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x82627811
(二)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个机关的文件,按照行文关系、文件的去向,可以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和泛行文。基本行文规则: (1)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原则。 (2)公文不直接报领导者个人的原则。 (3)非特殊情况不越级行文原则。 (4)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的原则。 (5)部门会签未经协调一致不得各自单独行文的原则。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以下两种情况不宜用抄送: 1.请示不得在主送上级机关的同时向其下级机关抄送; 2.凡与办理公文无关的机关一律不予抄送。 请示应一事一请示,不要一文多事。如确有几件事需要请示上级,可分别写成几份请示上呈。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则。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公文的语言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庄重是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准确是指在表情达意时,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无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界限清楚,符合实际,真切表达欲表达的内容;朴实是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晓畅、恰如其分、通俗易懂,无浮华夸饰、无渲染、无形象描绘、无矫揉造作,忌堆砌华丽辞藻,忌滥用辞格,讲求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精炼是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凡,去浮辞,忌冗长空泛,同时,又不苟简,即服从行文目的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祥则祥,当略则略;严谨是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规范是指语言单位构成及组合不仅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一般逻辑规则,而且应合乎公务活动所提出的特殊规范性要求。 二、12种应用文体的写作 我从事应用文写作十余年,虽然成功之作很少,但体会颇多,记得2001年在区局听乔局长(当时区局办公室主任)讲公文写作时说的一段话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公文写作难易乎?或曰难,或曰易。我以为,起草一件公文,如果倾注的是心血,则难;如果挥洒的只是墨水,则易。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一篇好的应用文,同其他任何文字作品一样,倾注的同样是写作者的心血,同样要经过精心构思、要确定不同文体的结构、要依内容而分清层次,然后,再按照严肃、简练、准确和通俗的标准组织语言,这样写出来的将会是一篇不错应用文。当然了,能写好应用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他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基本功。培养基本功就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注重生活积累、勤于资料积累、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说,我们借助这次培训从最基础最常用的应用文学习开始,这为我们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计划与方案 计划与方案其实就是工作的打算和安排,进行书面化、条理化、具体化以后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安排”、“工作要点”、“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工作要点”或者叫“工作安排”。不经常用到的如书中提到的“中长期规划”、“项目方案”、“综合方案”等大家可以看看书了解一下不作为重点掌握。但要清楚计划或要点是把想要做的工作具体化,而方案则是把计划进一步明细化,有完成计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具有可直接操作的特点。重点学习一下工作要点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工作要点是一级税务机关或一个职能部门针对未来一个时期工作的简明扼要安排,多由于领导机关或部门对下属单位布置工作和交待任务。如通辽市地税局2006年工作要点、2006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等,要点的要求明确,指导性强,便于执行,也有利于事后检查。工作要点有标题、正文、署名和成文日期四部分组成,工作要点的特点是具有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和约束性。 (二)总结 总结就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定阶段所做的工作或开展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从中找出成绩、问题、经验和教训,揭示规律的书面报告材料。总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应用文体,经常用的有三大类:单位总结、个人总结、专题总结。重点掌握个人总结的结构要素和写作要求,一般了解单位总结和专题总结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个人总结要抓住主要问题,突出经验、教训和个人思想上的收获体会,不可停留在工作过程的回顾或一般优缺点的检查上。 个人总结行文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单位名称+期限+内容+文种 正文:1、前言:交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情况; 2、全面总结一般包括成绩收获、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三个部分; 3、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写作者姓名、日期 说一下年终自我小结的写法,一般地说,除标题外,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工作成绩。可先写工作,后写成绩,也可把工作和成绩结合起来写。开头不宜多说。如:“一年来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或“我在2005年中做了以下工作:”。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部分:努力方向。 (三)简报 简报是反映所在单位或系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项调查研究的成果和有价值的统计数字的内容简要的内部资料,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沟通、交流经验的作用。 按照内容简报可分为思想动态简报、工作简报和会议简报。我们在工作中应重点掌握工作简报、会议简报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 工作简报的版式由版头、正文、版尾等要素组成。 简报的写作要求: 1、新: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2、准:材料真实确切、问题切中要害、政策把握准确; 3、简: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 4、快:迅速及时,快编快发; 5、全:要素齐全,格式规范。 这里强调一下,我们在写信息简报时,首先要制作好标题,“题好文一半,眉清目传神”,所谓“看人先看脸、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看皮”,标题是信息的“脸面”。如:《通辽市地税部门推行电子纳税受欢迎》,让人一看事实清楚,一目了然。 (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为了工作需要和特定目的,对某一事物、问题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后,通过分析、加工,利用调查材料和研究结论整理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也称为考察报告。其主要特点,一是针对性强—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写;二是用事实说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三是揭示规律性—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调查报告按照调查范围和内容,可分为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按照作用,则可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澄清事实真相的调查报告等五类。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等三部分构成。 (1)公文式标题。由调查对象和内容加“调查报告”、“调查”、“考察”、“调查与思考”组成。 (2)通讯式标题。①单式标题,用一句话或一两个短语概括调查报告的主题或要回答的问题。②复式标题,由主题和副题组成。由主题概括调查报告的主旨或要回答的问题,用副题标明调查对象及其内容和文体。 (3)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①前言。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说明以下内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法,调查报告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等。前言的作用在于读者对调查内容获得总体认识,并为主体部分展开做准备。 ②主体。总体要求,不仅反映已调查清楚的具体情况,更要反映从实际情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即成功的经验、有效的措施或做法,问题产生的原因、教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要做到有理有据,先后成序,详略分明,主题突出。 ③结尾。或总结全文,或表达意见和建议,或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展望前景。形式多样,灵活掌握。但须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有些调查报告的前言和正文已说清楚,就不必再写结尾。(3)落款。内部使用的调查报告,正文之后应署调查者(单位、调查组或个人)的名称或名字,并标明调查 报告的成文日期;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大多将调查者署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后不写成文日期。
舟舟的食儿
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办理和答复该份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下级向上级机关发出的请示或报告,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向上级请示时,也要确定一个主送机关,其他用抄送形式,不能多头主送,避免出现责任不明,误时误事的现象;上级对下级机关的发文,主送机关应按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惯例排序,如通辽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普发性文件,主送机关可以是“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凡是直接向社会或群众公布的公文及法规章程等,一般不写主送机关。如通告、公告等。 正文:是行政公文的核心部分,是用来表达具体的思想内容的。正文应根据文种和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在公文格式规范、行文关系正确的前提下,一篇公文的水平与效果关键取决于正文的拟定。 正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当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标明其中文含义。正文写作的要求: 第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第二,要有针对性,即以事实为根据,分析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一般应一文一事,事由要集中、明确、重点突出。 第四,行文逻辑缜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第五,具体措施或意见要符合实际,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第六,语言要准确、简洁、规范。 公文中的数字: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数和在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正文层次标识方法: 第一层用“一、”“二、”“三、”等 第二层用“(一)”“(二)”“(三)”等 第三层用“1.”“2.”“3.”等 第四层用“(1)”“(2)”“(3)”等 附件说明: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注明附件说明。 附件说明写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冒号,然后说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成文日期:是指公文完成并定稿的时间,是公文生效的标志。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决定、会议纪要等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以通过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右下方,右空四字,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如“二OO二年十月一日”。 印章:是公文合法生效的标志之一。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一行之内,下压日期,端正,印章用红色;联合行文并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七个字格,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不相交或相切;联合行文并需加盖三个以上印章时,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则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其上。 当公文排版所剩空白不能空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在同一版面,不得采用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式解决。 附注: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包括说明传达范围(如“此件发至县团级”)、使用方法(如“此件可以翻印”)、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的解释等,或在使用请示文种时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附注标识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居左空二字,应当加圆括号标注。 附件:是附在正文之后用于补充、说明正文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公文因内容需要,又不便于写入正文的材料才用附件的形式表达,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附件。常见的附件有两种:一是随文所颁布、批转(转发)、报送的文字材料,实际是公文的主要内容,而主件只起批准颁布、批转转发、报送或按语作用,这类附件与公文正件具有同等效力。二是补充、说明、解释正文内容的材料,如代表名单、数字报表、图文资料等,其作用是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公文正件提供参考。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3)版记:版记也称文尾,位于公文末页最下部,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三个要素。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主题词。主题词是确切表达公文主题和归属类别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文件信息输入计算机的一种信息符号。因为按照区局文件精神,从今年开始系统内部行文不再标注主题词,因为全区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已开通,标注主题词已没有必要。但向系统外行文仍然要标注。注意:一份文件的标引,一般不超过6个主题词。 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机关。抄送上级机关的用“抄报”;抄送平级和下级机关的用“抄送”。 抄送机关应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位置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一字标识“抄送”,后加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顿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多数不以行文机关名称出现,而只用该机关办公室(厅)名称。印发机关位于抄送机关之下,占一行位置。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泡沫鱼头
要提高学生干部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可以举办学生干部培训之应用文写作培训。首先老师要从各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又以目前各大高校学生在应用文写作方面的不足提醒学生干部加大对该方面写作的关注力度。接着老师要向在座的学生干部详细的分析了通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聘书、新闻报道等应用文的写法,着重强调了活动策划的撰写,指出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时刻注意措辞的准确性,行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此外,老师还要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干部们进行互动,学生干部们也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几位学生干部现场分析了过去所组织的部门活动中的活动策划,其他学生干部也就此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学生干部们不仅从此次培训中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干部们学到了很多正式文件的撰写方法,并把所学到的应用文写作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既提高工作能力,又能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