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知23
(为了便于理解:抛开利息和投资收益等信息,仅解读“摊余成本”的初步意思,简单化!简单化!简单化!帮助理解使用,不作为解题步骤!!!2000年1月1日:购买债券-A,实际支付100元,5年到期,面值120元(解析:买成100元,但A价值120,5年到期后对方会还你120元。光成本这块,5年你就赚了20元。那么假设:把这5年赚的20元分摊到每一年赚的头上,则每年4元)(当然赚的钱还有利息收入部分,咱们暂不谈利息问题)那么:2000年12月31日A的摊余成本:100+4=104元---2001年:104+4=108元---2002年:108+4=112---2003年:112+4=116---2004年:116+4=120元如果是亏本购入:也就是购入100元,面值80元,那么摊余成本就是把20元的亏本的钱摊到每年,摊余成本=:第一年:100-4=96,第二年:96-4=92。。。。。。也就是说:摊余成本在最后一年,会变成=面值也可以理解:摊余成本=购入成本+每年成本部分赚的钱(或-每年成本部分亏的钱)最后:为了便于理解:没有涉及到利息问题,并且每年赚4元,也是假设,只是帮助理解,请各位明白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好人旦旭
摊余成本就是某一时点的价值概念(本金概念),计算基础是复利和现金流量,之所以有这个概念是因为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有差异。 以公司债券为例,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是“本金”随着时间变化的增加(期初本金*实际利率);如果期末有实际支(现金流流出),本金会减小(票面金额*票面利息),这样期末“本金”=期初本金+期初本金*实际利率-实际支付金额。 如果是资产的话,价值还有个减值的概念。
毒师999999
好,我通俗加举例说明之: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等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例1:假设A公司2008年1月2日购入B公司2008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A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55 839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51 520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2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9贷:银行存款 107 359例2:2008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7 000贷:投资收益 6 441.5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护手霜adb
摊余成本指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实际利率是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摊余成本并不是通常会计上理解的成本,而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通俗点说,一项资产的摊余成本就是债务人还欠你多少钱,一项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你还欠债权人多少钱。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螃蟹横走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一般情况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五小样儿同学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