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青烟
1999年12月,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2000年潍坊社区社工站、沪东社区社工站、东方医院社工站、育英学校社工站相继成立。2001年6月,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老先生为协会题辞,并为“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罗山会馆社工站”揭牌。8月,参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1年年会。11月,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现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同志考察协会工作。4月-12月,潍坊社区培训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工知识培训“套餐”系列、“上海历奇先锋训练计划”等培训项目相继开展。2002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专程来沪考察浦东社会工作发展,并委托浦东社工协会进行“两个中心”(培训中心和资格鉴定中心)的建设。5月,为浦东新区40余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举办社工实务技巧培训。接受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资助,开展浦东新区民工子弟学校社工服务项目。2003年2月,协会举办的上海市乐群社工服务社正式成立。4月,组织、参与“社会工作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研讨会。4月-6月,协会与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共同主办“抗击非典,与你同行”社工服务项目。5月-7月,缓解居民心理恐慌的“彩虹热线”开通服务。10月,协会接受上海市劳动局及上海市职业指导中心委托,正式开始《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项目。10月,主办“同一首歌――浦东新区第二届简易小学文艺汇演”活动。10月,主办浦东新区医务社会工作交流现场会。11月,协会举办的“浦东新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正式成立。2004年3月,组织编写社会工作者培训教材(初稿)。4月,正式获得美国辉瑞制药公司资助,开展为期一年半的“辉瑞-浦东新区青少年健康教育”项目,资助金额为41万元人民币。5月15日,在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全国论证会上,协会开发制订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送审稿)通过专家组评审。6月-10月,接受上海市职业指导中心委托,开发编写《社会工作者》技术文本,共计8个文本,约50余万字。7月1日,协会开发制订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终审,正式颁布实施。8月-10月,组织、参与“社会工作者实训室”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8月,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七届“人文服务与资讯科技应用服务”国际论坛(HUSITA7)。10月,协会主办的“辉瑞-浦东青少年健康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在浦东建平实验学校举行。12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七届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研讨会,并在会上就《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做大会发言和主题发言。2005年4月-7月,为首次报考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四、三级)的160名考生进行培训。4月,参与录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调频990的“就业之友之社会工作者专题”栏目。4月,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采访,协助制作“新职业、新探索――社会工作者”专题节目。7月9日,首次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四、三级)举行,共有140余名考生参加鉴定。8月,社会工作者(四、三级)培训教材开始编写。9月,“辉瑞-浦东青少年健康教育”项目闭幕式在浦东罗山会馆举行。2006年4月,受政府委托运作浦东市民中心政社合作平台项目。6月,接受新区福利企事业管理所委托,开展“乐耆”社工服务项目。8月,协会举办的“上海浦东四惟社会工作者培训中心”正式成立。9月,协会组织编写的《社会工作培训教材(三、四级)》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11月,协会组织编写的《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水云间秋忆
有目的的情感表达 社会工作?贝斯提克(FelixBiestek,或译比斯台克)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到了“个案工作关系”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协助案主达到个人与环境较佳的调适的一种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在态度与情绪上的动态互动”。而对这互动,他也提出了七大原则:1. 个别化认为人类都有权利做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案主需要被当作一个人看待。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不能凡事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依据每一个案主不同的问题,需求及目标,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协助案主做最好的适应。2. 有目的的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期内心感受的需要,尤其是消极性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应该做有目的倾听,而不加以阻止或责难。避免情感转移作用或情感反转移作用。(1)情感转移:指案主将被压抑的情绪投射到专业人员身上。(2)情感反转移:指专业人员将自我的心理需求投射到案主身上,而把他当作那特定的人看待。3. 适度的情感介入对于案主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或感受,能够敏感的加以了解,并做适当的反应。个案工作关系必须冷静,一方面保持理智客观,要投入与案主建立的关系中,对受助者有所担当,也有感情投入和流露,使对方感受到温暖与支持。目的是在建立“专业关系”,而非建立“友谊关系”。4. 接纳社会工作者真心诚意对待案主的一种行为,包括接纳案主的优点和缺点,适当和不适当的特质,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接纳与接受不同使案主觉得人格受到尊重,能够自我接纳,再经一番自我搜索与审查之后,可以从新培养信心去处理自己问题。5. 非评判态度。社会工作者主动对于案主提供服务,基于案主的需要,而不是依据案主是否”值得]服务。应暂时放下自己放在案主的处境,投入其内心世界,并从对方的观点和立场,设身处地去体会和谅解案主的主观感受。6. 案主自决。承认案主对于处理其本身的问题,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和需要。激励及协助案主适当地运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达成自我决定,并赠强其社会功能。必须让案主操纵自己的命运,不断成长和改进。不应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认清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案主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承担后果。案主的自我决定权并非毫无限制。7. 保密。对于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告知或透露的私人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务或义务。保密不仅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伦理,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因素。绝对保密VS相对保密。此七个工作原则成为往后社会个案工作者建立专业关系的准则。
提拉米苏丫头
精彩的演讲就是一个精彩的产品,我们在不断给听众输出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去分析听众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困惑和痛点。一个好的演讲,在明确了主题之后,就要搞清楚在这个主题下,你面对的听众群体是什么?他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他想听什么?喜欢什么?之所以你的演讲能与听众发生共鸣,就在于你给出的答案,给出的思考,能对他们的胃,给他们收获,启迪他们的思维。在一个主题之下,听众对一些观点他早有感觉,所以,你的演讲能不能精彩,就在于传递给听众的感觉是否有新意。知道听众想要的,就能给到他们想要的感觉,没有谁能真正记住你讲了些什么。一、永远追求听众所要的感觉人们不想听你开场讲套话和废话,他们只想直接进入主题。好的演讲都会通过幽默或是小故事导入主题,自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进入方式。精彩的演讲,都是从精彩的开头开始。人们可以从你前十秒钟所说的话,判断出你的水准、你的语言魅力、你的演讲值不值得他听?二、好的演讲都有自己的逻辑框架一些演讲者看似口才很好,上台之后滔滔不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说了很多东西,颠三倒四,没有结构、没有逻辑,人们最后就无法形成清晰的印象。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他一定会对自己的演讲稿进行精心的准备,首先提醒一句,演讲稿不是拿来背的,而是用来梳理演讲的逻辑框架,我们要记住的是逻辑框架,这是你演讲的顺序。简单的逻辑框架,就是三段论:引语,我今天想告诉大家什么事儿;结构,用排列的方式,把演讲主题的要点按顺序告诉你;总结,回顾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再进行升华拔高,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其它的结构技巧还有:1、时间顺序;2、What、Why、How 法,这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如何做?3、空间法。比如公司的营销战略,北京怎么做、上海怎么做、成都怎么做。演讲所传达的信息只有放在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中,你的内容才有感染力。人们听演讲,听你的讲话,喜欢听到第一、第二、第三,如果你只讲第一,然后就跳到第三,第二没听到,他大脑里就会成形成一片空白,让他感觉不舒服。三、善于运用故事听众喜欢听故事,而不是喜欢听道理。人们容易记住的也是故事,而不是你讲的那些华丽的词语。你讲出的观点,人们希望你找到证据,你用举例的方式来佐证就有说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就是讲故事,故事它是有情节的,有细节描写的,能把人带入到一个场景中,就像身临其境一样,于是他产生了共鸣,被感动,被说服。三角形是一种稳定的结
美食VS钞票
1. 可以创造轻松安全的氛围社会工作者应以热情友好的语言和亲切的表达方式向群体成员传递热情、真诚、关爱等信息,为群体营造轻松、自由、开放、安全的氛围。2. 专注和倾听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专注,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感情,并让他们感到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关系中。同时,在倾听时,社会工作者会注意到小组成员的重点,特别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在未完全听懂对方的真正意思前,一定不要与之争辩。3. 积极回应在小组成员发言后,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同理心的角度对讲话者给予极大的关注,认真理解和把握讲话者的意思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通过复述小组成员所讲的内容,可以让讲话者感到被理解和被重视。4. 适当的自我表露社会工作者可以有选择地向团队成员透露自己的个人经历、经历、态度和感受,向他们传递诚意,让他们感到信任。通过这种信任关系情境的构建,团队成员也能够坦白自己的问题和需求。5. 对信息进行磋商当成员的发言信息的含义难以把握时,社会工作者就需要耐心地与讲话者进行协商和交流,直到信息被正确理解,达成共识。6. 适当梳理在发言过程中或发言之后,社会工作者要非评判性地帮助组员梳理其发言,让他们所陈述的内容和感受听起来更有逻辑性和逻辑性。7. 及时总结对组员发言中可能是散乱表达的信息进行小结,社会工作者要及时地帮助小结。
白骨精6699
你的演讲能不能精彩,就在于传递给听众的感觉是否有新意。知道听众想要的,就能给到他们想要的感觉,没有谁能真正记住你讲了些什么。
一、永远追求听众所要的感觉
人们不想听你开场讲套话和废话,他们只想直接进入主题。好的演讲都会通过幽默或是小故事导入主题,自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进入方式。精彩的演讲,都是从精彩的开头开始。人们可以从你前十秒钟所说的话,判断出你的水准、你的语言魅力、你的演讲值不值得他听?
二、好的演讲都有自己的逻辑框架
一些演讲者看似口才很好,上台之后滔滔不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说了很多东西,颠三倒四,没有结构、没有逻辑,人们最后就无法形成清晰的印象。
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他一定会对自己的演讲稿进行精心的准备,首先提醒一句,演讲稿不是拿来背的,而是用来梳理演讲的逻辑框架,我们要记住的是逻辑框架,这是你演讲的顺序。
简单的逻辑框架,就是三段论:引语,我今天想告诉大家什么事儿;结构,用排列的方式,把演讲主题的要点按顺序告诉你;总结,回顾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再进行升华拔高,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其它的结构技巧还有:1、时间顺序;2、What、Why、How 法,这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如何做?3、空间法。比如公司的营销战略,北京怎么做、上海怎么做、成都怎么做。演讲所传达的信息只有放在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中,你的内容才有感染力。人们听演讲,听你的讲话,喜欢听到第一、第二、第三,如果你只讲第一,然后就跳到第三,第二没听到,他大脑里就会成形成一片空白,让他感觉不舒服。三、善于运用故事听众喜欢听故事,而不是喜欢听道理。人们容易记住的也是故事,而不是你讲的那些华丽的词语。你讲出的观点,人们希望你找到证据,你用举例的方式来佐证就有说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就是讲故事,故事它是有情节的,有细节描写的,能把人带入到一个场景中,就像身临其境一样,于是他产生了共鸣,被感动,被说服。三角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你能用三个故事或者三个例子来佐证你的观点,你的演讲就比较稳当。平时要善于积累故事,准备演讲的时候,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故事来支撑你的主题。四、提炼自己的金句不管你是讲一分钟无懈可击的自我介绍,还是十分钟的命题演讲,还是做几个小时的公众演讲,我们都在为观众传递信心、希望、梦想,传递正能量,所以,想要让对方对你印象深刻,就要提炼出跟主题相关的金句。那是要让人们记住的最核心的思想。当智鹏讲解“缘起缘灭”时,会说:缘起,我在人海中看见了你;缘灭,我看见了你在人海中。这句话,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把“缘起缘灭”的感觉传递给了我们的听众。每一个主题演讲都要有一些金句来提升主题的高度。
五、善用语气和肢体语言演讲不能过于平淡,要有轻重缓急,并配合适当的手势。我们的眼神要与听众交流,不能只盯着某个人或一片人身上,而要自然缓慢的移动,关照到所有的听众。培训师教别人演讲时,总会说一句话:“只要说话就要用手势表达,只要讲话,就要用心表达。”语言就是配合手势的自然的流淌。如果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手势,就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比如扶眼镜、抠头、摸颈。一定要站定,不能摇晃。手不要揣兜里或者抱膀,把你的手放在很舒服的位置就可以了。微笑是一种很神奇的工具,不但能让自己心平气和,还能安抚听众。语音、语速、语调和肢体动作的协调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运用自如。有机会就要冲上讲台,表达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习惯于舞台。有时可以请人录下你演讲的视频,这样你就可以纠正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动作。六、结尾要利索老百姓有句话叫: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演讲的结尾非常重要,最好的结尾就是让对方有所思考,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回味无穷。演讲快结束时,最后声音拔高,达到高潮后就要迅速结束,一个小故事或送给听众一句有意义的话等,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