经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心跳得厉害,头很痛。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毛病也出来了。我非常着急,每次都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找来找去问题还是存在。"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1、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讲话时双腿不停抖动,双手紧握,多数时候低头,声音小而略微颤抖,有时抬起头,双眉紧皱,表情痛苦。

2、父母主诉:近一个时期,孩子吃饭不多,与父母老师很少交流,朋友交往也较以前少了,只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不愿提到考试,一提到就显得有些烦躁了。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情绪低落,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焦虑,生理机制紊乱,身体虚弱。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由考试引发的焦虑状态。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心理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稳定,且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小学升学考失利这一现实刺激,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未达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属于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

1、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

2、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食少、身体虚弱等。

3、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他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①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②减少考试焦虑程度。③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①改变求助者的升学观,从侧面影响父母的升学观。②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①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当人们错误的判断、推理和思维形成自动化的反应即"自动化思维"时,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形成固定习惯并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评。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贝克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教给求助者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②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对动物的试验性神经症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末,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实验室中电击小铁笼中的`猫,多次实验之后,只要看见那只铁笼即使不受电击,猫都会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反应。他将这只猫禁食几天,然后送回放着鲜鱼的铁笼。虽然猫极度饥饿却不肯吃鱼。沃尔普认为这是猫对实验环境产生了泛化的防御性条件反射的缘故,即产生了实验性神经症。而后沃尔普给猫喂食并将其由远即近渐渐接近实验室。猫能进食起初并不十分自然,但不久便适应了。最后猫回到铁笼也能平静生活了。沃尔普认为这是交互抑制的作用。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⑴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分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⑵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症状自评量表SCL-90》60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5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心理帮助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2006年12月10日

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

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③确定主要问题

④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⑤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①会谈法

②心理测验

过程:

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②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③求助者做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焦虑自评测验(SAS),抑郁自评测验(SDS)。

④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结合初步印象给予初步分析,

⑤布置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后,回忆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对他影响较大的人或事。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2006年12月17日

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评定主观焦虑程度

③学会放松训练

方法: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矫正)。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的作业,认为小学升学考试失利及之后父母的批评指责态度可能是造成他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

②通过简单说明,让求助者学会衡量自己的焦虑程度,并尽可能给出一个相对恰当的评分。评分通常以五分制为度量单位。0分、1分、2分、3分、4分、5分焦虑依次递增,0分是安宁平静;5分则表示极度焦虑不适。

③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坐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都处于舒适的位置,由咨询师口述指导语,此方法可让求助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掌握要领,之后可回家自行练习。

④布置作业。

回家后做放松训练,争取达到全身完全放松,并运用自如。

第三次咨询2006年12月24日

目的:

①学会准确的找到引起不适行为的原因,即在什么刺激下求助者会出现紧张焦虑和不适行为。

②设计焦虑等级表。

③寻找错误认知

方法:

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矫正)

过程:

①反馈咨询作业:对上次咨询作业检查,求助者对于主要的放松要领掌握的很好,只是放松程度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②设计焦虑等级表:

把使求助者考试焦虑、紧张的因素全部罗列出来,并相互比较,根据它们的影响大小分成若干等级,通常将刺激项目分为5个等级,1等引起焦虑程度低,5等引起焦虑程度最高。

③启发求助者寻找自身有哪些不良认知,或受到哪些错误认知的影响。

④布置咨询作业。

a、求助者继续复习放松训练。

b、求助者闭目回忆各种引起焦虑的刺激画面,深刻体会并给出恰当的评估。

c、继续寻找是否还有其它不良认知在影响自己。

第四次咨询2006年12月31日

目的:

①巩固咨询效果

②实施现实系统脱敏

③调控焦虑情绪

方法:

谈话法、行为疗法(现实系统脱敏);认知疗法

①反馈上次咨询作业。

②肯定其学习能力,对求助者的进步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表扬,增加其自信心。

③实施现实系统脱敏

a先进行放松训练

b咨询师在咨询室按焦虑等级表上的刺激事件模拟考试前,考试中的情境,逐级的进行,现实脱敏训练的练习方法和过程与想象脱敏类似。

c当求助者通过每一个级别的训练时,都要给予表扬,增强自信心。

④布置作业:

a回家继续巩固以前的咨询与训练成果。

b在学校里与老师和同学模拟或参与考试情境,巩固现实脱敏练习。

c父母继续理解与正面支持求助者,经常沟通,而且还要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交往。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五次咨询2007年1月7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

过程:

①反馈上次咨询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

②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③基本结束咨询,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放松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要应用自如。

④进一步改善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理解、支持。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身的评价

"我不再像以前那惧怕考试了,虽然也有些紧张,但我知道这点紧张是正常的。""爸爸妈妈现在也能理解我了,我心里的压力自然少了许多,放松练习已经熟练掌握,以后遇到情绪紧张也可派上用场了"。

2、咨询后心理测验结果:SAS测验结果:总粗分33,

SDS测验结果:总粗分27,

测验表明:求助者的焦虑程度显著减轻,由症状引发的抑郁水平也大大下降,二者都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的正常水平,由此认定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3、咨询师评估:两个月后,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目标:考试焦虑程度大大降低,自我放松技术能在生活中应用自如,保证了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端正了不良认知(即错误的升学观和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适应水平,学习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

137 评论(15)

cc江南小水龟

来访者不愿意做咨询是留下的家庭作业的话,其实我感觉就相当于他不愿意去承认这个咨询这个行业。

23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