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3

reviveanna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真实写照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施兄帅呆了

已采纳

爱情,有没有最优答案?

或许是情感教育的缺失,现代人苦于在现实中摸索婚姻的“长寿秘诀”,但却常常无功而返。2019年,中国的离婚率高达63%,超过一半的家庭离婚,其中的夫妻离婚原因是“性格不合、争吵矛盾多”。

一段亲密关系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问题,正在困扰着无数人,但也有人专门以解答情感困惑为生。

出生在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周小鹏是“打拼的一代”。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生活就是生存。与在丰厚物质资源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不同,70、80后一代作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大多数家庭的“砥柱”,他们正承载着大多数的压力,也为社会贡献着巨大的财富。

时代背景的造就,家庭、事业的重担,让摆在许多中年人面前的,只剩生活留下的一地鸡零狗碎。但周小鹏却打破了世俗对中年人的定义,她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 45岁的女人,依然可以活得精彩。

以下是关于周小鹏的真实故事:

她是中国著名的婚恋情感咨询师,也是百万女性的闺蜜红娘,参加《爱情保卫战》等多个情感节目。

粉丝的每一个案例,她都倾耳倾听。

每天她都会通过好看视频后台收到无数封求助咨询,从中寻找引发共鸣的问题,创作短视频进行解读。目前她带领工作室修复的婚恋关系,超过100000例。

也许没有人能想到,如今意气风发,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很“酷”很“飒”的周小鹏,也曾因为失恋一蹶不振。

二十多年前,男友无理由的突然离开,让她茶饭不思,暴瘦十几斤。人生一帆风顺且自尊心极强的她,不知道“被分手”这样的事情能与何人说。

当时市场上也缺乏情感咨询机构,周小鹏只能把所有的伤心、绝望都和自己一起,关在屋子里。

一连十几天,周小鹏足不出户、暴瘦数十斤。无奈之下,母亲只能找来了自己读心理学的学生。或许这种情感上的问题,更适合用专业的、不会带入个人感情色彩的陌生人帮忙解决。

那天下午,她走入周小鹏的房间,从白天聊到了黑夜。母亲不知道他们具体聊了哪些话题,但女儿出门后,半个月来第一次脸上又露出了微笑。

也是那一次,周小鹏意识到了心理学对于和她一样处于情感困惑的女性来说,有多么重要。曾经痛得多深,她就有多么想帮助和她一样的人走出困境。

2006年,走出失恋阴影后,周小鹏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她正式辞掉了原先医务室的工作,从医人到医“心”,考入北京的中科院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学习。

从那以后,她“开挂”般的人生正式开启。

周小鹏放弃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只身从四川来到北京,开始从事心理咨询,个案咨询时间累积超过5千小时;加入百合网后,她依靠自身的专业性成为百合网首席婚恋咨询师。

从业十多年来,受到周小鹏帮助的恋人、家庭不在少数。咨询者们每一次的感谢,都让周小鹏在婚恋心理咨询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让心理咨询,更好地“走出去”

因为有过切身之痛,周小鹏对前来咨询的人耐心认真,有悲悯情怀与同理心,用理性和温柔抚平情感的褶皱。

困难的是,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周小鹏无法走到每个人身边,开解他们的心事。这也让她意识到,传统心理咨询师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故步自封。

大多数咨询师都是等着有问题的客户自己上门。但实际上,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况需要专业咨询帮助、有些配偶不愿配合共同参与讨论。

这时候,更需要咨询师主动走出去,找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周小鹏早在5年前就开始做直播咨询,直播间里她会邀请情感专家、心理咨询师、律师,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如今她开始用短视频作为出口,将自己的专业展示给更多需要情感咨询的用户。

在好看视频上,周小鹏把自己的经验、阅历和十几年从业积累,浓缩成一个个短视频作品:《男人背叛家庭,女人应该如何正确挽回?》、《夫妻结婚多年后“无话可说”怎么办?》《为什么很多婆婆不帮忙带娃?》……

每一天,她都在后台私信中为数十万粉丝提供情感咨询、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处理感情中遇到的问题。

“在网络平台每天发,你说得越多,大家看得越多”,周小鹏认为,网络平台,可以强化、引发一些好的行为,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将好的价值观内化成个人的想法。

在周小鹏看来,现在有很多70、80后已婚人群更需要得到情感咨询的帮助,她认为很多娱乐化属性的平台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比了很多主流视频平台之后,周小鹏将自己的创作主阵地放在了好看视频上,”很多人在遇到家庭矛盾、感情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想到去百度上找答案,这或许会是更适合的渠道”

除了整合私信,解答大多数人遇到的婚恋问题,周小鹏也开始学习平台运营、内容创作、网络运营这些新鲜又陌生的领域,精益求精。

她也是好看视频上最早一批做心理课程的咨询师,最早参与知识付费,在平台流量和情感咨询小程序服务加持下,线上课程卖出了6万份,只要能和心理学沾一点边,她都把自己的触角伸过去。

在周小鹏的精心运营和平台的流量支持下,在好看视频上她有了超过60万粉丝。

这些粉丝大多是周小鹏的同龄人。许多70、80后正承担着来自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压力,有大龄未婚的人陷入恐婚焦虑,已婚的人在家庭关系和亲子教育上争执不休,形同虚设的夫妻关系中的冷暴力…… 现实中多数人遇到情感问题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做心理咨询,一个个短视频案例成了他们解决感情问题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短视频让心理咨询”走出去”的周小鹏,也通过平台收获了一群宝藏”粉丝”。

“虽然是在线上,但我和粉丝的距离,比以前在办公室里一对一咨询时更近了”,周小鹏说,许多通过好看视频接触到的粉丝,甚至会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与她见面。“这是在传统心理咨询行业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

有个四川的全职妈妈,不远千里赶到北京,她的眼神中带着憔悴、疲惫、焦虑,婚姻已经亮起黄灯。

她在好看视频上看到周小鹏的视频,感觉她和自己所看过的其他婚恋咨询师都不同,周小鹏倾听时恬静优雅,愤慨时拍案而起,说话一针见血,直戳要害。

她和周小鹏诉苦,说刚结婚时老公脾气很好,没想到几年过去,脾气见长,常冲她发火。公婆没有从中调解,她觉得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家庭却不受人尊敬和认可,迷茫自己的未来。

周小鹏老师听完她的故事后,问她:你觉得自己错在哪儿了吗?这位妈妈很诧异,这难道不是明摆着对方的问题吗?

成年人沟通方式,需要表达、共情、共赢。接着周小鹏指出了这位妈妈在和家庭相处时,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只发现问题却没有想过如何解决。

周小鹏给出了帮助她和丈夫建立沟通机制的方法——让她看到吵架背后的不满和需求,教她“需求表达模型”,用合理的方式沟通。

他们聊了很长时间,从咖啡馆出来,这位全职妈妈不再那样彷徨无助。

很多时候,深陷情感困扰的人往往不是寻求一个直白的答案,而是需要倾听和引导。当周小鹏用专业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换一个思考方式,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短视频为周小鹏打开新的窗口,连接了上千万的用户,也让周小鹏感受到了更深的责任。

对周小鹏来说,人品和价值观才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底线。现在的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很多人认为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就是一张资格证书,实则不然。

“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假如咨询师本人存在没有化解的心理问题,他在做咨询时这些问题就会投射到来访者身上,干扰他正常的工作。”

入行多年看到了太多“伪咨询师”带来的负面效应,周小鹏在创作作品时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拿到证书只是起点,做好这一行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

在周小鹏描绘的未来图景中,她期望借助更加优质、专业的短视频内容创作,为社会带来更大价值,让更多深陷情感囹圄的人能够从中收益。

这是一个45岁女人对这份职业的坚持和态度。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可以说是周小鹏的真实写照。

虽然她有很多标签,但她还是最喜欢把自己定义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咨询师”,好奇心激发人们产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因为好奇,周小鹏和丈夫开房车旅游,穿越无人区,徒步新疆,感受宇宙之浩瀚,体悟众生之渺小;

因为好奇,周小鹏没有故步自封,在传统的心理咨询领域创新开直播、做短视频,服务更多有感情困惑的人。

这也让周小鹏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使命感、责任感,她希望通过自己媒体人和公众人物的身份,给大众更理性客观的婚恋指导。

她坦言,就像《三十而已》中的经典台词:“生活就是鸡零狗碎”。她就负责把鸡零狗碎的矛盾归类,教会他们面对感情问题的态度、解决家庭与婚姻中的问题。

从业14年以来,周小鹏修复了无数的家庭情感矛盾,但她仍不满足。但她仍不满足,她希望可以解决更多的家庭问题,每一个小家的问题解决了,社会的问题才会渐渐解决。

心理咨询师真实写照

128 评论(14)

微微王chichi

零下20度,寒风凛冽,一个17岁的少女背着60斤的行囊,步履艰难。

背包皮带在她肩头勒出深深的痕迹,她感觉都要勒到骨头里了。

一阵寒风吹来,她浑身像是散了架。

她的喉咙里又苦又咸,想喊却出不了声,已经有12个小时没有喝上一口热水了。

她又冷又饿,困乏至极,她好想一屁股坐下来,但一坐下,就可能永远都不会起来,而且前后有伙伴紧紧相随,她想停也停不下来。

她感觉身上的每一根血管都似冰冻般凝固,每一寸肌肤也都似一片枯萎的叶子,仿佛下一刻就会成为化石般永久失去生命力。

她一刻都不想忍受了,她放下扶着行囊的手,脚踏在一块岩石上,只要眼一闭,纵身往下一跳,痛苦就消失了。

她紧闭嘴唇似是下了最大决心,临跳前她本能地看了一眼周围,后边的一个女孩子紧随着她,如果自己一跳,势必连带这个女孩一同坠入这深不见底的悬崖。

她停下了,继续忍受着痛苦的折磨。

这是发生在1969年寒冬腊月的一天下午3点钟,气温在零下20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这里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极”、“生命之禁区”。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一级女作家毕淑敏。

幸亏她没有跳,不然我们也读不到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昆仑殇》、《血玲珑》《红处方》《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等。

50年后的今天,她在回忆起那一幕的时候仍是心有余悸。她说,那一刻,稍微自私一点就会随了心愿。而这也将会成为她一生最大的一个遗憾。

度过了那一个劫难,之后的整整十一年,毕淑敏都在这个满山荒野不见绿色的高原之上静静地生活着。

她用冷竣的眼光一遍一遍抚摸着这些山头,却从来都不会发声,高歌一曲,抒发心中的郁闷。

一个不到17岁的小姑娘为何如此悲观矜持,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会去轻生呢?

这缘于她自身深深的自卑,而这自卑的来历,恰是她人生当中一个不堪回首,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巨大的伤痛。

在阿里寂静的山头,她无数次地去回想那个令她感到自卑和羞愧的时刻。

在优美激昂的旋律当中,毕淑敏和其他小伙伴一样扯开嗓子,努力迎合着音乐,大声地唱着歌曲。

骤然,女老师停下手中的音乐,走到他们跟前,她让同学们继续开口唱,而自己来来回回看着同学们的口型。

“毕淑敏,我说队伍当中总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原来是你。你已经被开除了。”女老师忽然站在毕淑敏的跟前,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毕淑敏看了看周围的同学,想要说什么,却努力咽回去,她收拾了东西,狼狈地离开。

她漫无目地走在路上,后来一个女生跑过来:“幸亏你没走远,音乐老师让我叫你回去。”

“毕淑敏,谁让你长这么大的个子?以后你就继续站在这个位置上,但是只能张开嘴不准发声。”音乐老师冷酷的声音灌进她的耳膜。

从此之后,她就落下了一个坏毛病,从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开口说话,更别提唱歌。

11年的高原生活,她愣是让自己紧闭嘴唇安静地思考。

从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资质不够好,不论如何努力,都比不过他人的人。

多年过去,她甚至都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唱个摇篮曲,因为当她想开口唱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女老师轻蔑厌恶的眼神,它就像一根鞭子,紧紧地抽住了自己的喉咙。

这种自卑情结一直伴随着她,就是在她出版了很多作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之后,也还是心存自卑。

一次,她被百家讲坛邀请去讲课,但她很快以各种理由拒绝。而实际上,阻止她勇往直前的却是她的自卑:“如果我没讲好怎么办?如果我给观众留下极差的印象,怎么办?”

或许当初那位老师是为了考虑整个合唱的效果,但她不知道,她的一个轻蔑的眼神,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举动,曾经多么深地伤害了一个少女的心,以至于影响了她整整一生。

而这也令毕淑敏养成了严谨认真的个人风格。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深知别人在得到拒绝和冷漠之后,内心的困扰和挣扎,所以她总是露着和蔼的笑容,用特别温柔的话温暖和熨贴着他人的心。

当年十六七岁的毕淑敏,一个人默默不讲话,整天注视着阿里的山脉。

海拔5千米以上,极端的地理环境,冰雪天地,浩瀚宇宙严峻俯视着人的渺小。

阿里的寂静,常让她陷入对生命极端的消沉当中去。

她在内心深处一次一次地审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当她和老军医把病死的遗体抬往高山之上铺开,那畸形的器官暴露在荒野之中,盘旋在头顶的巨鹰俯冲下来,也斜着的眼神令她不寒而栗,巨鹰极速的飞升降落中,差一点就会误伤了她,死亡近在咫尺。

既然生命都会死去,为何要努力艰难地活着?

阿里极地生活的严峻考验,身边年轻战友和许多生命的离开,都让毕淑敏感到生活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她很茫然,不知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悲观情绪就像一座大山,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后来毕淑敏成为作家,去临终关怀医院体验生命的最后一刻。

躺在刚抬走遗体的床上,她想起年少时想要死的那一瞬;想起一个80岁的老人临终前对她说的一句话:“这一辈子我觉得从来没活过”;想起老父亲离开时笑着说:“我这一生很幸福。”

可是她却体验不到幸福。在她内心深处,从来都是一股悲凉的悲观主义情绪。

即使毕淑敏后来去环球 旅游 ,那个时候她的人生应该也算是功成名就圆满了。

可是她仍旧会习惯性地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总会想到最差的那一点,是不是下一刻我就会成为狮子口中的猎物?

她将这一份悲凉留给了自己,她对自己总是充满悲观,可是她却愿意在这寂寥的悲观当中给别人一条生路,给别人一个希望。

11年的军旅生活之后,因为儿子得了佝偻病,这让她很自责很愧疚,于是申请退出阿里,来到内地继续当一名医生。

在医生的值班空隙时间,她铺开一张张稿纸,将在阿里生活的点点滴滴融进《昆仑殇》,以一个女性细腻的笔触,却有一个似男人般刚强的胸怀与眼光,去审视和打量自己生活过的,她视若如生命根基的地方。

编辑得到稿件之后,用怀疑的目光一次次地去打量她的名字,不相信这出自一个女人之手。

可是当毕淑敏和她的丈夫一同来到他的跟前时,他确定了,就是眼前这个女人,细腻当中透露着的刚强,如同她的的文字一样,令他敬佩。

《昆仑殇》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的轰动,毕淑敏似乎一夜成名。

可是,实际上她用了整整8年去书写,而文字当中的那些生活场景,却是她生命当中最宝贵的20年岁月的真实写照。

在极地阿里的那些年,总会遇到年轻的生命早早离开,她早已体会到生死离别的痛苦,她认为:人生无非就是一场无意义的行为。

可是你在她的文字里却读出了,即使是在这无意义当中,仍旧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人,为了守护家园,做着令人感动的崇高的事情。

那一刻,即使是在苍凉的人生无意义的背景之下,她仍然愿意选择让自己和他人,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因为活着的意义,你可以去赋予它。

“真实的世界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我们终将会爱上这个世界,和勇敢的自己。 ”

在此后的许多年,她用自己的温暖的笔触,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次次编进严谨冷静的小说当中。

她想用这种拷问生命的深深的思索去启发大众,如何能够不遗憾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当年父亲临终前对毕淑敏说,他这一生感觉到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他自己充实的一生,他一点都不遗憾,而且活得很幸福。

那一刻深深地震撼了毕淑敏,她思索了人活着到底如何才能够去幸福?

到底是我们急于去拼命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而麻木不仁地继续着僵硬的动作?

还是去真切地感触,那一次次怀抱着刚刚洗过澡的婴儿的温柔的肌肤?

还是当我们划下一个小说当中最后一个句号时,那种如释重负般的美好的感觉?

于是毕淑敏写了《提醒幸福》,她想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日常生活里细微和朴素的瞬间,让生命在当下的这一刻里,活得无比有滋味,有意义。

当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北川邀请毕淑敏去上一堂语文课,大灾之后的孩子们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她问:“为什么?”

孩子们说:“那么多的人死去了,我们还活着,难道我们还不幸福吗?

全国各省的人们都在热切地关心着我们,灾难发生十几天之后,我们就已经可以开始继续学习,难道我们还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吗?”

那一刻毕淑敏心灵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她以为自己是来教会孩子们如何去面对灾难,可是孩子们却教会了她如何去体会幸福。

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对生活心存感恩,去感受当下,每时每刻清风拂面的这一刻的温柔与感动。

一念之间,有人在天堂,有人在地狱,心的力量是如此神秘与伟大。

于是她去学习了心理学,她想用更专业和更深刻的理论知识,去抚慰更多在心灵沼泽地里艰难挣扎的人。

成为心理咨询师后,在咨询案例中,毕淑敏面对的是各种困扰、徘徊、挣扎、纠结的人,虽然自己已经足够努力,可是还有很多的人挣脱不了心理的牢笼。

医学史上曾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个人生活在怪诞的妄想之中,他觉得自己是一只煎蛋。

他拒绝坐下来,因为担心会把自己弄碎,蛋黄会溅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医生尝试使用镇静剂平息他的恐惧,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一位医生从认可他的妄想出发,建议他随身带片面包。坐下时,就把面包垫在椅子上,这样他就不会摔破溢出了。

从此这个病人手中总是带着一片面包,但这多少可以帮助他过着还算正常的生活。

毕淑敏愿意用她手中的文字去给到这样的人,一片精神上的面包,去承接他们心中已经打碎的蛋黄。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使命,应该是用自己手中的笔,和一生的经验,以及学到的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去构建人心中最坚固的防御系统。

这可能才是自己活着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女心理医生》,就是毕淑敏基于这样的认知下写的,这是在她人生最安定,和最成熟时期孕育的,有关人生经验,具有哲理性,是一部心理能量的小说。

在《花冠病毒》当中,毕淑敏写到,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病毒,不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先天有多好,不是医疗设备有多先进,不是有多好的医药。

而恰恰是自己最强大的信心,和内心构筑起的最大的心理能量,才是防御所有病毒的最强的劲敌。

即使从骨子里是悲观主义的她,从来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性的幽暗,有深不可测的阴暗之处,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病毒的存在。

可是她仍旧坚信,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壤之上,在最陡峭的悬崖之上,都有一种最顽强的生命,在永远不屈服地向上生长,就好像是在阿里的高原之上,仍旧有将根深深扎入大地的大片的红林。

正是那一片扎根土壤的红林,给了毕淑敏一种坚强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她以耐心去克服自己那种很深的悲观情结。

她经常笑说:“如果你恰好来到我的家中,看到我的家一尘不染,清洁如洗,要知道我已经处在一种无边的无望的痛苦当中,我是在用这种不断地做家务当中去排解这种负能量。”

经历了极地长期严酷的考验,毕淑敏已经有了去抵御生活当中风霜雪剑的定力。

“就像得过了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

她愿意将这一份定力和击败颓丧的方法写进书里,告诉更多处于低谷的人,如何去昂扬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跨出心灵的极限,去挑战自我。

曾经有家长说,“毕老师,可不可以教给我们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如何去避免苦难?”

毕淑敏说:“我可以非常坚定地告诉你,你的孩子必然要遭受生活的苦难。”

“只有如何去坚定自己的内心,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去直面苦难,不逃避,想办法去面对或解决,才能够真正让我们从恐惧和苦难当中拯救出来。”

人生就是在不断攀登中,突破重重困境,涅槃重生,满怀热情,撑到现在,渡到彼岸。

因为人生除了死亡,一切皆是擦伤。

毕淑敏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

我们每个人在宇宙当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个颗粒,渺小如蚁,但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是力大无比的巨人。

虽然明知生命就是一场悲剧,却依然可以笑着面对,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

这或许就是毕淑敏的人生,以及她的著作,所要告诉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我们即使生活在自卑、悲观当中,可我们有仰望星空的权力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让自己过得幸福和美好。

. END .

【文| 鱼羚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叶嘉莹:一生多苦难,唯有诗词慰我心

一切苦厄渡我,一切因缘渡我,我且迎去,不怒不怨,心生欢喜

30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