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6

寒风夜雨119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刑法总则期末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实现家

已采纳

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A 人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B 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 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举动 D 人在受到精神强制时实施的行为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 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D 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构成累犯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 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 B 前后两罪的法定刑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C 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5年以内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有: A 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B 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具有悔罪表现 C 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D 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下列属于时效延长的情形有: A 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C 被害人控告而司法机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 第三题和楼上的想法不一样。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如下1、性质不同 犯意表示只是犯罪意图的外在表露,行为人尚未实际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是一种思想错误,而非犯罪行为。犯罪预备式行为人开始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已经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构成犯罪。2、阶段不同 犯意表示在犯罪预备阶段之前 是不负刑事责任阶段的终点 而预备则是承担刑事责任在时间上的起点3、主观上所表现的犯罪故意程度不同 犯意表示没有为实现犯意而付诸行动,对客观世界不会产生影响。而预备有明确的犯罪计划,犯疑付诸实施。 4、客观表现不同5、公开程度不同6、刑法意义不同综上所述 第三题应该选AD 非AB

刑法总则期末考试题

130 评论(15)

明天星期天

1、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A 人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B 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 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举动 D 人在受到精神强制时实施的行为3.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 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B 明确的犯意表示 7、构成累犯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 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 B 前后两罪的法定刑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C 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5年以内8、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有: A 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B 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具有悔罪表现 C 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D 犯罪分子不是累犯10、下列不能适用假释的罪犯有: A 累犯 C 因杀人和强奸犯罪被并罚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 D 因杀人、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一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11、下列属于时效延长的情形有: A 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C 被害人控告而司法机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

225 评论(14)

朵喵喵ljh

刑法,是法律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那么,刑法知识的期末考试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1、(单选题)甲教唆乙盗窃,但是,乙在盗得财物后被丙发现,乙为了抗拒丙的抓捕,使用暴力将丙打成重伤,但甲对此毫不知情。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

B.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由于触犯的罪名不同,所以甲乙不成立共犯,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但是,对甲不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寻衅滋事罪

B.无罪

C.组织淫秽表演罪

D.聚众淫乱罪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韩某的行为( )。

A.构成敲诈勒索罪

B.构成绑架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D

5、(单选题)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没有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B.非法组织卖血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

D.医疗事故罪

正确答案:A

7、(单选题)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 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A.意外事件

B.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C.过失杀人罪

D.过失爆炸罪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归个人使用的,( )。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

B.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处罚

C.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D.以挪用公款罪处罚

正确答案:C

9、(单选题)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D.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D

10、(单选题)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B.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C.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A

11、(单选题)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应属于( )。

A.犯罪行为

B.不构成犯罪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A

12、(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A.某甲未经卢某同意即用卢某名义签订合同

B.某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C.某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D.某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2000元定金逃匿

正确答案:C

13、(单选题)甲男现年15周岁,得知丙欠其朋友乙5000元赌债,因此,在乙不知的情况下,私自将丙捆绑起来,丙反抗,于是甲男使用暴力将丙打成残废,问:甲的行为性质( )。

A.故意伤害罪

B.无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

正确答案:A

14、(单选题)甲、乙、丙在一起闲谈。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丙听了,便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服,乙的行为构成( )。

A.从犯

B.教唆犯

C.不犯罪

D.主犯

正确答案:C

15、(单选题)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故意杀人未遂

C.意外事件

D.故意杀人既遂

正确答案:D

16、(单选题)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害。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

A.杀人未遂

B.不构成犯罪

C.杀人预备

D.杀人既遂

正确答案:D

17、(单选题)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C.复杂的共同犯罪

D.必要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18、(单选题)甲将与其有私仇的乙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丙路过,见乙不省人事 ,遂将其所戴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 )。

A.甲构成意伤害罪,丙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无罪

C.甲、丙构成共同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D.甲、丙构成共同抢劫罪

正确答案:A

19、(单选题)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A.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B

20、(单选题)甲见他人贩卖毒品获得巨额暴利,遂起贩毒之意,但苦于无毒品来源,便制造了大量假鸦片出售给他人,获赃款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

A.投机倒把罪

B.诈骗罪

C.贩卖毒品罪

D.制造毒品罪

正确答案:B

21、(单选题)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正确的是( )。

A.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

B.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C.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D.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22、(单选题)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恐怖活动组织不包括在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恐怖活动组织

B.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C.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是指已经实施了恐怖活动犯罪或者将要实施恐怖活动犯罪的个人

D.构成本罪主观必须是故意

正确答案:A

23、(单选题)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B.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C

24、(单选题)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

A.免除处罚

B.减刑

C.假释

D.缓刑

正确答案:D

25、(单选题)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

B.有期徒刑15年

C.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D.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D

26、(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D.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正确答案:B

27、(单选题)犯罪嫌疑人甲盗窃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了自己和同犯罪人乙共同犯盗窃罪的事实,那么甲的行为构成( )。

A.特别自首

B.一般自首

C.立功

D.坦白

正确答案:D

28、(单选题)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

A.无期徒刑

B.死刑

C.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D.二十年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B

29、(单选题)《刑法修正案(九)》没有取消下列哪一罪的死刑?( )

A.强迫卖淫罪

B.诈骗罪

C.战时造谣惑众罪

D.伪造货币罪

正确答案:A

1、(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A.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B.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C.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D.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正确答案:ABCD

2、(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是( )。

A.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造物品罪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正确答案:AD

3、(多选题)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

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正确答案:BD

4、(多选题)对累犯以及因( )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不得假释。

A.绑架

B.抢劫

C.爆炸

D.强奸

正确答案:ABCD

5、(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下列情形”是指( )。

A.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C.抢劫乞丐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者的

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正确答案:ABD

6、(多选题)《刑法》中刑罚裁量的酌定情节通常表现为下列哪种形式?( )

A.被害人是否有过错

B.犯罪后的一贯态度

C.犯罪动机

D.犯罪目的

正确答案:ABCD

7、(多选题)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

A.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不想再继续实行犯罪

正确答案:ABC

8、(多选题)丁荣因犯走私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 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 )

A.必须经债权人提出请求

B.必须是在没收财产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C.必须经过人民法院核准

D.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30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