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下的吃货
请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文文种,使用频率高,其写作更直接关系到发文者行文目的是否达到、发文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等现实问题。对写好请示,我们有必要了解并力避以下诸多写作禁忌点。禁忌一:矛盾上交,不该请示的滥请示。弊端:请示不当,发文者的工作能力遭到质疑。措施:行文要慎重,目的要明确请示是上行文,在发文的必要性上必须慎重考虑,不得轻率。总体上讲,请示的写作目的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请求上级解决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问题。在开展某项工作或办理某项事情时,知道该怎么做,也有权去做,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本级机关无力办理或解决,需要上级机关的帮助和支持,这类内容的请示叫“求助性请示”。二是请求上级解决本单位无权解决的问题。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有了自己的初步打算和方案,本单位也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但缺少的是权力,万事俱备,只欠“授权”,这类内容的请示叫“审批性请示”。三是请求上级明确或答复某种问题。发文者在具体执行上级的某些方针、政策、任务时对其中政策界限、指示精神等不甚清楚,领会不透,或有不同的理解,或缺少先例,或事关重大,或需要作变通处理,这类内容的请示叫“政策性请示”。请示的写作就是要向上级要点什么,“求助性请示”要的是帮助,它可以是钱、是物,也可是人、是技术;“审批性请示”要的是权限,是批准;而“政策性请示”要的是政策,是明确的意见和答复。行文者只有明确了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才会有的放矢,请示的写作才会更有针对性。禁忌二:该请示的不请示,“边斩边奏”或“先斩后奏”。弊端:该请示的不请示,属于越权行为,这不仅影响上下级关系,更给工作带来难以预测的隐患。措施:事前请示,消除侥幸心理。请示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请示的事项能不能得到批准是两可的事儿,千万不要想当然,自作主张先干了再说。现实生活中这种抱着侥幸心理,不请示、边干边请示或干了以后再请示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屡见不鲜。房地产开发商无权售房带来的官司纠纷、擅自拆除腐败楼违章房带来的损失等等,可谓触目惊心。痛定思痛,我们只有事前行文,消除侥幸心理,才能真正有助于自身问题的根本解决。禁忌三:弄虚作假,写作内容失实。弊端:不利于上级机关及时正确批复,不利于工作的良性发展。措施:改变文风,实事求是。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它们在下情上达、反映情况这一方面有共同之处,它们都为领导机关作出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尽管请示属于较为特殊的情况反映,但并不能因此降低其真实性方面的要求。有的单位对一些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请示,如申请经费、物资等,从本位主义出发,为一己之私利,抱着“头戴三尺帽,准备砍一刀”的想法,多报多要,片面夸大实际需求和困难,这种弄虚作假,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将严重影响视听,干扰领导的判断与决策,不利于上级机关及时作出正确的批复,纵使一时得逞,一旦被发现,其消极影响也是不难想见的。
fangfang19880923
公文写作技巧培训要从撰写公文的分门别类学、纵向比较学及围绕主题学、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演绎讲解,内容不仅涉及文种选择、公文格式、文稿书写等方面的基本规范,更着重增加了不同文种的写作技巧等内容。
1、分门别类学
学习起草公文,是对现有的规范性公文文本进行模仿、研读,一起到基本掌握公文形式和内容特点的作用。把相关公文分类归纳学习,如将通知、请示、函、讲话稿、调研报告等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其内容、体例、对象等方面的相同性和差异性,使自己熟练掌握各种公文的形式。
2、纵向比较学
即将本单位或本部门同一类公文(如年度工作计划、报告)根据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从历史脉络中比较学习,从而把握公文起草的内容规律性和推进工作的逻辑性。
3、围绕主题学
即围绕某单位、某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工作材料(含讲话稿、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分别进行梳理研究,分析不同单位和领导的工作思路、具体安排、文风特点,达到强化公文为主体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