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1

0.0哆啦A梦0.0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沟通的提纲参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掉进米缸的猫

已采纳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那么社会工作者又是怎么运用沟通技巧的呢?下面我整理了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 经验 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 文化 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相关 文章 :

1.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500字

2. 沟通技巧的培训心得3篇

3.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3篇

4. 管理沟通技巧心得3篇

5. 面谈的沟通技巧

6. 最简单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7. 沟通技巧培训心得体会3篇

社会工作者沟通的提纲参考

171 评论(12)

烈香杜鹃7366

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接案是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1.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接案的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的类型有两种: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是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丁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①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②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场所安排。

①会谈目的: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②会谈时要注意时间、地点、环境要求。

(2)会谈的主要任务。

①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③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④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⑤达成初步协议。

⑥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①主动介绍自己。

②沟通。

③倾听。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①个人资料。

②身体状况。

③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

④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①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

②咨询。

③观察。

④利用已有资料。

⑤问卷调查。

4.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接案会谈记录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记叙性记录是比较常用。记叙性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等。

19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