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8

吕鹤是谁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直播间防骗套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晰晰沥沥

已采纳

由于该女子患有抑郁症,骗子趁虚而入,以不法分子正在用李女士的账户贷款来恐吓该女子,让其转账。

心理咨询师直播间防骗套路

158 评论(14)

xiao叶子0118

最近因为自己情绪不佳。然后在喜马拉雅平台上面看见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说是可以免费咨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加了他的微信。后面发生的一切,让我都非常的后悔,我为什么会相信网上会有这种好心人呢?完全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职业素养的。那个所谓咨询师甚至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正规的证。 他完全不需要知道引起你情绪不对的那件事儿。是如何发生的。前因后果,他完全不知道,当你试图想要跟他去描述前因后果的时候,他就会说你在跟他抱怨,跟他宣传负面能量,他不是树洞。然后讲话其实并不是特别的礼貌吧! 然后他会先发夺人,让你觉得你很不礼貌,然后你再按照他给你的一个套路去填,他想要知道的一些信息,他就问了你一下自己的,你父母,对方父母,对方的各种事情。然后就拿着这些信息,他开始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给你剖析。然后就觉得好像他说的就是都对的,但是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其实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前因后果不需要知道,就拿着你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你父母的一些性格,他就开始去说你,怎样怎样怎样,然后就拿出一些字眼去,讽刺你,就是很委婉的在讽刺你,到了最后,当你指出他不对的地方的时候他就开始气急败坏。如果你一旦试图跟他讲,前因后果,他就跟你说我不需要听你的负能量。当你实在不愿意再跟他交流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气急败坏开始侮辱人。 我不知道这样子的一个人是怎么在喜马拉雅这么大一个平台上活下来的。我现在甚至有点后悔当时不应该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互删就好了,我应该把那些记录截屏下来,然后去提交微信团队去投诉他。我跟他说我们俩互删,就这个样子吧。当时,我觉得对于这个样子的心理咨询师,我也没什么好咨询的了,那咱就互删。 然后下一秒我就给他删掉了,删掉之后他居然用那个加人时候可以发对话的那个方式,在那边继续追着我骂。我回了他一句,意思是。他不配作为一个所谓的心理师。其次,祝他这辈子都遇不见糟心事儿。然后我就把他给投诉拉黑,以投诉的方式去拉黑。然后他就换了一个微信,加我。然后继续骂我。 我真的不知道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心理咨询师,他的心里素质好低,好低,道德感一点都没有。然后就是他完全都不知道对方的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就片面的去评价你,去对你评头论足对你指指点点。甚至不惜换一个微信号追着你骂。如果不是觉得。一个疯狗咬了你,你不可能会去咬一只疯狗。而且既然他能做出这种事情,我就在想那到时候如果我再回他一句,那么我可能会受到无尽的骚扰。出于这种心理,我当下就把他投诉拉黑,两个号都投诉拉黑,以投诉的方式进行拉黑,微信现在有这么一个功能。后来告诉朋友以后,我朋友跟我说,你就应该当时留着记录去把他投诉完,你再给他拉黑。有点小后悔。 我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情况,我居然会去相信这种东西。放在以往我根本就不可能会去相信。所以可能是最近真的情绪有点崩溃吧!有些事情想要两全,有点困难。很多事情。就连旁观者都说不清楚,当事人也说不明白。屏幕的那一头,真的以为自己神仙下凡?凭借那么几句话,他就开始对人评头论足。我觉得他这辈子的整个善缘也就到此为止了。 我只是说了一句,他不够中立,他的话语里头都在不断的批判着我,可能是因为我扯到了对男性的话题,或者是他以前自己发生过那样的事情,又或者是他的代入感太强了,然后他就开始气急败坏。 我觉得在他当时不让我去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的那一刻。我就不该继续跟他聊下去,当时就应该互删。其实没必要,他给你的感觉,这种东西太假了。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怎么可能会去做这种事情?去在喜马拉雅上面去开号。去讲一些怎么挽回一个男人什么鬼的?然后。他们应该开了大v。是大医院非常的重视,亦或者是在某些医院坐诊,然后参加各种学术研究。 我觉得他们的所谓免费咨询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搜集网络上各色各样人的各种情感经历,然后作为他们去做那个平台的一个资源而已,我现在真的非常的后悔。为什么要把这个经历讲出来呢?我希望后面当你们看见我这个经历的时候,不要再去相信网络上的这种。所谓的馅饼吧,我当时也是冲着它的免费去的。现在想想超级后悔没有任何资历的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去泄露了自己个人的信息,虽然没有泄露的很多。但是。如果他要通过我的微信号,做什么也会对我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在网络上相信这种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它会让你的情绪变得更糟糕。 如果我现在是个抑郁症患者,他的所有言论将会刺激到我,我甚至可能会去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所以他不是解决问题的,他完全就是给你制造问题的。怎么说呢?其实他的所有的言论就像是网络上的那种喷子键盘侠。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去相信这种骗子。可能是所谓的病急乱投医。 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再遇见这类片子,我以后也不会再在网络上加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骗过一次就已经够了,这一次至少没有太多损失,只是心情变得更糟糕了一点。祝愿大家心情愉快,这辈子都遇不见人渣。

258 评论(11)

luanqiqing

打电话的自称是某知名金融平台工作人员,欺骗这位女士说有不法分子正冒用李女士的账户贷款,会给李女士带来征信受影响,然后这位女士就向借款平台借钱60多万,汇入了骗子的账户。

158 评论(10)

小昕总理

当万千心理健康从业者费尽心力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力图达成大众群体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和科学认知之时。 不良商家却在不遗余力的给心理咨询师抹黑,不断强化着大众群体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偏见。 “分手复合、离婚复婚,手把手教学,只需几千元 ,情感挽回大师 就可以帮你解决一切情感问题 。” 某情感挽回机构打出了如上的广告语。野蛮生长的 " 情感挽回大师 " 正在迅速填补人们对这一行业的需求。 然而此类情感挽回服务是否真的有用? 那些报名缴费的情感受害者 是否真的交了智商税? 起底情感咨询骗术 在微信上一个某公众号为情感挽回服务明码标价。该账号简介称,打造的一对一情感服务平台。 专业情感导师帮您感情修复、恋爱挽回、走出失恋、婚姻修复、小三劝退、追求脱单、爱人出轨、离婚危机。 对方表示,建议专业的情感导师做一次一对一的指导沟通,导师会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两人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到用户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升感情浓度的方向性建议, 而大师多为“心理咨询师”。 套餐价格为 600 元,时长为一小时。 该情感顾问称: " 我们这边导师的挽回成功率在 ,只要你根据导师的指导和听取导师的意见,基本上都是没什么问题。" 在经过前期情感顾问一套话术的诱导下,不少咨询者认为花 600 元便可以挽回情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 600 元的费用仅仅服务一个小时, 一旦用户支付这笔费用,便陷入了 " 情感大师 " 的套路之中。 后期,如若无法解决问题对方便会向用户推出价格更高 的套餐。 诱导用户高额缴费,服务无效拒绝退款从初次免费咨询到首次低价收费再到二次三次高价收费 ,利用当事人期待挽回感情的迫切心理,通过不断诱导的方式让用户交钱,最后实际效果往往可想而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情感挽回可以看到, 超过 500 条投诉案例 ,而用户反馈的也基本都是效果差,服务期间被骗钱,拒不退款之类的问题。 上述平台除了提供以情感挽回服务外,还出售有大量的情感课程, 例如: 男女沟通秘籍:27 个策略,让男人想听你说话 别让焦虑拖垮你 13 节课学会处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从 " 勾引 " 到上钩,从暧昧到结果—— 9 大法则让爱情婚姻顺风顺水 上述课程标价从 39 元到 69 元不等。此外,不少课程配套讲师的介绍显示为国家一级婚姻咨询师。 然而事实上, 早在 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就取消了婚姻家庭咨询师 。 政府出击 打击情感挽回骗局 近日,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新型 " 情感挽回 " 诈骗案。犯罪团伙打着专业情感咨询机构的旗号,假扮心理咨询师,利用话术诱骗感情受挫人群购买所谓的 " 情感挽回服务 ",从而骗取被害人大量钱财。 截至目前,上海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69 名,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 500 余起,涉案金额 700 余万元。 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 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万余元。 牛牛称,2020年7月其与女友的感情出现问题,为了挽回这段感情,牛牛上网搜寻情感挽回技巧。很快,他就被一条“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的广告语所吸引,并添加了该机构的微信进行咨询。 “情感挽回大师”们的聊天记录对方详细了解了牛牛的基本情况后,承诺只需提供前女友相关个人信息,便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对前女友进行交流劝导,帮助牛牛修复感情。 牛牛立即交纳了 3280元的咨询费 ,并与对方签订了电子合同。该机构遂安排“情感专家”对牛牛开展情感辅导,并称与其前女友已经取得了联系。 随后,该机构“专家”先后以“发现其前女友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其前女友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等理由, 要求牛牛转账支付3万余元 。 直至2021年4月,牛牛也未与其前女友成功复合,联系该机构没有明确答复后,牛牛意识到被骗后报警。 诈骗团伙使用的手机警方调查发现, 与牛牛联系的“心理咨询师”并未取得国家相关从业资质 ,而该机构也从未与牛牛前女友取得联系。并且牛牛尝试情感挽回期间,其前女友已经结婚。 可以看到的是,如今所谓的情感大师只不过是以情感挽回为由,利用消费者的急迫心理达成骗取钱财的目的。 这个新闻让真正扎扎实实学习、践行心理咨询的咨询师们泪目了: 这个令人糟心的行业乱象终于有人管管了! 正规的心理咨询收费范围绝大部分也就在300-2000之间,你是有什么想不开,把钱送给这些声称自己无所不能的骗子啊? 而骗子们之所以借用“心理咨询师”的名义,无非是利用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知之甚少,故意扭曲夸大宣传,把心理学变成了“读心术”、“潜意识操控”之类的手段,宣传 、操作手法猛如虎。 想把妹帮你把到妹,想撩汉帮你撩到汉,想挽回旧爱让你破镜重圆,想打小三儿让你无往不利,人心似乎就在股掌之间,世间又没有妖术,除了骗子谁敢下这种保证? 可是,总是有人愿意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全能的人可以帮自己解决难题,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很难想象,在感情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又遭遇骗局,当事人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熙桓心理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网络上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甚至有人希望达到一招致胜的效果。这让不余遗力科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的我们不禁痛心。 希望大家都可以消除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真正科学地运用心理学了解自己、帮助自己。

137 评论(8)

松涛学大教育

近年来,不法分子采取拨打电话、编发短信、网上购物等方式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为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现介绍几种新型诈骗的手段,供广大群众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一、“电话欠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事主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事主联系报案。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及“设置防火墙”操作,达到诈骗目的。此类诈骗犯罪的侵害对象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作案时间段一般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11时至16时老年人独自在家;犯罪嫌疑人使用异地银行卡、电话卡作案,使用的电话多为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二、“网银升级”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客服向事主发送短信, “尊敬的网银用户,你的中行E令将于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www. ×××. ××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详询95566(中国银行)。” 在事主登陆短信提供的网址,并根据页面提示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随机生成的中行E令卡后,发现其银行卡上的存款全部被转走。犯罪分子以网银升级为名,诱骗受害人登陆短信上的钓鱼网站,从而盗取受害人的网银用户名、密码以及动态口令,达到诈骗的目的。三、“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四、“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新产品促销抽奖或参与非常“6+1”活动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好处费、公证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所谓的中奖需要的各种名目费用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五、“汇钱救急”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六、“引诱汇款”诈骗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七、“虚构个股走势”诈骗 不法分子以某证劵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承诺保证短期内到达高收益回报,以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费用,要求当事人将投资资金打入指定账户的方式实施诈骗。 八、“猜猜我是谁”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等手段获取受害者的领导、同事或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后,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手段拨打电话或进行QQ聊天,冒充受害者的熟人向受害者借钱。此处,不法分子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找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再编造“嫖娼被处理”、“住院急需钱”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九、“骗取话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一旦受害人回拨该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以上介绍了几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在此,提醒几点预防此类诈骗犯罪的方法: 1、告诉家中亲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也许会有人以您在外发生意外情况为幌子,将您的亲人哄骗外出,或冒用您的名义骗取财物。 2、近期出现的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机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或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故当您在接到来自亲友号码、公安机关电话号码以及110、95598等热线短号要求汇款的电话或短信时,请您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核实确认,避免财物损失。 3、银行所有相关的业务信息只会通过官方短信平台,以及官方网站发布,请广大市民切勿相信任何陌生手机发来的短信网址或网址链接。并且,办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请务必登陆银行的官方网站。4、不管对方是谁,只要问及个人隐私,请务必留神。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时,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帐户、密码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案件情况必须查询的,必须出具工作证件及有关法律文书,到相关金融机构查询。 5、如果接到自称是电信局或是公安局工作人员来电,谈到银行帐户问题时,不要轻易相信。可选择拨打110或者是电信10000号电话查询。 总之,对这些可疑信息,我们应该采取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的方法处理,以避免财物损失,并及时向110报警台举报。

9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