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逐渐由统一、单一、灌输、教条、过程化教学向选择性、多元化、互动性、民主性、创新性教学转变。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研究者和践行者。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教研组组长发挥引领作用,将教研组建设成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减轻课堂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和学科教研团队。
然而,教研组长带领学科教师发展什么?如何通过学科教学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自己担任中文学科教研组长的工作经历,我想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教研组组长要带头开展自我实践研究。教研组组长既是一线学科教师,是教育实践的行动者,又是引领学科教师的教师教育者。因此,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是引领学科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这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的方式,在教师教育领域被称为“自我研究”,是教师教育者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富挑战性的要求,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走出来的一线教师在适应教育变革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举步维艰。因此,教研组组长要积极学习,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带头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完成新旧经验的转换,并组织教研组成员围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共同探讨。 教研组组长在进行自我研究、自我提升的同时,要为教研团队提供学习样本,形成可在组内共享的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一线成为为教育改革、培养未来教师提供操作性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教育者。
其次,教研组组长要积极推动校本教研培训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教研组组长要结合学科教师教学的不断创新,积极思考如何将教学经验中获得的新知识系统化,使之成为课程。在带领教师从事学科教研的过程中,教研组组长需要有意识地带领教师收集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和教育智慧,将这些典型案例和教育智慧作为教研的对象进行整理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生成校本教研课程的过程。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看,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系统化的框架,包括培训目标、内容和资源开发等,这都需要教研组组长的牵头和协调。 此外,还需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对培训目标的感知,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归因和决策,注重培训成果的资源化,带领组内教师进行培训课程的收集、整理和提炼,不断进行培训课程的创作。因此,教研组组长要带领教研组全体成员深入参与新课改的课堂实践,搭建培训内容课程平台。
最后,教研组组长要充分重视组内教师教学培训活动的反思。反思是人的本能,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家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理论,提出“实践中的反思”、“实践上的反思”和“实践上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包括反思的积极性、批判性、深刻性和敏感性,这些都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指导和锻炼才能培养起来。教研组组长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科组教师养成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包括指导学科组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教学日志,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反思过程和结果有助于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成为有教育思想的教师。
总之,教研组组长需要用“教学”的活动去“研究”教学,通过“研究”来提升“教学”的能力。教研组组长不再是传统的传达校长指令的主体,而是积极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学科领导力和组织管理领导力,与组内学科教师共同成长,在教研实践团队中践行新课程改革、新理念,最终成为引领教研实践团队建设的教师教育者。
(作者为上海市浦东模范实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8月30日,第13版