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哈烦躁
上海2018年中考过后,相信不少中考考生和家长都比较关心物理试卷的答案和解析,以下是我整理的2018上海中考物理试卷,供参考:
1、首先我们应该选择复读。我们知道考大学虽然很难,但是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增加阅历,但是上大学必须考高中,所以还是建议孩子复读。
2、可以选择那种不用上高中就可以直接就读的学校,有一类职业技术学校是可以不用上高中就可以去的,可以去这些学校学点技术。
3、可以选择上一些技术学校,这样的话以后出来还会有一门手艺,可以干很多事情,有一技之长总比什么都不会的好。
4、可以资费学习一些现在比较紧缺的技术,现在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像动漫行业更是缺少人才,所以可以建议孩子学习这类的。
5、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我们知道现在的本科是可以函授的,而且也算学历的,所以可以先 读一点专科,以后再函授本科。
6、可以利用假期补补课。如果自己实在想考高中,可以利用假期好好补课,然后好好复读一年就可以考上高中了。
童鞋哈哈
2018年的山东省中考时间已定,趁现在还有时间,多做一些基础的物理试卷吧。有答案解析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山东泰安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山东泰安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考点】9O: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解答】解: 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 C、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册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考点】77:重力大小的估测;13:温度;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故重力约为2N;故A错误; B、课桌的高度接近1m,约为75cm()故B正确; C、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左右,达不到60℃;故C错误; 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15s,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捞月 B.坐井观天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 【考点】A6:光的反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水中捞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 月食现象的形成 D.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生活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是光的折射. 【解答】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 B、观后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B错误; C、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故C错误. D、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正确. 故选D. 年5月5日,C919国产打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大飞机的少数国家之一.当大飞机加速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大飞机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大飞机是运动的 B.大飞机的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C.大飞机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的流速 D.大飞机受到的重力大于升力 【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52:参照物及其选择;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3)机翼的上方是弧形,空气流过上方时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是平面,空气的流速小,压强大;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4)根据飞机的运动状态判断重力与升力的关系. 【解答】解: A、以大飞机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大飞机与驾驶员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大飞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当大飞机加速升空时,大飞机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总量增大.故B错误; C、由于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故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故C正确; D、当大飞机加速升空时,大飞机受到的重力小于升力.故D错误. 故选C.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A:漫反射;AU:紫外线.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紫外线能验钞; (3)根据光的反射分析; (4)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它们的异同点主要从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面的差异、对平行光的反射效果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 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了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7.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 A.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B.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D.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 【考点】2Q:物理学方法. 【分析】“转换法”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解答】解: A、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动能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将火车看成一个“质点”,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