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暖哈
职业等级:
1、职业水平考试分三个等级
2、助理社会工作师
3、社会工作师
高级社会工作师(还没制定)
国家职业资格共分四个等级
1、社会工作者四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2、社会工作者三级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
3、社会工作者二级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二)
4、社会工作者一级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技师一)
扩展资料
报考条件
----社会工作者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
(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大专学历,经社会工作者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1959年以前出生,获得中专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
(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连续从事社会工作2年以上。
(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社会工作者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社会工作者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社会工作5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取得社会工作者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社会工作者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社会工作者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者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者

假如天天做梦
希赛网为您整理: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1号)规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1)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①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②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④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⑤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2)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①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②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③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④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⑤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⑥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3)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530katrina
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绝对术而是平衡术。社会治理必须强调“过程”。“过程”的涵义是:社会治理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延续性社会治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既不能靠制定一套的规章条例,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以不变应万变。社会治理必须倡导“调和”。社会本身是一个有自组织能力的有机体,通常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中。所以,不能用某种强力乃至蛮力去“支配”社会。而是要让社会本身发挥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乃至自我纠错、自我修复的功能。从世界观方法论层面认识问题,绝对意味着没有余地,将绝对与相对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这似乎是生活中大量争论的起因。绝对主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认识之外的绝对化的事物,这些事物是客观的、超越时空的、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对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未知远多于已知,这无疑于瓦解了绝对的基础。哲学上的争论必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因为人类彻底认清世界前,无法实证所有事物。所以,这里把视角转向社会现象,以期引发些许思考。任何方面提“绝对”都必须慎重,最好留有余地和腾挪空间。以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为例,只要走向绝对,治理成本就会骤然上升。比如,当目标评价限定在一个空间范围,则是合逻辑的,即便标准确定在99%,也是可以通过更大努力来实现,效费比处于合理范围,如果着眼点放在最后的1%,代价可能不是递增而是倍增,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最后这1%可能是娘胎里带来的,具有伴生关系甚至是天性。以自然现象佐证,无菌环境中培植出来的绝大多数东西,都难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因为缺少必须的免疫力。当然,问题的要害还不在成本,而在于改变甚至异化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更可能导致生态的恶化。换句话说,当“绝对”由价值取向和意志力化作评价标准和尺度,至少带来两大问题。一个是导致思想和认识上的空头化。你要构建某种绝对关系,就必须提供科学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富于质感与操作性,否则必使目标于空泛和虚置。要么使被考评者于无时无刻不处在表白状态,因为缺少质感和可操作性的评价,只能通过语言表示。如此下来难免不是假话空话套话泛滥成灾,形式主义和“两面人”大量生成。另一个是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会导致潜规则胜于显规则,因此生态乃至社会生态。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制度是不完美,所有缺陷必成制约,越是涉及复杂事物或进入社会深层次,越是无法达成完满。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