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客5588
一、优化组织设置,夯实基层基础1、夯实基层妇联组织镇妇联主席按正科实职配备,确保专职、专人、专岗,兼任**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将村居“妇代会”改名为“妇联”,提升妇联组织的社会识别度。依法确保村居委班子中100%有女性,妇联主席100%进村居“两委”。改名后的村居妇联统一为:**镇**村(居委会)妇女联合会,由镇妇联统一授牌,并下发文件。2、夯实服务妇女儿童两级组织阵地建立区域化、网格化妇女组织在各类社区楼组、社会组织、中介行业、行业集聚区、专业市场、园区、行业协会,以及外来务工妇女、自由职业妇女、知识女性等相对集中但还未建组织的“盲区”,不拘一格建组织,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通过镇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基层妇女之家两级阵地,积极推进妇联组织的服务和品牌工作向其拓展,实现工作的有效覆盖。二、改进干部管理,提升服务本领1、调整优化妇联干部队伍结构镇妇联设专职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4名,镇统筹调配专职妇女工作者(社工)2名。村居妇联设专职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2名。兼职成员由同级党组织根据妇女工作特点和需求统一选派,从根本上解决妇联干部兼职过多,无暇顾及妇女工作的问题。上级妇联颁发兼职副主席、执委任职证书,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2、健全妇联干部改进作风、联系妇女群众常态化制度健全和落实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明确妇联干部基层联系点。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建立联系妇女群众工作日志,及时掌握和反映基层真实情况,主动与普通妇女交朋友、与困难妇女结对子,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群众中。3、完善妇联干部培训工作制度加强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重点在心理辅导、矛盾调解、社会工作、新媒体技能、法律法规等专业培训上加大力度,鼓励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妇联干部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健全管理模式,增强组织活力1、探索以妇女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突出自下而上的评价方式,突出妇女群众在评价中的比重,坚持以妇女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评价妇联工作的重要标准,引导妇联干部眼光向下,把妇女群众满意受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明确基本定位和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工作品牌以妇女儿童为主要工作对象,以社区、家庭为主要工作阵地,以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本职能,立足“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定位妇联工作。围绕2016年金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要求,继续贯彻落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工作要求,以寻找“最美家庭”主题活动为抓手,通过价值引导、活动引领、典型引路,搭建平台,创新方式,营造氛围,全面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围绕2016年**镇重点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发动广大妇女群众主动参与,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增强妇女群众环保意识,切实发挥妇女群众监督者、宣传者、实践者的作用,以妇女群众的心灵美促进行为美,以行为美创造环境美,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展现巾帼风采。四、创新工作方式,凝聚社会力量
丸子丸子小樱桃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不同的行业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不同的,妇女社会工作者通常都是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那么,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1、直接目标
(1)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
(2)重塑自我,提升对自我的认识。
(3)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2、中间目标
(1)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
(2)提升性别平等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
(3)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少成员的孤独感。
3、最终目标
(1)重新建构权利关系。
(2)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3)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三个目标层次之间是递进的逻辑关系,不可割裂的,它们显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 层面。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1)承认妇女的多样性以及与其一起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
(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和她们的生存选择。
(4)认识到妇女本身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5)妇女是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6)增加妇女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7)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助。
(8)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是平等的
(一)妇女社会工作含义解剖、特点
1、妇女社会工作含义解剖
(1)主要工作对象:妇女。
(2)理论:社会性别视角、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
(3)基础:总结和提炼出的本土妇女工作的实践经验。
(4)工作内容: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满足妇女的社会福利,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
(5)目标:实现性别平等。
2、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1)关注妇女的多样性。每个妇女的情况不同,包括民族、职业、年龄、贫富状况、家庭状况等,社会工作者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开展服务。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妇女社会工作的起点)。
(3)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工作原则)。
(4)两性生理差异不等于女性次于男性。
(5)强调“个人的即政治的”(妇女的个人问题是由制度和社会原因导致的)。
(6)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1、直接目标(微观)
(1)缓解心理压力、宣泄情绪。
(2)重塑自我,提升自我认识。
(3)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2、中间目标(中观)
(1)协助重新界定妇女的问题。
(2)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的认同。
(3)建立妇女支持小组,减少成员孤独感。
3、最终目标(宏观)
(1)重新建构权力关系。
(2)建立妇女网络和网络之间的链接。
(3)倡导和建立社会的性别公正、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了解)
(1)承认妇女的多特性。
(2)尊重文性的力量,妇女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妇女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4)文性是发展的主体,不是客体。
(5)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和她们的生存选择。
(6)连接社会资源,地加妇女可支配和可选择的资源。
(7)将妇女置于所处的社会情境中,促进有类似经历的女性组成互助小组。
从三方面来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1、直接目标
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2、中间目标
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轻成员的孤独感。
3、很终目标
重新建构权力关系;建立妇女网络和网络之间的连接;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和家庭工作
1、关系调适: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2、单亲母亲:问题、观念、服务体系
二、伤害干预
1、婚姻暴力:特征、干预原则、干预策略
2、卖妇女:危害、综合治理干预
三、流动和留守妇女工作
1、流动妇女:问题现状、倡导服务、回应需求服务
2、留守妇女:问题现状、干预措施
四、生殖健康
1、概念:见教材
2、问题成因:妇女当成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缺乏对生殖健康权利的认识等
3、干预原则:主体原则、参与原则
4、干预策略:政策倡导、服务策略、检查的制度
五、妇女参政
1、参政形式:权力参与、民主参与
2、推动参政:参与机制、立法和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基层推动
六、就业问题
1、性别问题:报酬低、缺乏必要社会保障、劳动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2、干预:培训、扩大就业岗位、政策和法律、社会平等
七、贫困问题
1、贫困原因:结构性
2、干预策略:政策支持
八、维护权益
1、维权内容: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维权途径:宣传、调查研究、提供服务、监督、倡导、督促健全机制
九、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1、马克思主义:5项内容
2、男女平等国策: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
3、社会性别含义:社会性别是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
4、社会性别分析决策主流化:将性别分析纳入社会决策过程
5、如何推动:详见教材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