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9

郁敏0729
首页 > 考试培训 > 摄影入门培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耀眼的小日

已采纳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喜欢用相机拍照的,而且在拍照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而且很多人就连入门知识都没搞懂,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摄影入门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

一、曝光

摄影里的曝光简单的说就是指光线进入相机,并在相机里面的感光元件上留下影像的过程。而光圈的大小与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曝光量的大小,而ISO则是决定相机内感光速度的快慢。根据光线进入相机的强弱,通常把摄影曝光分为正常曝光、曝光不足、曝光过度三种。

二、测光

要想让所拍画面获得准确的曝光,那拍摄时的测光就必不可少,摄影里的测光是通过相机内置测光系统与外置测光表来实现的,由于外置测光表很少用到,现在所说的测光主要针对相机内置测光系统来说。

什么是测光,简单的说就是相机通过测光系统对所拍场景的光线情况进行测量,得出一个正确的曝光值,然后再根据这个曝光值来设定合适的光圈与快门,而这个测定曝光值的过程就称为测光。以佳能为例,相机内置的测光系统分为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局部测光这几种。

三、对焦

对焦是拍摄中重要环节之一,拍摄时,要是对焦不准,拍出来的画面就是模糊不清的,就是通过后期也是无法修复的。相机的对焦分为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

平时我们在半按快门拍摄时,常常听到嘀的一声,这就是通过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对焦成功的提示。自动对焦根据拍摄时的对焦次数分为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与智能自动对焦。

根据对焦范围又分为单点自动对焦、局部自动对焦与多点自动对焦等。

四、光圈、快门、ISO

光圈 快门 ISO可以说是摄影里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拍摄都是围绕这三个的变化来实现。由于这三者的知识量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展开来说,只讲解一下它们的各自作用,让初学者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所谓光圈就是镜头里的一组小铁片组成的一个可大可小的圆孔。

它是用来控制相机进光量的多少。而快门则相当于相机里的窗户上的窗帘,它是用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而ISO则相当于相机里面的光线感应器,它的作用则是用来提高画面的亮度。ISO的最大问题就是数值越高,画面的噪点就越多。因此在拍摄时主要是调整光圈与快门,快门越快,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光圈越大,相机进光量就越多,反之亦然。

五、安全快门

这个主要是针对平时手持拍摄来说的,所谓安全快门就是指手持拍摄时不会因为手部的轻微抖动而导致拍摄模糊的最低快门速度。而安全快门与所使用的镜头焦距密切相关,通常安全快门数值是拍摄时所使用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拍摄时所使用镜头焦距是85mm,那它的安全快门就是1/85秒。而对于一些焦距标志不明显,安全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30秒。

六、景深

景深主要是针对光圈来说的,在使用大光圈拍摄时,画面背景的清晰范围比较少,虚化比较严重,而使用小光圈拍摄时,画面背景清晰范围就比较多,在摄影里,通常是把清晰范围称之为景深,像使用大光圈拍摄出来清晰范围少的画面,称之为大景深(浅景深),

由于初学者对景深的不了解,常常把光圈大小与景深大小弄错。这里有一个比较简单可以行的办法,就是在看一个画面景深的大小时,可以把光圈数值倒过来看,就能很容易区分景深的大小了,比如F4与F20,把数值倒过来,就变成了1/4与1/20,1/4比1/20要大,因此F4位大景深,F20位小景深。

七、焦平面

相机上的这个标志就是焦平面,焦平面主要是针对对焦来说的,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焦平面想象成一个平面,在拍摄时,如有多个拍摄主体,尽量让他们处于一个平面内,这样才能保证同一个画面的多个拍摄主体都能拍摄清晰。下面是两张对比图,一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同一平面(焦平面)

整理的.摄影这七个入门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帮助摄影初学者更快的了解自己的相机,7个方面的知识点每一点都有丰富的内容,希望初学者能以此文作为一个学习摄影的切入点。

一、认识相机

我们相机上有许多按键,这些按键有什么用处我们需要提前了解。也为了我们后期讲到什么知识,需要通过哪个按键来调整参数时,却不知道按键在哪!

所以要认识自己的相机,它是我们的武器,建议拿着相机,对照说明书熟读!

二、曝光及曝光三要素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

1、曝光

曝光简单说就是我们的画面光线亮度,我们把正确曝光比作一杯水:

当水不满一杯时,画面亮度就不够了,所以叫曝光不足,也称为欠曝。

当水超过了一杯时,曝光亮度就太亮了,所以叫做曝光过度,也称为过曝。

2、光圈

光圈就是光线进入相机的孔径大小,好比是水管口径大小一般,水管口径越大,单位时间内水量越多,所以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所以曝光量也就越多,画面也就越亮。同时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很大,就是对背景的模糊与清晰影响很大。

光圈越大(数值越小),进光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所以曝光量越大,画面亮度越高,景深越浅,背景虚化程度也就越高(背景越模糊)。

光圈越小(数值越大),进光孔径越小,进光量越少,所以曝光量越小,画面亮度越暗,景深越大,背景清晰程度也就越高(背景越清晰)。

3、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就是指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它是指快门开启到闭合的这段时间。

就好比是水管放水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水量越多。

快门速度越快,进光时间短,进光量就越少,曝光量也就越小,画面越暗。

快门时间越慢,进光时间长,进光量就越多,曝光量也就越大,画面越亮。

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中的物体,凝固住运动的精彩瞬间。

慢速快门可以将水流瀑布云朵雾气排的平滑柔顺,拍摄车轨光绘等,创造不一样的美。

4、感光度ISO

感光度就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同样的光线亮度,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对光线更加敏感,画面也就越亮。

高感光度会产生噪点,一般情况建议慎用。

三、白平衡

白平衡中不得不提色温,关系到给人是一种冷调还是暖调的感觉。

简单说就是相机中色温K值的设置,我们这边不讨论理论了,不然文章太繁琐了。

一般K值在5000中算中间值作为基准:

当我们想要画面偏蓝,显冷调的时候,将K值往5000以下调;

当我们想要画面偏黄,显暖调的时候,将K值往5000以上调。

四、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就是对我们测光后的画面亮度进行增加光线或者减少光线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为了防止测光在有些时候失效的情况而设定的,有一个“白加黑减”的原则,但今天不说这个有点绕的原则,大家只要记住:

如果画面拍完后偏暗,可以将曝光补偿往正方向调整,增加曝光;

如果画面拍完后偏亮,可以将曝光补偿往负方向调整,减少曝光。

五、测光及测光模式

测光就是我们相机对画面进行光线测量的一个过程。

测光模式主要有评价测光(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

1、评价测光(平均测光)

就是相机将画面分为一个个小方格,分别对每个小方格进行光线测量后再统计平均得到最终曝光,说起来这么麻烦,但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短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测光方式,但对于大光比场景不太实用。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个测光模式就是对相机最中间区域进行平均测光,这就不是对整个画面了,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测光方式,因为我们大部分相机就是依靠对画面最中央区域进行测光,适用场合也是最广的。

3、点测光

点测光是对我们的一个小点进行测光,是最为精准的测光方式,能确保我们主体的测光是最准确的。

这边不得不提到点测联动,尼康相机基本都有这个功能,其他相机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有,点测联动是指对焦点和测光都是同一点,可以很好的保证主体的对焦与测光,因为我们的主体有时候不一定是要在最中间。

六、对焦及对焦模式

对焦就是使我们的拍摄主体拍摄清晰地过程。

1、手动对焦

依靠手动调整变焦环实现对拍摄主体的清晰程度的调整,一般在自动对焦无法满足需要时使用,毕竟手动调整浪费时间。

2、单次自动对焦

对拍摄主体对焦一次,适合拍摄静物。

3、连续自动对焦

半按快门后对物体进行持续对焦,物体移动,保持半按快门就可以让对焦点会跟着移动物体,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4、全自动对焦

利用相机自行判断对焦点,自动切换单次自动对焦还是连续对焦,取决于拍摄对象是否运动。

这六个要点理解后就可以简单入门啦,欢迎你来到摄影世界!

第一步:什么是光圈

理解什么是光圈很简单,我们可以将它看做是眼睛里的瞳孔。瞳孔越大,可以进入眼睛的光线就越多。

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ISO一起产生了曝光。光圈孔径尺寸的变化,也就会影响光线进入传感器的多少。

不同光圈大小可以创找出什么效果,会在后面的详细叙述。简单地说,光圈孔径变大将允许更多的光进入到传感器,光圈孔径变小将允许更少的光进入到传感器。

第二步:光圈的数值

光圈的大小通常使用f-stop刻度来表示的。在你的相机上,你会看到“f/”后面跟着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表示孔径的宽度。孔径的大小会最终会影响图像的曝光和景深。

很多摄影初学者非常疑惑的一点是,“f/”后面的数字越小,光圈反而越大。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但你首先需要知道都有哪些光圈值、

如下:f / ,f / 2,f / ,f / 4,f / ,f / 8,f / 11,f / 16,f / 22。

然后我们需要重点了解“f/”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随着数字的增加一档,光圈大小也会随之减小一半,一半的意思就是进入相机光线的量将减少50%。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以上结论,例如:假设您有一个50mm镜头,光圈大小为f / 2。要得到光圈的直径,就是焦距/光圈大小,将50除以2,直径为25mm。然后取半径,就是除以2,然后半径平方并乘以pi就可以得到光圈的面积。整个等式为:Area =r * π。

请看下面的例子,焦距都为50mm:

f / 2: 50mm / 2 = 25mm光圈直径。其半径就是,使用上面的公式(π *),我们得到的光圈的面积为490mm。

f / : 50mm / = 光圈直径。其半径就是,使用上面的公式(π*), 我们得到的面积为。

现在,按照四舍五入,f/2的光圈面积大概为500,f/的光圈面积大概是250。按照上面所讲的,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入的光线也就越多,所以,f/2的光圈要不f/的光圈要打,而且数值提升一档,光圈孔径的大小也会随之减小一半。

当然,让我们每次都计算一下光圈孔径的面积,然后在调整光圈值,在拍摄中是非常繁琐的,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好让我们快速比较光圈的大小。

我们可以将“f/2”中的“f”看做是“1”,那么就可以把“f/2”转换为数字1/2。“f/4”就可以表示为1/4。这样就很好比较了,很显然,1/2明显要大于1/4。所以“f/2”比“f/4”的光圈要大。

第三步:光圈是如何影响曝光的

光圈是曝光三要素之一,其他两个是快门速度和ISO,也就是说它们三个会决定你的曝光是否正确。要了解光圈是如何影响曝光的,我们需要要做一个实验,将快门速度和ISO都保持不变,只改变光圈的大小,这样,我们就能看出光圈是怎样影响曝光的了。

在下面的照片中,ISO为200,快门速度为1/400秒,它们均保持不变。依次改变光圈大小:f / 2,f / ,f / 4,f / ,f / 8,f / 11,f / 16,f / 22。得到的结果如下:

结果显而易见,当光圈数值变大时(小光圈),曝光量减小,当光圈数值变小时(大光圈),曝光量增加。然而,光圈改变曝光量并不是它的唯一作用,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改变景深效果。

第四步:光圈如何影响景深

景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通俗点说景深就是:拍摄主体前后景是否清晰。我们拿后景景深做例子:景深通常分为浅景深和深景深,浅景深就是拍摄主体的后面是模糊的,而深景深正好相反,拍摄主体的后面是清晰的。

当我们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时,我们可以手动控制光圈大小,其他变量相机会自动控制(Auto ISO),而且焦距也不发生改变。这样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光圈对景深的影响是什么;下面的照片按此顺序排列:f / 2,f / ,f / 4,f / ,f / 8,f / 11,f / 16,f / 22。请注意每次光圈尺寸减小时景深是如何增加。

好了,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光圈越大(数值小),景深越浅(模糊);光圈越小(数值大),景深越深(清晰)。

第五步:不同光圈的用途是什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选择多大的光圈时是没有规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要的艺术效果和拍摄环境上。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用途,只能作为我们使用光圈的一个参考。

f / - 对于弱光情况下是很有用。它还有非常大的浅景深效果。适用于散景效果的拍摄。f / 2 - 这个范围有很多相同的用途,但f / 2镜头比f / 镜头的价格要便宜三分之一。f / - 对于弱光情况仍然有效,但由于具有更深的景深,可以在保持人物面部的清晰,适合拍摄人物等,大多数好的变焦镜头的光圈都是的。f / 4 - 一些风景镜头的最大光圈就是f/4,拍摄人物时,虽然光圈不是很大,但使用较长的焦距,还是可以拍摄出很好的浅景深效果。f / - 适合拍摄两个或三个人的照片,但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是很好。f / 8 - 适合拍摄大型团体照片,因为f/8光圈可以使前后排的人物都清晰。f / 11 - 通常情况下,这里是你的镜头最清晰的地方。适合人像拍摄和风景。f / 16 - 通常在晴朗的天气拍摄,需要小光圈保持前后都清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此值f / 22 - 最佳的风景设置,而且可以表现前景的更多细节。

摄影入门培训

195 评论(9)

哆啦瞄瞄

相信很多摄影新手都喜欢拍摄夜景。但是开始的时候,往往发觉效果不够理想。其实只要掌握到当中的小技巧,你也能够轻易地拍出高水平的夜景照!本文是我精心编辑的摄影技巧入门步骤,希望能帮助到你!

技巧一:自备脚架

拍摄夜景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曝光,因此相机要保持隐定才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为免因震动而破坏照片效果,最好使用三脚架减低晃动。

技巧二:调低感亮度(ISO)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感亮度可以在相同的光圈值下得出更快的快门速度以减低拍摄时晃震的问题,但随之却会令照片产生噪点。特别是在拍摄夜景的时候,长时间曝光会令暗部的噪点特别明显,所以如果环境许可,应使用三脚架和较低的ISO值以获得最佳拍摄效果。

技巧三:使用大光圈镜头来取景

当我们将镜头装上机身的时候,镜头的光圈会自动开到最大。在漆黑的环境中,较大的光圈可以令更多光线进入镜头,令观景器上的画面更清楚。举例来说,两位摄影师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拍摄夜景。一位使用最大光圈为f/的镜头而另一位使用最大光圈为f/的镜头,使用f/光圈那位摄影师的观景器上的画面会明显更明亮,摄影师也能更容易看到清楚的细节。

技巧四:使用小光圈拍摄

看起来或者会有一点矛盾,刚刚笔者才说过要使用大光圈镜头,为什么现在又说要使用小光圈拍摄呢?原因很简单,使用大光圈镜头的`作用是为了方便摄影师 于取景时看得更清楚,但拍摄时把光圈转小是因为以下的两个原因:

小光圈能令景深更大,令景物不会受浅景深的影响而变模糊;如果晚上有灯光照明,使用小光圈拍摄可以令灯光变成星型,效果更突出。

技巧五:长时间曝光

拍摄夜景的其中一个常见技巧便是长时间曝光(快门值慢至10秒、30秒或数小时),可以用于拍摄车轨、星轨、海浪等。长曝不但可以令海浪变得平滑或者记录下汽车红色尾灯的轨迹,还可以令一些平时肉眼看不见的光线显现,效果绝对引人入胜,各位务必要多尝试!

技巧六:设定白平衡

拍摄夜景的时候不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因为在黑暗环境下,自动白平衡很容易会变得不一致,导致相片出现色差。拍摄夜景时你可以使用“钨丝灯”模式的白平衡,但当然要根据当时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模式。另外把相片储存为RAW格式可以让摄影师于事后才按需要调整白平衡,比较方便。

技巧七:提防过曝

如果于晚上使用自动曝光(即 Auto/P/Av/Tv/S/A)模式时,会很容易出现过曝的情况。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相机会被大范围的黑暗环境误导,而令照片过曝。所以,拍摄夜景时,我们可以使用全手动模式或使用B快门(快门一直开启直至摄影师令它关闭),这样就可以自己设定合适的快门及光圈,当然要找出适当的光圈快门组合是需要经验的,各初学者可以多拍几张来看看效果。若果你想知道照片有否过曝,可观察照片中的光点是否清晰。换言之,正常曝光之下拍出的光点,如最常见的灯光,看起来是十分清楚分明的。相反,如果照片过份曝光,光点会有“化开”的感觉,线条会不清晰。

熟悉几种手势

第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手势”,也就是我们说的“手感”。手势会影响到我们拍照的质量的。真有那么严重?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熟悉的一些东西,都会发现自己是很认生的:用钢笔写字,要熟悉了某支笔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弹钢琴的时候,遇到特别硬或特别软的键盘,演奏出来的乐曲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就连我爸炒菜,遇到不熟悉的锅和锅铲,也都会有难以把握火候的感觉。

熟悉的手势让我们不会手忙脚乱,以从容、稳定、最舒服的方式拍下照片。按照我们的经验,可以分三种类型有目的地去养成自己熟悉的手势。

摆拍

这是最常规的情况了,要拍的东西不会转瞬即逝,场景流动相对比较稳定。此时端稳相机,用拇指按下快门即可。 我自己熟悉的姿势是这样的:

横拍的时候是双手端稳的相机: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稳了手机,手机靠着右手手掌,拇指自然点按屏幕对焦、调节曝光并按下虚拟快门键即可。

抢拍

熟悉抢拍的手势,能够帮助我们拍到一些突发的场景。通常状态,手机放在衣裤口袋桌子上,都处于锁屏状态,在最短时间进入拍照界面,并且让双手处于拍摄手势是关键。要点有两个:拿起手机的时间拇指就从屏幕边缘左划,快速进入拍照界面;迅速摆出“摆拍”的手势。通常这个过程不会超过2秒。

抢拍-1,拿出手机点亮屏幕

抢拍-2,拇指左划进入拍照界面

抢拍-3,迅速调整姿势进入拍照状态

抢拍连续动作

扫街

在旅行 highlight 时刻,重要事件发生的时候也时常用到。有几条经验可以分享一下:扫街过程应该将手机捏在手上,会给人一种“捕猎”的心里状态;  不建议随时打开摄影界面(比较费电),而是拇指随时准备左划锁屏界面快速进入摄影功能;可以配合耳机音量键作为快门触发器。

这里要单独说说单手操作。以 iPhone  为例,需要首先用右手拇指“锁屏左划打开摄影功能”,再用食指按下音量键作为快门。如果时间允许,在打开摄影功能后,还可以用右手拇指点按屏幕确定焦点,甚至上下滑动调节曝光。

单手操作三步骤。上面的操作虽说不难,但还是需要一些练习形成大家几种熟悉的手势的。

单手操作连续动作

摆正,端平,拿稳

摄影操作的开始不是去寻找那些莫名其妙歪歪斜斜的“创新”,而应该是把手机摆端正了,老老实实,轻松明快而又坚定地拍下场景。因为我们观察世界,头稍微歪一点,不会觉得世界是倾斜的。而对于照片来说,地平线的一点歪斜都会被敏感地感知。去看看  2016 年 IPPA 的获奖作品吧,至少一半以上遵循这个原则。

小时候刚学钢琴很喜欢肖邦的音乐,着迷于那种听起来有些“自由散漫”(后来知道那叫 rubato  自由伸缩)的大师的演奏,遂模仿之,后来被老师制止了,他认为那时”基础还不好,没有到可以自由伸缩“的程度。他坚持让我以均匀、平稳、节奏稳定的方式练习,果然,后面到了一定程度,也理解了一些音乐,自然就有了”自由伸缩“的感觉的。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即便是在自由伸缩的演奏方式中,还是以一个坚定平稳的骨架为基础的,不是随意为之。我对这点的理解,和对摄影构图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需要理解并摆稳一个场景,再去天马行空和推拉摇移。

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让水平线条水平,让竖直线垂直,不能让竖直线垂直的时候至少保证水平线水平。这还意味着,即使你要仰视,俯视,要摆正、端平手机――除非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去获得斜线为主的构图。

9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