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陌时光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试卷反映出学与教的总体情况:
1.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能力较差;在课后作练习不看书复习,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对教材不熟悉。2.很多学生习惯“记忆知识”,缺少理解,学习方法不正确。
3.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这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多题目都是直接来自于书中课文,但学生却在很多地方失分,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欠缺。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很多知识遗漏点,这为下学期的会考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有10个小题。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及数学符号语言的规范书写。
第二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25分。考查了集合运算及解不等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
典型错误分析:①对"A包含于B"符号的理解不够准确。②不等式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①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②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计算错误。
第三大题:考查了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典型错误分析:①不会做出函数图象。②对区间概念的理解欠缺。③不会利用图象观察得出区域。④不会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⑤不会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⑥对点在直线上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另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为数学知识服务、为高考服务而没有为数学服务。本次考试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明确了努力方向。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新课标,并真正落实到课堂,课改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改变,才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学生,迎来喜人的课改硕果。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分析
在试题内容的编排上,较有层次性、灵活性。试题难度适中,选题较恰当,内容全面,着重考察了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方程、圆的相关性质等基础知识与一些基本技巧,同时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从整体来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且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重点考查,也重视应用题的的考查,向高考的命题方向靠拢,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份较好的高一期末考试试卷。选择题部分平均分大约在24分,题目相对简单,错误集中在第4,10题。其中第4题是对“空间四边形”的认识,属于概念题,学生对这一基础概念把握不够导致错误;第10题借助长方体考查空间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性质,A、B选项较易排除,C选项可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出结论,而其中的转化恰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导致学生错选C选项。
填空题均分约为15分,错误题目主要集中在第11、18题。第11题将异面直线的概念和四棱台的定义结合起来考查,究其错误之根本:学生只根据图形直观判断异面直线的条数,并没有深入兼顾“四棱台”的定义;第18题重在考察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该方面有欠缺,只会“照葫芦画瓢”直接对已知条件进行模仿。解答题第19题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常规题,相对简单,学生在该题中得分较高;相对存在的问题是计算中较粗心,或者是忘记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第20题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80%的学生能够得满分。该题的思路相对简单,只需把握证明线面平行的两个途径: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或者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出错学生在证明线线平行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正方体这一载体,而是利用角度相等、三角形全等等平面几何中的方法来证明直线的平行。
第21题学生失分较多,均分在5分左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灵活应用,同时结合了圆的几何性质。学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已知直线过一点设直线方程时无从下手;(2)对于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圆心距、弦长的一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不会熟练应用;(3)即使设出直线方程,却忽略了对直线斜率不存在进行分类讨论,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能得满分的原因。
第22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均分在8分左右。本题为立体几何考查题,同时涉及了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求解。第一个问题中可通过假设得出结论再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亦可从结论推出棱BC所满足的条件;第二个问题须熟练应用长方体、四棱锥的体积公式。
第23题是以实际生活中的装修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能力,同时会应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得分不尽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最后一道题难度大,数字复杂,没有努力思考就放弃;(2)一些学生在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时仍存在问题,同时数据相对复杂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3)学生在理解实际题意时也存在问题,忽略了题目中“冰箱直立通过过道”这一条件。
二、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
(1)对学生来说
1、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数学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多沟通、勤鼓励安慰,树立学习信心。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对老师来说:
1、加强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课改的方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空间知识时许多问题可以由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的结论类比推理得到,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理。
2、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改变“老师只管给,不管学生是否消化”的课堂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去猎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
4、关注差生,设法减少两极分化现象。
5、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追梦少年0215
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数学 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若函数f(x)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1、x2、x3,则x1+x2+x3的值为()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因为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有三个零点,即f(x)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交点,故必有一个为原点另两个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x1+x2+x3=0.
2.已知f(x)=-x-x3,x∈[a,b],且f(a)?f(b)<0,则f(x)=0在[a,b]内()
A.至少有一实数根 B.至多有一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惟一实数根
[答案]D
[解析]∵f(x)为单调减函数,
x∈[a,b]且f(a)?f(b)<0,
∴f(x)在[a,b]内有惟一实根x=0.
3.(09?天津理)设函数f(x)=13x-lnx(x>0)则y=f(x)()
A.在区间1e,1,(1,e)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1e,1,(1,e)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1e,1内有零点;在区间(1,e)内无零点
D.在区间1e,1内无零点,在区间(1,e)内有零点
[答案]D
[解析]∵f(x)=13x-lnx(x>0),
∴f(e)=13e-1<0,
f(1)=13>0,f(1e)=13e+1>0,
∴f(x)在(1,e)内有零点,在(1e,1)内无零点.故选D.
4.(2010?天津文,4)函数f(x)=e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1) B.(-1,0)
C.(0,1) D.(1,2)
[答案]C
[解析]∵f(0)=-1<0,f(1)=e-1>0,
即f(0)f(1)<0,
∴由零点定理知,该函数零点在区间(0,1)内.
5.若方程x2-3x+mx+m=0的两根均在(0,+∞)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1 >1 [答案]B
[解析]设方程x2+(m-3)x+m=0的两根为x1,x2,则有Δ=(m-3)2-4m≥0,且x1+x2=3-m>0,x1?x2=m>0,解得06.函数f(x)=(x-1)ln(x-2)x-3的零点有()
个 个
个 个
[答案]A
[解析]令f(x)=0得,(x-1)ln(x-2)x-3=0,
∴x-1=0或ln(x-2)=0,∴x=1或x=3,
∵x=1时,ln(x-2)无意义,
x=3时,分母为零,
∴1和3都不是f(x)的零点,∴f(x)无零点,故选A.
7.函数y=3x-1x2的一个零点是()
C.(-1,0) D.(1,0)
[答案]B
[点评]要准确掌握概念,“零点”是一个数,不是一个点.
8.函数f(x)=ax2+bx+c,若f(1)>0,f(2)<0,则f(x)在(1,2)上零点的个数为()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仅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C
[解析]若a=0,则b≠0,此时f(x)=bx+c为单调函数,
∵f(1)>0,f(2)<0,∴f(x)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若a≠0,则f(x)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若在(1,2)上有两个零点或无零点,则必有f(1)?f(2)>0,
∵f(1)>0,f(2)<0,∴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故选C.
9.(哈师大附中2009~2010高一期末)函数f(x)=2x-log12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14 ,12
,1 D.(1,2)
[答案]B
[解析]∵f14=214-log1214=42-2<0,f12=2-1>0,f(x)在x>0时连续,∴选B.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x -1 0 1 2 3
ex 1
A.(-1,0) B.(0,1)
C.(1,2) D.(2,3)
[答案]C
[解析]令f(x)=ex-x-2,则f(1)?f(2)=(e-3)(e2-4)<0,故选C.
二、填空题
11.方程2x=x3精确到的一个近似解是________.
[答案]
12.方程ex-x-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________个.
[答案]2
三、解答题
1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2x-x2=0在区间(-1,0)内的实数解(精确到).
[解析]令f(x)=2x-x2,∵f(-1)=2-1-(-1)2=-12<0,f(0)=1>0,
说明方程f(x)=0在区间(-1,0)内有一个零点.
取区间(-1,0)的中点x1=,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1)?f()<0,所以x0∈(-1,).
再取(-1,)的中点x2=,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1)?f()<0,所以x0∈(-1,).
同理,可得x0∈(,),x0∈(,),x0∈(,),x0∈(,),x0∈(,).
由于|()-()|<,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的近似值都是,所以方程2x-x2=0精确到的近似解约为.
14.证明方程(x-2)(x-5)=1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析]令f(x)=(x-2)(x-5)-1
∵f(2)=f(5)=-1<0,且f(0)=9>0.
f(6)=3>0.
∴f(x)在(0,2)和(5,6)内都有零点,又f(x)为二次函数,故f(x)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15.求函数y=x3-2x2-x+2的零点,并画出它的简图.
[解析]因为x3-2x2-x+2=x2(x-2)-(x-2)
=(x-2)(x2-1)=(x-2)(x-1)(x+1),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1,1,2.
3个零点把x轴分成4个区间:
(-∞,-1],[-1,1],[1,2],[2,+∞].
在这4个区间内,取x的一些值(包括零点),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取精确到的近似值)表:
x … -1 0 1 2 …
y … 0 2 0 0 …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连线,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6.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x+1)(x-2)(x-3)=1在区间(-1,0)内的近似解.(精确到)
[解析]原方程为x3-4x2+x+5=0,令f(x)=x3-4x2+x+5.∵f(-1)=-1,f(0)=5,f(-1)?f(0)<0,∴函数f(x)在(-1,0)内有零点x0.
取(-1,0)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列表如下
端点或中点横坐标 端点或中点的函数值 定区间
a0=-1,b0=0 f(-1)=-1,f(0)=5 [-1,0]
x0=-1+02=
f(x0)=>0 [-1,]
x1=-1+()2= f(x1)≈>0 [-1,]
x2=-1+()2= f(x2)≈>0 [-1,]
x3= f(x3)≈<0 [,]
∵|()|=<,
∴原方程在(-1,0)内精确到的近似解为.
17.若函数f(x)=log3(ax2-x+a)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f(x)=log3(ax2-x+a)有零点,
∴log3(ax2-x+a)=0有解.∴ax2-x+a=1有解.
当a=0时,x=-1.
当a≠0时,若ax2-x+a-1=0有解,
则Δ=1-4a(a-1)≥0,即4a2-4a-1≤0,
解得1-22≤a≤1+22且a≠0.
综上所述,1-22≤a≤1+22.
18.判断方程x3-x-1=0在区间[1,]内有无实数解;如果有,求出一个近似解(精确到).
[解析]设函数f(x)=x3-x-1,因为f(1)=-1<0,f()=>0,且函数f(x)=x3-x-1的图象是连续的曲线,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内有实数解.
取区间(1,)的中点x1=,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f()<0,所以x0∈().
再取()的中点x2=,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f()<0,所以x0∈(,).
同理,可得x0∈(),x0∈(,).
由于||<,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的近似值是,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精确到的近似解约为.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下册期末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2020高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汇总精选
★ 高一数学考试反思5篇
★ 高一期末考试数学备考方法
★ 高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5篇
★ 2020初一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历史(人教版)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紫蝴蝶CYF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重庆垫三中学高一数学月考试卷.doc......3在区间 (-∞高一第一学期家长会,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则a的范围( )(A)a≤-3 ( ...[高一数学随堂练]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已知向量a和b的夹角为60°高一数学期中试题,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高一上数学期中试题且图 ...第四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高一数学应用课件.ppt......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 范水高级中学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 范水高级中学 Hdy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 范水高级中学 Hdy 两角和与差的 ...高一化学课件ppt,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高一物理课件ppt......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 范水高级中学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 范水高级中学 Hdy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 范水高级中学 Hdy 两角和与差的 ...浙江省舟山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一理科实验班数学试卷......5.设是方程的两个实根理科实验班,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全国理科实验班则是两根均大于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6.一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 前项 ...2005年温州地区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图象变换[原创]-人教版......变换 鳌江中学高一数学组 [引入] 1.函数y=log2x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高一数学对数函数,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高一对数函数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 2.函数 的图象和函数为 ...高一数学单元测试......测试 高一( )姓名 座号一、选择题(36分)1、在直角坐标系内高一数学单元测试卷,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高一数学期中测试题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 ) A {(x,y)|x=0,y≠0 或x≠0,y=0 ...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数学测试.rar......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高一期中考试,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每小题4分,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共4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选项填在下列各题后的括号内)1.把表示成2kπ+θ(k∈Z)的形 ...高一数学(下)训练......(A)arccos (B) arccos (C)π arccos (D)π+arccos4.已知=(5高一数学基础训练,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每小题4分, 3),C( 1,3),=2,则点D的坐标为(A)(11,9) (B)(4,0) (C)(9,3) (D)(9,高一数学同步训练 3)5.若的值是(A)2 ...高一上期期末数学复习---直线与方程......上期期末数学复习----直线与方程之基础复习一、知识要点:1. 倾斜角与斜率2. 直线方程式的5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注意用前四种方程的 ...直线方程,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每小题4分, 3),C( 1,3),=2,则点D的坐标为(A)(11,9) (B)(4,0) (C)(9,3) (D)(9,高一化学方程式......上期期末数学复习----直线与方程之基础复习一、知识要点:1. 倾斜角与斜率2. 直线方程式的5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注意用前四种方程的 ...2005-2006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数学试题......2.若角的终边过点()高一下学期教学总结,0)上 ( )3、若f(x)= x2 + 2(a-1)x + 2在(-∞,4)上是减函数,| a | = 3,| b | = 4,则(2a – b)·a等于 ( )(A) 15 (B)12 (C)6 (D).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每小题4分, 3),C( 1,3),=2,则点D的坐标为(A)(11,9) (B)(4,0) (C)(9,3) (D)(9,则等于 ( )A. B.- C.- D.-3.若,并且,那么等于( )A. B. C. D.4.一扇形半径长与弧长之比是3:π,高一下学期则该扇形 ...详见:
依依0317
高一数学期末必考的知识点概括1复数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约占8%-10%,一般的出一道基础题和一道中档题,经常与三角、解析几何、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综合.本章主要内容是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方法以及复数的运算.方程、方程组,数形结合,分域讨论,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本章中有突出的体现.而复数是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的枢纽,这对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综合习题能力是有益的.数、式的运算和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学好本章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简化运算的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在本章学习结束时,应该明确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和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项方程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对向量的运算、曲线的复数形式的方程、复数集中的数列等边缘性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知识网络图复数知识点网络图2.复数中的难点(1)复数的向量表示法的运算.对于复数的向量表示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灵活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认真体会复数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对其灵活地加以证明.(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和开方.有部分学生对运算法则知道,但对其灵活地运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方运算,应对此认真地加以训练.(3)复数的辐角主值的求法.(4)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灵活地解决问题.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同时复数的模和辐角都具有几何意义,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应认真加以体会.3.复数中的重点(1)理解好复数的概念,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的不同点.(2)熟练掌握复数三种表示法,以及它们间的互化,并能准确地求出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有代数,向量和三角三种表示法.特别是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化,以及求复数的模和辐角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是一个重点内容.(3)复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种运算,在运算中重视共轭复数以及模的有关性质.复数的运算是复数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复数各种形式的运算,特别是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更是重点内容.(4)复数集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高一数学期末必考的知识点概括2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a-边长,S=6a2,V=a3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5、棱柱S-h-高V=Sh6、棱锥S-h-高V=Sh/3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11、r-底半径h-高V=πr^2h/3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高一数学期末必考的知识点概括3定义: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表达式:斜截式:y=kx+b两点式:(y-y1)/(y1-y2)=(x-x1)/(x1-x2)点斜式:y-y1=k(x-x1)截距式:(x/a)+(y/b)=0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