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3

古蒂guti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要有服务意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风一样的自由

已采纳

审计的服务意识包括以下几大方面:1、为审计机构上级组织服务。这主要是指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为了令上级组织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审计人员需要保持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严格依据专业标准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2、为社会公众或其他阅读审计报告的第三方服务。这主要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的服务意识同上。3、为被审计单位服务。这可应用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但为被审计单位服务是比较容易被忽视或滥用的。具体分析如下:(1)审计机构不应当把自己视为被审计单位的上级领导而在沟通中进行呵斥、命令或故意挑剔被审计单位,不应采取找把柄、揪辫子、整人的心态,而应当在完成审计目的的前提下,在审计过程中及审计结束后,依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令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提升经营效率、效果。(2)在审计工作中,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对于不重要的问题不必与被审计单位过多的纠缠,既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容易激化与被审计单位的矛盾。(3)合理评估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审计人员往往倾向于严密的内部控制,但任何控制都是有成本的,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4)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许多分歧是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市场环境、业务流程、业务特点没有深入了解引起的,无论从正确评估审计风险还是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的角度,审计人员都需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5)防止滥用审计服务意识。增强审计服务意识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应该放弃原则,瞒报重大审计发现。重大的审计发现不止需要告知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的具体经办人员、主管人员,无论他们是否已经纠正或整改,这些重大审计问题还需要列入审计报告。

审计师要有服务意识

333 评论(12)

饕餮江江

作为审计人员,无论是内审还是外审,都少不了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我们跟其他部门及人员的关系,会在我们审计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审计工作推动的难度和进度。 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关系的状态,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审计方 审计方的定位和职责,会直接影响对被审计单位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也会对双方关系的类型起到决定作用。 (二)被审计方 被审计方对审计方的态度,取决于他们对审计方的了解程度,在明确审计方的目的后,他们会采取合适的态度来对待对待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一般情况下,审计方与被审计方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互相敌对型 审计方以发现问题和处罚被审计方为导向,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威性;而被审计方则处处提防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各种不配合审计工作,由此造成彼此之间非常紧张的关系。 (二)彼此尊重型 审计双方在彼此的工作职责内,在有限的范围内展开沟通和协作。双方都对彼此有所保留,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工作态度,关系不会太紧张,但也不是很密切。 (三)互相成就型 审计方乐于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被审计单位也十分信任审计方,给予审计工作全力支持;双方关系密切,互为促进和成就。 (一)坚守原则,赢得更多尊重 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秉持原则,不能为了缓和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而去做一些有违原则和底线的事情。在做审计的这些年里,我有遇到过有些被审计方为了少暴露问题而贿赂和威胁审计人员的情况,审计人员只有坚持一贯原则,才能让被审计方感受到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树立在工作中的良好口碑,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 (二)保持专业性,获得更多认可 审计人员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写进审计报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体现我们的专业性。我们审计一定要认真对待审计报告的内容,体现审计师应有的深度见解和职业素养,不过分吹毛求疵,也不要有假大空的建议。当你足够专业,让被审计方看到你的价值,被审计方就会对你的工作产生认可,进而促进双方关系良性发展。 (三)树立服务意识,取得更多信赖 虽然说大多数审计都是以发现问题为导向的,但是,我们如果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我们的工作价值就更能够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审计方是为了帮助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处罚被审计方,双方的目标都是共同为服务公司做出更大的努力,那么审计工作就会取得更多人的信赖,审计价值也会更好发挥。 综上,想要处理好审计方和被审计方的关系,是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我们需要先梳理出目前关系的状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处理和优化彼此的关系。改善关系,更好工作!

34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