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的蔷薇1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
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包括de Sitter空间中的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
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1973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是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
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学。
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提出了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
2004年7月,他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扩展资料: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979年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后为荣誉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曾任此职,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授职位)。
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故事:
霍金跟母亲关系很好,其母住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霍金经常去探望她。霍金还跟自己的女儿合著了几本宇宙探险的科普书,他女儿已成为著名作家。
简的出现对霍金来说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跟霍金一起面对病魔,令霍金摆脱绝望,并让他重新获得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心。
1965年,简(Jane)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霍金。简恩服侍、照顾霍金25年之久,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看护他,推着轮椅带他到各地旅行,还要照顾几个孩子、操持其它家务。
25年的时间,她看着他从默默无闻的研究生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1990年,霍金与妻子简离婚。对于两人最终分手的原因,媒体曾有不同的猜测。
而按照英国人迈克尔·怀特和约翰·葛瑞本合著的《霍金传》的说法,他们离婚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跟霍金的科学研究有关。
因为他的研究,霍金从早期的不可知论者变成了一名极端的无神论者,他以自己的无边界理论完全排除了上帝的概念。然而,简却是一名虔诚的教徒,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
正是有这样的信仰才让简在这20多年间肩负起了照顾霍金的重担。但也有一种说法是霍金跟自己的一个女护士伊莱恩走得越来越近,从而冷落了简,这名女护士后来成了霍金的第二任妻子。
1995年迎娶私人看护伊莱恩(Elaine Mason)。2004年初,英国有媒体指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消息轰动全球。2004年1月,霍金透过剑桥大学两度发表声明。
指责有关消息失实,并表示“我全心坚决驳斥说我遭到虐待的说法。媒体的报道纯属虚构,有人散播这样不实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简(Jane)写有《霍金:前妻回忆录》(上)(下)。
然而,外界传出霍金身上出现多处神秘伤痕,手腕骨折,脸部和嘴唇有很深的切口,同年3月,英国警方正式向霍金问询,了解有关情况,并查问部分霍金前护士索取资料。
但由于霍金并未合作,英国警方最终未能起诉任何人。2006年10月19日,64岁的斯蒂芬·霍金正在与第二任妻子伊莱恩办理离婚手续,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1年,至今未娶。
2014年11月,霍金与Pink Floyd再度合作的单曲《Talkin'Hawkin》问世,令世人充满期待。由于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霍金全身肌肉萎缩。
只能借助贴在脸上的传感器感应脸颊肌肉运动打字,再用电脑声音合成器发声。这次是霍金与Pink Floyd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在该乐队1994年发行的一张专辑中。
霍金曾为单曲《继续交谈》诵读歌曲引言。 2015年3月,霍金计划申请姓名专利,成立基金会,推动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的研究,并防止不肖人士滥用他的名字谋利。
霍金是继畅销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前足球明星贝克汉姆(DavidBeckham)后,第三个为自己的名字申请专利权的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蒂芬·威廉·霍金
九州至尊
霍金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扩展资料
科学方面贡献
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的主要贡献有两个:奇点定律(1970)与霍金辐射(1974)。
奇点定理:Roger Penrose(彭罗斯,似乎更牛) 一起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导致奇点解,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
霍金辐射:受Bekenstein熵的启发下,运用弯曲时空背景下的量子场论方法,证明黑洞像热力学黑体一样对外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第一个典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霍金的主要工作都作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发展时期,他的早期工作对引力与黑洞领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斯蒂芬·威廉·霍金
美丽苗条龙龙
我想在这里可能有必要说说"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吧.如果说你是为了能消除别人内心的烦恼,就比较像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这也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和理科的关系就没有心理医生和理科的关系那么密切,心理医生应该主要是在医院里进行一些比较严重心理疾病治疗的人,需要很多相关的生物知识,而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学校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烦恼,如果有比较高的资历后也可以到社会上开诊所,帮社会上的人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心理咨询师也需要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点上,你学文科恰好就是优势了.总之,我认为你愿意帮助别人的心愿以及比较好的文学底子对学心理咨询师是可以起到很大帮助的,关键是看看有没有哪个学校的心理学招文科生,即使本科阶段上不了心理学,还可以考心理学的研究生,考研究生是不受专业限制的,现在有很多在中学里任职的心理老师就是由语文老师兼任的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我想是在性质的区别吧.心理医生是帮助一些在医院里进行一些比较严重心理疾病治疗的人,需要很多相关的生物知识,而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学校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烦恼. 1 北京师范大学 2北京大学 3华东师范大学 4西南师范大学 5浙江大学 6复旦大学 7苏州大学 世界心理学专业排名100强的大学 1 Harvard Univ USA 美国哈佛大学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国斯坦福大学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国剑桥大学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7 Princeton Univ USA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Univ Oxford UK 英国牛津大学 9 Columbia Univ US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0 Univ Chicago USA 美国芝加哥大学 11 Yale Univ USA 美国耶鲁大学 12 Cornell Univ USA 美国康奈尔大学 13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USA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4 Tokyo Univ Japan 日本东京大学 15 Univ Pennsylvania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6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USA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7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USA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18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USA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9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USA 美国密歇根大学 20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USA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21 Kyoto Univ Japan 日本京都大学 22 Johns Hopkins Univ USA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3 Imperial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24 Univ Toronto Canada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25 Univ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学院大学 25 Univ Illinois - Urbana Champaign USA 美国伊利诺大学UC分校 27 Swiss Fed Inst Tech -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28 Washington Univ - St. Louis USA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29 Rockefeller Univ USA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 30 Northwestern Univ USA 美国西北大学 31 Duke Univ USA 美国杜克大学 32 New York Univ USA 美国纽约大学 33 Univ Minnesota - Twin Cities USA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34 Univ Colorado - Boulder USA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35 Univ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USA 美国加州大学桑塔巴巴拉分校 36 Univ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36 Univ Texas Southwestern Med Center USA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38 Vanderbilt Univ USA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 39 Univ Utrecht Netherlands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40 Univ Texas - Austin USA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41 Univ Paris 06 France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 42 Univ California - Davis USA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4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 - Univ Park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44 Rutgers State Univ - New Brunswick USA 美国罗特格斯州立大学新布朗思 维克分校 45 Tech Univ Munich Germany 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 46 Karolinska Inst Stockholm Sweden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 47 Univ Edinburgh UK 英国爱丁堡大学 48 Univ Paris 11 France 法国巴黎第11大学49 Univ Pittsburgh - Pittsburgh USA 美国匹兹堡大学 50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美国南加州大学 52 Univ Rochester USA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53 Australian Natl Univ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54 Osaka Univ Japan 日本大阪大学 55 Univ California - Irvine USA 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 56 Univ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USA 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 57 Univ Maryland - Coll Park USA 美国马里兰大学 57 Univ Zurich Switzerland 瑞士苏黎世大学 59 Univ Copenhagen Denmark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60 Univ Bristol UK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61 McGill Univ Canada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 62 Carnegie Mellon Univ USA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63 Univ Leiden Netherlands 荷兰莱顿大学 64 Univ Heidelberg Germany 德国海德堡大学 65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USA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 66 Moscow State Univ Russia 俄国莫斯科国立大学 67 Univ Florida USA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68 Univ Oslo Norway 挪威奥斯陆大学 69 Tohoku Univ Japan 日本东北大学 69 Univ Sheffield UK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71 Purdue Univ - West Lafayette USA 美国普渡大学 72 Univ Helsinki Finland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73 Ohio State Univ - Columbus USA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74 Uppsala Univ Sweden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75 Rice Univ USA 美国莱斯大学 76 Univ Arizona USA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77 King's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78 Univ Manchester UK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79 Univ Goettingen Germany 德国古腾堡大学 80 Michigan State Univ USA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80 Univ Nottingham UK 英国诺丁汉大学 82 Brown Univ USA 美国布朗大学 82 Univ Melbourne Australia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82 Univ Strasbourg 1 France 法国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 85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France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86 Boston Univ USA 美国波士顿大学 86 Univ Vienna Austria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88 McMaster Univ Canada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88 Univ Freiburg Germany 德国佛雷堡大学 90 Hebrew Univ Jerusalem Israel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 91 Univ Basel Switzerland 瑞士巴塞尔大学 92 Lund Univ Sweden 瑞典兰德大学 93 Univ Birmingham UK 英国伯明翰大学 93 Univ Roma - La Sapienza Italy 意大利罗马大学 95 Humboldt Univ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95 Univ Utah USA 美国犹他大学 97 Nagoya Univ Japan 日本名古屋大学 97 Stockholm Univ Sweden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99 Tufts Univ USA 美国塔夫茨大学 99 Univ Bonn Germany 德国波恩大学 美国一般没有想我们中国这样叫一门学科"应用心理学",他们的"应用心理学"是很多心理学学科的同称,"应用心理学"下分很多方向~如 临床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等等
陶小唬同学
近期的新闻中,青少年的心理 健康 问题 应该引起全 社会 的反思和关注 。不管是我们身边还是新闻报道, 因心理出现问题而恶性事件并不少见,很多事件中,孩子无法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 当惨剧发生后,家长才惊觉——“原来我从来没有了解过孩子”!
尤其对于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 来说,正处在所谓的“个性化觉醒的叛逆期”,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很多家长焦虑着想关心孩子,却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反而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家长究竟该了如何解孩子、真正地跟孩子成为 “朋友”,帮孩子平稳应对成长中的困惑与阵痛呢?
我在做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时,经常被父母们问到类似的问题。 父母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像变了一个人,完全不懂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 感觉孩子一心要把父母推开,他们似乎不需要父母只需要朋友,但问题是孩子交友不慎怎么办?孩子虽然已经长大,但还远未成熟,他们很可能因冲动和不谙世事而走入歧途,这些风险怎么控制?对青春期孩子到底如何把握“管”和“放”的尺度?
《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 或许可以帮父母们解惑。 这本书原著作者约翰·科尔曼博士 是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他还是英国政府青少年相关政策顾问,被英国媒体誉为“最懂青春期孩子的人”。针对青春期这一重要而艰难时期的教养,他结合最新实证研究成果和自身长期与青春期孩子及家庭工作的实践,写作了本书。下面我就带着大家对 书中精华 先睹为快。
青春期,一向是被称为疾风暴雨的时期,是孩子与父母“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是亲子关系最差、最难调节的时期 ,也是父母最头疼最难熬最无力的时期,父母们常常为此苦恼不已、无计可施。
这个时期之所以这么难,不只是因为我们理解到的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敢于与父母抗衡了,而更多的是由青少年脑发育发展特点决定的。
约翰·科尔曼总结以往相关研究,为我们介绍了青春期大脑经历的巨大变化。大脑的所有区域在青春期都有显著的生长,大脑中约有1000 亿个神经细胞正逐渐走向成熟,包裹神经纤维的物质——髓鞘也得到了强化。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青少年的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更强,信息能更快、更有效地在大脑中传递,因而看起来 青少年的反应速度极快,尤其是“怼”父母的时候 。
除了大脑的快速发育,这个时期,大脑主要有两个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别是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前额叶皮质是负责思考、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区域,而杏仁核是负责情绪、感觉和觉醒的区域。
如果两个区域同步发展,那就皆大欢喜了,但要命的就是,这两个区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即杏仁核这个负责情绪和感觉的区域发育速度通常比前额叶皮质要快, 导致青少年容易感情用事,并且不容易感知到一些危险行为。 甚至,很多时候,由于杏仁核带来的情绪波动,一些青少年思考不严密,甚至考虑不到他们行为(如不去上学)的后果。再有,在这个时期,大脑中与快乐和激励相关的部分是非常活跃的,青少年们在追求快乐和激励的过程中也会比较莽撞,而大脑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育出足够的控制能力,再加上激素的强力作用,更是容易失控。
还有一点在青春期特别突出,就是这个时期由杏仁核区域主管的情绪波动大,常常让青少年像坐过山车一样,他们的情绪有时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上上下下,来来回回。 许多青春期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一片混乱,可以在一天之内既悲伤又快乐。 情绪波动大的人可能连小事都无法解决,所以管理情绪变得非常重要,而青少年大脑前额叶皮质的调节控制能力又达不到成人的水平,所以青春期的“喜怒无常”令青少年自己和父母都很困惑,这对亲子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非常大的破坏作用。
除了大脑发育对青少年思维、情绪和行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外,青少年的心理也面临着较大的变化。青春期伊始,青少年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感觉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被他人关注,他们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价值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别人的关注与评价, 所以这个阶段他们都会担心自己是否正常,关注自己的表现如何,在意自己的形象是否吸引人等。 尤其是在青春期早期,他们会对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不大满意,陷入这样担心的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随着别人的反应而呈现出巨大的变异性。
由于自我关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行为也表现出另一个特点,他们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难以考虑到他人 ;他们仿佛是世界唯一,似乎只活在当下,难以考虑到长久发展,这也给青春期亲子关系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所以,整个青春期尤其是青春期前期(初中阶段),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很难,过了这个阶段,随着孩子大脑的继续发育,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提升,自我同一性建立,这个艰难的时期才能慢慢过去,此后就没有比这更难的时期了。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孩子有了心事,门上了锁不让进,手机设了密码不能看,进家一句话没有,啥都不让说,于是父母们陷入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的两难境地。约翰·科尔曼凭借多年实践经验指出 :
这几句让父母反思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也提示父母要把握好跟孩子交流的火候。约翰·科尔曼博士指出,要想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不再那么难,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包括找准好的时机、采用有效的方式沟通、多分享自己的世界、善于倾听孩子、多在行动上表达对孩子的爱等,详述如下 :
就是要选择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比较放松的时候与孩子交流。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一起外出活动以及餐后通常是交流的好时机。如果父母想说而孩子不想回应的时候,那做父母的就暂时忍住不说,等孩子想交流的时候再说。
沟通的时候避免过于直接或让孩子感知到压力,如避免直接问孩子的作业或成绩问题。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喜好或者当天的新闻谈起,慢慢谈到想谈论的话题,但是如果孩子还是不想谈,那么还是要尊重孩子,否则会招致孩子对抗。
父母主动分享自己的世界,可以成为孩子分享自己的榜样,往往能带动孩子愿意谈论自己的事情,所以,让孩子敞开心扉的一种方式是父母多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
倾听是门大学问,沟通的两种方式——说和听,是相辅相成的。你越表现出倾听,孩子越愿意说,如果父母的回应让孩子认为你们不在一个频道上(比如,当孩子说,“最近学的数学挺难的”,父母回应 :“你最近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课?”孩子估计一下子就气炸了),那么孩子往往就不想表达了,后面有事情了也不想沟通了,因为他们觉得说了父母也听不懂,还不如不说 ;如果父母在此刻坚持要求孩子听自己的,那沟通更是无法进行下去。
有时候,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过于关注,会导致父母在表达爱上有局限性。可以多用日常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如为孩子准备他/ 她喜爱吃的食物,购买他/ 她喜欢的小礼物,鼓励他/ 她 探索 自己感兴趣的食物,这样能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最终会让沟通变得更容易。
以上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约翰·科尔曼在这些基本沟通技巧之上,还特别强调了 “双向沟通” 。
所谓双向沟通, 是相对于单向沟通而言的 :青少年经常说他们的父母不是审问他们,就是告诉他们要怎么做,这叫单向沟通 ;沟通的双方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还能感觉到自己被倾听,听与说是平衡的,父母甚至更多的是倾听者,这种沟通叫双向沟通。
如何做到双向沟通,科尔曼博士给出了如下建议 :
想一想,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作为父母听和说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起码听和说的比例是1 1,不能成为父母的一言堂。
为了沟通有效,当父母发出沟通的邀请时,先等待孩子的回应,孩子回应后父母再继续说。
先关注到孩子表达的内容并给予回应后,父母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沟通变成真正的倾听——回应式的双向沟通。
短信式、朋友圈等沟通方式也是青少年们喜欢的方式。父母善于运用多媒体、新媒体会让青少年更容易愿意沟通。
父母的表情、手势往往也能促进高效的双向沟通,因为这些身体语言往往会传递一种接纳、开放的态度,会更真实地表达父母的内心。
本书除了帮助我们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阶段性发育特点以及如何与青春期孩子保持有效沟通,还为我们提供了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框架,可以帮助父母们更有效地去处理孩子的各种棘手问题。 约翰·科尔曼博士将这个框架称为 “STAGE” ,一个原因是他想强调 :青春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困难阶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这个阶段也有一些特殊的特点,使它不同于其它任何阶段。另一个原因是“STAGE”这个词中的每个字母都代表着养育青春期孩子的不同方面。
父母是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人。到了青春期,虽然孩子违抗父母, “怼”父母,“嫌弃”父母,但是青春期孩子眼中的父母和年幼孩子的父母地位一样重要,只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有所不同而已,青春期孩子想 与父母平等地交流,而不仅仅是听从。
这个在上面已经提到了,一定记得,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做到既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又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往后撤,倾听比多说要更有益。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鲍姆林德提到的四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中最优的一种教养方式。权威型的家长是“恰当要求、恰当反应”的家长,他们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使得孩子既有一致性的规则,又有支持感和依靠感,孩子愿意设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
因为年龄的差距和 社会 环境的变化,每一代青少年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压力,父母经常认为对他们自己来说正确的事情对他们的孩子也正确,然而,在3 年一代沟的情况下,更别说30 年的代沟有多大了。尊重当下的孩子,尊重当下的 社会 环境。
有研究称,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情绪的问题,而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教练,是孩子情绪调节的榜样,情绪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父母连命都可以给孩子,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处理它们的适当办法,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一步,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又是促进孩子成长和幸福的必要条件。
依托这一框架,父母可以学习到对自己和青春期孩子的准确定位、有效沟通、情绪管理、消除代沟等促进孩子 健康 成长的养育方式,能帮助父母和孩子们度过艰难的青春期。
除了青春期的一般问题和沟通问题,很多父母还面临着孩子们更多的问题,如约翰·科尔曼在本书后面几章提到的 健康 问题、性与性别相关问题、友谊和同伴关系问题、互联网使用相关问题、危险行为问题。 约翰·科尔曼也告诉了我们有效应对的方法 :一方面,父母们可以借助“STAGE”的框架去应对 ;另一方面,父母们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这些行为是什么、其背后的生理心理机制是什么、给青春期孩子带来的又是什么。以下就几个父母们特别关心的问题简单介绍一下。
青少年晚睡,与他们褪黑激素(促进睡眠的激素)分泌晚有关系, 通常比其他年龄段要晚2 个小时,所以青少年看起来就是习惯于晚睡晚起。有研究表明,让青少年早上多睡1 个小时的学习效果更好。所以, 如果青少年晚睡和晚起的话,父母要想到这是青春期激素分泌的问题导致的,不完全是青少年懒。
近些年来,少女怀孕的比例持续下降,青少年甚至成年初期的人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在持续延后,但还是有一些青少年早早地就有了性关系。这个年龄性关系的发生与一些女孩认为她们必须通过性才能留住男友,或者因为自己所有的朋友好像都已经这样做了而感到压力有关系, 消除她们这方面的恐惧会非常有效。在性关系上,关于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特别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方面,研究清楚地表明,青少年深受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亲身示范同样重要。
新媒体、互联网对孩子们的冲击超过了父母的想象,父母们恐惧孩子坠入网络深渊,一直监控孩子,但最后总是监控失败。孩子们过度使用网络通常与家庭缺乏温暖有一定关系,也与家庭规则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在给予温暖的情况下,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规则,会有助于解决青春期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
在关于青少年时期友谊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朋友对青少年来说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陪伴(一起做事的人);一个可靠的同盟(站在你这边的人);帮助(需要时提供帮助);亲密(可以分享的人);自我肯定(确认你很好,你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一个被他人喜欢的人); 情感 护卫(当你感到脆弱时,有人为你打气)。很明显,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然而,家长们不必觉得这会削弱自己的作用。事实上,父母和朋友需要各司其职。
我的导读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对于青春期的变化与冲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本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也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那么就带着这些认识与思考,进一步阅读全书吧!
完/
本文作者/蔺秀云(《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