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派儿596
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期权、期权业务、期权会计模式的种类及特征比较分析
(一)期权的种类及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期权有不同的种类:按买方的权利,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买方行权的时限,期权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按交易场所的不同,期权可分为场内交易期权和场外交易期权;按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价的关系,期权可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按标的物不同,期权可分为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其中现货期权包括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期货期权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
五种分类标准下的相应期权种类及同一标准内的期权类别特征。在期权会计信息监管、分析和使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期权种类特征把握期权重点信息,以下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会计处理差异以及作为期权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差异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变动方向相反,如当某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时,与该看涨期权标的物及到期日都相同的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必然会下降。
因而,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在会计处理上有实质上的差异。另外,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期权买方与卖方的权益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如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标的物价格上涨时,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买方因而获得期权公允价值上涨收益,而卖方却遭受同等金额的损失。因此,同一期权的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相反。
2、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买卖双方的损益机会和风险
相对于欧式期权,美式期权给买方更多的行权机会,买方可在有效时限内择机行权,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更小,而其卖方则需承受更大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盈利的可能性更小。
3、场外期权比场内期权更有可能发生卖方违约风险
场内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上实行标准化,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不存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而场外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价格等方面均能议定,不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高。
4、实值期权、平值期权、虚值期权投资策略选择的恰当性
实值、平值和虚值既可以是内在价值不同的三种期权(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内在价值高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也高),也可以是同一期权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在价值状态。
在执行价格已定的情况下,期权内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现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在进行期权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现货价格变动方向及波动性对期权价格的影响。在波动性偏低或偏高时,应通过选择不同的实值、平值或虚值期权组合来获得期权价格变化的收益。
5、期货期权比现货期权隐含的风险等级更高
即商品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商品现货期权的风险,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金融现货期权的风险。企业投资期货期权就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实物资产价格或股票、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
6、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商品期权标的物的公平价格相对较难确定,从而影响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
(二)期权业务的种类及监管要点
熟悉期权业务的种类及各种期权业务的要点是对期权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分析、使用的前提。主要的期权业务种类及监管要点如下:
1、按照期权的使用目的和作用
期权业务可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类型。其中,投机套利的目的.是投机于标的物的价格走势,没有实物交易的基础,完全是买卖合同,无论是买入、卖出均不用进行实物交割,是一种典型的“买空卖空”;后一类期权业务的目的是对标的物(被套期合同)进行套期保值,期权与被套期项目“息息相关”,预期期权的盈亏能有效抵销被套期项目在套期期间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2、按照期权买方处置期权的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持有至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期权的买方都拥有这三种处置期权方式的选择权,如果执行期权有损期权买方的利益,则期权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
正是因为有这种选择权,使期权比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更有利于期权买方控制不利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损失,同时享受有利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3、按照期权到期的结算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及到期时按标的物市价与期权执行价差额结算两种方式。目前,人们对从实物交割中所取得实物的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应按成本入账,有的认为应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综上可知:为探讨有效地监管期权会计信息质量的途经,应关注投机套利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差异、行权与不行权的差异以及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净额结算的差异等方面对期权会计信息的影响。
(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期权会计模式的要求
期权业务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之分,相应地,期权会计被划分为投机套利会计和套期保值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四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工具投机套利和套期业务会计科目使用的规定,投机套利会计与套期保值会计的突出区别在于对期权的浮动盈亏和平仓盈亏的归属和会计处理不同。
具体地说,用于投机套利的期权合同应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设置“衍生工具”科目并可按期权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期权资产或期权负债,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满足套期条件的期权合同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设置“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科目并可按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单独开设“套期损益”或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损益”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及套期关系结束时的损益——“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二、期权会计处理案例比较与分析监管、分析、使用期权会计信息须以理解期权会计核算为基础
为此,下文将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规定,通过案例对投机套利模式下股票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模式下商品看跌期权采用实物交割与现金交割两种交割方式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有助于监管、分析和使用期权会计信息的结论、投机套利模式下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比较由于期权的买方拥有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选择权,为了完整地对比分析同一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按买方行权、买方出售行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种情况,对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知,假定期权投资策略、期权交易数量、期权执行价格、期权签订日和到期日、标的物价格变动数据等交易信息透明或已知,并假定财务报告主体对期权合同资产、期权合同负债、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权实际交割损益等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则在进行期权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管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是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差异;
二是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差异;
三是买入期权与卖出期权的差异;
四是买方行权、买方转让期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者之间的差异;
五是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差价结算的差异等,以较好地验证期权会计信息质量。
风铃结香
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关问题的措施 1.明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范围。公允价值范围的运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小范围的运用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相对提高,但信息的相关性会相应降低;而大范围运用虽然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能会降低信息的可验证性。虽然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但结合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它的实施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希望的目标,甚至有可能会背离人们的预期。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保证在当前条件尚不十分成熟的环境下降低公允价值全面运用可能造成的整体性风险。 2.规范公允价值确定的标准。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标准包括:(1)确定标准市场。对于已经存在活跃、公开的交易市场的,应由国家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明确其中符合公允价值确定标准的市场,其交易价格可以直接使用,从而形成国家及各行业的统一、标准的公允价值信息平台,保证公允价值的合理。(2)确定标准中介。细分市场要素和行业评价机构,定期由监管部门核准资质并进行公示,对于重大交易必须明确由指定的中介机构介入,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评估,尽可能保证估值的公允。 3.加强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管。成熟环境的缺失和学术思想的分歧,造成了新旧准则体系对接中的碰撞,同时影响着公允价值的确认。在这种条件下,公允价值的使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公允性、相关性的同时,也为一些投机者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可能。因此,必须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对公允价值实施过程中的主观差错予以纠正,对公允价值的恶意操纵者及获益主体予以认定并给予惩罚。随着我国对资本市场、资产评估业等的进一步规范和建设,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应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上面只是对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初步讨论,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总之,从发展的眼光看,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必然趋势,而不能仅仅看到公允价值容易被操纵的局限性。公允价值能够不断满足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的需求,我们应该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公允价值研究的力度并促进研究成果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