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7

嘻嘻miumiu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入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国美京华城

已采纳

2021年广州可以入户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哪些

户口迁移,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以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2021年广州可以入户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准入类

1、法律职业资格

2、中国委托公证人资格(香港、澳门)

3、注册会计师

4、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

5、民用核设施操纵人员资格

6、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7、注册建筑师

8、监理工程师

9、房地产估价师

10、造价工程师

11、注册城乡规划师

12、建造师

13、注册结构工程师

14、注册土木工程师

15、注册化工工程师

16、注册电气工程师

17、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18、注册环保工程师

19、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

20、注册冶金工程师

21、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

22、注册机械工程师

23、注册验船师

24、船员资格(含船员、渔业船员)

25、拍卖师

26、注册设备监理师

27、注册计量师

28、注册安全工程师

29、执业药师

30、注册测绘师

31、航空人员资格(空勤人员、地面人员、民用航空器外国驾驶员、领航员、飞行通信员

32、民用航空电信人员

33、航行情报人员、气象人员)

34、特种设备检验

35、检测人员资格认定

(二)水平评价类(非助理级)

1、工程咨询(投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2、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3、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4、资产评估师

5、土地登记代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

6、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7、房地产经纪专业人员职业资格

8、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9、税务师

10、证券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

11、翻译专业资格

社会工作者入户

168 评论(15)

Hello糖咖啡

社工驻村入户工作指引

驻村入户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下面整理了一些社工驻村(居)入户第一个月的工作指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安顿

社会工作者去到一个新的社区,面对陌生的服务对象,面对全新的团队,在驻村的第一个阶段,可以尝试做这些准备,以让自己和团队能迅速安顿下来,开展工作。

(1)个人身心灵的安顿:

1.心理上的安顿: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激发自己对社区的好奇心,多问、多听、多想,调动自己的五感去感受社区。面对村居民众及团队成员,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主动沟通,真诚分享。

2.身体上的安顿:安顿好自己的住所,解决自己在个人生活上的需求,迅速适应生活环境。在社工站驻点找到自己相对舒服的空间(居住空间与办公空间,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尝试正向的去看见自己与社工站空间的关系(如尝试问问自己在社工站的感受,是否感到放松、自在;自己可以付诸哪些行动去做些调试)。

3.心灵上的安顿:回看初心,尝试与自己的期待对话,我的期待是怎样的,我选择做社工的初衷是什么?我期待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可以发生什么?将对话的过程,尝试以文字书写的方式(或其他自己舒服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与同伴一同分享。

4.书写日志。尝试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所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以及写下自己驻村的感受,在走访社区,接触居民过程当中自己的所思所想。

5.分享感受。尝试在团队内部分享每天工作过程当中的感受:分享的主题不仅仅包括在收取收集到的资料,也可分享这个过程中,工作员自身的感受和困惑。

(2)团队的安顿

1.团队内部人员互相认识,熟悉;并尝试达成初步的共识(共识包括意识上的共识,大家作为一个团队,对团队的期待,对共同工作生活的期待;行动上的共识,大家在初期阶段,如何一同行动,行走社区等)。

2.进入村居,团队可先对接所驻点的村委/居委或相应的村居对接人,告知会在什么时间开始驻点,争取其他方面的支持,如是否可以一同入村居,带着介绍村居基本情况,介绍认识村中关键人物等;驻村团队入驻后,团队一同整理社工站,解决好团队成员在工作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并与当地对接人(一般村委/居委/专兼职行动者)一同行走社区,也可团队自行(或团队内部熟悉村居情况的团队成员)进行“社区漫步”,初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对所驻村居有初步的认知。

3.团队聚会,凝聚团队共识,做好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不定期召开团队聚会,初步达成团队内部约定/规章,如团队内部的基本分工,推选临时负责人,负责召集团队会议,带领团队共同行动;后勤方面的分工合作,在生活上如何安顿好团队的吃住,面对生活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适应,如居住/办公条件简陋,生活习惯上不适应,团队需要创造机会,让大家表达对共同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的想象,并一同采取一些行动,改善/促进团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团队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在行动后及时分享。团队聚会讨论的主题,可从这几方面着手:一,在认识层面,了解大家对团队,对驻村工作的期待;二,在行动层面,制定团队的行动计划;在行动中,团队互相支持鼓励,分享行动过程中的感受,共同面对和解决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三,在团队方面,初步形成团队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分工及其他的`约定;四,促进团队成员关系,分享个人生活/工作经验等。

这些过程是团队成员互相磨合的过程,团队成员需要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其他人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互相信任,真诚沟通。一同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是团队共同成长的过程。

安顿好团队,就是团队成员如何共同促进彼此的关系联结,团队成员如何从个人层面做出一些行动,去促进一个良好的团队形成。

二、社区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与民众和所在社区建立关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良好开端。所有社会工作者都要有一个好的计划或过程来确定自己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建立基本信任。驻村(居)入户过程中重点需要建立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种是和普通村民(居民)的信任关系,另一种是和当地政府、村委会、学校、村民组织、社区领袖等社区组织和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所有的关系建立最基本的是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厘定,也就是对“双百社工”的理解和传播。其次,“主动”和投入的态度。做到“五到”(心、口、手、眼、脚),“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投身社区。

社工融入社区并于村民/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但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社区行及一般性交谈。通过社区行,和村/居民“混个脸熟”,通过社区行遍访社区每一个角落,通过社区行与村/居民进行一般性交谈。驻村居的社工可以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商店、公共场所等村/居民聚集的地方,去观察和记录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如哪些地方是社区的公共场所?村/居民喜欢聚集在哪些地方?什么人聚集在这些地方?大家聚在一起一般会做些什么?大家在谈论什么?通过一般性交谈,与村/居民的随意交谈,拉家常,这些方式都是可以拉近双方关系,消除彼此的距离感。驻村/居社工在驻村居的前期,有计划的主动走入社区,接触社区的民众;在社区行过程当中,主动与村/居民“搭讪”,展开一般性的交谈,尝试拉拉家常,从他们感兴趣的点开始着手。

·入户访谈。只有入户,社工才能深入体察村/居民得日常生活,才能亲密的接触到服务对象。入户可以从一般性的交谈开始,然后逐步深入,针对村/居民开展深度访谈。社工前期通过熟人带领或自行结交的方式,在村委/当地对接人/社区关键人物/熟悉社区情况的团队成员的带领下,或在社区行结交的村民带领下,结交更多的村/居民,入户聊天/访谈。

·拜访村中的关键人物。村/居干部,社区长老,经济精英,宗教领袖等都是村居的关键人物。驻村社工要善于和他们搞好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但同时搞好关系,也要注意好其中的权力关系。

·参与村/居民的娱乐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村/居民混脸熟,建立初步的关系,如一起参与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一起跳广场舞,一起和老人家下棋,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等活动。

在融入社区与居民建立关系过程中,与村/居民展开聊天,打开话题,消除村/居民的戒备心理是第一步。下面介绍如何与村/居民展开聊天/访谈的几点做法可供参考:1.说一些你相信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事物;2.根据周围环境(或屋内、或户外)寻找一些可以谈及的东西引起话题;3.用他们的水平和他们沟通,让他们能够“听得懂”,并能引起他们的持续回应;4.适当的发问和追问,而非收集资料式的带有很强目的性的盘问;5.知道何时聆听及何时说话,不急于打断;6.在同一时间内只说一件事情;7.让他们说;8.感知他们的感受,适当的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给予回应;9.让他们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们说;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你和这个社区都是重要的;10.开放的问题,引发他们多说,引发他们的念头;11.肯定和表扬他们;12.忌讳和他们争辩;13.聆听多于说话;14.不要急于给予自己做不到的承诺;15.如不知道答案,诚实的表达或迟些告诉他们结果。在与村/居民聊天/访谈时,要真诚面对自己和对方,真诚一方面的含义是忠于自己,了解自己;当自己在提问或者发起话题时,可以感知自己是出于真心想去了解,而非纯粹的为了“资料收集”而去访谈/聊天,表达出自己对话题的好奇及关注;另一方面,尊重对方,学会聆听,适当的肯定和回应,不急于打断,不争辩,或妄下判断;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认真”的听他说。驻村/居工作者应以真诚、热情、尊重的态度与村/居民相处。

驻村(居)入户阶段第一个月内,针对普通村民(民众),建议社工走访入户约80%的村民(居民)。可采用街头巷尾接触、入户交流、参与村内活动等多种形式;针对社区组织等关系的建议,建议系统的盘点与所在社区相关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有影响力的人物,通过有计划的拜访建立基本的了解互信。

走访村民时,针对了解的情况,访谈的过程做必要的记录。

三、社区基本情况报告和社区地图

对所在社区的熟悉和理解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建议社工在第一个月内从以下方面完成一份社区基本情况报告,并手绘一份社区地图。

1.背景资料

2.社区居民特征和生活方式

3.社区单位、组织及权力分析

4.社区需求和问题

5.社区资源

6.可能的介入方向建议

具体可参考项目办提供的参考报告和社区地图。

四、团队建设

驻村团队在村居需要共同工作和生活。团队成员能否尽快的彼此适应,成员能否很好的凝聚共识,磨合好团队的关系,对于之后能否共同开展工作,共同生活会有重要的影响。建议驻村团队在第一个月内针对团队建设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团队共同制定本月的行动计划。

2.初步确定团队分工及职责。包括推选临时的团队负责人,确定其职责。在初期,建议团队在工作分工上暂时不将工作分派到具体的某个人(即哪项工作由谁来负责完成),采用共同商议制定行动进度安排表,然后共同行动的方式开展工作。工作进度由临时负责人/地区中心协同跟进。

3.初步制定团队的工作机制(建议在团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磨合后)。如会议/沟通机制(对地区中心如何与驻村站点沟通的期待,是否需要定期开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会议或工作进度会议等),财务机制,其他方面的机制等。

4.团队会议:建议在团队初期,团队采用不定期的聚会方式,多聚会,多沟通。在此阶段:团队聚会的目标重点放在促进团队凝聚共识,磨合团队工作方式;稳定驻村工作团队。团队会议做好会议记录,部分会议/行动邀请地区中心团队/兼职行动者参与。

五、如何向村/居民介绍自己的身份

鉴于各地情况不同,村/居民对社工的认识深浅不同,驻村/居团队在走访社区,访谈居民时,需灵活的介绍自己的身份。

社工身份的介绍一方面社区民众加深对社工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社工走进/接触村/居民的过程。在与社区居民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身份的介绍,诸如“你们(驻村社工)是谁,以怎样的身份来介绍自己,是民政局派过来的?还是政府人员?还是义工?”“社工是什么?”“来这里做什么?”。

社工在介绍身份时,一般采用主动表明身份/间接(他人)介绍的方式向村/居民表明身份。提供以下方式供参考:

1.由民政厅给每位驻村社工制作名牌。

2.邀请村居干部/熟悉社工的民众带领入户/走访社区,由其他人代为介绍。

3.在社区内做好宣传,在村/社区内用海报或在政府宣传栏上张贴双百的宣传及驻村/居社工的宣传。如通过村委/居委在社区内公共的地方,已公告的形式向社区民众告知双百事宜及开展驻村社工服务事宜,甚至可以张贴驻村社工人员名单,并告知民众,驻村社工之后开展的服务等。

163 评论(11)

赵13先生

1.选位置社工走进服务对象家门,先不要急着坐下来,可以快速浏览服务对象家里的摆设,在首次入户团队分工中,先等服务对象坐下来,项目入户人员依照前期分工,承担主访谈者先选择就近服务对象的位置坐下来,尽量和服务对象成90度角,以便于沟通交流。2.开好头学会用好称呼,依据辈分用“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与服务对象打好招呼。如果首次入户有村居工作者协助,可以由村居工作者为双方进行介绍。不要急于聊工作话题,可以简单拉家常,如关心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了解近期生活等,为访谈工作进行适当铺垫。3.来热络开展首次入户探访除了和服务对象建立情感联系外,还有需要通过聊天来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最为忌讳拿着建档表、访谈提纲一问一答。建议新入门社工可以针对需要收集的信息做个归纳,将已掌握到的信息与服务对象进行确认,必要信息做重点标记来了解。4.点为止服务对象愿意讲,社工可以听,但是尽量能够把握话题主线。服务对象不愿意讲的,社工应立即点到为止,不做深入追问。在第一次会谈时,尽量不要触及服务对象隐私或者敏感的话题。谈话进行中有短暂沉默,社工可以不着急重新拉起新话题,适当停下来观察服务对象状态并调整访谈进度。

11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