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5

sheenashen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行政机关的会计处理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憨丶小包

已采纳

1、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同。企业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企业要核算利润,要把应当归属于当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按照应当归属的期别进行归集,就是说钱花在当期,成本费用不一定记在当期,钱收在当期,收入不一定记在当期;而行政事业单位鲜于核算利润,反而注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要按照当期的资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进行收入支出的核算,钱花在当期,就把支出记在当期,就是当期的责任。反映到具体的记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企业若买了固定资产,只入资产,不做支出,留着慢慢分摊;行政事业单位买了固定资产,“哗啦”直接全额记支出了。不过,现行准则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说不一定全部使用收付实现制,若全部使用收付实现掉,那还要往来科目干什么?说到收付实现制,再多说一句,根据刚刚出台的《政府会计准则》,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也要实行权责发生制了,这是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需要!也就是说我们行政事业单位以后购入固定资产,也不会“哗啦”一下全部记支出了!2、企业会计有涉税内容,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没有经营业务,所以不涉及税务,最多代收代缴一下个人所得税。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孩纸是没有税务稽查的烦恼滴!但是也不要高兴太早,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是需要和财政部门打交道滴,而企业几乎不跟财政部门打交道,除非会计个人去办理会计证书方面的业务。如果你所在当地的财政资金比较充裕,那么你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比较顺畅;如果你所在的当地地方财政僧多粥少,那么就可能会有一些无米之炊、告哀乞怜的烦恼!其实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来说,最烦恼的不是财政部门,而是各级监督监察部门,这个下边会说到!3、收入来源不同。企业的主要收入自来客户,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本级财政部门。所以,如上所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本不需要跟税务部门打交道,但是是很需要和财政部门打交道的。财政资金流动的环节包括:编制预算、申请资金、资金拨付到位、资金支出、预算调剂、决算、接受监督,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和财政部门沟通、对接!4、企业会计着重核算利润,行政事业单位很少核算利润。企业的利润是自己赚来的的,所以我们经常称为财务成果;行政事业单位的钱几乎都是财政无偿拨入的,期末花不完的称为结转结余资金。这些结转结余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自由使用的,所以只能称之为财务结果。也有一部分事业单位有经营业务,所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有“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专门的科目来核算。5、可能面临的监督检查部门不同。对企业来说,偷税漏税了会有税务部门来查;部分企业年终的财务报表需要被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想向银行贷款,还能还要被银行审查等;据说上市公司还要防记者,不知道真假咧!而行政事业单位每年会被审计部门例行审计;被财政部门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等;要随时迎接纪检监察部门的巡查等等,还有很多专项检查,如领导离任审计,以及各级各类部门对项目资金的专项审计。感觉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监督检查比企业要多,所以现在的财务人员包括领导都是越来越谨慎,毕竟,拿工资而已,不能因小失大,无谓葬送青春和年华!6、关于项目资金的不同。在会计核算里,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会有一些项目资金,少则几种,多则上百种,也就是所谓“专款”。这和企业的政府补助不同,政府补助要么记收入、要么冲减成本费用,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需要专门核算的。而行政事业单位的 “专款”,顾名思义,就是要“专用”的,当然也要专门核算的。目前实行业务发生时“收支两条线”记账,期末再对每个项目分别进行结转,一不小心就会混淆,这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地方。所以,不要小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7、对于行政事业会计和企业企业的不同,安琦个人认为还有一点,那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比较真实。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只有一套账,虽然偶有不合规的支出会“变通”入账,但大抵收入和支出的数目和内容是比较真实的,特别是现在“八项规定”以及“巡查”制度以来,从领导到财务人员都是谨慎再谨慎,讲真,连公务接待费用都比以前少多了。而企业会计呢,很多都有两套账,美其名曰“内账”、“外账”,很多人还堂而皇之教你做“外账”。试想,一个合规的企业怎么会有两套账呢,其目的是什么呢?

行政机关的会计处理

147 评论(10)

villavilla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专业,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2、企业会计: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341 评论(10)

武汉徐东居佳伴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国家,所以说对于我们生活当中发生的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解决。对于一些违法违规的现象是有很多的处罚的,其中就有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对会计的方面一般包括 警告 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着六种形式。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 (1)主要分为六种: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拘留 。此外,还有法律、行政 法规 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管辖 。 (3)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适用行政处罚所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事不再罚”原则。 会计违法行为: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有关情况的行为;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行为。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 1,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分是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 2,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行政处罚的决定者和实施者是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受处罚人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普通行政关系;行政处分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并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被处分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行政组织关系所产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国家有关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处分则依据行政组织法。 4,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劳动教养 等,始终与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等基本权利相关;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大多与被处分人职务上的权利有关。 5,两者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产生争议后的救济手段也不一致。对行政处罚不服,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 诉讼 ;对行政处分不服,相对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可以看出行政处罚对于会计来说处罚的力度是很大的,其实不光光是对会计这样,对其他的工作单位上面的员工也是这样的处罚,因为我们国家对行政处罚是面对所有的人的。行政处罚很接近我们的生活,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违反了行政规定。

347 评论(14)

童鞋哈哈

先看下行政财务规则行政单位常用的会计科目及用法,转自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现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 3.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4.有外币现金的行政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参见“银行存款”科目。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 3.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有外币存款的行政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行政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外国货币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时,应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机关可按季或月结算),行政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有关支出。 第103号科目有价证券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2.购入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和“其他收入”(利息)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第104号科目暂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2.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05号科目库存材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不需要库存的,可以不设本科目。 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3.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领用出库时,贷记本科目,借记有关支出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 4.本科目应按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账,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 5.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盘盈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支出科目;盘亏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库存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溢,相应增减当期支出。 第106号科目固定资产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价值,登记入账: (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5)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估计价值记账。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的;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5)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 4.本科目的使用方法: 购建、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有偿调出、变卖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销账。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销账。毁损、报废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清理过程中的支出,记入有关支出科目。 5.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所有固定资产价值的总额。 6.行政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二、负债类 第201号科目应缴预算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2.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应缴预算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2号科目应缴财政专户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借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分别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3号科目暂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 2.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3.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三、净资产类 第301号科目固定基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2.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少固定资产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固定基金总额。 第303号科目结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累计余额。 2.年终,将“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有专项资金收支的单位,应将非专项的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经常性结余”明细科目中;将专项收入和支出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专项结余”明细科目中。 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 3.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 四、收入类 第401号科目拨入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2.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不含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预拨下年度的经费)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行政单位收到非主管会计单位拨入的财政性资金(如公费医疗经费、住房基金等),应在“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下按拨入的单位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404号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 2.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定期结算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要求分别设置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预算外资金项目设置明细账。 第407号科目其他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其他资金收入的情况。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2.发生其他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销转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平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其他收入累计数。 年终结账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可按收入的主要类别设置明细账。 五、支出类 第501号科目经费支出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 3.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 第502号科目拨出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2.转拨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拨出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经费)转入“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 第505号科目结转自筹基建 1.本科目用于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2.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根据转存数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年终结账时,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年终无余额。

228 评论(8)

三万英尺001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不同在于: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二、因单位性质账务处理方法不同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1)一般纳税人企业:借: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其余情况;借:材料贷:银行存款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企业:“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借:产品销售成本贷:产成品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借:经营支出贷:产成品三、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企业的做法:借:短期投资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的做法:借:对外投资贷:银行存款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企业的做法: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的做法:借:事业支出等科目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其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总体比较事业单位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帐核算较为简单,企业会计人员熟悉一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做事业单位会计,如果工作上有时间,两者是可以兼职的。

304 评论(11)

沧桑小脸

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方法:会计账务处理主要讲解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也就是取得各种原始单据之后如何做账。一、单位取得收入核算:1、财政预算内拨款(也就是国库拨款),根据拨款单作账。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拨入专项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 ----政协事务----行政运行2、单位收到财政局综合股核拨的各种收费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收入3、单位取得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捐赠收入、有价证券及存款利息收入等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入4、单位收到财政部门(职能股室)、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二、单位取得的往来款项核算:1、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款、应付等待结算款项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按债权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账。2、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置明细账三、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取得的应缴款项:1、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行政单位:借:现金(银行存款)贷:应缴预算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上缴国库时借:应缴预算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贷:现金(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借:现金(银行存款)贷:应缴预算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上缴国库时借:应缴预算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贷:现金(银行存款)2、收到“应缴财政专户款”时行政单位:借:现金(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贷:现金(银行存款)3、执收单位开具缴款书,交款单位直接将款项交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交入国库:借:应缴预算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贷:应缴预算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交入财政专户:借:应缴财政专户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按收费项目设置明细账单位取得的收入必须及时入账,应缴预算和财政专户款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不得坐支、挪用或私设“小金库”。“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年终余额为零四、单位发生支出核算:1、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各项支出时行政单位: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目”、“节”级支出预算科目设置明细账)----项目支出(同上)贷:现金(银行存款)2、拨出经费的核算行政单位借: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按所属单位设明细账----拨出专项经费----按所属单位设明细账贷:银行存款3、拨出专款核算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付给所属事业单位的需要报账的专项资金。借:拨出专款-----按所属单位设置明细账(如果所属单位只有一个,可以不设明细账)贷:银行存款4、上缴上级支出核算附属于上级单位的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的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支出借:上缴上级支出贷:银行存款五、代发工资的账务处理:收到财政部门的“预算拨款通知单”和银行退回的“工资表”(必须加盖银行印章)时行政单位: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预算科目设置明细账)----项目支出(同上)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拨入专项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六、固定资产核算: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购建、调入(有偿或无偿)、盘盈固定资产时,根据发票、政府采购验收单或其他原始单据借: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置明细账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报废、调出、盘亏时,根据国资局的批复或相关资料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置明细账七、年终结转:1、行政单位借: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拨入专项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贷:结余---- 经常性结余(拨入经常性经费、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 专项结余(拨入专项经费)借:结余----经常性结余(基本支出)----专项结余(项目支出)贷:经费支出----基本支出(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预算科目设置明细账----项目支出(同上)拨出经费----按所属单位设置明细账(如果所属单位只有一个,可以不设明细账)专项结余在工程项目未完工前保留下年继续使用,工程项目完工后,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八、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一)清理结算1、清理、核对年度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项,各项收入要及时入账,应缴款项年终前全部上缴。2、清理往来,年终前尽量清理完毕。按有关规定应当转入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3、对账,年终决算前,一是要与财政部门和银行对账;二是账账,账证,账表核对。相关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再办理结账和编制年度决算。(二)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1、年终转账。账目核对无误后,计算出借方和贷方12月份的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办理年终冲转(冲转的方法按前面讲处理)。2、结清旧账。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3、记入新账。根据本年度各账户余额,直接记入新年度相应各账户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九、会计报表编审:1、月报表,“月报表”要求填报“资产负债表”、“经费(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费(事业)支出(附表)”2、年度决算报表。按照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的内容据实填报。十、账簿设置:行政事业单位设置账簿种类: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多栏式明细、往来明细账(行政单位包括暂存款和暂付款,事业单位包括其他应付款和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明明细账,同时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辅助账。

17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