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鲁咕噜
1.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2.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
则F=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如右图,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单位:
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5Pa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3.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
(1)、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机械能(动能)、化学能、磁场能------等。
(2)、电能的来源:水力、风力、火力、化学能、光等。
(3)、使用电能优点:①来源广泛;②便于输送;③使用方便;④污染少,有利于保护环境.
2、电能的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J);(2)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3)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kW·h)=×106焦耳(J)
.电能表——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或电功)
(1)、认识电能表:①“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A;②“600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kW·h;
③“50Hz”指电能表应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4.[补充]电功(W):(可认为是消耗的电能)
(1)、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即消耗电能)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电功的公式及单位:
二、电功率
1.什么是电功率
[演示](1)将15W和100W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W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不能说消耗得电能多。
(1)、电功率(electricpower)”用P表示,是表示消耗电能(或电流做功)的快慢
(2)、单位:①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②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即1kW=103W
2.电功率的大小(或意义):等于用电器1s内消耗的电能。(即它与电能和用电器工作的时间有关)
W——消耗电能(或电流做功)
3.电功率计算(或测量):(1)t——用电器工作的时间
P——电功率
(2)、P=UI其中U——电压(V),I——电流(A),P——电功率(W)
(3)、[补充]①P=I2R;②P=U2/R都可以求出P
4.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220V,15W”指的是电灯的额定工作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15W.
家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4.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5N,分度值为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5.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第一节:透镜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焦距越小的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1、区分透镜的方法:
(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
(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
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不成像无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呈实像时)物近像远像放大,物远像近像缩小;(呈虚像时)物近像近像缩小,物远像远像放大;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 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3、放大镜看字,要把字放大一些应离字远一些;(虚像)
4、实像的上下左右都与物的上下左右相反;(倒立)
5、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
一起团购呀
1.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
(2)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2.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3.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曲面镜:凹面镜、球面镜、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4.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5.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知识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5.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三、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