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人生000
期中考试在即,大家准备好了吗?下面我整理了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测试!
一、基础知识部分。(20分)
1、下列加框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澄清(chéng) 糟蹋(tà) 颤抖(zhàn)
B.凝视(níng) 应和(hè) 玷污(zhān)
C.敷衍(yǎn) 收敛(liǎn) 岔道(chà)
D.瞬间(shùn) 栖息(qī) 聒噪(guò)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A.分歧 瘫痪 憔悴 不可抗拒 B.决别 仗义 脸颊 形影不离
C.欹斜 徘徊 海鸥 美不胜收 D.惭愧 辉煌 辛辣 蛛丝马迹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
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 )着万顷绿地。
②初到台湾的“团团”和“圆圆”表现不( ),在众目睽睽下悠然自得,以它们顽皮、娇憨的俏( )向台湾同胞拜年,祝台湾同胞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③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谁( )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 )不该错过。
A.滋养 俗 样子 只要/就 B.滋养 错 样子 如果/就
C.滋润 错 模样 只要/就 D.滋润 俗 模样 如果/就
5、下面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害处。
C. 他工作能力强,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班长。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②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⑤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程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④③⑤②①
7、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8、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
B、《济南的冬天》——老舍——北京人,现代作家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9、关于《繁星春水》,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诗作以“小诗”为主,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
C、诗作的内容包含三方面:一是对母爱的歌颂,二是对童真的颂扬,三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D、小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出自这部诗集。
10、下面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人人讲究卫生,争当文明市民”(街道旁标 语)
B.“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 标语)
C.“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本院”(医院门口标语)
D.“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道路旁标语)
二、古诗文默写。(8分)
11、《论语》中阐释“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2、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水何澹澹, 。
14、 ,江春入旧年。
15、 ,浅草才能没马蹄。
1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7、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三、阅读分析。(27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划线词语:(2分)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9、翻译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友人惭,下车引之
20、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二)《春》(10分)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2、“春花图”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分)
23、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2分)
24、“春雨图”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
25、最后三个自然段,除了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三段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特点?(2分)
(三)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10分)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26.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_______见 (1分)
27.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________ (1分)
28.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2分)
29.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0.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1.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2分)
三、作文(45分)
32.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w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②体裁要求:记叙文;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
1、C 2、B 3、D 4、D 5、B
6、B 7、B 8、D 9、C 10、C
二、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博学而笃志
13、山岛竦峙
14、海日生残夜
15、乱花渐欲迷人眼
16、枯藤老树昏鸦
17、曲肱而枕之
三、
18、离开 回头看
19、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友人惭愧,下车拉元方
20、做人要守信用,懂礼貌
21、拟人,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22、侧面描写(烘托)了花多、花美、花艳、花香
23、触觉 温柔(温暖、温和、柔情)
24、树叶、小草、灯光、行人、农民、房屋
安静而和平
25、拟人 新、美、力
26、窥
27、委婉(婉转)
28、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
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29、“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30、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31、略
32、略
A可儿她姑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我来看看初二语文知识期中考试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文知识积累(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绩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惊骇.() ②瞥.见()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不可名状: ②剪 影:
4、下列句子均有一处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2分)
①通过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召开,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腾飞的中国。
②为迎接"读书月"活动,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开展活动的意见。
【答案】①把"通过"或者"让"去掉一个即可。 ②把"研究"和"听取"调换。
5.名句默写。(10分)
①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③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④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⑤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⑥迷津欲有问,。(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⑦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 ,。
⑧古诗词中,有许多表明远大志向和胜利信心的佳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6.名著阅读。(5分)
(1)《骆驼祥子》是(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
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
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
质:。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
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7、《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
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2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
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
使人俗。?此名言留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
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
人们爱竹,爱它那 。
8、《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C、梅梢月斜入影孤B、清香移在菊花枝 D、空谷幽兰绝美人
9、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三、阅读(41分)
阅读下面四部分文字,完成8—27题。
(一)阿长与《山海经》(节选)(9分)
鲁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2分)
答:
11.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2分)
12.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答:
13.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
答:
(二)(8分)
耳朵看世界
孙道荣
⑴一位通讯员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
⑵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认真取景,似乎是随手拍下的。 ⑶老通讯员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不是他的,而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地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凭着听力捕捉瞬间,拍摄身边的世界。于是,就有了这组照片。
⑷凭借听力拍照?这可是第一次听说。我再次端详着手中的照片—— ..
⑸这是一张背景很乱的照片,人头攒动,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他指着照片说,这是学生小丽拍的。当时,她拿着照相机,站在热闹的街头,到处是嘈杂的人声,她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她听见人群中有个孩子在惊喜地喊奶奶,紧接着,她听见祖孙俩人快乐的笑声。她将照相机对着笑声的方向,摁了下去。小丽为她的这张照片取名为《街头的快乐女生》。听着通讯员的解说,再看照片,乱糟糟的画面突然活了起来,我从那些奔走在街头的脸谱中,找到了隐约可见的两张笑脸。因为没有取景,这两张笑脸一点也不突出,被淹没在了众多漠然的表情中。但那确实是两张笑脸,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仿佛还能听见她们的笑声。
⑹他翻出另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叫海涛的学生拍的。照片的主景,是灰色的地面,和一溜快速走动的双腿。他告诉我,与别的盲童不同,海涛不是先天性失明,而是五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失去了双眼。站在街头,海涛将他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路面和那些疾走的脚步。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急促的脚步声,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忙碌的街头,谁还会在意你匆匆的脚步呢?谁又会停留下来听听自己的足音?盲童海涛却为我们听见了。有意思的是,他让老师为他在照片背面题名《慢》,他是希望我们成人的脚步,能从容些吗?
⑺通过通讯员的解说,那些拍摄质量很差的照片,忽然变得生动起来。这些照片,都是盲童们通过他们的耳朵听来的,我们在用眼睛看的时候,如果也能竖起耳朵听一听,也许感觉就会迥然不同。
⑻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堆杂乱的树枝,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显得光秃秃的,画面看起来一点也没美感。可是,当我竖起耳朵的时候,我听见了树枝上一只燕雀的歌唱。我已经多久没有听见城市上空小鸟的鸣叫和它振翅的声音?
⑼有一张照片,是一堵墙脚,一只小狗,跟在另一只小狗的身后,前面的小狗,头和半个身子已经跑出了画面。看着这幅照片,我哑然失笑,后面那只小狗屁颠颠的样子,也许急得哇哇叫吧。
⑽还有一张照片,看上去模模糊糊,分辨不出是拍什么的,估计是哪个孩子摁错了快门吧。通讯员却解释说,这是学生小勇拍的天空。天空?那么,他听见了什么?是小鸟的鸣叫,还是飞机的声音?是风筝的哨声,还是呼啸的北风?
⑾……我一张张翻看着,我被孩子们凭借声音拍出来的照片深深吸引住了。这些孩子,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却清晰地听着这个世界,听见了它发出的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而透过声音看到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美丽,
让人迷恋。
(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2月4日)
14. 联系全文,说说第⑵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15. 第⑷段中加点的“端祥”能否换成“欣赏”?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2分)
答:
16.老通讯员介绍了《街头的快乐女生》《慢》两张照片的相关情况,另外三张照片的情况,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介绍,请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2分)
答:
17.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的含义。(2分)
答:
(三)(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便要还家:
③ 既出,得其船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