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anfei0451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服务内容
1、残疾预防
预防残疾,暴力、贫困、意外、不良生活方式等是造成缺陷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改善社会中处于最不利位置的群体的教育、经济和生活状况,建立稳健的家庭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普及照顾老人和儿童的方法与普及预防残疾的知识、技术等。
2、康复工作
康复,旨在使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在医疗、护理、器械辅助等复健措施外,社会工作者可以担当心理、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辅导和协助,以及进行生活自理训练及就业指导等。具体的工作包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处境,并评估其在重返社会生活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等。在社会联系方面,社会工作者还可协助残疾人取得家人、同学或同事、邻居的支持,建立社区网络,协助解决生活困难。
服务方法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方法是深入探求个人和家庭整体上的.需要,为其拟定工作方案,并与残疾人及其家庭一同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使残疾人及其家庭缓解心理压力,培强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提供机会和资源以增强案主的能力。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指以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3、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方法较注重从宏观的层面评估残疾人群体的需要,制定工作方法,通过社区资源链接、推动居民参与和建立社区支持网络,解决并消除残疾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使其能有更好的康复和发展机会。
在路上8848
正常情况下,符合报考条件就可以,有的地方还会有残疾人社工招聘,可以留意下相关的资讯哦~2021年上海崇明区公开招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74名为加强本区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残疾人各项民生保障服务工作,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对象和条件(一)政治素质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有爱心且热爱残疾人事业;(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活力及服务意识;(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四)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1年5月1日后出生),崇明户籍或崇明户籍的配偶;(五)能熟练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六)同等条件下,全日制应届大学毕业生、残疾人家庭适当优先。招聘岗位具体工作内容及招聘人数详见《2021年崇明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公开招聘简章》(附件1,请至崇明人才网“下载中心”下载)。二、招聘方式及用工形式招录工作分为笔试和面试。按照区残联招录流程办理招聘工作。以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办理录用手续,通过劳务派遣公司与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三、报名时间与方式(一)报名时间:2021年5月11日8:30至5月17日16:30(双休日除外)。(二)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1个乡镇报名,并勾选是否愿意接受调剂。考生将《2021年崇明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公开招聘报名表》(见附件2,请至崇明人才网“下载中心”下载)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发送至邮箱:。邮件标题格式:姓名+报考乡镇。报名信息表中相关信息须规范准确填写,其中所学专业须填写本人毕业证上所载专业,电子照片须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手机号码准确、畅通。报名确认。报名表(Word版本)发送至邮箱后,请致电区残联办公室(电话:69621376)确认报名是否成功。四、资格审核(一)资格审核时,考生须提供《2021年崇明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公开招聘报名表》、身份证、户口簿、学历毕业证书及相应的学历验证证明等材料。材料不齐或材料主要信息不实的,取消报名资格。学历验证证明包括:(1)往届毕业生需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未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先提供《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并确保在公示环节前提供学历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关证明材料。(二)资格审核结果当场告知考生。考生对资格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2日内向区残联提出复核申请,逾期未提出的,视作无异议。(三)资格审核时间拟定于5月30日前,具体时间、地点等由区残联通知考生,请保持手机畅通。未进入资格审核范围的不再通知。五、考试方式与内容(一)考试方式:本次招聘分笔试考试和面试考试。(二)关于笔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笔试时间暂定于6月上旬,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准考证领取时间及地点由区残联另行通知)。笔试成绩和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于考试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崇明人才网统一公布,考生可自行查询。笔试成绩低于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不得进入面试。(三)关于面试:面试人选按照岗位招聘人数1:3的比例,从该岗位笔试成绩达到最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中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面试人选不足1:3比例的,按岗位笔试合格人数确定。(四)关于综合成绩计算:综合成绩为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五)面试时间、地点及须携带的证件材料等事宜由乡镇负责通知,请考生保持通讯畅通。未进入面试的考生不再另行通知。面试成绩将于面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在崇明人才网公布。六、体检与考察面试结束后,根据该岗位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由用人单位择优确定进入体检和考察环节的人选。体检和考察事宜由用人单位组织,根据报考人员体检和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体检或考察不合格者不得聘用。七、公示与聘用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崇明人才网上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或反映的问题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手续,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享受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duanxuehan
一、案例背景介绍
20xx年8月18日下午4时,工作员根据xx村提供的残疾人名单外出走访服务对象,在村口篮球场位置,看到了一个蜷缩在巷头的身影,这个阴暗的身影旁坐着一位80岁高龄的老奶奶。也许是工作员热情的打招呼和亲切的笑容获得了老奶奶的信任,老奶奶主动地向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蜷缩在巷头的少年就是老奶奶的孙子,叫“兴仔”。
二、症状描述
兴仔为智障一级,23岁,存在语言障碍,能勉强发出“啊”、“无”的音调,平日与家人交流,主要通过手部或头部姿势完成简单的交流。
兴仔1991年生,能自理,与父母、妹妹、奶奶同住。由于担心兴仔在外被人欺负,其父母一直以来都把兴仔锁在家中,极少让其出门。
兴仔想出门时一般都是由其高龄的奶奶带着,只会在家附近的篮球场打转,对陌生人非常警惕。
由于无法正常发语,兴仔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加之其脑功能受损,经常流口水,在着装方面经常穿一些破烂的衣裳,外表看上去给人一种“傻、脏”的感觉,村里的同龄人从不与兴仔话,村里有些人会直接叫兴仔为“傻仔”,兴仔几乎没有朋友。
三、问题分析
1、案主平日饮食习惯无规律,非常消瘦,着装邋遢,精神状态欠佳。
2、兴仔无接受过教育,但在父母的教导下会识别少部分简单的生字,但数数的能力(从1-10数数)较弱。
3、兴仔虽为智残一级,但喜欢挑战,在挑战受挫时,容易烦躁、发脾气。
4、工作人员在探访时发现,案主平时只与家人接触,社交圈子狭窄。
5、父母对兴仔显得过分呵护,兴仔在这样的过度保护下,无法实现独立。
5、兴仔有完整的家庭作为他的支持系统,但其他支持网络较为薄弱。
四、服务计划
(一)目标
1、总目标:改善案主的生活现状,让其最大程度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具体目标:A、接纳和理解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B、改善案主家庭系统的互动
C、搭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案主的综合能力。
(二)介入策略
针对案主及其家庭呈现的问题,社工通过运用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心理社会治疗理论和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相结合,为案主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
由于案主是智残人士,发育相对迟缓,尽管已23岁,仍处于青春期,身体在迅速发育成长的同时,在心理上,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存在消极抵抗的心理—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对于父母过多的照顾和干预会产生厌烦情绪。案主目前较为活跃的互动仅仅局限于家庭,环境中的朋辈系统基本搭建不起来,这种单调的支持系统也是案主目前各类问题行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案主开展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注重搭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完善案主家庭系统的良性互动,加强案主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沟通,以促使案主做出改变。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的人际沟通状况,认为人际沟通是打通个人与社会之间互动的桥梁。它将关系到案主的家庭关系、社区环境和社会角色扮演,对案主的自我意识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工作人员要对案主的社交技能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对于可能与案主有交集的个人和单位采取多层面的介入,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沟通环境,提升其自信心。
依据认知行为理论,个人的看法与想法决定自己的心情以及行动。个人之所以感到情绪困扰,主要是由于他对事、对人、对己的不适当的看法;悲观的看法将导致悲观的情绪与消极的行动,乐观的看法将导致快乐的情绪与积极的行动。因此,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应协助案主的父母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引导父母学会发现兴仔的闪光点,看到自己作为残障人士的父母而有过的成果经验,提升他们对自己以及兴仔“变好”的信心,从而尝试逐渐放手让兴仔多接触外界,多学习,锻炼其独立的能力。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链接资源,制造观察和模仿学习的机会,让案主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
五、介入过程
(一)真诚关注,初步建立信任关系:在这一阶段,工作人员三次上门面谈,通过运用同感、倾听和澄清等技巧详细收集案主个人层面、家庭层面、朋辈群体层面以及社区级社会层面的信息,做好问题记录及分析。同时,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真诚,也让案主及其家人感受到了友好和关爱,双方的信任关系初步建立。
(二)案主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制定服务计划:在这一阶段,工作人员主要采用面谈和电话方式。对案主及其家人出现的个人以及家庭问题进行梳理以及辨析,让案主的家人明白到案主想要改变并且共同参与到服务制订,激发案主的主要关系是协助案主改变的动力。
(三)实施服务计划:在这一阶段,工作人员采用面谈、家庭辅导、同时结合小组、社区工作的手法,针对案主的个人、家庭、朋辈以及社区等层面实施服务计划。主要内容有:
1、协助案主申请加入社区庇护工场,让案主有机会参与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在庇护工场中,由于案主的接受能力较强,社工引荐案主成为庇护工场的质检,案主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验中,自我有用感和责任感有所提升。
2、向案主的家属普及残疾人福利政策信息,协助其家属向区残联报名参加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班,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课程指导,案主的仪容焕然一新。
3、针对案主家庭中存在的沟通互动问题,工作人员结合案主的情况进行了家庭辅导。工作人员及时告知父母案主在庇护工场中的进步,并邀请他们到庇护工场参观,缓解其父母过于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此外,工作人员还邀请案主的父母参与智残人士父母的交流会,让他们能够从中学习与与智残子女相处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案主和父母的互动情况有所改善。
4、开展社区活动,邀请案主作为义工协助活动的开展,让案主同村的邻居看到与他们印象当中不太一样的案主,减少他们再次在案主身上强加“傻仔”标签现象的发生。
5、结合小组工作的方法,为案主提供学习与人交往,建立真诚友谊的平台。
6、针对案主回归社会的问题,,工作人员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让案主有机会到有接收残疾人意愿的厂企进行简单的生产岗位工作,一方面提升案主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厂里的正常人对“残疾人”自力更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7、招募义工定期上门义教,教导案主识字、数数。现在,案主已经学会写自己和家中其他人的名字,也能正确地按照工作人员的指令,数出相应的物体数量。
(四)评估
1、评估方法:案主的家属、邻居、庇护工场其他学员及工作人员、案主工作的工场老板及同事口头表述对服务对象的看法,填写满意度问卷;工作人员的持续观察;案主对自己的前后评价。
2、评估内容
(1)生活自理能力:案主的整体面貌,仪容仪表、精神状态已大有改善。
(2)与家人的互动情况(家人开始放手让案主去接触更多的新事物,同时也能够在案主取得进步时给与其肯定)
(3)情绪方面(案主在受挫时急躁、乱发脾气的次数有所减少)
(4)就业能力方面(案主作为智力残疾一级人士,但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教导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了工厂加工流程,还能按照生产要求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务。而在庇护工场,案主也能够主动协助工作人言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深受其他学院的喜爱。)
(5)自我认知方面(从足不出户到现在的庇护工场组长,案主所获得的成功经验让他明白到,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6)社会支持网络:(通过一系列的服务策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案主的改变,也积极参与到协助服务对象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队伍中,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渐搭建起来。)
六、结案与跟踪
1、目前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好,其本人及其家属对生活也重新恢复了信心,生活幸福感得以提升。
2、结案处理方式
提前告知案主及其家属个案服务即将结束,处理离别情绪,帮助案主及其家属梳理个案过程,看到各人所取得的进步。工作人员留下工作电话,告知他们以后可以经常和工作人员交流。
3、结案建议
后续继续巩固案主现有的正向改变,继续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定期进行家访,鼓励案主积极面对今后的生活。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