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2

民辉窗帘布艺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17年语文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eibeidesignwang

已采纳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5分)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又美观。(5分)

1.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 ),( )。

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弓缴(zhuó jiǎo)徘徊(huí huái) 喧哗(huá huā)转(zhuàn zhuǎn)椅

引吭(háng kēng)高歌 摩(mó mā)平 燃(lán rán)烧 傣(dǎi tài)族

三、按要求,写笔顺。(2分)

“熬”共有 笔,第五笔是 ;“匣”共 笔,最后一笔是 。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6分)

( )善( )德 见( )知( ) ( )本( )末

( )天( )地 司( )见( ) ( )( )海角

五、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5分)

1.詹天佑的塑像建成了,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 )。

2.人们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 )着顶碗少年的精彩表演。

3.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 )地球,发出由衷的赞叹。

4.升旗仪式上,我们( )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5.周总理审阅稿件时,不是( )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凡卡》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上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9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2)甘瓜苦蒂, 。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4)端午节这天,我们有哪些民俗,列举两个: 、 。

(5)读书和写作都要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本学期我们学过的文章里有借物喻理的,如《 》;有首尾照应的,如《 》;有对比鲜明,结尾有暗示意义的,如《 》;还有的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如《 》。

2.选择题,把正确序号填写在括号里。(5分)

(1) ,牧童遥指杏花村。( )

A借问酒家何处是 B借问酒家何处在 C借问酒家何处有

(2)开我 阁门,坐我 阁床。( )

A 西 东 B 南 北 C 东 西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中“妻子”指( )。

A 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 B 指妻和子 C 媳妇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诗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5)下列诗句中有错字的一句是( )。

A直挂云帆挤沧海 B 应是嫦娥掷与人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 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 ),她是“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

A 先母林黄爱珍女士 B兰姨娘 C宋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B《城南旧事》的体裁是儿童小说 C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3)《城南旧事》是一部描写旧( )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4)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A )。

A青记 B肉瘤 C伤疤

(5) 《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的句子。( )(多项选择)

A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B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C爸爸的花儿被驴踩坏了。

第二部分:阅读感悟(35分)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的目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 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 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1.模仿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用上“一拥而入”写一句话。

2.从(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1分)

3.找出描写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两处),用横线画出来。(4分)

4.从文中找出下列句子的照应句,用曲线画出来。(2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二)猫啊,猫

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

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儿。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去了,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贵客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以主人口气呵斥猫伯伯的无礼,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手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些,让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也何必做杀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

1.用以下词语 造句 。(2分)

引人注目:

2.作者称黄猫为“黄伯伯”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接待贵客的过程中,“猫伯伯”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两处,3分)

4.认真读短文,感受作者笔下的生活情趣并填空。(7分)

(1)“猫伯伯”在女儿写稿时,有时竟在稿纸上睡觉,仿佛( ),正好( )满一张稿纸。

(2)接待贵客时,“我”( )、( ),口中说着“久仰久仰”、“岂敢岂敢”,这一场景被作者趣称为( )。

(3)在猫伯伯看来,贵客的背脊是个( ),而在作者眼中,( )的场景则似一副好看的画。

5.请结合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在旁边空白处画一幅简笔画。(2分)

(三)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本文采用( )结构,介绍了莫高窟里面的( )、( )和( )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二、三自然段又是( )结构。(5分)

2.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2分)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起( )的作用。(1分)

4.文中对称的句子很多,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请抄写一句。(2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请你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1.材料:从前,有父子二人住在一个山村里,种植果园。父亲得病后,儿子好逸恶劳,果园渐渐荒芜了。老人临死时,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诉他说:“我有一罐儿金子,就埋在果园里……”儿子正要问埋在哪儿,老人已经咽了气。

要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根据上述材料展开想象,续编一个有道理的故事,题目自拟(不用抄写上面的材料)。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2.以《我的理想》为题,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7年语文期中考试

177 评论(15)

jasmine7927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根据诗文填写上下句(8分) (1)山际见来烟,_____ _。(吴均《山中杂诗》)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马上相逢无纸笔, ____。(岑参《逢入京使》) (6) 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 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8) ;现在却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1)- (4)题(7分)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香气的稻禾是强烈的,碾( )着新谷的场院lùlù( )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挠……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1)文段中有一个词语书写有误,请将这个词语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书写有误的词语“ ”,正确的书写“ ”。(2分) (2)请在文段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3)选段运用的修辞 方法 是: (1分) (4)文段中有一句话有毛病,请将它找出来: 。(2分) 3.“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选段出自名著《 》,它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从选段的描写以及原著的 内容来看,文中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4分) 4.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2分)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 说说 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请你拟写一则宣传 标语 。(2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 最后一课(节选)(12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⑴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 唱歌 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⑵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5.文中划线的两句细节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⑴ ⑵ 6.为 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2分) 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8. 结尾两段对韩麦尔先生的举动和表情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二)季羡林:一位大师的非凡人生(13分) 他的一生跨越清朝、旧中国、新中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有语言学家、翻译家、 教育 家等称号,掌握了英语、德语、法语等共12种外语;他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有能力独立释读吐火罗语残卷的人;他还是中国现代东方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就是头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的季羡林。 1911年,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一个贫困的农家,在徒有四壁的家里,季羡林连个带字儿的纸条都没见过。在他的记忆里,一年大概只能吃一两次白面。由于季羡林是季家那一代里唯一的男孩儿,父亲让他到济南的叔叔家接受教育。叔叔对季羡林的期望很高,要求极严。为了把侄子培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叔叔不惜代价,节衣缩食,给侄子报了两个课外学习班。季羡林从初一开始,每天放学后先去古文学习班学古文,晚饭后,再去学英文,一直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就这样,季羡林坚持了近八年,而且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八年的勤奋与坚持,为他日后的国文和外文的学习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 留学 ,研究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等。由于战争缘故,他留在德国10年。1946年才回到上海,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创立了东语系。回到北大后季羡林发现国内梵文典籍严重匮乏,研究困难重重。正在这当口,季羡林收到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聘约,邀请他到剑桥大学任教。剑桥大学良好的科研条件使季羡林动心了。最终,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得他放弃了剑桥大学聘书,在国内艰难的条件下,他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中国现代东方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期间,身为北大教授的季羡林,却被安排在女生宿舍楼当看门人。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中断学习,他揣着小纸片,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罗摩衍那》。 季羡林经常给学生讲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市集上大声吆喝,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买了这个妙方,打开用纸一层一层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卷,纸上写着两个字:勤捉。买方子的人觉得上当受骗了,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和真理—— 。 为了写《糖史》,已经80多岁的季羡林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坚持了两年。到了后期,生病住院后,季羡林还在坚持写作。为了写东西,他输液时都伸左手,留出右手写完了《病榻杂忆》。 温家宝曾这样评价他:季羡林之风,山高水长,让人景仰。他对于学术的热爱、家国的忠诚和名利的淡泊是后人学习的榜样,百年燕园也因他的气节而更显魅力。 9.选文主要记叙了季羡林哪方面的“非凡”?(2分) 10. 文章 共八个自然段,思路清晰,请用“//”在文中标出写作层次。(3分) 11.季羡林给学生讲的“勤捉”的笑话,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请根据你的理解把它写下来。(3分) 12.“温家宝曾这样评价他:季羡林之风,山高水长,让人景仰。”请结合文段内容,概括“季羡林之风”的内涵: (2分) 13.读了选文,你认为季羡林能够头顶“国学 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三)《孙权劝学》(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卿今当涂掌事( ) ⑵但当涉猎,见忘事耳( ) ⑶即更刮目相待( ) ⑷及鲁肃过寻阳( ) 15.翻译下列 句子 (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6.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中,包含两个 成语 “ ”“ ”。(2分) 17.文章本来是写孙权劝学的,结尾却写了鲁肃和吕蒙的对话及交往,有什么作用?(2分) 18.读了本文,从孙权或吕蒙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 写作(30分) 19.下列两篇 作文 题,请任选一个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一:请以《成长路上 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⑵不少于500字。 文题二:十三岁,特殊的年龄、特殊的季节。十三岁的天空,纯净、湛蓝,云追着风动;十三岁的天空,有阳光,很灿烂、很温暖;十三岁的天空,也会有雨,云聚在一起流下泪水…… 请以《十三岁的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 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⑵ 要认真审题,扣住题意作文,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1)竹中窥落日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弹琴复长啸 (4)夜发清溪向三峡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万里赴戎机 (7) 对镜帖花黄 (8)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一题一分,错字、别字、漏字、增字均不得分。) 2. (1) “丰挠” “丰饶”(2分) (2)niăn 辘辘 (2分) (3)比喻(1分) (4) 香气的稻禾是强烈的(2分) 3.《童年》 阿廖沙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4.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示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二 、阅读理解 (一) 5. (1)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表现对普鲁士强行他们学德语的憎恨,对自由的渴望,突出了爱国的主题。(2分) (2)对郝叟老头的表情、声音的细节刻画,表现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2分) 6.是因为钟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阿尔萨斯人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了。(2分) 7.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之情。(2分) 8.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在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面前,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4分,每一方面占2分) (二) 9.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答“学术的热爱、家国的忠诚和名利的淡泊”也可以。(3分) 10.他就是头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的季羡林。//……留出右手写完了《病榻杂忆》。//……百年燕园也因他的气节而更显魅力。(3分) 11.凡事没有捷径和窍门,唯有勤奋。(3分) 12.勤奋与坚持,对祖国和家庭的责任感,对名利的淡薄。 13.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赴德留学,刻苦钻研,开创了中国现代东方学科;勤奋执着坚持习作,成就了等身著作。(3分,一点1分) (三) 14.⑴当道,当权 (2)粗略地阅读 ⑶ 重新 ⑷到了……的时候(4分) 15.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分) (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2分) 16.利用鲁肃的赞叹、与其交友来衬托吕蒙进步之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效果的明显。(3分) 17.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看) 18.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举使他人信服的道理;作为吴国君王,孙权尚且要学习,我们就更应该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言之有理即可。(4分)

27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