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1

双子座K先生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小林近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雪落0002

已采纳

小林的问题属于下面哪个类型,题目小林和小王遇到的问题属于(d)。 纠错 A、身体疲劳B、职场暴力C、职业倦怠D、过度劳动

社会工作者小林近期

136 评论(15)

遇见你之前的我

2017年社会工作师实务案例模拟题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

(1)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收到一封求助信。她是玲玲,l2岁,目前就读于小学六年级。她在信中写道 :“ 自己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现在一放假,我就想去找同学玩,不想念书。我爸妈把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其实我也明白当中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小林进一步了解发现,玲玲属于高智商低成就,她的学业性向测验的分数很高,但学业成绩低落,居全班40名左右(全班共45人),是典型的学业低成就者。任课老师也经常因为成绩差而数落她,久而久之,连玲玲自己都失去了信心。玲玲的父亲高中毕业,任职于某公司。是轮班制。由于父亲很希望玲玲将来能上大学,替家人争口气,所以很关心玲玲的成绩。对她管教也很严格。但他经常用话语讽刺玲玲,父女关系恶劣。母亲任职于莱幼儿园.对玲玲的生活起居照顾很周到。但不懂得怎样管教和辅导她,对她的要求也没有像她父亲那么高,母女关系良好。

问题:请简要分析玲玲的情况,并依此写出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服务对象玲玲主要遇到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

①个人方面 :玲玲的情绪不稳定,出现了自卑、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 ;由于学业的挫败,自信心不够,有较严重的乏力感 ;学习成绩不佳,她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可能都有问题。

②学校方面 :老师的数落使玲玲屡屡受挫,学习情绪低落。老师的态度对案主的情绪有很大影响。

③家庭方面 :父母教育方法都存在较大的问题,父亲只关心玲玲的成绩,对女儿的困难却不闻不问,而且教育方法不当,经常讽刺玲玲 ;母亲很关心玲玲,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她解决困惑。可见,玲玲的家庭并没有为其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

(2)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可以采用如下辅导策略 :

①查阅玲玲的基本资料及过去的学习成绩,并了解其平常的生活及学习状况,进而分析玲玲的需要与资源。

②对玲玲进行个案辅导。让玲玲了解学业低成就的原因,帮助其找到突破现状的途径。例如,帮助她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自信心、结交同伴良友,等等。

③开展团队辅导。把年级中与玲玲类似情况的同学组织起来,让他们分享经验、分享感受,从而达到互相鼓励、互相促进的效果。此外,也可请高年级的同学分享学习经验。

④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合作。在了解玲玲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可代表玲玲与老师商谈,建议采取个别化教学的方法,通过降低对玲玲的学业要求、改变教学方法或补课等方式,帮助其走出困境。

⑤调动和利用家庭资源。与玲玲的父母联系,请父母合作,并协助他们解决女儿的照顾及教育问题。以期为玲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小芳,女,16岁,在怀孕6个月时被母亲发现,母亲痛哭流涕到居委会求助。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到,小芳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在她8岁时因盗窃被捕入狱,母亲与她相依为命,家里的经济来源是母亲在超市里做营业员的微薄收入。小芳渐渐长大,看到其他同学父母都在身边,能打扮得很时髦,而自己回到家里时妈妈还没下班,还要自己做饭,妈妈回到家里也累得不愿多说话,因此她感到很孤独,慢慢地与社会上的异性来往了,最后导致怀孕。在居委会的推荐下,小芳母女来到了社工站寻求帮助。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小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小芳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小芳摆脱困境?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小芳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

(1)如何摆脱怀孕的困境。

(2)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2.针对小芳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策略有 :

(1)与小芳面谈,了解她的怀孕经过和目前的思想状况,消除她的恐惧感。

(2)与小芳母亲沟通,了解母亲对小芳怀孕的处理意见,让母亲帮助小芳渡过难关。

(3)通过与小芳和她母亲的面谈,按优先顺序列出怀孕的解决方法。

(4)对小芳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她的压力,帮助她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5)提醒小芳母亲多关注女儿的成长,使小芳增强生活信心。

(3)

黄女士一家有三口人。黄女士今年35岁,因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一直在家休息。丈夫张某37岁,一年前在工地做工时受伤,经治疗后成为4级残疾,因为行动不便和缺少职业技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儿子10岁,正在读小学。黄女士一家属于零就业家庭。现在,黄女士全家仅靠每月350元的低保金生活,非常困难。对此,黄女士已多次向社区居委会请求给予帮助,但没有任何回应。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分析黄女士一家的自身资源。

2.请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黄女士一家的社会资源。

3.假如你是黄女士所在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整合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来帮助黄女士?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

根据上述案例,黄女士一家的优势资源主要有 :

(1)黄女士还很年轻,属于有劳动能力者,还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贴补家用。

(2)黄女士的丈夫虽为4级残疾,但也有年龄优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适当从事一些残疾人力所能及韵劳动,以增加家庭收入。

(3)黄女士的儿子还在上小学,是家庭的希望 ;黄女士夫妻俩有希望改变目前处境的愿望。这几项优势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可以促进黄女士一家的处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运用系统理论对黄女士一家的社会资源的具体分析如下 :

(1)系统理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元素都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社会资源主要有 :

①非正式(或自然) 的社会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提供的物质与精神帮助。

②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分为两类 :一种是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 ;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

(2)对于黄女士一家来说,其可以利用的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有亲友的帮助、社区邻里的帮助以及社会公益人士的帮助等 :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有政府的低保、残疾人补助、教育救助、零就业家庭就业指导和培训、残疾人就业指导和培训、医疗救助等。

3.通用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 四个基本系统”。

即: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1)“ 四个基本系统” 的含义:

①改变媒介系统。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 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②服务对象系统。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③目标系统。指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④行动系统。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他们是为实现改变目标而与社会工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为黄女士一家提供服务,具体整合“ 四个基本系统” 的方法是:

①在改变媒介系统中,社区工作者充当黄女士家庭帮助计划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

②服务对象系统为黄女士一家人。

③目标系统为黄女士一家目前的困难处境(疾病、残疾、失业、没有技能、孩子的教育问题、贫困等)。

④社区工作者需要将黄女士一家人、亲友以及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帮扶行动系统,一起来帮助黄女士一家改变目前的处境。

(4)

小青随父母到外地读书。她在家乡读书时成绩良好,也很活泼可爱。但到了新环境中成为插班生后,她因家境贫寒屡屡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一些同学经常欺负她。小青开始越来越不喜欢上学,每次去学校都提心吊胆,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被老师批评。因此.她开始经常逃学。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小青常见的逃学原因和特点。

2.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小青面临的问题?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造成小青逃学的主要因素包括 :

(1)学生自身的因素。小青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无法迅速调适,心理不够成熟,抗挫折能力较低。

(2)学校的因素。班里的同学不够友善,给小青造成压力 ;老师不了解情况,对小青批评有余关心不足,导致小青厌学逃学。

(3)家庭的因素。小青家境贫寒 ;父母对小青缺乏照顾和关爱,而且对小青在校情况不是很了解。

2.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1)利用个案辅导,与小青建立接纳、尊重、关怀、温暖的工作关系,探究其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帮助小青澄清角色、认知问题行为的后果,给她以情感支持。

(2)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开展兴趣小组、交流小组等互助成长小组,帮助小青获得成就,感受温暖,提高自信。

(3)关注家庭,凝聚力量。通过家访,了解小青的家庭状况,促使家长改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识别并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

(5)

岳某(女),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国外。近来岳某心事重重,经常晚上失眠,唉声叹气.原因是岳某与儿媳之间产生了矛盾,矛盾的焦点是房子问题。儿媳嫁来的时候,岳某家只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刚开始两个人还能相处,但时间一长,两人总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口角。后来。老两口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自己住,矛盾暂时得以解决。近年来,房子涨价。老两口下决心用养老的钱又买了一套房子,房产证只写了老两口的名字。结果.儿子和儿媳对老两口的做法产生了不满,认为现在两套房子的产权证上都没有他们的名字。两位老人显然是想把房子留给女儿。儿媳甚至对岳某说,如果房产证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老两口将来的养老问题她一概不负责。

问题:1.上述案例中,岳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岳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岳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

(1)社会关系问题 :岳某与儿媳之间存在矛盾。

(2)情绪问题 :因与儿媳产生矛盾而产生的情绪问题。

2.主要辅导策略 :

(1)与岳某进行沟通,缓解其情绪问题。

(2)协调岳某与儿媳之间的关系。协助双方了解彼此的真正想法,消解误会。针对房屋产权问题,让岳某尽可能原谅儿媳以前因小事而产生的矛盾。对房屋产权的遗留问题,请岳某作一说明,强调如果儿子和儿媳能够精心照顾老人,那么他们在房屋的继承上就有优先权。让岳某与儿媳进行沟通,说明房屋产权证上没有儿子和儿媳的名字,并不是说要把房子留给女儿,这只是老人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够更好地照料自己的一种方式。

(3)与岳某的儿子和儿媳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老人对房屋产权具有决定权,而照料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24 评论(14)

就叫小胖

如果你现在做的这份工,很不体面,甚至很丢脸,不敢让亲友们知道。有一天,你恋人或者配偶知道了,希望你换工作,而你却发现这份工作极有意义,你会怎样选择?   这份工作当然不败坏社会风气,也不违背核心价值观,社会上很需要,从事的人不多,薪酬待遇也很不错。这份工作是——入殓师。 日本电影《入殓师》讲述的一位“文艺青年”(大提琴手)小林大悟被迫放弃自己的志业,从事入殓工作过程中,由抗拒到热爱,重新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小林大悟却刚花一千多万日元买的大提琴,都还没拉过几次,乐团就解散了。与妻子商量后,逃离东京,夫妻双双把家还,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是,生活还得继续,没有一技之长的大悟误打误撞找到入殓师这份工作。 小林大悟极力隐瞒从事入殓工作,自己也很难接受,也还没有职业认同。最后纸包不住火,朋友家人都知道。朋友觉得这份工组不正经,妻子与自己的意见不合,一度离开自己。而逐渐地,小林大悟却发现了这份工作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 人是有点奇怪,总不可避免有双重标准。例如:我们总会需要被某种行业的人服务,但我们却反对自己亲人或者好友从事那种行业。例如旧时人们与抬棺材的、或者现今在火葬场工作的。(如果以后我的儿女也要做社会工作者,我也会反对吗?如果行业环境仍旧是现在这样) 世人对于与死亡有关的事物、例如葬礼,人们总是觉得是很“肮脏”或者“倒霉”的,如果去参加葬礼回来,进门口之前一定要跨火盆,消除霉运。有如与“死”谐音的,都认识是不好的,不吉利的。有些老人院,凡是有“四”的编号,一律用其他数字或字母代替又或者干脆跳过有“四”的编号。 我觉得有点可笑,如果84岁怎么叫,跳过直接到85岁还是83+1岁?年初四又怎么叫? 小林大悟的第一例入殓工作对象,便是在家中死亡多日的独居长者。你想象一下:满屋的尸臭味、床单和尸体上布满蛆虫,一条条细细的蛆虫,两头挪动,或者的尸身上爬。尸体上还有一个个烂掉的疮,还发了脓。你会不回起鸡皮疙瘩或者作呕?(实际上,镜头画面并没有这么细致的描写)。 尽管是有老社长(算是师傅吧)带着,但小林大悟也没法接受这挑战。也因为第一个就这么难啃,因而也打退堂鼓。也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看到准备用来打火锅的鸡肉都没胃口,还呕吐了。还突然间想与妻子进行亲密行为,或许以此来感受有生命的人体。 然而,老社长没有放弃他。在下一个入殓工作即将开始前,鼓励小林大悟再次尝试。也或许不得不面对生活艰难的现实,小林大悟再次去尝试了。小林看到老社长恭敬而有严谨地为女死者清洁全身,为她穿上衣服,按照她生前的妆容化妆。小林和家属看到死者面容由苍白变得有活力和生气,小林的内心受震动了!家属们的感情在现场得到宣泄。 老社长认真的态度和娴熟的技艺,无不体现着他对死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家属们看到死者能以最好的姿态入殓,内心也得到了告慰,与死者进行了更有意义的告别。 小林也从家属的反应中重新思考这项工作的意义,让死者更好地离别,让家属得到抚慰,家属与死者的联结变得更实在。发现入殓工作也是高尚的职业,为生者减少伤痛,让死者有尊严和体面地离开现世,也说得上让死者“死好”吧。 “不得好死”原来是非常恶毒的咒骂。人们的内心中,社会的文化观念里,是希望人能够死得好。像“死无全尸”“死无葬身之地”“身首异处”“碎尸万段”等,都是不好死的。入殓师就是让死者死得好看些。死了的人会去什么地方,究竟有没有天堂,有没有来生,都是无法求证的。尊重死者,为了让死者走得体面,恐怕是让在世的人得到安慰。 人们对于某种事物从不接受到接受、从抗拒到认同,需要亲身去参与和接触它,才会以新的角度思考事物本身的意义。 正如小林大悟由抗拒到认同入殓工作一样,其妻在观察丈夫为邻居的澡堂老板娘入殓工作后,内心也受到触动。朋友(澡堂老板娘的母亲)看到小林大悟为母亲戴上她在生时喜欢丝巾,更被这细节感动了。妻子内心,对入殓的态度也产生转变。 影片中,小林入殓的最后一人是他父亲。其父在小林六岁的时就跟一个女人私奔了,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他责怪父亲不辞而别,痛恨父亲的背叛。他记得某年的一天,他与父亲在河边散步,父亲捡起一块大石头放在他的手心,作为回应,他也送给父亲一块小小的石头。后来,他将那块石头放在大提琴盒里。 小林原本拒绝处理父亲的丧事,但当他到了父亲所在的地方时,才知道父亲一直独居,遗物只有两个小箱子。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任何入殓仪式,粗暴地将其父的扔进棺材。小林严厉地阻止了他们,并亲自为父亲入殓。当他松开父亲的手心时,一块小石头掉了出来,原来正是他小时候送给父亲的那块石头! 其父死亡时紧紧攥着那块小石头。看到此情景,小林泪流满面流。父亲年轻和蔼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他回头看着妻子,激动地说:“没错,他是我爸爸。” 故事最后,再次指出,人在面对或者接触死亡时,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待死亡、对待死者的态度。现实中,人们总会忌讳谈论死亡话题,而内心的深处,却都希望老来要死的时候能“好死”。入殓师未必能帮助将死之人“好死”,但可以让在生的人的内心到抚慰。 人死了之后,肉体都会逐渐消失,甚至直接火化掉,入殓时,遗容装扮得的再漂亮,也终将被毁掉,但却保留了最好的一面留在在生者的记忆里。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发现有单位在招聘入殓师,薪酬很高,你敢去做吗?

31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