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屋de芒果
一、名词解释1.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 5.无菌操作 6.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 _____ , _____ 和 _____ 。2.干热灭菌法包括 _____ , _____ , _____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 _____ 和 _____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和 _____ 。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 _____ ,导致细菌 _____ 和 _____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 _____ 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 _____ 。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 _____ 法。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 _____ 法。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 _____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_____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 _____ 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 _____ 和 _____ 方可奏效。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_____ 、 _____ 、 _____ 和 _____ 等。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 _____ 和 _____ 。14.生石灰可用于 _____ 和 _____ 的消毒。15.酚类消毒剂包括 _____ 和 _____ 。三、单选题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通常温度为℃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 A.间歇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紫外线照射法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A.能干扰.合成 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E.穿透力强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膜E.以上均正确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C.破坏.构型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A.加热56℃30min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变性E.以上都不是 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B.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 )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20.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 )~~~5%四、问答题1.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1.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二、填空题答案1.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3.牛奶和酒类。4.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5.干扰细菌.合成,变异和死亡。6.保护,减弱7. 高压蒸气灭菌法。8. 紫外线消毒。9.硝酸银10.龙胆紫。11.繁殖体,浓度,作用时间。12.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13.氯,漂白粉14.排泄物,地面15.石炭酸,来苏儿三、单选题答案. . . . . . . . . 四、问答题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类别:(1)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1)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2)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温度为℃,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3) 巴氏消毒法:加热℃30分钟或者℃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1)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和粘附。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2)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泛酸等。(3)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4)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出现了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称之为菌群失调症。机制有:(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
二哥不二1993
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巩固题(附答案)
巩固题一: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
A、cm
B、mm
C、um
D、nm
E、Pm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多糖
D、外膜
E、中介体
3、下列对荚膜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细菌荚膜的化学组分是多肽,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荚膜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C、有荚膜的细菌抗吞噬作用较弱
D、有荚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形成(R)型菌落
E、变异链球菌可依靠荚膜将其黏附在牙齿表面,分解口腔中的蔗糖产生大量乳酸,导致珐琅质破坏,引发龋齿。
4、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
A.迟缓期
B.对数期
C.减数期
D.稳定期
E.衰退期
5、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6、R质粒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 )
A、转化
B、接合
C、溶原性转换
D、转导
E、原生质融合
7、抗毒素是( )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E、B十C
8、与细菌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 )
A、结核杆菌索状因子
B、磷脂
C、蜡质D
D、硫酸脑甙脂
E、以上均是
9、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生化反应为( )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吲哚试验
D、甲基红试验
E、V-P试验
10、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 )
A、肺炎球菌
B、结核杆菌
C、诺卡菌
D、肺炎支原体
E、新型隐球菌
11、下列各组中哪组均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A、肺炎支原体、梅毒螺旋体、毛藓菌
B、表皮藓菌、着色真菌、淋球菌
C、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毛藓菌
D、组织胞浆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
E、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立克次氏体
12、除O1血清群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外,还有哪一血清群可引起霍乱( )
A、O2群
B、O22群
C、O100群
D、O139群
E、O155群
13、下列哪种细菌缺乏鞭毛( )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变形杆菌
E、幽门螺杆菌
14、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 )
A、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
B、破伤风痉孪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C、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D、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
E、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白喉杆菌的特点( )
A、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B、细菌排列成V、L等字形
C、革兰染色阴性
D、有异染颗粒
E、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
16、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
A、鼠伤寒沙门氏菌
B、表皮葡萄球菌菌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17、关于内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18、下列哪个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
A、蜂窝组织炎
B、鼻窦炎
C、产褥热
D、风湿热
E、猩红热
19、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二重感染( )
A、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所引起的感染
B、宿主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感染
C、宿主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感染
D、某种微生物引起的反复感染
E、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20、关于白假丝酵母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可形成假菌丝
B、37℃生长良好
C、可形成厚膜孢子
D、抗体检查阳性诊断意义较大
E、常引起皮肤与粘膜感染
2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RNA
D、DNA或RNA
E 以上均不是
22、病毒复制的隐蔽期发生在哪个阶段( )
A、吸附
B、穿入
C、脱壳
D、生物合成
E、成熟释放
23、内基氏小体可用于辅助诊断的疾病是( )
A、疱疹
B、狂犬病
C、麻疹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24、最易发生抗原变异而在人群中造成大流行的病毒是( )
A、流感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钩端螺旋体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埃可病毒
25、病毒入侵机体后最先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 )
A、SIgA
B、干扰素
C、中和抗体
D、补结抗体
E、CTL细胞
26、有包膜的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主要为( )
A、胞饮
B、直接穿入
C、吞噬
D、膜融合
E、裂解细胞膜
27、病毒感染的细胞可能会出现( )
A、CPE
B、包涵体
C、细胞膜变化或细胞融合
D、细胞膜改变
E、以上都有可能
28、HIV疫苗研究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病毒无法培养
B、无感染的动物模型
C、病毒型别多
D、病毒突变引起抗原性改变
E、HIV的敏感细胞特殊
29、关于朊粒描述正确的是( )
A、非传染性蛋白粒子
B、对加热、电离辐射和紫外线的抵抗力不强
C、PrPC和PrPSC均具有致病性
D、是一种典型的DNA病毒
E、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
30、下列哪项不符合真菌特性( )
A、对营养物质要求不高
B、培养温度以22~28℃为宜
C、常在培养24h后即可出现菌落
D、多细胞型真菌菌落常为丝状型菌落
E、常用沙保弱培养基
参考答案
巩固题二:
D 1. 观察PPD试验结果的时间为 ( )
小时内 小时 —48小时 小时 小时后
C 2. 有关结核病的病因,错误的是 ( )
A、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均可使人类致病 B、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 C、结核菌为抗酸性厌氧菌
D、结核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E、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B 3. 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的病理转归为( )
A.形成空洞B.钙化C.干酪样肺炎 D.结核性胸膜炎E.急性粟粒时肺结
C 4. 小儿原发性肺结核,哪项不常见 ( )
试验阳性 B.发热 C.肺部中小水泡音 线示肺门淋巴结肿大 E.食欲减退,乏力,盗汗
A 5. PPD试验+++为 ( )
A.硬结直径20mm以上 B.红斑直径20mm以上 C.硬结直径10~20mm D.硬结直径15mm以上
E.红斑直径20mm以上伴水疱及局部坏死
B 6. PPD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中,正确的是 ( )
A.儿童PPD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结核 B.儿童PPD强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结核 硬结直径5mm以上为强阳性
强阳性表示病情较重 强阳性表示曾接种过卡介苗
A 7. 下列哪项不符合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 )
A.仅见于小儿 B.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C.可致血行播散D.胸片各呈“哑铃状”双极影 E.病灶以右侧多见
B 8. 判断小儿结核病的最可靠指标是 ( )
A.持续发热 B.排出物中找到结核菌 线检查示肺内钙化灶 试验阳性的年长儿 E.以上均不是
E 9. 结核自然感染,PPD阳性反应的特点包括 ( )
A.硬结质地硬,颜色深B.反应持续时间可达7~10天C.硬结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脱屑D.硬结直径多在15mm以上
E.自然感染后PPD阳性持续3-5年
C 10. 关于小儿原发型肺结核,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 )
A.多数起病急骤,结核中毒症状明显 B.肺段性病变多见于l~5岁小儿 C.原发病灶吸收较快,预后一般较好
D.肺部散在细湿罗音 E.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宜同时选用两种抑菌药,并配合一种杀菌药
C 11.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儿童呈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 B、强阳性反应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C、阴性可排除结核病 D、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时,可表现为假阴性反应 E、年龄越小,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则越大
E 12.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措施 ( E )
A.普及卡介苗接种 B.积极预防小儿急性传染病 C.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应预防服药
D.隔离和积极治疗开放性结核患者 E.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更应接种卡介苗
C 13. 儿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最主要诊断依据 ( C )
A.起病急,突然高热 B.肺部体征少,未闻细小湿罗音C.胸片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粟粒状影D.浅表淋巴结和肝脾大
E.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B 14. 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的用药首选 ( )
十PAS 十RFP十EMB 十RFP十PZA十SM 十RFP十泼尼松 十PZA
E 岁小孩,发热15天,咳嗽伴轻度喘憋。查体:浅表淋巴结有轻度肿大,双肺未闻罗音,此患儿已接种卡介苗,PPD
试验+++,首选的检查是 ( )
A.血气分析 B.心电图 C.淋巴结活检 D.胸部CT检查 E.胸部X线检查
B 16. 2岁半男孩,PPD试验硬结直径12㎜,未接种过卡介苗,考虑可能是 ( )
A.曾感染过结核 B.活动性结核 C.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D.未感染过结核 D.支原体感染
B 17. 5岁小儿,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现PPD试验硬结20mm,持续10天后留有色素,最大可能是 ( )
A.卡介苗反应 B.活动性结核 C.免疫力增强 D.分枝杆菌交叉感染 E.因不注意卫生局部感染
E 岁患儿,发热、干咳10天,体温39℃,双眼疱疹性结膜炎,颈部可扪及成串肿大的淋巴结,右肺呼吸音稍低,少
许干罗音,PPD硬结直径18mm。诊断考虑:( )
A.急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肺炎 C.右侧胸膜炎 D.支气管炎合并结膜炎 E.原发型肺结核
A 19. 2岁男孩,低热2月,食欲不振,近1月来出现咳嗽、气喘,经抗生素及平喘治疗无效,查体:无力体型,颈后淋
巴结肿大呈串状,咽不红,双肺呼吸音粗,闻明显哮鸣音,未及湿罗音,PPD试验阳性,应首先考虑 ( )
A.肺结核 B.喘息型支气管炎 C.支气管哮喘 D.淋巴瘤 E.纵膈肿瘤
C 岁小儿 ,准备上幼儿园,PPD试验示硬结直径8×9㎜,浅红色,边缘不整,考虑( )
A.曾感染过结核菌 B.活动性结核 C.接种卡介苗所致 D.正常反应 E.以上均不对
D 岁小儿咳嗽1月余,无发热。查体:Wt4kg,皮下脂肪消失,两肺呼吸音粗,未及罗音,胸片示:肺门淋巴结肿大,
PPD试验阴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排外肺结核 B.应进一步抽取胃液涂片找抗酸杆菌 C.立即复查PPD试验 D.不能排外肺结核
E.行结核杆菌的PCR检测以确诊
C 个月小儿,平素健康,近1周突发高热,T39~40℃,干咳,体重不增,但精神尚可,皮肤见结节型红斑,双肺呼
吸音清,未及罗音,其外婆有慢性咳嗽史,应考虑 ( )
A.风疹 B.幼儿急疹 C.结核病 D.猩红热 E.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败血症
B 岁患儿,无症状,入学体检时作PPD硬结直径15mm,胸片示右肺门结构紊乱,隐约可见一结节状影。该患儿宜选用
下列何种治疗方案 ( )
A.异烟肼 B.异烟肼+利福平 C. 异烟肼+乙胺丁醇 D.异烟肼+乙胺丁醇十利福平 E.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