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深海鱼
导语:“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如何把“以病人为中心”这个理念应用在沟通中,是我们每位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课题。医患沟通技巧有哪些?
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社会心理状况。
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
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方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 改善医患关系
最美护士何x的先进事迹在全国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一时间她成为了我们广大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在学习她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从她简单而真挚的一段话中体会到了,“沟通”在改善医患关系是何等的重要,她说“改善医患关系,我们医护人员只能先从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做起,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嘴多问一句,手勤动一下,带着感情去服务,而不是面无表情地机械作业,我想病人心里会舒坦些。”
随着科学教育的普及,民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病人就诊和医生为病人服务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希望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治疗目的、用药理由和治疗副作用有更多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在近几年的门诊和病房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医患沟通不仅对病人,而且对医务人员都有很多的好处,可以说是双方受益。
沟通属于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在患病后,不仅出现了许多躯体症状,还会由于疾病对生活、工作的影响,生产许多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很有可能加重病情,或给治疗带来困难。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他的肝功能正常,但总是有许多临床症状,失眠、食欲不振,肝区不适。他找过许多医生治疗,吃了不少药,但总是不见效。我没有简单地告诉他不用治疗,或者给他开一些治疗药物,而是和他拉起家常。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而失去了工作,所以非常苦闷。我问他,以前有没有这些症状。他说是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后才出现的症状。这时,我告诉他,如果肝功能正常,应该不会有问题。其实乙肝病毒是他从小就感染的,但由于不知道感染了乙肝病毒,也没有感觉到什么症状。因此,现在的症状多是心里因素造成的。我让他把自己当成正常人,不用服药治疗。我为他开了可以上班的证明,后来又和他们的领导进行了沟通。经过我的工作,这位乙肝病毒携带者恢复了工作,也恢复了健康。因此,我体会到,一些病人的疾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经过沟通和心理治疗,可以恢复健康。
沟通增加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是长期的,例如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需要按时按量做治疗的,而长期治疗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由于病人对治疗的长期性没有心理准备,或者对复杂的`治疗过程不太了解,经常中途放弃治疗,造成疾病反复。因此必须详细地为病人讲解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长期性,治疗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治疗后的预期目标。由于在治疗前和病人有了充分的沟通,我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有较强的依从性,能够按时服药,坚持治疗,定期随访,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我体会到,经过沟通,能发挥病人治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沟通增加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近年来,由于一些医德医风问题,使一些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减低,而不愿意到医院治病。这些病人往往根据一知半解,自己到药店去购药治疗,由于没有医生的指导,常常得不到彻底的治疗,或发生不良反应而加重病情;也有一些病人听信虚假广告,上当受骗,延误治疗,造成疾病加重。我在门诊为病人诊治时,都要和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经过沟通,我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对自己疾病的认识状况;然后,我根据病人的情况,用通俗的语言使病人听懂自己得的是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治疗,应该如何服药,并把下次的随访时间告诉病人,把下次看病时需要进行的化验检查为病人开好。经过这些细心的服务,病人对我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不但自己按时来看病,还介绍许多病友到我们医院来治疗。我体会到,沟通能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吸引更多的病人。
沟通能减少和化解医疗纠纷,有些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不够。有一次,一位病人家属投诉自己的亲属因外伤在我科治疗时突发心脏病,但其既往无心脏病病史。他们对此表示不理解,而且拒交医疗费用。我立即把这一情况向院领导反映,并通知病房医生,让他们注意与病人家属沟通。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组织了全院会诊,病房医生也和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
最后,在心内科医生的会诊协助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家属最终理解了我们,并把医疗费用全部交齐。我体会到,经过沟通,可以消除医患间的隔阂,减少和化解医疗纠纷。
通过种种事例,我深深体会到,把沟通作为常规工作不会加重医生的负担,反而有助于以后的工作。
薄荷kokoro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资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下面我整理了促进医患沟通的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促进医患沟通的技巧一、仪表、言谈、行为规范
医生在工作期间应该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如:着装得体,衣服洁净,佩戴胸牌,女士饰物简单,不宜浓妆,严禁穿拖鞋等不雅之行为;面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应抱着热忱的态度,而不应萎靡不振,给病人不信任的感觉;医生的诊室应该保持整洁、干净,桌上的各类文书、纸张摆放有序,反之则会给病人留下此医生办事条理不清、很凌乱的印象;在跟病人交谈时应吐词清晰,语调亲切,用语文明,倾听认真,谈吐高雅,热情耐心等;在诊室就坐应端庄大方,站立仪态高雅,行走稳健轻盈;病人来时有迎声,走时有送声,应该站立迎送,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请稍候!”、“请问您感觉哪儿不舒服?”、“我将为您做一下身体检查,请您配合一下!”、“谢谢您的合作”、“祝您早日康复!”等等。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接诊每一位病人时主动问候,微笑服务,爱心相助,应用规范的仪表、言谈、行为来沟通。只有这样才充分诠释了医院图示中四个心形的意义:“热心、爱心、真心、关心、”。
促进医患沟通的技巧二、最初与病人接触的神情
每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总会有最初的第一印象,决定性的七秒钟就是最初接触的那一刻,可以让认识你的人马上做出反应。病人来医院一般是带着期盼的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此时来到医生面前最希望看到的是:医生礼貌而适度的热情迎接,自然轻松的真诚神情,而最忌医生对病人的全身打量、表情淡漠或藐视的神情,此时应该多一些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问候,对病人关注的神情,给病人一种真正被重视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病人在最初与你接触的一瞬间对你产生信任感与好感。我们应该时刻想着:病人也是充满感情的人物,对于初诊的病人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当你知道这位病人的姓名后,你应该轻念他她的名字,因为对别人来说,他她的名字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它叫出来,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也许这个病人下次来医院复诊时,他就会很自然的找到你。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请记住这条规则:“牢记他人的名字”。
促进医患沟通的技巧三、积极的聆听
曾经听很多病人这样抱怨过上医院看病难:排队要三小时,看病也就两三分钟,医生会给你开一堆的化验单,看完化验就下诊断、让你吃药,可能看都不看你一眼,听都不会听你说完,最后出了医院什么都不明白,我想这样的事情大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普通的医疗就是这样一种现状,可能医生还会说:“这是患者的挑剔,我们每天要看那么多的病人,哪有时间听他们唠叨呀?”确实我们有太多的临床工作,相比之下病人的交流和沟通显得那么的渺小和不重要,可是我们能否认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吗?不能,病人首先也是人,是活生生的有感觉、有情绪、有心理反应的人,我们能简单的将病和人一分为二吗?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只有当你认真、耐心地聆听完病人的诉说后,你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展过程,才能做出更明确的诊断,积极耐心聆听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安慰。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是一名医生外,也是一名耐心的聆听者,在聆听中正确引导病人去讲出与疾病相关的重要的内容。
促进医患沟通的技巧四、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微笑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在医疗服务和医患沟通中是否需要微笑?答案是明确的,医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而且是需要更多的关怀、更多温馨的人际关系。
世界上什么样的微笑最甜美呢?答案是婴儿般的微笑。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在建立起他的销售王国之前不过是个穿左口袋西装的农民之子,他从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开始,每日对镜训练自己婴儿般的微笑,逐渐得到别人的信任,最终而成为推销之神。那么在与病人接触之中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微笑呢?一些医务人员在患者及其家人面前会有亲切、温馨、又可爱的微笑。总结他们的经验,可以归纳出医患沟通中医者不同的微笑,对于首诊病人,医者会有表示热情的——轻轻地、和蔼的微笑与毫无表情的冷漠面孔截然不同,对于受到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患者,医者会因为有充满同情关爱的心态而流露出温馨的微笑——淡淡的、浅浅的、真诚的微笑。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时,医者会因意识到肩负著崇高的社会职责,掌握著医疗护理的技术而展现出自信的、坚定的微笑,从而鼓励患者在疾病痛苦面前坚强起来,并与医者积极配合,而对在医疗过程中,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身体迅速康复时,医者赞许鼓励的微笑,无疑是一剂更有效的“良药”。医药并不是万能的,医疗风险也是客观存在,当医疗服务中医者出现了某些失误、某种“回天乏术”的无奈时,除了在语言中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必要的说明、解释、坦诚自己的内疚和无奈之外,不要忘记表示歉意、请求宽容与谅解的微笑,这可以获得相互理解。
可见,医疗服务中的微笑完全源于医者健康积极的心态,源于医者认真负责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美国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的魅力可见一般。
促进医患沟通的技巧五、具体的告知和耐心的解惑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不再是被动的医疗行为接受者,而成为医疗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因此尊重病人的权利,完善各种知情同意书,使医患沟通具体化显得尤其重要。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你必须尊重病人的各种权利,让患者明白诊断、预后、检查、治疗、用药等,并尊重病人的选择权,详细提供各种不同的诊疗方案的优劣点及所需费用,允许病人做适当的选择。病患者毕竟不是医学工作者,他们对于医学知识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所以对于医疗过程中要进行的比较复杂的治疗或检查技术,是完全陌生的。医生在向他们讲解其目的或注意事项时,应把握好准确、通俗和容易让病人接受的语言,不易闪烁其词,避免不恰当的解释让病人感到害怕而退缩;也不易过于轻描淡写,造成病人对特殊治疗或检查过于轻视,而致发生不良反应后抱怨医生。对病人提出的每一个疑惑应本着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耐心细致地解释,让病人做出正确的认知和选择。
为此,医疗机构中必须履行各种知情同意书、执行谈话签字制度、特殊检查、特殊用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麻醉、术前谈话记录、病危通知书等。患者自动放弃治疗要求出院或拒绝抢救等均在详细写明后果的前提下要求患方签字。这些知情同意书及谈话签字制度,是医患沟通的一种档案形式,一方面能使患者行使自己的知情权、选择权,另一方面也使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得到有效保护,保证了医疗安全。
医患沟通是互动的、双向的,病人也会因为社会背景、文化素养的不同而在医生面前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在要求医生的同时,我们的病患者也应该做到真诚的配合、理解,不隐瞒病情,真实主诉,不能因为自己是病人就有意夸大自己的病痛而为难医生,只有在医患双方共同、友好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和谐沟通的目的。
总之,医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同时还可以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为医院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沟通其实很简单,一点微笑的面容、一丝关注的神情、几句平等的对话、几点从患者出发的考虑,一切都会让你的工作变得很自然、顺畅。然而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只有学会了心理学知识,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才能达到更加和谐状态。
1.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 心得体会
2.医患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3.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心得3篇
4.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心得3篇
5.门诊医患沟通经典案例
6.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7.护士沟通交流技巧
8.医院岗前培训学习心得3篇
9.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0.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