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13

bingdaoyu16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详述会计等式资产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囍兒小静静

已采纳

会计恒等式:资产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理解这个恒等式你可以这么理解:购买这些资产的钱是哪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资金来源)?这些钱的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借入的.如果钱是自己的(也就是投资者投入的),那就是所有者益;如果借来的,那就是负债,除了自有和借入这两个来源,没有第三个来源了.所以:资产总额=负债+所在者权益,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你也可以设想一下,你买东西的钱和所有大款,除了你自己的(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给的不需要偿还的)和借入的(需要偿还)的外,你还有其他来源吗?

详述会计等式资产

130 评论(9)

迪夫米米

货款未付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对基本会计等式,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284 评论(12)

Jessie佳佳酱

1、资产一增一减收回应收帐款存银行。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2、负债一增一减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前欠货款。借:应付帐款 贷:应付票据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购入材料,款项未付。借:原材料 贷:应付帐款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借:应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6、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金存银行。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银行存款支付政策性减资。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分配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前欠货款转增资本。借:应付帐款 贷:实收资本

83 评论(13)

土豆0207

1.资产一增一减例: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2.负债一增一减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抵付前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减少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以资本公积转增增本,实收资本增加,资本公积减少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6.资产所得者权益同时增加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存款增加,实收资本增加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企业经批准减资,银行存款归还投资者,银行存款减少,实收资本减少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债务重组时将负债转作资本,应付账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

182 评论(14)

小二2004

会计基本等式主要有两个: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2、利润=收入-费用,这是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具体内容如下: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分类

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113 评论(15)

头头的奋斗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抽象的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这是抽象的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而一般会计教材上写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它的实质是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那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去,变成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 所以你观察这个等式的时候,心里要明白它表达的经济关系的实质,而不要去纠结在某一时点每个要素的金额最后是否能相等。不要简单的从金额数量的角度去思考它,而要明白它所抽象出的经济内涵。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分开的,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而利润表是“期间”报表。你如果简单的根据这个公式把“期间”数据(收入、费用)加在“时点”数据(资产、负债、权益)上,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缺乏明晰的会计理论功底的就很容易产生混淆。 下面给你转一段关于这个式子的详细阐述,你再理解一下: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205 评论(13)

徐珊珊11

以备考阶段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为出发点, 特选取基础阶段精讲内容供考生参考学习, 帮助考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 细致学习知识体系, 打牢基础, 提高学习效率 [更多免费课程, 欢迎加入初级会计职称备考QQ群: 605138607]

31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