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捣蛋妈
最近看了很火的一部电影《小偷家族》,开头就是一日本家族,老人退休金不够用,为维系生存,年轻人努力学习和拼命实践父辈传授的技能,无奈都做了小偷。这到底是谁的错? 更有咳言说如果日本死到一个老人,就相当于拯救了三个年轻人! 日本的老龄化已经众所周知,那么它的邻国韩国情况如何呢?提起韩国退休生活,人们会想起韩剧里的奶奶角色。她们闲居在儿子家,拥有一家之长的权威,时不时使唤一下儿媳,听听孙子的八卦,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直到看见韩国大城市里,到处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老年人,人们才发现,真实世界可没这么美好。 在韩国,有420万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数量甚至比20多岁的打工青年还多。 对比韩国老人和中国老人的退休生活会发现,中国老人退休时,韩国老人在工作,中国老人跳广场舞时,韩国老人在工作,中国老人带孙子时,韩国老人还是在工作。 这不是工作狂老了以后的生活,而是老龄化国度里,一代人被牺牲的晚景。 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而实际上,人们平均工作到71岁才会真正休息。退休年龄只是重新找工作的开始。 在首尔的“银发招聘会”上,场面比上海父母相亲角还要热闹,3万多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寻找职场第二春。他们在竞争的6000个职位,大多属于退休前从没想过会从事的“低端行业”,包括快递员、保安、清洁工、加油员……76岁的康大爷面试了最火爆的快递员岗位,发现需要学会发短信才能送货,有些担心自己是否能被选中。 77岁的李大爷则申请当垃圾清理工。他本以为退休后能搬到四个儿子家,却迟迟没等到邀请。无奈只能放下身段,投出第一份简历。 好不容易出现一个黑发求职者,结果是来替63岁的父亲找工作。这位儿子觉得父亲出门工作比在家闲着好,而老爷子嫌找工作太没面子,拒绝在招聘会抛头露脸。在如今的韩国,退休老人已经成了劳动市场上的生力军。每五个出租车司机中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住宅保安也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大爷。 在垃圾分类回收厂,由于工作条件不好,老板最愁的就是招不到工人。就在年轻人纷纷退避之时,也是60岁的老人,不畏难闻的气味,和被玻璃扎手的危险,毅然走上了流水线。由于65岁以上的人可以免费坐地铁,坐地铁送快递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在中国,是年轻力壮的快递小哥在街头奔波,而在韩国,是白发苍苍的快递大爷在地铁穿梭。韩国有专门的银发快递公司,招收老人送比较轻便的货物。 71岁的朴宰耀已经当了四年快递大爷。 倒不是因为他想为祖国发挥余热,而是自己开的小公司破产后,养老金根本无法维持生存,更别提实现给孩子在首尔买套房的人生目标。 于是朴大爷过上了规律的打工生活,一天处理100个包裹,一周工作三天,一个月工资折合人民币3000块。 他的目标是干到身体吃不消为止,“我们这一代人太忙了,只能在这疯狂的时代里为了生存和抚养孩子而活,根本不敢想退休的事。” 只有在每年7天的年假里,朴大爷才会体验一把真正的退休生活,和妻子去济州岛旅行。 朴大爷在公司算是正常年纪,最大的同事已经78岁高龄。由于韩国人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1岁,比实际退休年龄多10年,有乐观的大爷调侃:好在韩国人活得长,还有10年时间留给我们自由支配。退休等于破产 说起这一代韩国老人,其实是最有资格休息的一代。因为韩国经济起飞的奇迹,是他们一手打拼的成果。 但是能不能休息不取决于贡献,而取决于有没有钱。贫穷成了继续工作的最大理由。据统计,韩国65岁以上老人的贫困率高达,是发达国家中比例最高的。 虽然政府在1988年开始实行养老制度,但养老金不是想领就能领。不仅需要持续缴纳10年以上,还需要证明没有子女照顾。政府默认,有子女的老人自古都是由家人照料。结果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老人能拿到养老金。 即便有资格领养老金,也不意味着可以安心享福,因为养老金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据统计,韩国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约为2000元人民币,还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三分之一。由于许多老人面临吃不饱的情况,政府和NGO开办了老人食堂,提供免费食物。 有子女的老人想,国家指望不上,还可以指望孩子嘛。毕竟根据儒家传统,养儿防老才是正道。即使不像韩剧里那样拥有一家之长的威严,也可以在孩子家做讨人喜欢的爷爷奶奶。 谁料这世界变化快。韩国富起来了,但是经济增速却大不如前。这意味着更高的物价,和更少的就业机会。在疯狂的竞争下,年轻人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实属不易。 于是“养儿防老”成了最先被牺牲的传统。过去15年,认为应该赡养父母的孩子比例从90%暴跌到37%。老人们无奈地发现,虽然把一生积蓄都投入到了子女的教育,但孩子已经被房子、车子、孙子的教育掏空,再也无暇顾及自己。首尔退休老人哀叹,“家庭解体了,因此,我们将孤独地死去。”这就像人生的游戏努力闯到了最后一关,正准备安享晚年,却突然落入了hard模式的隐藏关卡。眼前的关卡愈发艰难了,身体和精力却大不如前。 人们终于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哪里是退休,分明是下岗。大批从企业退下来的老年人发现,中产退休,可能混得连实习生都不如。一名曾在知名财团工作的大爷称,退休后好不容易找了份实习生工作,工资却比其他人低四分之一。 69岁的金敏秀对此感同身受。他退休前在工厂担任工程师,月薪2万4千人民币,可退休金和老伴加起来也不到4000块,还不够以前的零头。更令人绝望的是,在物价高涨的首尔,每月的最低生活成本约12000元人民币。 因为以前的工资都花在了4个孩子的教育上,兜里没有积蓄,金大爷的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了改善“吃土”现状,金大爷托关系在小公司找了份新差事。一问工资,却只有7000。HR很直接:“你这么老,要么接受,要么别干。”一句话让大爷最后的倔强也打了水漂。工作才是最后的依靠 靠政府和靠儿女都成了愚不可及,到头来,许多人选择依靠工作拼命活下去。 尹女士每天推着生锈的手推车,在首尔走街串巷捡废品。因为有五个子女,所以领不到政府养老金。可她宁愿独自打工,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 每天回到家的时候,尹女士觉得背在疼,浑身没一个地方是舒服的,她也从没跟孩子提起过。“回到家浑身都疼!” 但是再善解人意,也改变不了生活的孤独。 五个孩子结婚后都搬到了别的城市,偶尔会一起来看她,但是待不了多久,就会一股脑儿离开。 孙子们也不喜欢到她家去,抱怨屋里有蟑螂。为了讨孙子开心,尹女士会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这甚至加重了孙子的不开心,因为奶奶只给了1000韩元(6元人民币),而他们期待的是10000韩元(60元人民币)。面对没人气的家庭生活,尹女士越来越把捡垃圾当成了一种乐趣。因为至少,每天能跟垃圾站的同事聊聊天气。 金太太也一样,为了不麻烦孩子,独居在外。 她已经计划好,工作到做不动为止,然后把所有积蓄拿到医院去安静地度过余生。当然,这一切都不打算告诉孩子。金太太实在饿得慌时,才舍得花约12人民币去喝碗汤。 如果有人要说这些凄凉晚景是老龄化的恶果,那么很遗憾,这只是韩国老龄化的开始。目前,65岁以上老人占韩国总人口的13%,到2060年,比例将变成40%。 在一场白发涛涛的老龄化浪潮里,没人能够幸免。对于沉浸在中产阶级焦虑里的下一代,城市里白发苍苍的体力劳动者像是一个预言。 就像一位中年清洁工所说: “看着这些无法退休的老人,就知道我们这代人将会如何老去。”参考文章 [1]养儿不能防老,韩国老人走上绝路,CHOE SANG-HUN,纽约时报中文网 [2]在韩国,退休可能是难以捉摸的,SU-HYUN LEE ,纽约时报 [3]韩国为何强制推行60岁退休?,新民周刊,詹小洪 [4]当你老了,愿意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生活,澎湃市政厅,王艳蕊/北京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办人 [5]South Korea’s inequality paradox: long life, good health and poverty,The Guardian,Justin McCurry,2017 [6]Poor and on their own, South Korea’s elderly who will ‘work until they die’,CNA,Lam Shushan [7]Elderly prostitutes reveal dark side of South Korea’s rise,By Associated Press September 25, 2015
shenli83浪漫满屋
现在的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多,通常80岁的老人是白发苍苍,步履缓慢 ,但是80岁的李大爷打破记录,为何他的体力这么好 ?我认为是因为他常年的坚持吧 ,李大爷热爱跑步 不仅身板儿硬朗健步如飞 他的相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还要年轻十几岁,李大爷 每天跑5km,坚持了60年,风雨无阻,即使在大雨大雪中也不会停止训练 ,我觉得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他做任何事都需要毅力 ,不管是学东西 ,还是做事情 ,都不能半途而废,80岁的大爷用实践教会了我们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我相信任何一件事情 能像李大爷一样坚持60年,那么你一定是佼佼者。
80岁的李大爷本名叫李谊本,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各类田径比赛已经60年 ,曾是徐州市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屡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奖牌总数已累计三百多枚, 2021年淮南市首届田径公开赛 李大爷成为本次比赛的最年长者,备受瞩目。 对于李谊本来说,跑步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跑步让他感到幸福, 接下来他准备参加第24届亚洲老将天津锦标赛 为国争光。
跑步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每一个热爱跑步的人,都希望自己活到老,跑到老,享受跑步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李谊本老人说,坚持跑步几十年,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体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跑完都有愉悦感,觉得自己变年轻了
现在二三十岁的你,一说到跑步就说伤膝盖,一游泳就怕感冒,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深的夜,收藏着各种养生的帖子,却从未有所行动 ,嘴里说着来日方长,其实你的身体早已透支了健康…… 不同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年轻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 。
水里漂浮的雨
【单选题】1.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了由邻居陪同前来求助的李奶奶,李奶奶说自己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几天因脑梗住院治疗。她每天要去医院送饭,昨天在回家途中扭伤脚踝,行走困难。经过沟通,小王与李奶奶定了需要小王协助解决的具体困难,小王所做的是社会工作者通用过程中( )阶段的工作。A.接案 B.签订协议 C.预估 D.制定方案2.刘先生失业后,一家人靠着‘低保金’生活,为帮助刘先生一家,社会工作者小仪做了下列工作:与刘先生和刘太太进行了面谈,询问他们失业后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感受,了解刘先生和刘太太的教育背景、专长和再就业经历,向居委会和刘先生的邻居了解其与邻里的关系,这些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 )阶段应完成的任务。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3.小李来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向社会工作者咨询,说自己最近谈了女朋友,很满意,但女朋友嫌他生活懒散,没有上进心,闲暇时间不是和朋友打牌就是喝酒,有时还上班迟到,提出要和他分手。小李很珍惜这段感情,表示自己很想改,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因而很苦恼。为了增加小李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意愿,社会工作者适宜的提问是( )。A.“你的担心到底是什么?”B.“你对改变做好准备了吗?”C.“你觉得你自己的问题是什么?”D.“你打算做些什么来改变目前的状况?”4.李奶奶与儿媳因为孙子的教育问题经常争吵,婆媳关系紧张,李奶奶对此很苦恼,希望得到社会工作者小王的帮助。为了了解李奶奶的问题和需要,帮助李奶奶识别和善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小王应做的是( )。A.了解李奶奶的背景资料 B.明确李奶奶的问题所在 C.了解李奶奶曾经得到的帮助 D.分析李奶奶问题的成因5.社会工作者小王完成了小秦的个案服务并顺利结案,计划接下来的3个月内定期对小秦进行电话回访。小王的上述工作安排属于( )。A.跟进服务 B.成效评估 C.情绪安抚 D.服务咨询6.社会工作者为了倡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开展了系列服务。下列做法中,通过完善社区环境布局倡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是( )。A.开展儿童友好社区讲座B.设立紧急庇护场所C.举办社区亲子趣味运动会D.组织“我爱社区”演讲比赛7.“类家庭”是儿童福利机构采用的儿童照顾模式之一,这一照顾模式的核心目标是( )。A.培养儿童人际互动技能 B.为儿童创造一种家庭生活环境C.培养儿童做家务的技能 D.为机构工作人员减轻照料压力8.小王是外来务工人员,丈夫因工伤死亡,独自带着女儿在城市打工,邻居向社会工作者小张反映,小王丈夫去世后,精神状态一直不好,说女儿是“丧门星”,时常把女儿打得遍体鳞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小张应首先要做的是( )。A.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孩子安全 B.寻找合适成年人,协助照料孩子C.联系小王的家人,为小王提供帮助 D.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小王提供帮助9.小张夫妇结婚多年未育,向儿童福利院提出收养儿童的申请。为审核其资格,社会工作者小郑负责对小张夫妇进行家庭评估。评估时,小郑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是了解小张夫妇( )。A.家庭育儿能力和条件 B.是否知晓收养儿童的手续C.希望收养多大年龄的儿童 D.是否知晓收养家庭的权利10.单亲妈妈小芳想向社会工作者小李诉说,10岁的儿子小明常因打网络游戏,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小芳工作单位离家较远,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儿子。小李邀请小明参加社区“四点半课堂”,并联系退休党员王阿姨与小芳结对,在小芳下班前替她照顾儿子。同时,小李还介绍小芳加入“助苗成长微信群”,向心理专家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以提高其亲职能力。小李为小芳家提供的上述服务属于( )儿童福利服务。A.治疗性 B.补充性 C.替代性 D.保护性11.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协助社区青少年辨识和觉察自我状态,以改进其表达方式,其中一节的活动内容是:在地上画出分别标有P、A、C的三个圆圈,每两名小组成员为一组,就某一有争议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当他们使用情绪化、孩子气的语言,或有委屈、抱怨等行为表现时,就跳入C圈;当他们的语气变得成熟理性,情绪稳定时,就再跳入A圈;当他们的语气带有指使、命令、斥责的性质时,则要跳入P圈。该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所依据的是( )。A.佛洛依德的自我理论 B.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C.埃里克森的自我理论 D.伯恩的沟通分析理论12.几名高三学生打算放弃高考,一起自主创业,他们的父母得知后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未来,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们发现孩子不仅不听他们的劝告,还讨厌他们的管束,打算一起离家出走到外地创业,家长们很着急,向社会工作者小林求助,希望小林能劝孩子们放弃自己的想法。为帮助遇到此类问题的家长和孩子,小林可采用( )的方法协助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A.社会观护 B.为家长孩子举办创业技能讲座 C.资源整合 D.为家长与孩子开办亲子平行小组13.小杰,16岁,家住农村,学习成绩优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身边的小伙伴也陆续进城打工,感到十分孤单。临近毕业,小杰不知自己该选择继续升学还是进城打工,十分迷茫,心情焦虑。社会工作者计划开展的下列服务中,有助于小杰进行抉择的是( )。A.协助小杰学习压力管理技巧 B.协助小杰与父母沟通交流C.协助小杰学习情绪管理方法 D.协助小杰绘制“自画像”,增加自我觉知14.社会工作者拟运用“生涯选择配合论”来帮助青少年进行生涯规划,协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个人内在世界与不同职业所需特质之间的关系。小林可设计以( )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实现其工作目标。A.“我的兴趣” B.“我的能力”C.“我的人格” D.“我的需求和价值观”15.张老伯经常对儿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张老伯的话语隐喻的是老年人的( )优于年轻人。A.液态智力 B.结晶智力 C.长期记忆 D.短期记忆15.张大爷丧偶多年,几年因疾病导致半身不遂,张大爷的女儿长期独自照顾他,近来感到力不从心。社会工作者得知后,把“家庭思维”的视角出发,为该家庭提供服务,其适宜的做法是( )。A. 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张大爷B.邀请张大爷女儿参加照顾者支持小组 C.联系专业康复人员定期上门提供服务 D.动员张大爷入住养老机构,让女儿常去探访17.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小丁第一次独立做老年小组工作,心里没底,向督导者张老师请教,张老师给了小丁一些建议,下列建议中,正确的是( )。A.根据老年人的节奏调整小组进度 B.老人参加小组一定要征得家人同意C.为每位老人配备一名志愿者,以确保安全D.确保老人在小组内能够任意表达对其他组员的看法18.许大爷在养老院住了6年,近期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原来乐呵呵的许大爷变得情绪低落,整天唉声叹气,对社会工作者小关说自己自己活不了多久,治疗也没有用了,想放弃治疗。此时,为了帮助许大爷,小关适当的做法是( )。A.与医生沟通其治疗方案B.与其社区建立联系C.鼓励其接受现实保持希望D.帮助其做出院前的心理准备19.社会工作者小林到老伴刚去世的张奶奶家探访,碰到张奶奶正与女儿聊天,聊天的过程中,张奶奶表示要修改之前和老伴一起订的遗嘱,还要尽快将老伴留下的字画分给孩子们......张奶奶女儿还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她收拾房间的时候,在张奶奶的枕头下发现不少安眠药,针对上述情况,小林首先要做的是( )。A.请亲朋好友陪伴张奶奶B.对张奶奶进行哀伤辅导C.对张奶奶进行自杀风险评估D.请法律志愿者协助张奶奶修改遗嘱20.某妇女发展中心为帮助贫困山区妇女脱贫,协助她们成立了合作社,一起销售农产品,并为她们提供电子商务培训。上述工作( )。 A.满足了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B.满足了妇女的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C.既没满足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也没满足妇女的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D.既满足了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也满足了妇女的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21.吴女士离异多年未再婚,与女儿一起生活,前夫再婚后,很少与吴女士母女联系。去年吴女士下岗,生活拮据。上初三的女儿越来越不听话,有时还逃课, 经常被老师叫去谈话,说她对女儿管教不严。吴女士母女为此经常争吵,关系紧张。吴女士觉得自己没本事,单亲的状况也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很无助。于是求助社会工作者小王。小王决定运用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吴女士提供协助,正确的做法是( )。A.激发其潜能,独立解决问题B.帮助其反思自己的性格及行为问题C.建议其与前夫联系,让前夫多与女儿交流D.建议其尽快结束单身装状态,组建新的家庭22.社会工作者小王来到贫困山村参加精准扶贫工作,小王发现,建档案立卡的 中,有一部分是妇女,她们大多是50岁左右,文化程度低,也没有一技之长。小王计划链接资源帮助这些妇女脱贫,为达此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协助妇女姐妹树立脱贫信心B.与妇女姐妹一道分析贫困原因C.让妇女姐妹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能D.邀请农技专家为妇女姐妹提供培训23.外来务工人员小丽怀孕了,社会工作者小宋邀请小丽夫妇参加社区举办的科学育儿与生殖健康讲座,小丽夫妇忙于生计,缺席了这次讲座,并认为没有必要定期做产前检查,小丽夫妇的这种情况,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很常见,针对这个问题,小宋应做的工作是( )。A.向社区居民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知识B.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C.尊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自觉权D.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医疗保健资源的权利 24.为了改进当地单亲贫困母亲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小李带领她们成立了传统手工制作互助小组,在互助组中,为了实现对单亲贫困母亲的增能目标,小李应该采取正确的做法是( )。A.扮演协助者角色,对互助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B.组织组员分析市场需求,集体商定做何种手工产品C.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做何种手工产品D.扮演治疗者角色,帮助组员分析自己对贫困生活应承担的责任25.社会工作者小刘在为脑瘫儿童小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整合了教育、护理、康复 等不同专业的服务与资源,回应了小强的多重需要,增强了小强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小刘所运用的方法属于( )。A.社区康复 B.个案管理C.教育康复 D.需求评估26.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劝导居民将机动车和自行车停放在规定的位上,不乱停、不占用盲道,上述宣传活动旨在保护残疾人的( )。A.康复权B.文化生活权C.社会福利权D.环境友好权27.社会工作者小燕在前期的需求评估中发现,社区内的部分残疾人有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需求。为此,小燕拟采用职业康复方法满足其要求,她开展该项服务的步骤应该是( )。A.评估--咨询--培训--就业指导 B.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C.咨询--培训--评估--就业指导D.评估--培训--咨询--就业指导28.社会工作者小郑向督导者老张询问如何与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老张提供的下列建议中,符合与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指导原则的是( )。A.同情残疾人的处境B.避免当面谈论残疾问题C.为残疾人提供建议D.设身处地理解残疾人感受29.老刘一家三口,平时生活比较拮据,主要靠老刘的工资收入过日子,最近,老刘因车祸失去了左腿,无法正常工作,家庭陷入困境。老刘整天待在家里,觉得自己没有用,情绪低落。针对老刘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为其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其申请低保B.促进其社会交往C.促进其身体健康D.减轻其心理压力30.社会工作者组织社区服刑人员成立了法律知识讲团,定期在社区内开展法律及禁毒知识宣传,社会工作者采用这种工作策略的目的是( )。A.让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维护社区治安B.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C.对社区服刑人员加强监督,严格管理D.让社区服刑人员服务社区,进行自我教育31.小刚被判缓刑并接受社区矫正,父母为防止其再犯错,把他的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全部收了起来,并规定晚饭后不许出门,导致小刚与其父母的关系日趋紧张。社会工作者通过多次家访,协助小刚理解父母的苦心,并帮助父母建立对小刚的尊重和信任,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小刚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改善,社会工作者的上述做法,满足了小刚( )的需要。A.获得基本生活保障B.实现再社会化C.获得正常家庭生活D.维护就业权益32.杨某因信用卡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期执行,杨某一直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对法院判决耿耿于怀,经常无故缺席社区服务活动,针对杨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帮助,宜采取的方法是( )。A.加强监督管理B.培养劳动习惯C.开展风险评估D.认知行为治疗33.社会工作者为假释回到社区的顾某提供了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咨询服务,并协助其中申领了临时救助,社会工作者的上述做法体现了矫正社会工作的( )。A.监管B.矫正C.服务D.改进34.乐龄光荣院的老人们因李大爷突发心梗离世而陷入沉闷悲伤的气氛中,社会工作者小韩组织了李大爷的追思会,放映了李大爷生前的照片,协助老人们表达失去同伴的高手及对死亡的看法。小韩为老人们提供的服务属于( )。A.危机干预B.行为治疗C.哀伤辅导D.生命回顾35.某社区优抚安置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为了推进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的融合,设计了一系列服务活动。下列活动中,符合上述服务目标,属于中观层面介入的说法是( )。A.实现军地社会保障“无缝衔接”B.协助军休干部构建社会支持系统C.推进军地管理体制“一体化”建设D.提升驻地社区对军休干部的社会认同36.某光荣院孤老优抚对象日益减少,因此院方决定在保证为原有孤老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开门”办院的第一周,就有多名社会老人申请并入住,社会工作者小毛发现,光荣院的孤老优抚对象对社会老人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针对此种情况,小毛的工作重心应该是( )。A.帮助孤老优抚对象融入社区B.引导孤老优抚对象接纳社会老人C.帮助社会老人接纳孤老优抚对象D.协助社会老人适应光荣院的环境37.社会工作者小王具有贫困家庭评估工作的丰富经验,在对每一个新的服务对象进行评估时,小王都应坚持的正确做法是( )。A.仅靠自己的观察收集资料B.凭借以往经验得出结论C.依据初始资料完成评估工作D.搁置经验,“倒空”自己38.针对近期闹市区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的问题,救助站社会工作服科将全市救助站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印成宣传单,有工作人员到闹市区发放给流浪乞讨人员,并为他们提供食物和饮品等物资,社会工作科上述工作是( )。A.机构救助B.外展服务C.危机干预D.社会救助39.在小梅的眼中,父母相亲相爱,一家人生活幸福。一年前,小梅父亲失业了,经常借酒消愁,酒后夫妻俩争吵不休,小梅妈妈觉得日子没法过了,与小梅父亲离了婚,小梅得知父母离异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小梅的父母焦急万分,求助社会工作者小李,此时小李首先应该( )。A.确保小梅的人身安全B.联系学校老师为小梅补课C.与小梅沟通制定工作方案D.与小梅父母讨论该事件对小梅的影响40.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寒流来袭时,发现一名栖身立交桥下的流浪人员不停地咳嗽打喷嚏,该流浪人员坚称自己没事,拒绝到救助站避寒,对此,小王的正确做法是( )。A.将该流浪人员送到医院救治B.将该流浪人员送到救助站C.告知该流浪人员可随时到救助站避寒D.请民警协助将该流浪人员送到救助站年,天津8·12爆炸事发突然,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救援,他们首先应该开展的是( )。A.及时开展危机干预B.重建社区经济秩序C.恢复社区生活秩序D.修复社区社会支持网络42.小强刚上初中,妈妈要求他的考试成绩一定要在班里名列前茅,但爸爸却认为不应该给孩子这么打的压力,为此,夫妻俩经常争吵。小强觉得爸爸妈妈的争吵是因为自己而引起的,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也下降了,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小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学习不够努力B.妈妈对小强要求过高C.家庭沟通不良D.爸爸对小强要求过低43.小红向社会工作者小李反映,最近常与妈妈发生冲突,小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妈妈还是像对小孩那样管自己,认为她很幼稚,容易上当受骗,根据家庭处境化原则,小李在评估小红的需求时,应关注( )。A.小红与妈妈日常的沟通状况B.小红拥有的能力C.小红家庭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D.小红自己的想法44.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抱怨其女儿有很多坏毛病,包括做作业拖沓,写字速度慢,从不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等,为了帮助王女士聚焦问题,小李正确的做法是( )。A.让王女士清楚地描述女儿问题的表现B.让王女士清楚希望解决的问题C.协助王女士根据严重程度给问题排序D.???45.某初中二年级一班计划组织一次篮球比赛,黄同学的个子不高,平时很少打篮球,李同学对黄同学说:矮冬瓜,你也参加吧。同学们哄堂大笑,黄同学对李同学心怀不满,计划报复李同学。社会工作者得知此事后,帮助黄同学缓解恐惧情绪,与其一起探讨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李同学的行为,以及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应对此事,小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引导黄同学( )。A.学会尊重别人B.辨识自己的情绪C.学会宽恕别人D.辨别益友与损友46.初一学生小李的父母几年前因车祸双亡,爷爷奶奶考微薄的养老金抚养他,尽管生活很艰辛,但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小李,老师和同学也非常喜欢和关心他,小李有自己的理想,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从抗逆力理论视角看,上述案例中,对小李健康成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个体的坚强与忍耐B.支持性人际与社会关系C.个人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D.家人与老师的殷切期待47.班主任向社会工作者小姚反映,学生小华最近数学成绩下滑,经常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小姚通过小华的描述了解到,小华因在数学课上睡觉,老师很生气,对他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根本不像个学生,干脆收拾东西回家吧。他现在很不喜欢上数学课。针对上述情况,小姚在介入是首先应关注的焦点问题是( )。A.小华的优势潜能B.老师的教育方式C.小华的学习兴趣D.老师的教学方法48.在社区教育项目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了提高社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的内容,此内容属于( )教育。A.成人B.健康生活C.公民D.家庭生活49.为响应政府、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的号召,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拟在绿村开展扶贫工作,为此,机构邀请相关领导专家来绿村进行需求评估,该机构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绿村的( )需求。A.感觉性B.规范性C.表达性D.比较性50.某社区为解决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决定建设立体停车场,相关部门就停车场的选址、建设方案、开工时间、资金问题以及后续管理等拟定了详尽的计划,为征求居民意见,居委会的社会工作者将计划张贴在社区的基础重要位置。社会工作者上述做法,属于推动居民社区参与方式中的( )。A.告知B.咨询C.协商D.共同行动51.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开展关爱高龄老人的服务,经过需求评估,小王在计划书中设计的具体干预措施之一,是发动所在社区中的邻里、物业公司职工、保洁员等共同为社区内高龄老人提供支援,上述干预旨在建立社区居民关爱高龄老人的( )。A.个人网络B.邻里协助网络C.志愿者联系网络D.正式支持网络52.社会工作者在策划扶贫项目的时,设计了多个可行方案,在计算每个方案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之后,下一步应做的是( )。A.再次确认问题B.寻找各自可行的方案C.确定评估指标D.预估每个方案的成效53.老王因急性心肌梗塞住进监护病房,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暂时转危为安。今日,老王病情不稳定,性情沮丧,没有食欲,影响了治疗。因此医生请社会工作者小赵来协助工作。面对老王的情况,小赵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与营养科联系,为老王提供特殊餐饮B.召开家庭会议,商讨老王的照顾事宜C.舒缓老王情绪,促进其对疾病治疗的适应D.介绍老王参加患者小组活动,增进其与病友的互动54.医务社会工作者发现,许多唇腭裂患儿渴望与同伴玩耍,但家长大多因担心孩子被别人嘲笑而不让其出门玩耍,孩子为此哭闹,家长束手无策,这种情况说明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又不知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针对这些家长的问题和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A.帮助家长处理情绪问题B.提升家长照顾患儿的能力C.帮助处理家庭关系问题D.建构患儿的社交支持系统55.社会工作者小李正在为心身疾病患者制定减压小组工作方案,督导者老张提醒小李,在小组中除了要安排转化患者不良情绪,改变他们的不合理认知等内容之外,还应安排( )加以配合。A.果敢训练 B.敏感性训练 C.放松训练 D.沟通技巧训练56.小明被诊断为患有艾滋病,不知如何让家人和伴侣知晓此事,因而感到很苦恼,为此,小明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小张。此时,小张应采取的介入措施是( )。A.协助小明正确认识艾滋病B.与小明一起探索告知的方法C.与小明家人沟通,提供支持D.鼓励小明接受自己生病的现实57、120急救车将一名晕倒的老大爷送到医院急诊科,老大爷清醒后,医生建议其接受全面的医疗检查,但老大爷拒绝,医生请社会工作者小张前来协助工作。此时,社会工作者小张首先应做的是( )。A.帮助老大爷减免医疗费用B.尽快联系老大爷的家人C.劝说老大爷尽快接受检查D.询问老大爷发病时的详细情况58、正在工作试用期的小李未通过第一次岗前培训测试,按规定他有一次参加补测的机会,如果还不能通过,就会被辞退。小李担心不能通过补测而非常焦虑,并因情绪不好而与同事发生了冲突。社会工作者小刘得知这些情况后,协助小李增强自信,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了与同事的关系,最终通过了补测。在服务过程中,小刘承担的主要角色是( )。A.调解者B.联结者C.促进者D.倡导者59、社会工作者小赵发现,部门入职2~3年的职工为未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感到迷茫,找不到工作努力的方向。对此,小赵打算为这些职工举报职业生涯探索小组。在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小赵正确的做法是( )。A.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B.为组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C.协助组员进行自我规划与决策D.分析评估组员职业发展迷茫的原因及需求60、煤矿工人老王患有砂肺病多年,呼吸困难,身体虚弱,丧失了劳动能力,老王要求企业支付医疗费用和营养费,但遭拒绝,于是老王向社会工作者小马求助。小马在制定服务方案时,需设定的工作目标是( )。A.协调劳资冲突B.提升老王的身体素质C.协助老王平衡工作和生活D.为老王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望采纳,只整理了真题,答案请参考其他网站的。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